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戴惠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3):29-31
穆旦晚年的诗歌创作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歌颂与向往,展示了人情、人性美好的一面.他晚年的作品突现其坚毅的精神,展示了人情人性的至善至美,较之以往的诗歌创作更注重表达内心的体验与感悟,诗风更加深邃成熟.他晚年的诗作对以往诗作既有继承,更有发展与超越,放射着迷人的光泽,书写着中国新诗的辉煌,并成为永恒的经典. 相似文献
2.
刘平平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3):78-80
穆旦晚年的诗歌以个体的悲剧性生存为起点,审视时代的荒谬,从对"文革"浩劫的反思中生发出强烈的觉醒意识,进而导向对人的命运与尊严的关注以及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审视,对生活、友谊和爱情的珍重,展示了博大庄严的人性内涵。 相似文献
3.
戴惠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6)
穆旦,作为"九叶"诗派的重要诗人,创造了许多堪称经典的诗作.他的不同凡响之处更在于融会贯通之后的创新.尤其在诗歌意象艺术上,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意象增加了穆旦诗歌的新颖性和现代性,也延长了审美感觉的时间和过程.同时,它又是精确的,表达了诗人细微复杂的思想感情.穆旦晚年诗歌在意象的选取方式上有发展和变化,有对传统意象的颠覆,更显示其独特性.他晚年的诗歌创作呈现出自然的意象集中采用的特点,同时这也使诗人的诗歌意境更为深邃和悠远.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用结构主义的眼光阅读穆旦,通过对诗歌的主要结构要素——爱情、自然、自我等分析,把握诗歌的内在结构。从剖析穆旦诗歌的内在结构这个角度出发,透过诗歌纷繁复杂的表象,找出诗歌的结构要素,以期能进一步阐释穆旦的诗歌。 相似文献
5.
钟友循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穆旦及其诗歌,长期以来未得到公允的评价。因此,也影响到对它的研究。但无论如何,穆旦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中国诗坛,都不可能无视其巨大的存在。本文以“深沉凝重”概括其生命特征和艺术品格,试图为确立其历史地位提供一个方面的论据。作者认为:深知生之痛苦,正视生之痛苦,解剖生之痛苦,但又以最深刻的热烈、最刚强的执着、最峻切的忠诚拥抱生命,是穆旦及其诗歌最为可贵的思想价值,同时也是其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具有最为突出的现代性的醒目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穆旦的诗歌建构了具有现代品格的生命哲学体系。意义悖谬与死亡阴影使主体陷入虚无的境地之中,但这种虚无经验却引发了主体对于生命本源性问题的质询。由此引发的精神之旅,最终通过一系列的自审、寻找、选择等行为意向,开启了对未来可能性的筹划。其意义扩充于置身张力场的主体的绝望抗争来折射生命存在价值,并将这种生命意识的出场视为主体精神获致的本体活源。 相似文献
7.
叶琼琼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穆旦诗歌语言复杂、多义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其诗歌词汇的超常规组合。这种超常规组合体现为三个特征:一是矛盾词汇的配对使用,穆旦借此隐喻生命循环中种种矛盾境况;二是词汇语法功能的转换,穆旦诗歌中的名词、动词、副词等语法功能都出现了转换,这是语言"陌生化"的重要技巧之一,诗人通过语言的陌生化,寻找语言的深层结构,呈现世界的"本相";三是抽象词与具象词嵌合,这种组合方式体现了不同于古典诗歌的思维方式,体现了新批评派诗学观念。穆旦利用词汇的超常规组合创建了属于自己的语码体系,提升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程振兴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7(1)
从王佐良的<一个中国诗人>为整个穆旦研究定下基调,到穆旦的<饥饿的中国>标志着穆旦创作走向"世界","景观诗歌"视野中的穆旦,其主题词显然是"中国";"中国"的存在以及它的被凸显,标示着穆旦诗歌意义被争夺的焦点所在.穆旦提供的一种"景观诗歌","可译性"是其重要特点,我们应当由此进一步探讨"景观诗歌"对于"中国现代新诗史"的意义,并由此考察穆旦诗歌中备受争议的"中国"问题. 相似文献
9.
吕夏萌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60-161
穆旦诗歌的主题内涵,20世纪30、40年代与70年代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和他的人生际遇不无关系。对于穆旦来说,诗歌翻译是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动了其诗歌创作,并对其诗歌创作的主题内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转变,既与作者人生磨砺相关,也与长期从事浪漫主义诗歌翻译工作相关。 相似文献
10.
