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在于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有罪的人应得到相应的惩罚、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维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要想切实的实现刑事诉讼法的的目的,必须提供确凿的证据。因此,解决证人出庭作证难的问题,对公正、合理、高效地审理案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就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适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地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作斗争,以维护社会主义的社会秩序。因此,首先必须掌握充分、确实的证据,作为审查判断证据工作。因为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存在的合法根据。本文拟就什么是审查判断证据,以及应当如何正确地审查判断证据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审判模式论     
审判模式问题是与我国刑事诉讼的任务、目的紧密相连的。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条作了明确规定,把惩罚犯罪实现刑罚权和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实现保障人权,作为一个任务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的统一。如何实现第二条所规定的任务、目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审判必须客观、公正,而它又与审判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仅以审判模式为主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审判的价值追求应是,一要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二要打击和惩罚犯罪,三要实现罪刑均衡,四要教育感化犯罪人。这样就会更高层次地提高我国刑事法治的整体水平,影响刑事司法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的协调一致,并最终促进当代社会最为关注的目标——人权保障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论无罪推定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罪推定原则是西方刑事诉讼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从这一原则派生出三条规则:举证责任由控诉方承担;嫌疑人、被指控人享有沉默权;有利被告。其核心内容是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是否确认无罪推定原则是衡量刑事诉讼是否民主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清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它权利,保障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这个基本任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个诉讼原则是我国政法工作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刑事诉讼中的具体体现,它长期以来一直指导着我国的刑事诉讼活动,对于提高办案的速度和质量,做到不枉不纵,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三十多年的司法实践证明:这个原则是行之有效的、完全正确的,必须坚持。但是,有些政法干部由于受极左路线的影响,总认为“左”比右好,在办案中,往往只搜集被告有罪的证据,不注意搜集被告无罪的证据;只搜集加重被告罪行的证据,不注意搜集减轻被告罪行的证据。先入为主、主观臆断、偏听偏信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还普遍存在。这都是剥削阶级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程序正义既具有实现裁判结果公正的工具价值 ,也有保障被追诉人基本诉讼权利的程序价值。后者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也是我国 1996刑事诉讼法意欲达到的目标之一。但是 1996刑事诉讼法在保障公民基本诉讼权利方面存在着缺陷 ,表现在 :无罪推定原则在立法中并未得到完全认可 ;强制侦查程序法定原则在我国远未得到确立 ;庭审走过场现象十分突出。应当按照我国签署和加入的国际条约中所确立的刑事司法准则以及宪法修正案“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确立的精神 ,对我国《刑事诉讼法》进行再修改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事审判的价值追求应是,一要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二要打击和惩罚犯罪,三要实现罪刑均衡,四要教育感化犯罪人。这样就会更高层次地提高我国刑事法治的整体水平,影响刑事司法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的协调一致,并最终促进当代社会最为关注的目标———人权保障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大改革与完善程荣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一、正确理解刑事诉讼法修改补充的基本内容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我国1979年7月制定的刑事诉讼法作了一系列重大修改补充,充分体现了准确及时惩治犯罪...  相似文献   

10.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是1979年实施的,16年来为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一些内容已滞后于社会发展,难以适应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需要。为此,从1993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开始着手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工作,经过三年的反复征求意见,不断修改,于1996年3月17日由八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这是刑事诉讼法自实施以来第一次系统的修改和完善,是我国司法制度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一、适应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历经40年发展,我国的刑事司法取得重大进步,最重要的是刑事诉讼立法的进步,关键是不同时期立法价值追求的与时俱进和伴随时离时合的实践。1979年起我国刑事司法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追求裹挟于打击犯罪之中的真实再现,注重实体公正。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程序公正开始制度化,但实践效果不理想。2012年《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是1996年程序公正制度化的再推进,是在人权保障层面上的新展开,但办案人员在某些个案中基于法外利益考虑而置程序公正于不顾的做法仍在延续。2018年《刑事诉讼法》第三次修改,有对程序公正和人权保障的促进,也有对反腐败法治化的呼应。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刑事司法的价值追求在既往基础上继续拓展,最终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司法的公信力,在立法推进、司法能动、当事人参与和民众关注下,要把人权保障、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整合到中国人对刑事司法的信任与司法权威的自觉彰显之中。  相似文献   

12.
自1996年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以来,刑事再审程序在纠正错案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司法正义。但是当我们重新审视现行刑事再审程序的规定时,会发现其中的许多规定并不符合基本的诉讼法学原理,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修改。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问题,在我国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我国在 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虽然对刑事诉讼制度作了重大改革,增加了刑事正当程序的规定,增强了刑事诉讼的人权保障功能,但在刑事正当程序及人权保障方面依然存在大量的问题及不足,应当借鉴英美国家的立法经验,对刑诉法进行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关于辩护制度,社会各界普遍认为,我国1979年制定的刑事诉讼法律师介入辩护时间过于滞后,因此1996年3月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刑事诉讼法关于律师介入刑事诉讼时间做了新的规定,即“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自诉案件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这样规定大大地延长了律师介入时间,对于维护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近几年来的司法实践,笔者认为,健全律师辨护制度,建立司法行政机关申请复核制度和建立司法行政机关申请再审制度,由原来公检法三家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扩大为公检法司四家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便更快、更客观全面地共同完成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实,正确使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制度的每一次变革都会对刑事司法实践带来较大的冲击和影响,无罪辩护也不例外。2012年再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辩护制度、证据制度和诉讼程序均进行了重大变革,可以预期这些制度变化将会对无罪辩护实践产生深刻影响。尽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无罪辩护的影响尚未充分表现,但初步分析表明,其对无罪辩护率、无罪辩护机制和无罪辩护效果都带来了较明显的积极影响。当然,这种积极影响不仅依赖制度本身的变革,还需要诉讼理念革新、司法改革成功及相关配套措施到位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自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订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生活发生了较大变化。2004年宪法修改以及人权保障条款的"入宪",更是成为推动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的直接动力。然而,要制订一部垂范久远的刑事诉讼法典,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宏观问题:第一,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逻辑起点应当是超职权主义诉讼制度;第二,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目标定位应当是实现程序正义;第三,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路径选择应当沟通建构理性主义与经验理性主义;第四,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应当选择创新型制度移植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羁押制度的改革与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羁押对于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及时追究和惩罚犯罪十分重要,同时又直接关系到被羁押人人身自由权利的保障。在一定意义上,羁押制度体现着一个国家民主和法制建设的现状。建国以来,特别是1979年刑事诉讼法的颁发和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使刑事诉讼中的羁押制度更加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但这项制度仍存在许多不足,有待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完善。笔者从我国目前羁押制度的现状出发,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立法完善的原则和制度性改革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暂予监外执行是我国针对被告人或服刑人员适用监禁刑的一个例外的特殊制度,在1996年刑事诉讼法里就有所涉及,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对该制度进行了修改,增加到四个条文,虽然只是增加了一个条文,但对于该制度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司法实践意义,促使该制度在丰满刑事诉讼法内容的同时也能够有效推动人权保障的进程,这也是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大亮点。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新刑事诉讼法关于这个制度的设计还存在一些不足,程序上设置仍有缺陷,仍需进一步地完善。  相似文献   

20.
强化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是当代世界各国刑事诉讼立法的大趋势,是刑事诉讼制度科学化、民主化的表征。本文以《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为依据,从直接的方面介绍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无罪之人、证人及其近亲属的保护,从间接方面分析了公、检、法三机关互相制约的实质,是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改革后庭审方式有利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