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符,东汉中后期的进步思想家。在他所著的《潜夫论》一书中,民本思想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对王符的民本思想作以初步探讨: 一、“民为国基”和“君臣法令之功效于民”的基本理论 王符的民本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他说:“帝以天为制,天以民为心。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潜夫论·遏利》,下引此书只注篇名)“民安乐则天心顺,民愁苦则天心逆”(《本政》)。乍看起来,这些言论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究其实质,乃是假天之威强调统治者必须按  相似文献   

2.
王符是东汉后期杰出的政治评论家,也是一位著名的无神论者。长期以来,对他的无神论思想研究甚少,或不屑一顾,或评价过高。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揭示它的本来面目和特点,是完全必要的。天人关系是两汉哲学争论的中心。以董仲舒为代表的神学唯心主义认为“天”是有意志、有道德属性的人格神,鼓吹“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以王充为代表的唯物主义认为“天”是自然之天,宣扬“自然无为”的元气说。王符继王充之后,站在元气唯物  相似文献   

3.
王符的深刻而丰富的思想,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和伦理上,而且反映在法律上.他所撰《潜夫论》一书,在十卷三十六篇当中,讲到法律的就有二十七篇之多,占了四分之三,而其中《断讼》、《述赦》、《考绩》等三篇,是专门讲法律的.因此,王符的法律思想,是《潜夫论》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与他的政治、经济、伦理思想密切相关。(一)王符的法律思想,是从立法的宗旨开始的。而其立法的宗旨是些什么呢?在他看来,是为了  相似文献   

4.
范晔《后汉书》将王充、王符、仲长统三位合传,首先考察他们共同的批判性和创造性。1987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符思想研究》(简称《王》),是论王节信的第一本专著。作者王步贵在《前言》指出:魏征、韩愈、杜甫等异口同声,颂赞王符及其《潜夫论》,清代刘熙载《艺概》褒扬他醇厚如董仲舒。王符是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常被称为王安定,他的字“节信”甚契合原名。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历史上,荣辱伦理道德观念影响深远。中国是礼义之邦,看重伦理道德的修养和践履,中国古代的许多思想家,本身也就是伦理学家,他们把道德伦理发挥成治理国家的社会政治思想,直接为政治统治服务,因而强调道德意识,重视道德修养理论的阐释和道德规范的制定。本文选定伦理道德作为论题,探讨“后汉三贤”(韩愈语)之一的王符的荣、辱观。王符是东汉中后期的思想家。“当时东汉社会的各种矛盾已经日趋严重,朝政的腐败黑暗,贵族官僚与豪强地主的贪婪和残暴,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造成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局面。”(《潜夫论笺·出版说明》,中华书局,1979年4月版)这一社会现实,使“他对东汉后期社会政治的批判是广泛的尖锐的,他历数当时经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东汉王符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进行探索,从其“以民为本”的思想以及“以学为基”的教化思想中,探寻其社会统治思想主张,以期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7.
逻辑产生于辩论,古代的希腊、印度和中国都大致如此。谈“辩”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中的一个传统课题。《墨经》的逻辑思想,是公认的中国古代逻辑学的最高成就.先秦时期,凡涉及思维规律、思维形式的著述,大都要涉及有关“辩”的问题。荀子也是一位逻辑大师,他却是不主张“辩”的。但他又认为“辩”仍是有必要的。王符直接继承了墨荀关于“辩”的思想,而对于“辩”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则更接近于荀子。王符生活在东汉的中后期。当时经济凋敝,政治腐败,天下大乱的端倪四处可见,思想界也陷入了极度混乱之中,所以他说这是一个“论难横发,令道不通,后进疑惑,不知所以”(《潜夫论·叙录》。以下凡引该书,只注篇名)的时代,王符以强烈的使命感,激烈抨击了当时政治上的腐败黑  相似文献   

8.
一王符生在东汉后期的和,安之际,他一接触到社会现实,摆在他面前的便是各种各样复杂而尖锐的社会矛盾:官僚的贪婪残暴,贵族的骄奢淫逸,外戚、宦官更迭专权,豪强地主恣意兼并土地,军阀割据,拥兵自重,政治黑暗,经济凋弊,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王符反对豪强独断专行,主张“尊君重令”的思想,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和条件下提出并进行发挥的。王符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竭力维护祖国的统一,他的  相似文献   

9.
王符继承了先秦以来进步的社会历史观,形成了他的具有发展进化因素的历史观点,这是因为他的哲学思想和认识路线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因素。本文试就王符《潜夫论》中进步的社会历史观陈述管见涉足探微。一王符认为决定人类命运的首先是人类自己,而不是天地和鬼神的力量。他引用《鲁史》“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的观点,给予宗教神学干预人间的是非曲直、“君权神授”的神学目的论以沉重的一击。这种打击神怪宗教思想决定国家兴亡的进步思想,是极为珍贵的。  相似文献   

10.
清人汪继培序《潜夫论》称:王氏“其学折中孔子,而复涉猎申商刑名、韩子杂说,未为醇儒。”认为王符之学虽杂法家刑名,基本格调却属儒家一派,这一评语较为公允地说明了王符思想的学派性。王符的人性思想就是有力的证明。但他的人性思想又不是简单地重复孔子以来儒学家的说  相似文献   

