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语法理论认为“如果……,那么……”句式是表示假设关系的条件句式,或认为是表充分必要条件的句式,本文认为这样界定是不科学的,其结论是“如果……,那么……”是表示充分条件关系的条件复句。  相似文献   

2.
在偏正复句的条件关系中,“无论(不论、不管)……都(还)”是常用来表示无条件的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然而,有这样的关联词语的句子却并非都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但是,在进行有关复句知识的教学时,人们却常常容易只根据句中出现有前后呼应的关联词“无论(不论、不管)……都  相似文献   

3.
数词小议     
一、“十”的两重性质汉语中,十以下的个位数(指正整数),各用一个不同的音节来表示.自“一”至“十”,每增加一个数,就用一个不同的音节来表示.在这一点上,“十”与“一”、“二”,……“九”等具有相同的性质.十以上的数,是用表示十以下各数的数词(语素)与“十”、“百”、“千”、“万”、“亿”等组合起来表示的.例如,“二十一”,是用“二”、“十”、“一”组合  相似文献   

4.
“×化”的含义是表示某事物向“×”性质或状态转化。比如:“典型化”表示把不是典型的事物转化成典型的事物;“美化”表示将不是美的东西转变成美的东西。“×化”运用的范围很广;1、它可以表示一种有特定含义的概念。例1,所谓“娱乐化”,实际上是一种在人的日常心理和行为层面上对于责任、义务……。/所谓“世俗化”,同一般意义上的“庸俗”……是有差别的。2、它可以表示要达到或实现的某个目标。例2,要减少零部件进口,逐步实现国有化。要十分注意对引进技术的吸收、消化、运用和创新,逐步做到标准化。3、它可以表示在某种条件下出现或…  相似文献   

5.
“孰与”是动词性结构,其中的“孰”是疑问代词,“与”的作用相当于介词,合起来意为“与……相比哪个(谁)……”或“与……相比怎么样”。《史记》中“孰与”主要用来表示比较。一个句子用“孰与”来表示比较,典型的有三个内容:1.比较的双方,主要是人,有主体、客体之分;2.比较的某一具体方面;3.这一具体方面的高低、强弱、得失,我们称它为“比较的焦点”,多用形容词来表示,常常在“孰与”之后,也可以居前。《史记》中的用例,根据句中是否出现比较的主要内容,即比较的焦点或比较的某一具体方面,可以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6.
“的”是繁峙方言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助词,它的语法功能是多方面的。本文选用了许多含义不同的助词“的”的例句,来讨论它的语法功能。“的”表示结构,相当于普通话的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地”、结构助词“得”。“的”表示动态,相当于普通话的“着”、“着呢”、“了”。“的”表示能愿,相当于普通话的“应该……”、“动词+不+得”中的“得”。“的”表示趋向,相当于普通话的“到”。  相似文献   

7.
<正> 古文中有一些常见的句型.研究这些句型和这些句型的英语表达方式,对理解古汉语乃至现代汉语和英语都很有帮助,对提高英语写作的能力就更不待言了.下面是一些古文惯用句型的译法.一、……者,也……这是一个典型的判断句型.主语后面的语气助词“者”表示停顿,起强调或舒缓语气的作用;“也”字置于谓语之后表示肯定的判断.这种句型有其他变体,如省去“者”的“……也”、省去“也”的“……者,……”、有两者皆省去的“……,……”,有“者”字起称代作用与“也”同用于句末的“……者也”,还有用“耳”代替“也”表示其他语气的句式.“者”、“也、“耳”在英语中没有特定的词语对译,整个句型英译时大多要增加联系动词.如: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从语法特征及意义分析看,“不……不……”格式可以分为平列关系及条件关系两类。前者的内部关系比较复杂,格式的整体意义相对于各构成成分的意义已有较大变化,但其句法功能只相当于一个词,整体充当一个句子成分。后者能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在句子中的作用则复杂多变。从本质上讲,条件关系的“不……不……”格式应属于复句中的一类──紧缩复句。  相似文献   

9.
0 “越来越X”是个十分活跃的格式,它是从“越……越……”发展而来的固定格式。如:“越来越大”,“越来越熟练”,“越来越看不起他”。从语义上分析,“越来越X”是“表示程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如“越来越大”是表示“大”的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越来越看不起他”是表示“看不起他”的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越来越X”在句中经常充当谓语,也可充当定语、状语、补语和宾语。如:  相似文献   

