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在历史主义冲击之下,哲学形而上学已经崩溃;历史中的另外一个存在向度--未来的向度,为一种新形态的哲学--哲学未来学的建立提供了可能的空间;哲学未来学是关于人类自由的可能性条件的思考,是不同于形而上学和虚无主义的中道.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未来?"未来就是现在以后的时间"①,"未来是指尚未到来的时期"②。这两种有代表性的回答其实是同一抽象含义的两种不同表述,远未穷尽未来概念的丰富内涵。因此,进一步挖掘未来概念的内涵,把对未来的认识提升到具体概念阶段,是促进未来学理论发展的基础环节。未来就是现在以后的时间,这一命题是基于对时间单向性的认识而形成的未来定义,该定义的背景是对时间概念外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简单划分,它是以"现在"来注释和说明未来的。其中"现在以后"是未来概念的种差,"时间"是未来概念相邻近的属。由此可见,"时间"和'"现在"概…  相似文献   

3.
概念,作为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作为通向未知领域的阶梯和桥梁,隐含着人类思维的奥秘。探讨概念形成的途径,揭示由不同途径形成的概念的主要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概念思维研究的深入,以及对于人类思维发生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概念形成的三条途径 任何概念都是人类认识活动的结晶,而且归根结底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由于认识和实践活动领域的不同,概念形成的途径主要有三条:日常途径、哲学途径和科学途径。 1、日常途径 日常概念的形成,是以事物的实用属性或外部特征为概括依据的。这种概括往往直接建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了人类思想史上的种种哲学自由观,同时结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以 及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在充分肯定“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 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自由是对事物未来行程中必然和偶然的预见并据以对世界的改造”这一 命题,辩证地处理和阐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自由的关系,一般意义上的认识和 预见的关系以及与实践的关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5.
对真理分类的研究,是真理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哲学界对真理的研究正在日益深化,这也表现在对真理分类的研究上。善于区分真理的不同类型,对于科学地对待和处理关于事物的真理性认识是十分有益的。现将几种真理分类的观点简述如下,希望对真理论的研究有所帮助。一、经验真理、科学真理与哲学真理穆艳杰同志认为,从人类理解世界的方式不同,可以将真理分成经验真理、科学真理和哲学真理。犤1犦人类的基本活动是日常生活活动,包括生产活动,在此基础上还从事科学、哲学、艺术、宗教等其它活动。“与人类活动相适应,人类理解世界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苏联对未来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著名学者参加,他们对未来的研究能独树一帜,他们破除了西方未来学的科学技术至上沦,提出未来的带头学科是以信息学为中介的马克思的“人的科学”并以此为指导线索推动整个全球性的未来问题的研究。因此,苏联未来学研究把“未来的人”放在首要的位置,去年在莫斯科召开的世界科学哲学大会上突出地提出了科学伦理学(指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的人类的道德问题)。苏联对未来问题的最新代表作是由著名学者以对话的形式写成的《关于未来的思考》一书,我有幸在这届年会上会见  相似文献   

7.
历史学的任务是研究事物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寻求其固有的基本规律,目的是探索其未来发展方向。因此,所谓未来学,实际上就是历史学。因为不了解事物的历史,就不能深刻地了解事物的现状,也就不可能正确地预测事物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一、概念认识的涵义黑格尔认为,哲学所考察的只是关于事物的本质规定即概念,因此,哲学是一种“概念的认识”,但这种规定并不是由我们任意作出的,也不是我们拿一些外在的范畴套在事物头上,毋宁说认识是事物自己对自己的规定。在认识过程中,事物才建立起自己的存在,深入自己的本质,并获得认识自己的方法。所以,概念的认识有三层涵义:第一,认识过程是认识对象本身形成的过程。在黑格尔看来,“哲学不似别的科学可以假定表象所直接接受的为其对象”,这就是说,并不是先有对象,然后才有认识。相反,认识与对象是同时形成的。认识既…  相似文献   

9.
未来学简介     
未来学,也叫未来预测或未来研究,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主要探讨科学技术和社会未来发展的前景,揭示按照人类需要所作的各种选择实现的可能性,“为科学时代设计新的世界蓝图”。未来学的研究范围很广,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社会实际应用等各个领域。据说,目前国外对未来社会的研究,已经超过对未来科学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空间是个人活动的时间──读《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有感朱宝信人的活动,无论是人类活动或是个人的活动,总是在时间和空间之中进行的。近读刘奔先生《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载《哲学研究)1991年第10期)一文,著者从人类整体立论,论证了时间对人类活动的重...  相似文献   

