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唐五代唱和诗词总集共得30种,其编者和编纂过程、宗旨、体例,以及这些总集的特点、评价、流传、版本与存佚状况等,一一皆可考论。唐代唱和之风甚盛,士人所重,结集之多,为后代所不及,其中以君臣、郡邑府主与幕僚之间的唱和为多,反映出君王对诗词唱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诗词唱和逐渐成为士人文学艺术交往的方式之一,对后代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唱和词几乎贯穿整个词史。古人已注意到唱和词现象。从南宋开始,在词话、词序等作品中,论述唱和词。古人论述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对唱和词的态度,有褒有贬,贬多于褒。二、唱和词产生动机,有游戏竞技、共鸣宣泄,学习模仿等。三、对唱和词历史演变进程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梁务东 《山西老年》2010,(12):14-14
毛泽东一生创作过的诗词有近百首,而经他本人生前审定正式发表的却不足一半。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毛泽东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大诗人的地位却是被公认的。"文革"后期,毛泽东很少有作诗的兴致。曾与毛泽东多次赋诗唱和的郭沫若盛赞毛泽东的诗词:"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然而,毛泽东生前所作的最后一首诗却是批评郭沫若的。  相似文献   

4.
东坡词作虽然只有350首左右存世,与其诗与散文相比数量显得少多了,但在词家中已属高产.东坡胸怀豁达,性格开朗,知识渊博,文思敏捷,在亲友聚会时,他喜欢唱和诗词,往往产生上品.文章选了他4首和韵词与原唱比较赏析,从中可见其思想境界、情感世界、艺术水平胜人一筹.  相似文献   

5.
东坡词作虽然只有350首左右存世,与其诗与散文相比数量显得少多了,但在词家中已属高产.东坡胸怀豁达,性格开朗,知识渊博,文思敏捷,在亲友聚会时,他喜欢唱和诗词,往往产生上品.文章选了他4首和韵词与原唱比较赏析,从中可见其思想境界、情感世界、艺术水平胜人一筹.  相似文献   

6.
曹尔堪是清初三次重要唱和的倡导者与参与者,他与“三次唱和”结下了不解之缘。曹尔堪组织领导的“三次唱和”对自身词风转变以及清初词风转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曹尔堪成为清词史上有重要影响力的词人。“三次唱和”影响之深、之广,不言而喻。曹尔堪与清初三次唱和在文学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在清初词坛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永济与刘异皆为20世纪旧体文学史上备受瞩目的湖湘文人。1928—1943年间,“二刘”交游密切、唱和频繁,刘异也因此成为湖湘师友群体的代表人物。“二刘”三次主要的诗词唱和及其留存的50余篇唱和作品,表现出内容上以书写国事与民族感愤为主,形式上多采用题序与自注等的重要特质。这些作品,不仅折射出抗战时期一代文人的心灵,而且有效促进了刘永济对“梦窗”与“苏辛”词风特质的融会,为深入探究刘永济文学思想及其词风嬗变提供了重要参证。  相似文献   

8.
顾毓先生极善作唱和诗词 ,这已成为其诗词创作的一大特色。其在《和淮海词及其他》的作品集中 ,比较突出地表现了乡国之思与香草美人的思想寄托、体现了刚柔兼济的风格特征和精于音律的词学特色  相似文献   

9.
天圣、明道间,欧阳修初入仕途,任洛阳留守推官。在此期间,他与众多洛中友人相交往,其中最为密切的当属被称作"七友"、"八老"的几人。欧阳修常与他们宴饮出游,诗词唱和,以"文"相交,不仅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还为将来"主盟文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薛涛工诗词 ,与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等都有唱和 ,其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值得研讨。  相似文献   

11.
王夫之诗学“声情”论析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夫之作为我国古代诗学的一位杰出总结者,充分注意到诗与乐的同一性,极为重视对诗歌音乐美特征及规律的研究,他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用“声情”这一概念论诗评诗的诗学理论家,“声情”论是他的“诗道性情”命题的合乎逻辑的延伸,在他看来,“声情美”即诗歌艺术的“穆耳协心”,亦即在“动听”的同时又道“性情”(包括诗人和欣赏者双方的性情).“声情”论体现了王夫之对古代诗歌艺术审美特质和文体特征的精到认识,在其诗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文学史上,建安诗歌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曹植则是建安诗歌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不仅数量多,大大超出同时代的诗人,而且诗歌的思想内容丰富;不仅创立了他个人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也创造和发展了诗歌表现艺术,因而被后人誉为"建安之杰"、"为古今诗人之冠".  相似文献   