10.
副词“就”、“才”都有多个义项,用法也极其复杂,但是,我们认为与“了”相关的,首先是关于时间的,因此,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只探讨表示主观量“早”、“晚”的“时间词就……”、“时间词才……”两个句式中“了”的隐现问题。“时间词就……”、“时间词才……”在所表达的主观量上构成反义,但是,其中“了”的隐现原因,重要的并不是它们所表达的主观量,而是其客观语义基础。即:“就”表示的是两个历时过程相接发生,“时间词就VP”中的时间词所表示的时点是不断流逝的时间流中一个滚动的点,“就”字句中“了”的隐现与其中动词的自主性、非自主性相关。“才”字句中一般不出现“了”,则是因为“才”已经表示了“实现”义。  相似文献   

11.
词有词汇意义,进入句子受句法结构约束就又会产生句法功能义。如古代汉语“活之”的“活”表示“使……活”的意思,“臣之”的“臣”表示“以……为臣”的意思,“报坚执锐”的“坚”指“坚甲”、“锐”指“锐利  相似文献   

12.
“是”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语言项目,“是”在“……是……”中表示肯定的判断,它将其前后两项关联起来并用后项对前项作出肯定的判断,突现后项对前项的区别或界定作用。大多数教材在释义时 多将“是”与英语中的不完全谓语动词“tobe”相对应。本文尝试跨语言比较两个词项的异同来反观现代汉语“是”。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汉语中,“去往”和“去到”都含有“到……去”之义,表示一个位移过程.如“我愿去往一个梦想中的世界”和“我愿去到一个梦想中的世界”都能够表示“我”的意愿是“到梦想中的世界去”.但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本文通过对“去往”和“去往”在句法结构、语义特征、语用特征方面的考察,来分析二者在这三方面的异同,并说明在现代汉语中二者使用的大致分工.  相似文献   

14.
<正> Also,as well和too笼统地讲都有汉语的“也”、“并且”、“和”等之意。与其有关的词语如:either,neither,nor,not only……but also,as wellas,both……and,either……or和neither……nor等等。不管他们是表示否定之意或是肯定之意,在某种程度上大都与他们有联系。本人就如何区别与使用这些词语作以简单的总结。归纳如下: 一、从词本身的意义来说明它们的用法 a、Also(adv)是个副词,意思是“也,亦,并且”等等。  相似文献   

15.
时量数量词句法功能二重性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示时间量的数量词置于动词后,在句法功能上有二重性,即有时充当宾语,有时充当补语。但是,什么条件下充当宾语,什么条件下充当补语,这种语法现象和什么有关,本文拟通过一些例句来加以考察分析。 对一个表示时量的数量词作词义分析时,大多数都有两种意义:一是指称时间本身,二是表示时间数量。如“三天”、“一年”、“四点半”,它们既是对时间的一种称谓,和名  相似文献   

16.
<正> 在英语中,“but是个很常用的单词,它既可以用作介词、连词、副词和代词,又可以和其他的单词组合构成短语来表示许许多多的意思。由于“but”的用法比较复杂,给我们的翻译及正确运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but”的用法及其翻译。一“But”作为介词Ⅰ、“but”作为介词时,其主要意思是“除……以外”、“除去……以外”,后面常跟代词的宾格形式,相当于英语中的“except”、“with the exception of”  相似文献   

17.
试论“如果……那么……”的确定性和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那么……”这个句式起源甚早,使用极为广泛。它们的同义关联词语很多。相当于“如果”的有“要是、要、假使、假如、如、倘若、倘或、倘、设使、设若、如若、若、若要”等等;相当于“那么”的有“那、则、就、便”等等。“如果……那么……”在传统逻辑中,其意义是确定的,它是表示充分条件的假言  相似文献   

18.
陆明华 《山西老年》2011,(11):36-36
现在的地理方位是用东、南、西、北来表示的,在古代则以“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神来表示。  相似文献   

19.
语气助词“也好”是从宋代开始,因假设句“若(如)……也好”对举,假设连词脱落而形成“……也好,……也好”连用,表示事情的结果不会因为出现的情况而改变,相当于“无论……也……”或者“不管……都……”句式所表达的句法语义,是整个句式省略融缩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阐述了。except与but这两个介词的不同用法。第一,在表示“除……之外”时,两个介词分别强调句中的不同部分。第二、接于两介词前的代词、副词有些不同、有些相同。第三,接于两个介词后的“介词宾语”性质不尽相同。第四.表示“除……之外”时,二者在句中所处的位置不同。第五,两介词的来源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