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三股线高架桥为例,简述了利用ANSYS软件的模态和瞬态分析功能对高墩T构-连续梁桥的振动特性和动力反应进行了仿真分析的过程,探讨了不同车型以:不同车速过桥时高墩T构-连续梁桥冲击系数的变化规律,并通过现场实际结构动力特性的测试分析结果,对计算机仿真结果的精度进行了验证.为该类桥型的动力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三股线高架桥为例,简述了利用ANSYS软件的模态和瞬态分析功能对高墩T构-连续梁桥的振动特性和动力反应进行了仿真分析的过程,探讨了不同车型以不同车速过桥时高墩T构-连续梁桥冲击系数的变化规律,并通过现场实际结构动力特性的测试分析结果,对计算机仿真结果的精度进行了验证.为该类桥型的动力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基于Matlab的大型兆瓦级风电机脉动风速时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模拟西部内陆地区大型兆瓦级风机所受风荷载的脉动风速成分,基于风机结构自身在风荷载作用下各质点具有空间相干性的基本性质,依据风机整体结构的体型特征和脉动风功率谱特性,利用谐波叠加法对风机结构所处的随机风场的脉动风速时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比计算谱与目标谱的齿合程度,确认该方法的切实可行性,为模拟高耸结构及大跨度结构在长时间随机风荷载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响应提供了可靠适用的随机风荷载时程数据。  相似文献   

4.
以湖北龙潭河大桥高墩结构形式为基本模式,利用大型空间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数值模型,研究在确定的截面形式、结构参数和稳定安全储备条件下,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可能达到的极限墩高,并研究结构几何参数、材料参数、初始几何缺陷及风荷载等因素对极限墩高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龙潭河大桥高墩结构形式,连续刚构桥可以达到的极限墩高约为205 m。增大极限墩高的途径也在文中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日照温度荷载作用下,混凝土薄壁空心高墩的应力和变形,是造成墩身工程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以晋济高速公路仙神河大桥150.07 m高的八边形薄壁空心高墩为研究对象,在ANSYS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编制了薄壁空心高墩结构温度场和温差效应分析的专用程序,并给出实例验证了二次开发成果的准确性。同时利用二次开发成果,对八边形薄壁空心高墩在日照温差荷载作用下的温差效应进行了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日照引起的薄壁空心高墩结构的温差应力和变形较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用力矩分配法求解连续梁的结果是一种近似解,本文对子结构进行分析,利用力矩分配法的概念,提出了连续梁的一种新算法,不需解方程即可得到连续梁的精确解,而且计算更快,晚方便。  相似文献   

7.
矩阵是求解超静定结构的有力工具,而科学计算软件SCILAB的最大特点就是以矩阵为运算单元,因此,用SCILAB求解超静定结构,是一种非常完美的结合.本文结合实例,说明在SCILAB环境下,利用多维数组的概念,可以高效的编写结构有限元程序.对于受分布力作用的连续梁,可采用近似计算的方法,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编程效率及计算速度.给出了连续梁在各种载荷作用下可以通用的编程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逐渐在一些桥梁结构中使用了可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减隔震装置,如隔震支座、阻尼器(地震响应校正装置)等。对应用较广的粘滞阻尼器和lmck-up装置的工作机理进行了介绍,对其在连续梁桥抗震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际桥例探讨了两种装置对连续梁桥抗震性能改进的有效性,并对其实用的局限性也进行了分析。研究的结果可供桥梁工程设计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公路桥梁中常见的连续梁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和数据重构的移动荷载识别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和Newmark方法编写连续梁在移动荷载作用下动力响应的计算程序,获得桥梁的位移响应;由切比雪夫多项式重构位移响应;由Newmark方法重构桥梁的速度和加速度响应;通过重构的数据采用正则化技术进行移动荷载识别。研究了荷载移动速度、荷载大小和桥梁跨数对移动荷载识别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一座钢管混凝土连续梁拱组合单线铁路桥为工程背景,采用先整体后局部的两步分析法,首先利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计算拱肋安装及后续施工阶段结构的受力状态,得到局部模型的力边界条件;然后利用ANSYS软件建立拱脚结点局部有限元模型,分析施工期间拱脚结点的局部应力分布规律和应力集中程度;最后将拱脚结点应力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拱肋与梁体间传力顺畅,拱脚混凝土基本处于受压状态;拱脚内侧与箱梁顶板交界处应力集中现象较明显;拱脚上部拱肋周围、拱脚前脚趾处及两拱脚之间箱梁顶板的局部区域出现较大的拉应力,建议在同类桥梁的设计中加强这些部位的构造措施和配筋。拱脚结点应力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接近,说明用实体有限元模型计算的局部应力是可靠的,可用于设计验算。  相似文献   

