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以和为贵",这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奉行的"零和博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精髓蕴含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中,贯穿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方面面,向全世界展现出独特的中国魅力。"和"文化传统也决定了中国绝不会推行霸权,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了带动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与共同发展,为实现世界人民的美好梦想作出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2.
荷马史诗中描写生命与死亡的片段是给读者留下最为深刻印象的部分,无数英雄在抗争着命运的同时又成为了命运中的一环,英雄的陨落往往伴随着巨大的荣誉,在天神眼中,人类是多么的渺小,人类的抗争又是多么的可笑。本文将对以荷马史诗为背景的著作《荷马史诗中的生与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灾害对产业和生命财产冲击产生的不良后果受灾害类型制约.面对灾情的冲击,从战略思维角度,要求进行顶层系统设计、应急处置、分步干预和灾后重建;从经济发展角度,可选择遏制蔓延、稳定产业、优化结构和创新支撑等应对方略.人类应更加注重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挑战,构建应对灾害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审度全球发展问题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伟大理论成果,是中国梦的世界逻辑表达。这一理念传承和弘扬"天下大同""兼济天下、和谐共生"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极具中国特色,体现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5.
胡虹霞 《现代交际》2022,(8):55-61+122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伟大历史经验之一,富含伦理意蕴、伦理精神和伦理价值。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从理论逻辑上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世界情怀伦理,从文化渊源上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为人类谋大同的和合伦理,从实践历程中彰显了百年中国共产党为人类做贡献的责任担当伦理。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面对时代之问的伦理回答,必将继续助力世界前行。  相似文献   

6.
一、加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管理的重要性 在人类经济生活中,土地的所有制决定了以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即再生产过程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分配关系.它决定了土地使用制度,决定了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地价等与土地产品的成本、生产价格、市场价格等之间发生的密切关系.同时,土地的重要性决定了在一切社会中,由国家或社会的其他代表对土地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李珍珍 《公关世界》2022,(2):145-146
自然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人类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提供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决定着人及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人类离不开自然,作为人的对象性存在着的自然,与人类社会不断交互作为,自然是人类的无机的身体,自然与人类应当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1]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影响并决定着人类社会永续发展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学者关于生态自然思想的分析和研究,归纳出了我国学者关于自然概念的基本观点和理论.  相似文献   

8.
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在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考察的全部过程中。追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生成,梳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发展演进脉络,辨析不同共同体中人的发展与自由程度,考究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本意,不仅有助于我们真正体会其精神内涵和价值旨趣,而且为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170年前《共产党宣言》诞生,共产主义成为无产阶级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二者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使共产主义从理想走向实践。《共产党宣言》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思路,立足新时代,各国应该在加强经济发展、政治合作和文化交流上下功夫,一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这一理念在政治、社会和文化上包容所有社会,最终目标是建设一个不仅开放和包容,而且享有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和共同繁荣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中非人民共同的愿望和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中非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升温有利于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和世界和平合作力量的壮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革命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它是一部历史纲领,其完成对当时革命战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已发生巨大变化,但《共产党宣言》中的基本思想仍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包括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类社会的文明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等思想精髓,需要我们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惠  张喜燕 《现代交际》2022,(8):47-54+122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在价值是大同思想中的“天下为公”“平等”“和谐”的价值观。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是以大同思想作为根基,结合历史演变和时代发展创造出新的共同体理念,进而以新的共同体理念引导各国走向世界人民心中的大同社会。  相似文献   

13.
2013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目标在于推动世界范围内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从而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命题。五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一带一路"的实践过程中得以不断推进,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实践道路上的理论创新,是中国智慧的生动体现。但事实上,任何理论都有其底蕴基础,通过探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根源,不难发现,它与《共产党宣言》中的世界全球化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对此,在从《共产党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内涵入手,厘清其与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和理论联系。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两个联合"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面临着来自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积极做出构建对话协商的政治共同体、共建共享的安全共同体、合作共赢的经济共同体、交流互鉴的文化共同体、绿色低碳的生态共同体的倡导与应对,争取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历史上很早就有了歌唱,甚至比语言还要早.最初的歌唱是发出各种声音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怀,然后逐渐加上语言,伴随着民族历史、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审美意识的发展,形成了歌唱艺术."呼吸是歌唱的生命,也是歌唱的基础.人都会呼吸,这是人的本能,我们日常的呼吸是根据情感的变化而运用的,由我们的主观意识而决定.  相似文献   

16.
面对当今世界发生的深刻变化,习近平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一思想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从其思想渊源来看,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内涵,并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虽然,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时空上存在距离,但是,二者在对人类发展的认识上存在相通之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二者融合创新的结晶。二者的根本契合点就在于都致力于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矛盾。这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生命的长度是由上帝决定的,而生命的宽度或者说生命的质量则是由自身的能力和礼仪商数决定的,因为智商使人得以录用,情商使人得以晋升,而礼仪商数则决定了你是否受欢迎,近而决定了你生命的质量. 在公关活动中,总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或许会成为你生命中的过客,或许会成为你生命中的贵人.有的人似乎一生都有贵人相伴,无论到哪儿都一路绿灯、一帆风顺,让人羡慕不已;而有的人则一生都磕磕碰碰,似乎到哪儿都吃闭门羹,究其原因是与你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有关——你的礼仪商数决定了你将拥有什么样的人生.生命的长度是由上帝决定的,而生命的宽度或者说生命的质量则是由自身的能力和礼仪商数决定的,因为智商使人得以录用,情商使人得以晋升,而礼仪商数则决定了你是否受欢迎,近而决定了你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中国、蒙古国两国传统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比如,两国传统文化内涵中都包含了丰富而浓厚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观,以及崇尚自由、开放、包容等精神思想,充分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当中,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9.
王晖  小林 《公关世界》2010,(8):64-65
领导者犹如战场上的将军,既是激励下属的核心人物,也是决定事业胜败的关键因素。正是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和职务,决定了领导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而在这些综合素质中,口才艺术是重中之重。美国人类行为科学研究者汤姆士认为:“发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迹,一半是由口才创造的。”纵观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军事家、  相似文献   

20.
人类自从有自我意识起,便不停地开始各种创作,以确证自己存在的意义。哲学以及作为从哲学分化出来的美学作为人生之诗,是人类确证自我的关键环节。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人类思维方式、人类确证自我方式的多元性,最终也就决定了人类对于美的存在领域探讨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