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谭可欣  郭东强 《管理评论》2007,19(12):49-54
本文探讨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隐性知识管理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指出隐性知识是企业创新的源头。隐性知识管理决定了企业的创新商,并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持续创新和合作创新。而隐性知识管理只有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才能在企业创新中发挥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开放式创新下的知识治理——基于认知视角的跨案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放式创新作为21世纪的创新趋势,所带来的挑战已经不是知识管理层面的问题,而是组织知识治理层面的问题,即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理机制来应对由知识差异性、知识复杂性以及创新者利益冲突所产生的知识基础性风险,从而为这种分布式、大规模的创新活动提供制度性保障.本文基于内涵更加丰富的认知视角,将知识治理的两种主要思路--情景组合观与流程设计观有机融合,以开放式创新中的知识流转作为分析单元,以创新过程各个环节中的知识基础性风险为分析的微观基础与治理对象,运用跨案例研究,旨在超越交易成本理论的传统思路建立一个开放式创新下知识治理的理论框架,从而为更加深入的实证研究奠定基础,也为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华  顾新  王涛 《中国管理科学》2022,30(1):263-274
创新联盟是开放式创新的实践基础,选择适宜的合作伙伴缔结创新联盟是组织面对的重要决策问题。本文以组织间知识转移为线索,考虑一个由知识源、知识转化中介与信息服务机构组成的知识链,以知识产权交易为合作机制设计序贯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的联盟策略对组织的知识创造与创新收益的影响。研究表明:缔结创新联盟能够产生双赢效应,即同时提高联盟内部成员与非联盟成员的知识创造及创新收益;知识链在集中决策时的整体创新收益与知识创造均高于分散决策;由知识源与信息服务机构组建创新联盟是分散决策下知识链的最优联盟策略。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开放式创新的知识转移对组织联盟策略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隐性知识的视角研究大学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很多要素属于隐性知识范畴,其形成和转化应依据隐性知识的特有规律而进行,依靠系统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十分有限,而创业教育最核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因此本文探索如何遵循隐性知识转化的规律,建立以实践和参与为目的的大学创业教育体系,使更多的大学生实现其创业梦想,从创业教育中受益。  相似文献   

6.
根据政产学协同形成机理,从技术转移视角,以中国大学和企业的2007~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为依据,使用面板计量模型和空间相关性测算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市场因素和空间特征对大学知识创新及溢出的影响。研究显示,大学研发投入和市场因素对大学知识创新产出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大学研发投入的企业密度、专利转让密度和技术市场强度对大学专利申请的促进作用大于对纯知识生产的促进;教研水平发达地区和中等地区的大学分别在大学专利申请数和纯知识生产方面具有更高效率;东部地区大学在知识创新产出中具有更高效率;大学知识创新产出和区域、企业创新和存在空间相关性和依赖性、长三角地区指标的局部空间相关性最为明显。据此,提出以市场化为导向、进行三方协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公司隐性知识共享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芮明杰  陈晓静 《管理学报》2007,4(3):269-272
知识共享尤其是隐性知识的共享在公司竞争优势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了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和条件,并从博弈论的视角阐述了隐性知识共享的微观机理;通过一个案例探讨了隐性知识共享的效用。最后,设计了公司隐性知识共享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基于知识溢出和吸收能力的知识联盟动态模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在分析了吸收能力与研发投入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知识溢出和吸收能力的知识联盟R&D两阶段非合作动态博弈模型,提出了纳什均衡存在的条件和唯一性的条件,探讨了知识联盟过程中吸收能力对研发活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MOOCs平台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免费知识学习的机会.知识学习存在显性知识学习和隐性知识学习, 这两类知识对MOOCs学习使用效果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知识学习理论及技术采纳理论, 对MOOCs平台学习使用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1 752份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 显性知识下的网站设计要素和课程教学要素, 以及隐性知识下的认知隐性知识、技能隐性知识和社交隐性知识学习对MOOCs平台学习者使用存在显著正向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发现, 技能隐性知识和社交隐性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明显高于课程教学相关要素以及网站设计这两类显性知识.基于研究和分析的结果, 可以为互联网环境下国家教育模式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规划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隐性知识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出发,以"知行合一"的实践论为思想基础,以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过程为切入点,提出一种问题驱动的隐性知识获取方法。结合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在深入分析问题解决中的认知结构和问题情境的基础上,构建融合个人化与情境化特性的问题空间模型,以最大限度地保留隐性知识的完备性,并以问题空间为概念性框架,建立开放式的隐性知识获取与持续成长的过程模型。此外,以某轿车厂冲压车间的生产线停机问题为例,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实践,说明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在考虑集群内企业拥有不同的技术创新效率的情形下,建立两阶段非合作博弈模型,讨论当集群企业在不同时机创新时,技术溢出对其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分析出随着技术溢出的提高,领先企业和跟随企业创新投入的不同变化情形,推导出由此产生的企业集群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的演化方式,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实践论的隐性知识获取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宽久  仇鹏  王磊 《管理学报》2009,6(3):309-314
根据毛泽东的实践论,提出隐性知识来源于实践,来源于显性知识指导下的实践.隐性知识是人类通过实践得到的经验的概化,是实践经验与显性知识集成而形成的高度抽象的支持高效推理和快速检索的知识,最后提出用计算机仿真模型来仿真隐性知识的获取过程.  相似文献   

