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德刚先生在《胡适杂忆》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他问李宗仁对胡适的看法.李说:“适之先生,爱惜羽毛。”这位胡适的弟子也同样认为“胡先生在盛名之下是十分‘爱惜羽毛’的。”胡适本人在1922年曾反诘道:“有人说我们‘爱惜羽毛’……我们若不爱惜羽毛。今天还有我们说话的余地吗?”在时隔二十年的1947年.他在日记里明确写下了“我不是爱惜羽毛的人”。  相似文献   

2.
1919年,胡适出版了《中国古代哲学史》,开创了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新纪元”。以后,他又写了《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对中国汉唐哲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总结。他也化了很大精力,写出了《记李靓的学说》、《王荆公的有为主义》、《戴东原的哲学》、《几个反理学的思想家》、《颜李学派的程廷祚》、《费经虞与费密──清学的两个先驱者》等一系列论文,却没有写一部系统的宋元明清时期的“近代哲学史”。如果我们稍加检点胡适“近代哲学”的著作,即可发现一个称奇的事实:他没有写过一篇直接论述宋明理学的文章。他的近代哲学文章的一个共同…  相似文献   

3.
胡适有没有自己的思想体系?胡适思想对现代中国的影响是呈正面的,抑或负面的倾向?……安徽省社科院历史所青年学者胡晓,经过多年的艰辛求索,撰成了《胡适思想与现代中国》(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一书,对上述问题创发新议,使胡适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胡适思想与现代中国》一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向读者展示了一种整体意义上的胡适思想。作为一个实验主义者,胡适一生讲究实效,不尚空议;对纯理论的思辨没有兴趣,他所关心的是“这个那个问题的解决”。正因为如此,他的思想与现实社会贴得很近,他的著述呈现出一种…  相似文献   

4.
吴敬梓著有《文木山房诗说》,自近代以来,鲁迅、胡适等人均言不存,也未见于当今关于吴敬梓的各种资料集。近日笔者在上海图书馆发现了吴敬梓著《文木山房诗说》清代手抄本,不分卷,据考证为现代著名考古学家和版本目录学家王献唐1948 年“劫后所得”( 见《光明日报、文化周刊》1999 年6 月24 日拙文《吴敬梓失传著作〈文木山房诗说〉在上海发现》和7 月1 日涂宗涛《王献唐与吴敬梓〈诗说〉》) 现将《诗说》全文整理刊出,其中每则序号为笔者所加  相似文献   

5.
谭双泉同志在《五四时期‘问题与主义’论战——兼驳‘四人帮’对李大钊同志的诬陷》和《论五四前后马克恩主义反对胡适派改良主义的斗争》两篇文章中,将五四时期“问题与主义”论战具体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是胡适发表《不朽——我的宗教》(1918年冬)、《实验主义》(1919年春)和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1918年11月)、《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19年5月)的战斗;第二阶段是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1919年7月)和李大钊的《再论问题与主义》(1919年7月)的战斗;第三阶段是胡适的《新思潮的意义》(1919年11月)和李大钊的《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1919年12日),《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1920年1月)的战斗”作者提出的新看  相似文献   

6.
写作缘起自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以来,曹雪芹是《红楼梦》前八十回作者的说法已基本成为定论。然而这种雪芹独创《红楼梦》的说法很难解释书中存在的许多矛盾和问题,所以七十余年间,不断遇到其他说法的怀疑与否定乃至挑战与抨击。这些说法若以提出的时序排列则为:第二种,曹雪芹主创脂砚需参与说。提出此说的代表人物是“新红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俞平伯。早在1921年,俞平伯就说:“我想我们不必全然肯定其作者除了雪芹外没有别人”①。到了1964年,俞平伯又说:“我从来不信《红楼梦咄于集体创作,因为不可能同时有好几个曹雪…  相似文献   

7.
胡适对孔子的态度,一般都以为是否定的,最重要的证据就是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率先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加上他一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评不留情面,所以人们往往都认为他是一个历史虚无主义者,一个反孔派。然而,胡适本人并不接受这种看法。早在1948年,他在致陈之藩的一封信中就说过:“关于‘孔家店’,我向来不主张轻视或武断的抹杀。你看见了我的《说儒》篇吗?那是很重视孔子的历史地位的。”①直到晚年,他在口述自传时仍然念念不忘这件事:“有许多人认为我是反孔非儒的。在许多方面,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  相似文献   