11.
王符,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省镇原县)人。他是我国东汉后期一位杰出的政论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但是,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对于王符的政治思想比较重视,而对他的哲学思想则研究甚少,或束之高阁,或投以曲笔。因此,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深入地探讨他的哲学思想,恢复他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正> 王符(约公元100—170年)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东汉后期著名的进步思想家、哲学家。东汉后期,豪强地主大肆进行土地兼并,广建田庄坞堡,横行乡里,政治黑暗,吏治败坏,社会危机四伏。王符一生隐居著书,讥评时政之得失,揭露豪强劣绅的贪婪秽恶,不愿人知其名,所以,名其所著之书为《潜夫论》。《潜夫论》十卷三十六篇约十万言,涉猎的范围和领域相当广阔,论述到了哲学、政治、经济、历史、道德、法律、宗教、文学、人才,甚至军事等各个方面。它虽非东汉后期的百科全书,但确是时代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3.
东汉后期,王符不仅在社会批判思潮中表现最突出,而且在易学领域也颇有成就。在《潜夫论》中,他曾借鉴、吸收《周易》和汉代易学成果,推出了自己的自然天道观,构筑了一个宇宙生成、万物起源的图式。在认定元气为宇宙本原的前提下,王符力主天道无为而人道有为,从而发展了《易传》自强不息的思想。本于《易传》太和、中正之说,王符提出了社会和谐乃至天人和谐的政治理念。他继承、发挥《易传》的重德精神和尚贤、养贤之说,呼吁最高统治者注重仁义德治,重民爱民,尊贤任能,改革时政,从而缓和并解除社会危机。在治《易》风格上,王符致力于务实崇本。这些都是对我国古代易学和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语:这里发表的三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点,可以概括为一个“新”字。就是新视野、新领域、新角度,一句话,都具有新意,更具有当代价值。《潜夫论》之于《周易》,王符在其书中,大量引证《周易》以论说自己的思想观点。高新民先生在其《〈潜夫论〉易学思想探论》中指出:“《潜夫  相似文献   

15.
地处西北边陲的甘肃,是后汉著名思想家、著作家、布衣文士王符的故乡。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于1987年6月26日至29日在兰州发起召开了首届“王符学术思想讨论会”。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张岱年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秘书长杨宪邦教授,分别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现同王符思想研究专栏一并予以发表.王符思想研究专栏,除周桂钿同志的文章系1984年的来稿外,其余四篇是从这次学术讨论会上首批筛选出来的。我们希望,通过这一专栏,使王符及其名著《潜夫论》的研究从广度、深度上有所开拓和提高;把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还有一些学术荒源和领域极待挖掘。我们相信,经过甘肃和全国各地学者的努力,王符思想的研究一定能够有所前进,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6.
王符是东汉后期进步的思想家。他的成就和建树是多方面的,而尤以哲学思想较为突出。本文试就王符哲学思想的核心——元气一元论陈述管见,以求教于同仁。 一 “元气”的概念,是在古代气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元”即“开始”,“本原”的意思,“气”即细微的物质。早在先秦,人们已经把二者联系起来加以探讨和  相似文献   

17.
由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发起召开的首届“王符学术思想讨论会”于1987年6月26日至29日在兰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关研究王符思想的教授、学者、专家30多人出席了会议,共收到论文十七篇、专著一部。代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切磋商榷、持之有据,重点讨论了作为甘肃古代著名的哲学家王符及其著作《潜夫论》在两汉以及中国哲学史上的贡献;王符社会批判思想的历史地位;王符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问题,并  相似文献   

18.
王符评传序     
《后汉书》以王充、王符、仲长统同传,三人都是特立独行之士,都是具有远见深识的进步思想家。王充著《论衡》,以疾虚妄为宗旨,批判了当时关于天人感应的种种迷信;仲长传著《昌言》,深研“理乱”之故;王符著《谮夫论》,畅论当时的风政得失。王符对于当时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有明锐的观察,进行了深切的揭示。如论当时(后汉  相似文献   

19.
王符论政     
王符论政王步贵王符论政,重在衰世,要在贤才,贵在批判。循着这一思路,我们将具体而深入地揭示王符论政的一系列观点的精辟见解。东汉后期,大地主、大商贾的势力有了进一步发展。外戚宦官轮流执政,政治腐败,阶级斗争和民族矛盾都十分突出,而且越来越激化。笔者在拙...  相似文献   

20.
刘文英教授在《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2期发表了如题文章,从三个方面对王符的无神论倾向进行了剖析。作者认为,“王符在自然领域,主要根据他的元气自化论,极力排斥天神的作用和影响;在历史领域,则着力用现实的“民本”改造当时的神学目的论;同时对流行的卜筮、巫术、相术、占梦等世俗迷信,也都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批判.他的无神论思想尽管有其妥协性或不彻底性,但眼界比较开阔,内容比较丰富,在某些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和新的贡献,因而在两汉无神论、以至整个中国无神论的发展中,都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作者在论述到天道和人道时认为,王符除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