程振兰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5,35(3)
如果从自然风景体验去切入穆旦诗歌,可以发现穆旦诗歌具有本土化的现代性体验,这样可以拓宽穆旦诗歌研究的视野.穆旦随学校迁徙过程中的自然风景体验,带给诗人独有的土地体验,其中包含了对国家与民族的深厚感情,对人民以及自身的生命关切和思考,对现代城市文明的反思.野人山的自然风景体验给诗人带来了恐惧体验,这就促使诗人去思考战争、自然和人的生命之间的关系.穆旦在1940年代的诗歌指向始终是物质层面上的,而晚年的四季体验让诗人一直在寻找灵魂的栖居地.从这些可以看出,自然风景体验是参与了穆旦诗歌的现代性生成的. 相似文献
11.
张利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4):59-61
穆旦在数量不多的季节诗里对新诗的现代化作了相当深刻的探索 ,从物我关系的矛盾张力 ,到诗歌色调的繁复中体现出来的灵魂的挣扎 ,及其时间意识中的现代意味 ,都突破了古典诗歌中“天人合一”的观念 ,从而集中代表了新诗在现代主义上达到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刘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9,(2):31-38
玄学,是中国新诗派代表诗人穆旦诗歌中的一个异质性特征。通过诗学与生命的实践,穆旦的诗和诗的穆旦构成了一体同构的内在关联。穆旦的玄学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具有殖民和本土两重身份,体现在诗歌创作中,形成了出走与回归、光明与黑暗的动力和主题。以肉体为本位的穆旦式的玄学,一方面对乌托邦话语具有解构效应,另一方面则因其固有的浪漫精神,重新以隐蔽而执拗的方式皈依元叙事形式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13.
邓招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3(3):80-85
穆旦的诗歌创作既给我们展示了现代个体"丰富而痛苦"的生命存在,也给我们显示了现代诗歌凝练、艰涩的诗性张力.这既是穆旦诗的品格的集中体现,也显示着白话新诗的真正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郝蕾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1):110-112
作为一名现代主义诗人,穆旦的沉思使他超前地感受到了深远的痛苦,他以其灵魂的苦难体验上升为玄学的思考,并推之深远,达到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沉思,对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的把握,在20世纪的中国诗坛体现出无可替代的先锋性,并把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推向了一个令人瞩目的高峰。 相似文献
15.
马炜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03-109
穆旦40年代的诗歌创作自觉追求“思维复杂化、情感线团化”的西方现代派诗歌表达方式。但其诗歌的主旨、立意和内在精神却与纯正的现代派风格有差异,表现出与浪漫主义的相通。穆旦诗歌中有明显的英雄崇拜,坚强的乐观精神以及对浪漫主义本质特征“自然”的推崇。这些浪漫主义因素成为他创作的深层精神资源,影响他诗歌风格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探讨穆旦从浪漫主义转向现代主义以及他的现代主义诗歌中包含浪漫主义特质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马春光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96-102
现代社会对生命个体的“异化”是穆旦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穆旦在三个层面上对“异化”展开抒写。第一,通过对“被压迫、被蹂躏的肉体”的诗性表达,抒写战争以及现代社会规训体制中身体的异化体验及其反抗;第二,通过对“二十世纪”、“八小时”等现代时间意象的深度观照,彰显“现代时间”中生命个体的“异化”生存;第三,通过对现代城市“灿烂整齐的空洞”的象征化抒写,展现了现代城市空间中生命个体的“异化”生存景观。穆旦对现代生命个体“异化”的抒写是其对现代中国生存困境的诗性表达,这是穆旦精神探索内在悲剧的外在体现,在更深层上彰显了中国语境中现代性的内在困境。 相似文献
17.
赵荣蔚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0,(5):57-60
元和后期 ,随着宪宗前期清明政治的逆转 ,元、白针贬时弊 ,关注现实的“新乐府”诗失去存在的现实依托。在历经理想破灭、仕途坎坷的痛苦后 ,元和士人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儒士的兼济情怀遭到严重摧抑。迷惘、失落中 ,他们普遍回归自我 ,在艳情或闲适中安顿心灵 ,寻求安慰 ,六朝诗风再次受到青睐。《御览诗》的编集正是当时整个社会士人心态和审美趣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8.
徐琼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6):31-34
许杰在1975-1976年间写下大量旧体格律悼亡诗词。这些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对家庭生活的追忆,表现知音已逝的孤寂以及无坟可上的凄凉。在艺术表现上,它们具有感情强烈真挚,语言平实素朴,注重细节刻画等特点。这些悼亡作品的写作,首先缘于作者对妻子深切的爱恋和怀念,同时也因为作者当时内外交困、凄清落寞的现实境遇和对妻子所怀有的歉疚之情。 相似文献
19.
鲁迅和穆旦都生活在重大的历史转型期,鲁迅的创作高峰期在"五四"前后,那个时代是怀疑一切的时代;穆旦则经历了抗日救亡时期和新中国建立以及文革时期,他所处的时代则是不容怀疑的时代,他们都发出了具有个人特色的怀疑之音,鲁迅的散文诗《野草》和穆旦诗都具有怀疑精神,因此,《野草》的怀疑精神的历史语境具有传承性就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