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著名学者陈寅恪(1890~1969)与四川学者林思进、李思纯、徐中舒、缪钺的交往十分重要,是不容忽视的.他们在文化观念、治学方法、研究领域上有较多的一致之处,并且相互影响,是中国现代学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助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简称CSSCI),对管理学领域的学者、机构和地区的发文和被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可以看出:(1)我国管理学领域较有学术影响的学者有哪些;(2)哪些学术机构的学术水平较高;(3)各个地区的学术影响力如何.本文还对一些学者、机构和地区何以产生重要学术影响的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助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简称CSSCI),对体育学领域的学者和机构的发文和被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可以看出:(1)我国体育学领域较有学术影响的学者有哪些;(2)哪些学术机构的学术水平较高.本文还对一些学者、机构和地区何以产生重要学术影响的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法国突厥学研究可上溯到16世纪,20世纪其研究领域涉及整个突厥学。德尼(J.D eny)、巴赞(L.B az in)、和哈米勒屯(J.H am ilton)三位法国学者在突厥学、维吾尔学研究方面的贡献突出。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助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简称CSSCI),对语言学领域的学者和机构的发文和被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可以看出:(1)我国语言学领域较有学术影响的学者有哪些;(2)哪些学术机构的学术水平较高.本文还对一些学者和机构何以产生重要学术影响的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前期,海外学者(主要是欧美及日本学者)研究中国神话传说的论著开始进入国人视野,对中国神话传说研究产生了直接影响.在海外研究方法的影响下,20世纪前期中国神话传说的研究与国外先进的研究保持了较为一致的步调,这也是中国神话传说学进入世界学术轨道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新世纪之初 ,江汉大学市级重点学科文艺学学术带头人张教授主编的“文艺生态探索丛书”由武汉出版社出版 (2 0 0 2年 )。这是中国学者在文艺生态学领域的可贵收获 ,也是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文艺学学科自创建以来取得的一批集中的学术成果。丛书由著名学者、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  相似文献   

8.
分析和评价一个学科的发展可以从多个视角展开,本文从作者、机构和地区的学术影响来分析和评价中国政治学的发展.为了反映政治学领域中学者、机构和地区的学术影响,本文借助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简称CSSCI)提供的数据,对其中的个人、机构和地区的发文和被引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此来了解本研究领域有影响力的学者、学术机构和地区在本学科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助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简称CSSCI),对2005-2006年民族学领域的学者、机构和地区的发文和被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可以看出:(1)我国民族学领域较有学术影响的学者有哪些;(2)哪些学术机构的学术水平较高;(3)各个地区的学术影响力如何.  相似文献   

10.
宋代江西经学研究风气大开,涌现了许多名家与名作。经学流派各张其帜,疑经派与道统派相互交锋,在诗经学、尚书学、三礼学、春秋学、易经学等研究领域,均有震荡,特色鲜明。赣籍学者于经学各领域中或为担纲,或开宗立派,引类推毂,声气相求,使疑古之风趋于成型,推动了宋代经学研究风气的转捩。延及南宋,集大成者朱熹的出现,成为两宋经学研究的高标。赣籍学者前后踵继,共同构筑了宋代学术高地。  相似文献   

11.
1909年北京学界于六国饭店公宴伯希和是早期敦煌学史上的一桩标志性事件,学者们对此多有考订。根据新公布的《江瀚日记》影印本,可确认公宴时间为1909年10月4日,另外此次公宴的参会人员有18人,包括王国维,此日记为考察王国维与早期敦煌学之间的学术因缘提供了珍贵史料。此次公宴原本具有双重意图,既有对外联络西方学者、推动敦煌文献刊布的目的,也有对内促成学部、京师大学堂的主事官员同意购买、保存劫余敦煌写卷的用意。  相似文献   