11.
唯物辩证法是一门关于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依存以及它们的运动和发展的科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它对于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发展是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而辩证法自身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从人类理论思维的进程看,人类对世界的辩证性质的认识不断深化。从对事物的个别联系和局部过程的描述进到对事物普遍联系和全面发展的研究,从对事物的联系与发展的宏观把握进到内在机制的研究,从对事物的机械决定观念进到对事物的统计的、概率的理解,人们更深刻地…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既要继承过去,面对现实,又要开拓未来。现实是过去的未来,而未来又是明天的现实,或将要到来的现实。因此,研究未来问题决不是空洞、抽象的主观空想或臆造,而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对未来的科学预见,就必然要陷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被动局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有审时度势,才能变革图强;因有因势利导,才能夺取胜利,开拓未来。邓小平同志的题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分揭示了研究未来问题的重大意义。自古以来,人类在改造世界,特别是在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在正确地认识未来,科学地预测未来,积极地创造未来方面,不断地积累着丰富的经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未来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它的产生是19世纪30至40年代的事情。这当然与资本主义大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直接有关。但人们重视研究未来学是一回事,而如何研究未来学又是另一回事。在人类社会历史领域,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人类通过斗争而必将达到的未来前景。于是,历史变为  相似文献   

13.
一、认识论:模式变革的必然性哲学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知运动的反思的一门科学。它不仅要批判地考察人类认知运动结果形态的知识体系,而且更要思考和研究导致或产生结果的前提——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构本身。而一旦人们把认知结构用概念方式积淀、把握起来,就形成了认识论的哲学框架本身。因此,作为认识历史和认识活动结构的逻辑再现,认识论的哲学框架总是在人类认识史的运动中不断变更的。  相似文献   

14.
唯物辩证法在方法论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陈世夫,魏克忠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人民出版社黑格尔说:“哲学一般是思维着的认识活动”①。列宁说:“哲学史,简略地说,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②。这说明,哲学是以人类认识活动为本质内容的意识形态,哲学史是以人类认识发...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社会实践,都离不开对规律问题的认识。如何认识、如何表达规律这一极其重要的哲学范畴,直接影响到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影响着社会主体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在传统的哲学概念中,对规律是这样表述的: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是反复起作用的”。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  相似文献   

16.
统计决定论的形成与发展王伯鲁,王伯秦决定论是这样一种观念,它认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范围内,主体经过努力可以认识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找到与事物客观规律近似的科学规律,从而说明和解释事物的历史和现状,预言事物的未来发展。统计决定论是继单值决定论之后决定...  相似文献   

17.
<正> 从哲学本体论的意义上讲,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属物质范畴,一类属意识范畴。物质和意识这两个概念,是对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最高哲学概括。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意识的认识越来越清楚,越来越深入。但是,这种认识并没有终  相似文献   

18.
瞿明刚 《江淮论坛》2004,(4):143-147
中国哲学的阴阳五行观念建构了涵容天———地———人系统的宇宙图式。宇宙图式是中国人对自然事物与人类生命的体验的哲学表达,中国文学的时间悲情则是中国人对自然事物与人类生命的审美体验的文学表达。宇宙图式是时间悲情的哲学背景,时间悲情是宇宙图式的美学翻版。  相似文献   

19.
"道"是人类无数次生命体验和感性认识之后的理性发现.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也是庄子哲学的本根.在<庄子>的哲学世界里,"道"大体有三个基本象征:一是宇宙存在的象征,二是事物自身规律的象征,三是人的最高认识境界的象征.<庄子>的全篇都在言说"道".庄子对于"道"采取了一种诗意的象征表达,使得作为宇宙存在、一切事物的基本规律和人认识世界最高境界的抽象的"道",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展示与确证.  相似文献   

20.
论事物的可知属性与对其认识的不可穷尽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事物的可知属性与对其认识的不可穷尽性李继武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在给不可知论下定义时,都把否认世界的彻底可知性当成是不可知论的重要含义之一。在它们看来,由于无限延续的人类具有把宇宙一切事物都认识完毕的能力或无限性,因此,“整个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