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建立与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实现城镇居民住房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各级政府履行社会保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住房保障体系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都为解决各阶层居民的住房保障问题制定专门的住房发展计划和政策,以实现全社会“住有所居”的目标。随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的发展,建立并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已迫在眉睫。文章分析了国外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从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建立相关职能部门、完善相应保障基金体系以及多元化住房保障方式、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等方面对我国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重点发展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如何才能更好的推进广州市的住房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背景下,政府的住房政策应有三大任务: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住房保障。综观国外住房保障模式的演变,均体现出多层次动态性特征。几近来山东省在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方面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也存在住房保障体系设计缺乏前瞻性等问题,因而需要根据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水平,在住房保障体系法律地位、收入统计制度、突出动态性、建立专门运营机构、关注居住隔离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江海纵横》2008,(6):43-46
住房问题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问题,建立健全多渠道住房保障体系,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是政府发挥公共服务职能、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重要措施。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缓解住房供需矛盾、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实现“居者有其房”是体现我国政府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文章总结我国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实践,剖析我国城市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给”和“资金配给”两种模式的优劣,根据我国城市间土地资源储备不同而难以建立起统一的住房保障体系这一基本国情,提出不同区域城市建立各自有效的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1994年7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可以视为我国开始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镇居民住房保障体系的标志。但是,保障性住房建设明显加快是中共"十七大"以来的新气象。党的"十七大"后不仅明确了住房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还提出了到2020年要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我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台的"四万亿计划"中,加快了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步伐。到"十二五"末,我国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将得到基本解决,覆盖农村的城乡统一的住房保障体系可望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8.
广大中低收入者的收入与目前急速上涨的房价之间的差距,使得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要求日益突出。针对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保障性住房的特点,提出了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指出由于我国廉租住房保障体系缺乏有效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和评估标准,相应"问责机制"缺失,致使当前廉租住房保障建设滞缓。通过对廉租住房保障中关于政府绩效评估的相关研究和思考,从而初步建立起廉租住房保障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以期增强政府的责任感,为廉租住房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0.
“安居工程”的推进、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划布局等,为有效缓解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矛盾发挥了关键作用。目前,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依然处于困难时期,住房保障体系不同程度地还存在许多弊端。通过以株洲市为例对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现状和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规划存在的问题之探析,提出完善城镇居民住房保障体系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饮用水水源保护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头等大事,也是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我国饮用水水源保护专项基金制度存在不足,在借鉴国外做法的基础上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专项基金制度的立法是实现饮用水水源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留学生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留学生数量的不断增长,留学生的管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分析了留学生签证和居留证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对申请签证和居留证流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剖析.  相似文献   

13.
商业秘密是企业无形资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企业的发展甚至生死存亡。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人力资源流动也愈加普遍。随着人力资源流动愈加频繁,商业秘密的流失或泄露现象也日益普遍。通过对国外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中商业秘密保护相关立法以及国际公约的比较分析,探讨人力资源流动中我国商业秘密保护存在的困境,并借鉴国外立法和国际公约及其司法实践提出完善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新比较经济学提出的"最优制度安排的状态依存性"为理论依据,提出政府管制放松是考察转型经济中投资者保护问题的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视角。以我国近30年经济体制改革为背景,从改革指导思想演进以及由此带来的法律法规和改革措施等相应制度建设两个层面,考察我国投资者保护问题。文章将我国投资者保护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侧重外商投资者保护;侧重国有出资人保护;开始更加关注市场投资者保护。  相似文献   

15.
遗传资源的价值在于遗传材料所蕴含的遗传功能信息而不在于遗传材料本身,过于注重遗传材料的物理属性而忽略遗传资源的信息资产价值是现有国内外遗传资源保护制度存在的明显缺陷,片面追求遗传资源保护的经济价值而忽略其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是遗传资源保护理论研究的明显误区。突破物权制度的藩篱,从无形财产的视阈深入研究遗传资源以及遗传资源权的概念、权利客体及权利主体等理论问题,把握遗传资源的财产属性,并以此为基础探寻合理的保护路径是遗传资源研究的新思路,也是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16.
国际投资体系正在遭遇危机,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质疑双边投资协定提供的投资者保护制度是否确实有益于增加投资的流动,全球多个国家正在审慎地进行外国投资法的改革。基于此,文章以南非的实践为现实起点,通过概述南非投资保护制度变革的缘由以及深入剖析《投资保护法案》的立法意图,阐明其以国内立法维护公共利益监管权力的法律选择,旨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为远赴南非的中国投资者提供法律风险的预判,揭示外资法变革对于中国投资者可能产生的影响。对于南非建立新的投资保护制度,其将面临的挑战是如何维持稳定、可预测的投资环境与实现投资保护改革的若干目标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促使国际商事往来日益频繁,为了促使良性国际商事关系的形成,各国政府在推动国际商事关系发展的同时,必须调和个体利益、特殊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1949年的德国《基本法》确立了不可让渡的人权保障原则,并引入"永久保障"(Ew igke itsgarantie)条款;1961年的德国《对外经济法》规定了对外经济自由原则。德国《基本法》和德国《对外经济法》所保障的基本权利在维护国际商事关系有序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在国内层面而且在国际层面提供了人权保护,使个人自由和公民基本权利在国际商事关系中与在国内具有同等的地位。德国法的规定对各国构建良性国际商事关系的法律保障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受信息技术挑战、多元价值冲突与国内外规则互动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域外效力成为中国数据保护立法必须认真对待的法律问题。当前国际社会主要通过立法路径与司法路径扩张国内规则的适用范围,其中,司法路径一定程度填补了传统数据立法在域外效力问题上的缺失,但具有一定局限。当本国数据保护政策具有明显扩张需求时,立法有必要对域外效力问题作出直接宣示。直观来看,数据立法的适用范围取决于一国主权的自主选择,如果做全面考量,域外效力的确定仍然需要经过国际法层面的审视。考虑到数据保护政策与参与全球数据治理的需要,中国应在立法中确立域外效力条款,以设立机构标准和效果原则为基础对外适用数据保护规则。在实施阶段,应强化法院在适用域外效力规则中的作用,支持法院综合个案事实对中国数据保护立法的效力范围进行解释,从而与立法、行政机关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推动中国数据治理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自中共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结合中国国情,始终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放在突出的位置。在新时期,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他提出要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通过构建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确保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落实民生难题。他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的统筹。胡锦涛的社会保障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对于社会保障体系朝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具有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处理涉外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明显存在误区.国内企业不管从自身知识产权发展的内在环境,还是从外在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来说,普遍滞后于外资企业,处于弱势地位.在这样的处境下,国内企业既要面对外资企业凌厉的知识产权攻势,还要面对越来越严厉的行政及司法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产权执法保护.然而与国内企业相比,外资企业在涉外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方面,往往得到行政等执法部门的特殊待遇.行政执法部门鉴于国际舆论压力等,强调加强针对国内企业涉嫌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但是国内企业知识产权部门建设起点低,成效缓慢,自身重视程度也不够,在很少能获得来自行政以及社会团体组织等帮助的状况下,一味地对其加强打击力度,无疑是一种武断的、片面的、缺乏思考并且最终将导致执法部门与企业处于严重对立状态的不可取的知识产权保护局面.所以,涉外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突出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国内企业的知识产权维护意识,正确认识外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行为的性质,帮助国内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制,进而合法合理地解决国内和国外企业的知识产权法律争端,为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