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择优分配”是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毕业生分配工作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1981年教育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人事局联合发出的《高等学校毕业生调配派遣办法》中,明确提出了“择优分配”的问题。1985年教育部转发的《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1985年毕业生分配改革试行办法》中又重申了“择优分配”原则。国家教委关于做好1989年国家教委直属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计划工作的通知中,为贯彻“择优分配”原则又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实践证明,实行“择优分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毕业生分配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企业碳排放配额分配问题是碳交易的基础,也是真正落实国家和地区减排目标的关键。基于信息熵和玻尔兹曼熵,提出一种新的企业碳排放配额分配模型,该模型基于公平、有效和可执行原则,考虑各行业异质性和企业发展需求,以行业内企业碳交易成本最低为目标,将区域碳排放总量分配给各个企业。以昆山市张浦镇为例,采用2012年和2013年数据,进行2013年碳排放总量企业间分配并与2013年实际碳排放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基于信息熵的区域碳排放总量行业间分配,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符合各行业减排责任、能力、潜力和效率;基于玻尔兹曼熵的行业碳排放总量企业间分配,既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同时也奖励了高排放效率企业,惩罚了低排放效率企业,从而有利于促进区域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现代理论变迁逻辑 ,从代理成本、信号揭示和税收等各个角度解释股利政策的性质、存在的原因及其效应。并对我国 10年来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特征和效率进行了分析 ,即公司偏好以股本扩张进行股利分配、组合分配运用普遍、不分配现象增多。为了进一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效应 ,笔者运用超额收益率法 (CAR)进行了实证研究 ,其表明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对其股票二级市场价格有较强影响 ,股利分配与不分配相比市场更欢迎股利分配 ,现金股利和股票分配相比市场更欢迎股票股利。同时据我国上市公司分配决策实施的内外依据提出了股利政策安排的制度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4.
第三次分配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历程中的重要标杆。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首次明确了第三次分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伦理补位则是对第三次分配本质和地位的理论抽象和科学概括。第三次分配的伦理补位机制具有逻辑必然性,既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补白,也是实现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伦理价值需要。第三次分配的核心旨归是财富与道德的和谐共生,即推动个人财富的增长和个人善行善举的增加,形塑人人向善、人人行善的社会文明新风尚。作为伦理补位的第三次分配,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体系,展现了其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中的蓬勃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张晖 《江海纵横》2006,(6):32-34
韩国作为我国的友邦,近几十年来经济发展很快。世界银行曾把其经济增长方式称为“东亚模式”,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成功典型。深究韩国经济的发展路径,不难发现存在两大重要特征,第一是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第二是高度强调经济增长,兼顾分配公平。为此,韩国政府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上积累了丰富经验。一、韩国收入分配概况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作为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的指标——基尼系数,在韩国一直处于一个较低水平。韩国经济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起飞,而1965年时仅为0.34。到1975年和198…  相似文献   

6.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劳动所得占GDP比重不断下降,资本所得占GDP比重不断上升。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断拉大。本文基于1992~2006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15年来GDP中劳资所得比例的变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劳资所得比例失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进而为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当前收入分配问题的几点看法国家计委社会发展所杨宜勇一、对国民收入分配问题的若干判断互、关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目标模式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民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据有关部门测算,国民收入最终分配结果大...  相似文献   

8.
股利分配是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重要核心之一,对公司经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内外学术界一直热衷于研究股利分配行为。福建省上市公司近3年股利分配的行为表现为多样化、不分配或低额分配及缺乏稳定性等特征,剖析形成这种分配行为的原因,针对不规范的股利分配行为,提出了调整股权结构、平衡融资成本等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9.
政府公共支出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基于VAR模型的检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对中国和谐社会建设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文章通过对政府公共支出与全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以及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分析表明政府公共支出在1978-2007年对中国居民的收入分配起到了负面效应,并提出完善中国公共支出的结构和规模以促进城镇内部居民之间、农村内部居民之间、城乡居民之间、不同区域居民之间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88-2007年间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结合相应时期的收入分布变化,研究了调查期间个税制度的再分配效果.文章将收入分布变化分解为平均收入水平、收入构成和收入差距,用三个假说阐明它们对个税再分配效果的影响机理,并用六组反事实模拟进行估算和验证.同时,从收入变动的动态角度评价了四类税制的再分配效果.经过测算发现,近二十年的收入分布变化将1980年税制的再分配效果提高了44倍左右,后续的税制改革削弱了再分配效果.不过,在当前收入分布持续变化的趋势下,新税制的最大再分配能力将优于旧税制,因此有必要在合适的条件下及时调整税制.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2010年正式实行绩效工资制度,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由各学校根据文件和结合自己的发展需要制定,其分配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是绩效工资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拟就绩效工资总量分配进行探讨,并试图建立一个较为科学的分配模型。  相似文献   