12.
从年谱、日记和书信等材料,可以了解20世纪上半叶陈寅恪与西方汉学界的交往情况,他对西方汉学界的熟悉与把握情况以及他与一些西方汉学家之间的相互评价。整体而言,陈寅恪对西方汉学界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西方汉学界对他的了解程度。毫无疑问,陈寅恪在长期留学西方的过程中受到西方汉学界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尽管受到西方汉学界的影响,陈寅恪在建构现代中国学术体系过程中却不拘泥于西方汉学思想的束缚,既以西方近现代学术为衡量标准,又注意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特殊性对建构中国现代学术体系的深远影响,其视野最终超越了单纯的学术研究,上升到重建现代中国文化体系以求再现中国文化辉煌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吴定宇的学术研究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他对中国转型期文化与文学的宏观把握和独特判断,提出的“转型期中国文学”的概念,以及在巴金研究、郭沫若研究、陈寅恪研究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为中国百年文学研究和文学史书写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吴定宇倡导文化整合的研究思路,注重对文学现象中的独立、自由精神进行追溯,为当代学术研究注入了思想活力和自由意识。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与陈寅恪生前共事于清华,在学术领域、政治态度、人格精神等方面识趣特契,尤其在政治立场上,都带有强烈的文化遗民倾向。陈寅恪因为未在晚清有仕履经历,所以他对前朝的眷恋更多是出于文化形态的考虑。王国维虽然也有着相似的文化遗民心态,但因为既在晚清学部任职,又曾任溥仪的南书房行走,所以其文化遗民身份之外,也带有一定的个人情感。陈寅恪提炼出王国维的文化遗民特点,但也不免遮蔽了王国维与晚清政坛的特殊关系。考量王国维与陈寅恪的遗民心态,不仅对了解两人个案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厘清遗民的类型和特点颇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三元说”与中唐枢纽论的学术因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曾植、陈衍“三元说”以元和诗风(即中唐诗歌)作为古今诗史发展的一个中枢。他们认为至此之后古代诗歌由类型化进入到个性化的时代,宋诗就是由此发展而来的;中唐诗歌这一特点以及与宋诗的这种联系是由其内在的学术精神所决定的,这是新一代土大夫精神成熟的一个标志。中唐中枢论不仅具有诗史上的意义而且含有学术史与政治史上的意义。这一诗学观念体现了他们在学术史上的独识,也渗透了他们对政治史的独特体验。这在思想与方法上对陈寅格先生早期的学术思路都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诗史互证与审美为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寅恪是历史学家,他学术研究的重点在历史,他用诗史互证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成就斐然.而钱锺书是文学家,他学术研究的重点在文学作品的审美性.两人学术成就各有千秋,要以辩证的态度对待.  相似文献   

17.
陈寅恪“关陇集团”说评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寅恪先生的“关陇集团”说 ,重点阐释了周、隋、唐三代政权的性质与特点 ,对中古史研究影响颇深。但学界对该说有一定的争议。虽然陈先生明确界定了关陇集团的性质与特点 ,但因拘囿于该学说 ,不恰当地超越了“关陇集团”的界限 ,导致了研究中的自相矛盾和理论上的僵化。事实是关陇集团产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 ,随着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该集团的性质也在发生变化。降及隋唐 ,已不存在具有一致目标和严密组织的政治集团———关陇集团  相似文献   

18.
陆远 《东方论坛》2008,(3):9-14
史学巨擘陈寅恪对于其自身治学历程与学术理路,生命感慨与世事洞察的不少自述,均散见于为他人著述所做的的序言,以及略征旧籍参证的跋文、“书后”当中。这些文字既是在对原作者“了解之同情”基础上对其作品意义的深入阐发和推许,也是陈寅恪夫子自道以告慰友朋的一种途径。从而成为理解陈氏学术路径、治学精神与人生价值的重要资料。藉此也可更深入地理解陈寅恪的史学方法与史学精神,并呈现另一种可能近乎陈寅恪其人及其学说的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19.
陈寅恪先生专治史学,兼及语言、宗教、文学等多种学科,在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方面并元特别系统的论述,偶尔强调影响研究的学理性,并与文化研究相联。但寥寥数语,却极为睿智与深入。在具体研究实践中,陈先生擅长佛教对中国文学影响关系的研究,并与历史、语言学等互相发明。探幽烛微、多所新见。  相似文献   

20.
陈寅恪先生<元白诗笺证稿>关于<长恨歌>的考证,不仅是"杨贵妃是否处女"的问题,而且是学术问题、文化问题.陈寅恪先生一生关注妇女问题,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其研究目的就是发微探幽,观察当时的政治、道德的真实情况,在历史真相的揭示中,发现中国妇女身上蕴含的民族文化要素和精神特质,构建中国"民族文化之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