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抚州傩戏演制与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抚州傩戏演制展示出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一是驱傩的原始形态;二是融合明清社戏娱神乐人形态;三是寓传统的科举进仕文化主题,即人文教育思想于热闹的气氛之中。三个层面呈现为本质、形式、特色等三位一体的关系,较为全面地保存了中华傩文化从原始巫舞至明清社戏的演变痕迹,且渗入地方人文精神等,因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南丰傩舞的体育渊源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南丰傩舞以祭祀、节庆为载体,以原始驱疫为本质,以明清社戏娱神乐人为形式,以科举进仕为特色,历经数千年的积淀传承,吸收了不同时代的民间文化精髓,形成反映民众心理与文化认同的傩祭.南丰傩舞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与体育相关的项目.但是,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南丰傩舞正在逐渐丧失其生存的土壤,保护和传承该文化体育项目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傩文化资料的开发与利用贵州民族学院图书馆馆长杨启孝傩是一种古老原始的文化事象。作为古老原始的文化事象,傩文化在发达国家已几乎消失殆尽。仅在非洲、东北亚、南亚、东南亚、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尚有部分遗存。在我国,傩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不但保有相当完整的傩文...  相似文献   

4.
傩文化在潮汕的变异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傩(uno挪),是原始氏族社会时兴起的祈神驱除疫鬼的仪式,后来由此演变出各种祭神娱神禳灾活动,现通称傩文化。傩文化,在世界各民族文化中,都曾以不同的形态,起过或正在起着重要作用。在欧洲,由此而导致全民性的狂欢活动,成为维系  相似文献   

5.
赣傩是中国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久远,形态原始,品类丰富。如何合理认识傩文化,并对其进行合理定位,建立有竞争力的品牌,进而发挥江西文化地域特色,成为江西傩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中期至今,对傩文化、文学、艺术与傩戏的研究与探索,可谓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挖掘、整理、阐释,令世人瞩目的大事.在目前中国,乃至亚洲此种原始民族文化形式最为集中、典型,其样式最为丰富、多样的云贵高原上,有一批卓有眼光与功力的科研队伍,他们将久已失落的傩文化研究从国内推向了世界.其中,富有领军人物风范,做出重大贡献的是贵州民族大学傩文化研究院的庹修明教授.  相似文献   

7.
亦说傩文化     
本文就傩文化面临消亡的现实进行了分析 ,提出要拯救傩文化必须认真研究傩文化的价值 ,在不改变其巫术文化本质的基础上变革观念 ,一方面将傩文化朝着发展成地方戏曲剧种的方向引导 ,另一方面在民间保留傩文化的原生状态 ,并结合当地的旅游开发 ,使民间傩文化获得生存的经济基础和存在空间。  相似文献   

8.
现存的江西傩神与祭祀形态蕴藏着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信息,其在祈求村族平安与风调雨顺的基调中,表现出浓厚的神农崇拜、祖先崇拜与生殖崇拜等三大主题意义倾向,是现存中华傩文化遗存在江南的典型形态。江西傩神崇拜与祭祀仪态现状折射出原始生民“人头祭”图腾痕迹。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社戏》中,发掘了人性的纯真与善良,尤其是赞美了儿童心灵的高洁与美好。无论是从艺术还是叙事,《社戏》使我们感受到了一股静谧的真善美之境。《社戏》的真善美之境,是以求真为基础向善的行进;而美则是它达到善的路径。《社戏》的叙述之真、风景之美、人物之善,使作品达到了真善美之境。在这种童年回忆的真善美之境中,《社戏》既成了鲁迅永恒的精神家园,也成了读者灵魂的栖息之地。  相似文献   

10.
《社戏》具有真善美的艺术品格,不仅因为有故乡的烟波画船、朝云暮卷、云霞绚烂、岁暮天寒,更因为有善良的滋润,真爱的呵护,理解的支撑,感动的陪伴。《社戏》的写景使我们嗅到了一股美丽清新的气息,《社戏》的写情则在我们的心中播下了纯真与善良的种子。无论是艺术还是叙事,《社戏》均使我们感受到了一股浓郁的真善关品格。《社戏》中的真善美,是以求真为基础向善的行进;而美则是它达到善的路径。《社戏》的叙述之真、风景之美、人物之善,使作品达到了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在这种真善关的和谐统一中,《社戏》中的故乡也成了鲁迅心中永恒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1.
"生活形式"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相比较 ,分析和评论这两位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观点的异同 ,考察维特根斯坦对现象学的态度 ,以及他在何种意义上接受马赫和博尔茨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与审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概念本身是一个悖论式的概念,它包含了内在的张力和矛盾,它可简单地分为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本文旨在对审美现代性进行粗略的概叙,以基督教时间历史观为基础,清点其在现代性结构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14.
德国或法国在某个历史时间段会更加现代一点,但从整体上讲,正是这种相互交替发展的进步才使得两国相互学习互补,使两国间没有一边倒的倾斜现象.这就形成了德法两国巨大优势和两国关系紧密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15.
自宋代朱熹以来,许多人把"百夫之特"的"特"解释为"杰出的".本文从本诗、他诗和方言等三个方面提供证据,证明"特"应训为"匹",并分析错误训释的来源和流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海量”与“大量”这组同义词进行了考察,指出二者可以互相替换的情况,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社会语言学将理想的语言模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作为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以R.Brown和A.Gilman的著名理论为出发点,以话剧对白及调查问卷为依据,对现代汉语中第二人称单数的使用规律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蒲松龄自称异史氏,是在著述目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诸方面与《史记》高度认同的一个标识。《聊斋志异》对于《史记》从体裁、题材、创作思想、价值观、艺术观到表现手法甚至作品编排形式的追寻是全方位的,都是以社会教化为己任追求立一家之言,都为后世留下了一道多采的人物画廊,都在文章取材与体式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特点,都具有通过编排形式传达创作主旨的良苦用心。而最为本质的特征是都通过艺术形象表达了内心深广的忧愤。  相似文献   

19.
从小说《周渔的喊叫》到电影《周渔的火车》,我们应从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化的不同受众,以及文字和图象媒介产生的不同艺术形式来阐释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关于“存在”和“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西方哲学的核心范畴 being(希腊文 estin, to on),原来没有统一的译法,五十年代起形成一个统一的译词“存在”,近来有学者主张改译为“是”。这个西方的词原有“有”、“在”、“是”的在合一的意义,但在中文中,“存在”和“是”的意义是不同的。只有用“是”和“不是”构成的肯定和否定命题,可用以辨别“真”和“假”。巴门尼德正是由此提出认识的两条路线,亚里十多德由此制定逻辑学,牛一再分析“是”和“真”的关系。所以我们以为只有将它译为“是”,才可以正确理解西方哲学重视逻辑和科学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