12.
对空想社会主义分配观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绝对平均主义、以实物为对象的分配思想,否定了人们的财产继承权.结合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对空想社会主义的分配观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知识分子如何参加工资分配,至今尚没有独立的理论和方略;在邓小平之前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也没有现成的答案。邓小平集中思考了这个问题,最终创造性地形成了知识分子分配观。其重要架构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分类管理的模式;明确按劳分配的导向;凸现智力资本的价值。邓小平的知识分子分配观不仅为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价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提供了理论方法上的依据,而且也将知识分子的分配提到了新的高度,确实是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生动实践。经过十几年的检验,邓小平的知识分子分配观已经显示出它的蓬勃生机和理论风采。  相似文献   

14.
据统计,1998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为9547亿元。而城乡居民的储藏余额已达到53407亿元。这笔巨额的金融资产或货币资产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社会购买力、投资力,从而形成推动“扩大内需”的动力呢?这就不能不对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统计资料进行考察,加以认识。 一、社会收入分配的分布状况对消费 需求的影响 社会财富收入分配包括存量资产的占有和增量收入的分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和农村居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姚大志教授的《分配正义:从弱势群体的观点看》(载《哲学研究》2011年第3期)一文中关于分配正义的论述提出三点不同意见:分配正义只涉及如何在人们中间分配财富、机会和资源,而不涉及人们在福利上得到不断改善;正义的分配是平等主义的分配,不平等的分配不能被看做是正义的;分配正义原则是判断分配正义与否的原则,而不是确定平等与福利的平衡点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居民收入分配研究的新思路———读《当代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宾建成近日有幸拜读了东北师范大学金喜在教授学术专著《当代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该书是作者承担的国家教委“八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中国收入分配体...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收入转移可以从增加值、初次分配、再分配、总体分配这四个环节进行考察。在初次分配阶段,政府部门的正转移率非常高,说明政府部门在初次分配阶段,通过征收生产税净额,在补偿公共品生产的耗费之后,掌握了大量的剩余。在再分配阶段,政府部门的正转移率趋于提高,住户部门的正转移率趋于下降。在总体分配阶段,政府部门的正转移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在1992-1999年,收入趋于分散。在2000-2008年,收入趋于集中。这反映了我国政府推动型经济的性质不仅没有转变,反而在不断强化。我国这种政府强力推动的经济,虽然在经济增长方面取得巨大成绩,但不可避免导致一系列严重问题,与中央政府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完全背道而驰。从原则上看,解决问题寄希望于:第一,加强制约政府增加收入的力量;第二,削弱政府高投资的意愿。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变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变动之间的关系,是经济理论和实证分析的一个重要问 题。本文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城乡居民收人分配变动情况的实证考察,探讨经济增 长与收入分配差距变动的关系,分析影响收入分配变动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9.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化的成因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进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化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出快速扩大的趋势,这一点得到了理论界和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同,但差距到底有多大并没有一个统一和权威的说法。即使不考虑非正常收入,无论根据何种统计,我国目前的居民收入的总体基尼系数已超过0.4。文章分析了近几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化的原因和收入差距过大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和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遏制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如何解决现阶段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无序状态,建立与我国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民收入分配模式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十年间(1979—1989年),随着国家分配政策的调整和改革,收入分配格局与以前相比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本文拟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我国近十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一初步的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