13.
"荒野"精神是美国现代诗人加里.斯奈德思想的核心,它类似于"道"。斯奈德的语言观与诗学观与其"荒野"精神一致,主张用自然的语言来表现自然。他认为中国古诗语言与其理想中的自然语言接近,而且中国古诗中表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非常完美。因此,他对中国古诗的翻译可视为一种创造更为完善的诗性语言的努力,其翻译也成为其创作的先锋与实验。  相似文献   

14.
星汉是我国当代诗词界著名诗人之一,在海内外享有相当知名度。其在边疆生活近50年,对我国少数民族怀有深厚情感,创作出大量有关少数民族题材的诗词。吟咏古今,新意间出,境界高远,在当代用汉语诗词体式写作的汉族和少数民族诗人中甚为少见,为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的拓展及诗词创作的繁荣做出成绩。  相似文献   

15.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收录了很多自然、流丽、极具个性的少儿诗作,表现了他对儿童文学的高度重视。这些诗作与袁枚独出机抒的"性灵说"的主张吻合。袁枚一生都激赏少作,使得天资聪慧的少儿作品得以留存,为后人研究儿童文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唐代诗人岑参以边塞诗闻名于中国古代诗坛,同时他的山水写景诗写得也毫不逊色,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其清淡、清新、清旷、清丽的"四清"并行的艺术风格尤为突出。由于历史和个人原因,岑参的山水写景诗历来鲜为人知,但这并不能否定其特有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闻一多的诗作和诗歌理论建设集古今中西之大成,得到了中外有识之士的充分肯定。闻一多从青少年时代开始广泛接触外来文化特别是英文诗歌,早期新诗试笔即呈现“中西合璧”的艺术风貌;留学美国使得他更真切、更深入地感知了英美文化、英美诗歌;《死水》对英美诗歌的借鉴更自觉。与此同时,他的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又鲜明地体现着对于传统诗歌艺术精华和传统诗学理论的撷取与承传。他的诗歌文学活动构筑了一座连接古今中西的“诗桥”。  相似文献   

18.
刘商诗歌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既不同于大历十才子,也有别于元和诗人。其诗体裁较丰,形式多样。体物逼真,形象鲜明,诗中有画。抒情真挚而深微,语言大多自然疏淡、平易浅近,也有绮丽华美之句。诗歌风格多样,既有清新明丽、冲淡自然之作,也有空灵蕴藉、绮丽华美之作,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他在大历、贞元诗坛上自成一家,在唐代诗歌史上虽不为大家,但不失为名家。  相似文献   

19.
意象是诗歌的生命.鲁迅诗歌使用了大量的审美意象,融贯中西与古今文化诗学,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鲁迅诗歌意象为六种类型,以三组对立的形态出现,即历史性意象/现实性意象;东方意象/西方意象;社会性意象/人化自然的意象.这些意象的使用,昭示了鲁迅忧国忧民的伟大人格,并形成鲁迅自己独特的诗风.同时,他的诗歌与我国传统诗歌相比较,具有鲜明的现代性,与后起的新诗相比,又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诗学的底蕴.  相似文献   

20.
徐志摩在剑桥大学创作了他的第一批诗歌,他还以剑桥自然物景为题材创作了自己最优秀的作品《再别康桥》。他的剑桥诗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影响,歌唱诗人的创造、爱欲,抒发政治理想;写剑桥自然美景的诗有田园牧歌风,表达了对剑桥的热爱和依依不舍之情。《再别康桥》之美,在于它精炼、提纯、节制的功夫,以及异国情调与古典意境的完美统一。徐志摩为了刻意追求古典意境,甚至不惜在意象的选用上作伪。剑桥把徐志摩培养成一位杰出的诗人,也让他写了自己最好的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