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困农户很少有富裕资金用于教育投资,且相对于普通农户更易受流动性约束的影响,所以贫困农户的教育选择可能更加保守。本文通过建立农户教育投资模型,在微观层面定性研究了贫困农户教育选择的预算约束和教育投资与收入的代际流动,并以此为基础,对贫困农户的教育选择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就业乃民生之本,在当前"民工荒"和"就业难"背景下,研究农民工就业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引导农民工理性就业、促进农民工充分就业、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代际差异为切入点,分析两代农民工资本禀赋及其对就业选择影响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资本禀赋高于第一代农民工,在就业方式上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专职务工,受金融资本的影响较大。而老一代农民工更倾向于兼职,受个人特征、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影响较大;在就业时间上第一代农民工务工时间更长。因此,建立两代农民工不同的就业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4.
文章以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为分析框架,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有关的抽样调查数据,对阻碍农村女性代际流动机会和地位获得的文化教育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消除当前农村女性代际流动与职业地位获得的障碍、促进城乡与两性职业发展机会平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贫困代际传递的现象并非必然.基于社会流动理论视角的研究发现,家庭成员的职业收入、子女的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状况、家庭拥有的社会资源以及家庭成员的生活态度是影响城市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对城市反贫困工作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征途中,如何打造一个更加公平的户籍和教育制度尤为关键。代际流动研究长期以收入和职业作为最核心的理论关怀,而以户籍和教育本身作为考察对象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并不多见。基于对CSS 2015资料的充分挖掘,本文对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户籍和教育流动率、教育和户籍流动的部门分割、教育与户籍的关联性展开了一项探索性研究。最后,探讨了公平的流动制度在缓解阶级固化方面的意义和可能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7.
教育贫困与反教育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利华 《学术研究》2006,(5):121-124
教育贫困是指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和观念等的限制,适龄儿童无法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现象。教育贫困现象的存在已经成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它与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相背离,妨碍了人人共享、普遍受益的社会发展宗旨的实现。教育贫困的消除仰赖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了有效地消除教育贫困,我们应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有差别的免费制度;建立完善的教育救助制度;建立教育贫困人群的凭证制度;规范教育收费;加强农村教育,关注农村受教育人群的发展境遇;确立重心下移的教育投资体制。  相似文献   

8.
以计算机网络发展为标志的现代化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它将对传统教育模式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本文论述了计算机网络教育对传统教育的挑战,以及面对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新世纪教育如何应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弱势家庭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但弱势家庭对教育作用的怀疑导致其教育期望偏低,这无疑将抑制其子代的代际流动。通过2020年“中国家庭跟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家庭社会资本越多,家庭教育期望越高,也越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对子代寄予更高的教育期望;并且,弱势群体的关系型和认知型社会资本对家庭教育期望的影响更显著。对此,可从提高资源可触及性、增强资源可信任性、鼓励个人和家庭用开放包容的思维积极主动向外界寻求帮助三个方面提高弱势家庭的关系型和认知型社会资本,进而推动社会阶层的代际流动。  相似文献   

10.
当前教育舆论面临的文化选择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教育舆论关注的范围更加宽泛,容易导致年轻一代文化信仰的迷失;整个教育大环境的变化,带来了年轻一代人性的多元化发展;教育舆论以其独特的信息环境,造成了年轻一代道德界限的淡化;同时教育舆论受各种媒介的冲击,提高媒介素养已势在必行.教育舆论应以全方位巩固年轻一代的文化信仰系统为目标,为年轻一代的人性的完整发展寻找方向,引导年轻一代实现道德自觉,培育年轻一代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1.
新疆贫困状况分析及扶贫模式的比较和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消灭贫困、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原则 ,贫困现象在新疆仍未根除。本文分析了新疆农村贫困人口的识别标准及贫困类型 ,并对几种扶贫开发模式的利弊进行了具体地分析 ,重点阐述了“分司 +农户”这种农业产业化的扶贫攻坚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2.
公共财政下教育财政投入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绪辉 《江汉论坛》2002,(12):13-15
教育从整体上看是准公共物品,但并不意味着教育是同质均匀分布的,实际上,各级各类教育在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异性,它们在受益外在性和排他性上表现各异。人们受教育的目的性逐渐加强,受教育越来越与未来的职业和预期收入相关,受教育的机会则越来越小,竞争日趋激烈。所以,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逐渐减少,私人产品属性逐渐增强,教育投入政策的选择也由单一趋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针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的扶贫政策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呈弱化之势,其关键原因就是没有根据不同的致贫因子采取合适的减贫政策。事实上,所有的致贫因子大体上都可以归类于贫困代际传递和贫困陷阱两种致贫模式,深刻比较和分析二者的异同,厘清这两种模式的致贫机理,对于制定合理的反贫困战略以破解欠发达地区农村的长期贫困问题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文化资本以及认知能力为教育阶层差异的三个解释框架,这些以教育年限为反应变量的定量研究有着其明显的局限性,如掩饰了社会过程的异质性、忽略了教育差异不平等的形式以及关于家长态度、学生行为等要素的缺乏.如果把教育的阶层差异看作是学生和家长在教育、培训和就业等过程中自我选择过程的差异,可以避免上述解释框架存在的一些局限性.由于理性选择理论固有的局限性,故尝试提出了“机会力量”作为理性选择理论的概念补充.  相似文献   

15.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华 《兰州学刊》2005,(4):312-314
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文化背景是传统与现代、全球化与本土化多元文化杂糅交错的现实.我们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发展的规律,从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的需要出发,通过合理正确的文化选择,既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又使文化价值得到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16.
贫困问题是当今社会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它对个人、家庭、社会、乃至政府政策都会产生一定影响。而贫困的代际传递也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它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长期发展,而且透露出的是一个社会的制度障碍和社会公平问题。本文即从理论和现实双重角度,探讨贫困的代际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对代际收入流动的相关文献进行简单回顾,在此基础上运用自助法多水平统计模型对不同年份的CHNS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个体属性变量后,农村家庭子女收入受户主收入影响,即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代际流动性;文章的结果同时表明农村地区代际流动性不存在中部、东部以及西部之间地域上的差别。最后,文章指出研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贫困大学生教育资助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大学生教育资助已形成了较完善的政策体系,但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本文在分析政策格局、政策动向以及政策困境的基础上,着重从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政策对象的选择及审核,政策主体的责任承担以及政策资源的筹集路径等四个角度,对这项政策体系进行深度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既非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居民,亦非传统意义的城乡居民,且与农民和市民均不同质性"的农民工群体,他们目前的住房状况如何?基于沿海6省市监测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在流入地住房现状主要表现为"租住私房",且在流入地住房选择维度等三个方面的选项顺序和比例,没有表现出较大的差别,或者说表现出同质性,即还没有出现代际差异,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独特的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基于此,本文提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政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流入地住房政策制订实施的顶层设计,从政策方面保证农民工在流入地与城镇居民同等享有住房获得的权利;建立"农民工经济租用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分类分层的农民工流入地住房选择体系,使农民工顺利实现向流入地市民身份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条件,作者首次借助微观经济学中的埃奇沃思方框图对人类社会代际可持续发展的最优帕累托状态作了逐步深入的分析。通过分析,最后提出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可持续性、人力资源素质可持续性及科学技术可持续性的统一体,三者协调发展才能使我们能够突破时空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