14.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间协同创新过程的"演化稳定策略"。通过设计知识共享模型分析知识投入与知识溢出对协同创新的影响并进行仿真检验。研究认为,长期的协同创新中"合作"策略是参与方采用的"演化稳定策略";当参与方数量不同时,小群体一方率先实现"合作"策略稳定,群体数量相近时双方采用"合作"策略的收敛速度趋于一致;增加知识溢出有利于提高协同创新效率与稳定性。在理论上解释了协同创新博弈的合作策略稳定性,为产学研合作的机制设计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技术超学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rayannis在十多年前提出了技术超学习的概念,认为技术学习是一个涉及多个层次的过程,包括操作层、战术层和战略层,各个层次侧重不同的知识内容以及知识传播、升值的方式。技术超学习从纵向上对企业的技术学习进行了解构,有少数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而Chesbrough之后提出的开放式创新模式无疑为技术超学习研究打开了一扇门。开放式创新意味着企业的创意与知识源不仅来自组织内部,还来自外部的用户、上下游企业、竞争对手、产学研连接等主体,这种模式从横向上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有许多学者从创新源、知识流动方向、机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而本文则创新性地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来考察企业的技术学习行为,即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进行基于三个层次的技术学习如何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影响?本研究主要包括理论综述、实证分析以及结果讨论与研究展望三部分。  相似文献   

16.
开源软件行业的发展是近年最引人瞩目的经济现象之一,开源模式代表了创新模式的一种根本改变.开源软件与专有商业软件之间的竞争,反映了在知识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矛盾.本文回顾了开源运动的历史背景与发展趋势,基于开放知识披露的理论,运用多阶段博弈理论构造模型,研究了企业参与开源运动的商业动机和策略行为.证明了企业参与开源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对这一创新模式未来收益的预期.  相似文献   

17.
知识创新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创新方向正在向开放式创新转变。开放式创新环境下,跨组织、跨地域的开放式创新团队成为知识创新的主要载体。社会化标签能够使团队成员按照自己对知识的认知方式进行知识交互与协作,有利于促进开放式团队知识创新。但是由于标签标注的自由性,如何建立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以更有效地支持开放式环境中基于标签的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成为该领域的关键议题。本文研究并提出了面向开放式团队知识创新的动态标签关联网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应用研究,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应用结果,可以发现面向开放式团队知识创新的动态标签关联网方法能够动态地展示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支持开放式环境中的团队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18.
跨国公司技术溢出对我国企业创新产出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作为最大的外资流入国,外资推动某些产业发展的同时,能否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技术溢出对自主创新会产生何种影响仍有待研究.论文在技术溢出、企业创新能力理论的基础上,对外资技术溢出、东道国企业创新产出结构、吸收能力、技术差距等各个变量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形成概念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结合调研数据,证明了跨国公司技术溢出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原始性自主创新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志宏  赖文娣  白雪 《管理学报》2012,9(10):1495-1504
在继承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综合理论分析框架,构建了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模型较好地反映了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现实情况,根据仿真结果所做出的应用分析对促进科研团队中成员参与隐性知识共享,提升科研团队的知识积聚效应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