11.
提出用简化计算方法、截面全过程分析和结构有限元分析等三种方法对双面组合连续梁极限抗弯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以某一试验梁为例,对三种不同方法计算得到的承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对双面组合梁的设计和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设计多微处理机系统的一种有条理的统一的方法,它基于—Petri网(所谓“自动机”联成的Petri网)逐层加细这一思想。待设计的计算系统所要完成的算法先策略地勾画成最高一级的—Petri网,而后,类似于结构程序设计那样,自顶向下,从最高一级—Petri网这一模型逐步成层次地在解释上加细—Petri网的各结点(p结点解释以数据结构,t结点解释以运算),最终达到用具体的自动机描述各t结点的功能(它们对输入p结点进行处理,将结果传递给输出p结点)。据此,可着手以互连的微处理机群(必要时,补充以随机逻辑)实现出来。作为例子,文中还提出在通用意义上的多微处理机系统,它实现所谓的扩充von Neumann总体结构,其中用并行计算的一图程序类(它实质上又是一类Petri网)代替了通常的串行计算程序。以M6800微计算机族为基础,阐明如何用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法来实现扩充von Neumann总体结构。  相似文献   

13.
结合工程实际,论述了高原地带薄壁高墩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在严寒、多风的恶劣气候环境下,采用了正交设计方法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采用预热骨料、水及加热蓄热综合养护技术及低温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技术,确保了空心薄壁高墩混凝土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所采用的缆索限位装置一般是作为构造措施,没有经过计算和设计,在地震作用下限位装置很难起到真正的防落梁效果。通过非线性时程方法对缆索限位装置进行了参数研究分析了不同周期比、限位装置刚度与缆索的松弛量对两联连续梁桥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梁桥采用缆索限位装置模式能有效的减小连续梁与过渡墩的相对位移反应。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连续梁桥悬臂施工的特点,给出了一种计算拆除墩梁临时固结时结构内力和变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测试得到的测点风荷载一般无法直接用于结构抗风设计及风致响应计算。以结构表面风压测点作为控制点,通过多项式插值得到非结构网格并将测试得到的测点风荷载匹配至网格的节点和虚面上,以此作为计算分块风荷载、整体风荷载、节点风荷载及风致响应风荷载输入的依据。以某大跨度空间结构为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准确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新的用转发服务请求方法实现面向广域网的服务发现机制RFSD。分布在广域网中的服务器结点组成一个树结构,每个结点保存其父、兄弟和子等相邻结点的地址;服务请求传输报文中附加一定的转发信息。每个结点收到服务请求时,首先对其进行匹配操作,在满足的情况下响应服务请求,在不满足的情况下对附加信息进行处理,并将服务请求转发到某个相邻结点,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广域网中的服务发现。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高速列车与厦深铁路韩江大桥(48+2×80+88+48) m道岔连续梁的空间耦合振动中的桥梁响应问题。以模态坐标法形成结构的动力方程,适用SAP2000形成基本振型并由此获得振型参数,利用Matlab软件编写求解程序,得到了道岔连续梁动力响应的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19.
以某跨海连续桥梁为工程背景,研究了不同隔震措施下该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对该工程中六跨连续梁桥建立三维有限元精细化分析模型,考虑将该桥梁支座分别设置为铅芯橡胶隔震支座、摩擦摆式支座,并与普通盆式橡胶支座时该梁桥的动力特性与地震响应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以评价跨海连续梁桥的隔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连续桥梁相比,隔震后桥梁结构自振周期延长,桥梁墩顶最大位移、桥墩墩底弯矩、剪力均显著减小。采用摩擦摆式隔震支座时该跨海连续梁桥可取得更好的减震效果,但其位移较铅芯橡胶隔震支座时大。  相似文献   

20.
以泰州某大跨度连续梁桥的静动载试验为例,建立ANSYS和桥梁博士模型进行静动力有限元数值计算。将试验结果与模型计算值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桥结构刚度和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