8.
徐改平 《学术界》2007,12(3):114-117
《胡适全集》第12卷收录的《宿命论者的屠格涅夫》一文的作者应为胡遹。首先,根据全集注释的出处,此文的原发刊物为《中央大学半月刊》1930年第1卷第7期。上海图书馆收藏的这册期刊上,在目录页与正文署名的地方都印着“胡遹”,刊物的前后均无任何按语说明其出自胡适。学术界也没有发现胡适曾用过胡遹这一笔名;其次,文章表现出的观念与胡适素来的文学观念与翻译理念都不吻合,也不符合1930年前后胡适的政治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9.
<正> 一九一九年七月,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右翼代表胡适抛出臭名昭著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以下简称《问题》)一文,公开向马克思主义宣战。八月,共产主义者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给胡适以迎头痛击,开始了一场“问题与主义”的著名论战。这年九月一日,毛泽东在长沙发起成立一个“问题研究会”,并拟定和散发了二份《问题研究会章程》(以下简称《章程》)。在“问题与主义”的论战中,《章程》究竟站在哪一方面的立场上?有的同志认为,“问题研究会”是在胡适“影响下”发起成立的,“《章程》的主旨,同胡适的口号完全吻合”;《章程》所列一百四十多个问题,有的“本来就是胡适提出的”,有的与胡适的提法是“一回事”,有的比胡适提得“更具体了”;《章程》提出的“问题之研究  相似文献   

10.
左鹏军 《晋阳学刊》2006,(6):120-122
《中国戏曲志》,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编,文化艺术出版社、中国ISBN中心1990年5月至1999年9月出版。是书为大型丛书,是“国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以省(市区)为单位分卷出版,已出版29卷30册。正如张庚在《序言》中所说:“编辑出版《中国戏曲志》的宗旨,在于记述中国戏曲的历史和现状,是为了系统记录、整理各地区、各民族的戏曲资料,概括戏曲改革工作的经验教训,促进社会主义戏曲事业的繁荣,也为今后保留一部比较完善的戏曲文献。”“作为社会主义时期编纂的戏曲专志,开拓了新的领域,填补了历史的空白,意义深远。[”1]笔者在查阅此书一些分…  相似文献   

11.
正如作者自己在后记中说的那样:“不懂儒家思想就不懂中国文化,不懂孔子就不懂儒家思想,不懂《论语》就不懂孔子。”关志坤、徐宏力两位教授新近出版的《〈论语〉汉英双解》(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在众多的《论语》译本中,采用汉英双解,不仅用现代汉语和英语同时准确地译出原文含义,而且将自己独特的说解也用流利的英文加以翻译。这使该书与许多外国学者的译本相比,显示出自己独特的魅力:在使外国读者了解《论语》的同时,也了解了作者关于《论语》的现代思考;在向国外弘扬中华文化的同时,也为国内学者以的新思路研究中国经典做…  相似文献   

12.
笔者近读张海鹏先生的大作《孙中山“社会革命”说正义》(刊于《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3期),颇受启发。但笔者认为,张先生此文中还有几个地方值得商榷,特撰此文,以求教于张先生。一、关于孙中山的“社会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张先生文中日:“轻易将孙中山的‘社  相似文献   

13.
把同为戏曲“门外汉”的胡适放在鲁迅批判“旧戏”以及鲁迅与梅兰芳是非曲直的文化背景中加以比较,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鲁迅和胡适都曾对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旧戏”持鲜明的批判态度。鲁迅认为,中国“旧戏”太陈旧,  相似文献   

14.
《伐檀》主旨探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千余年来,经学家对《诗经·伐檀》的主旨“纷纷无定解”,但是半个多世纪来国内研究者几乎有了一致的意见。早在二十年代,顾颉刚说:《伐檀》“是一首骂君子不劳而食的诗”。胡适在《哲学史大纲》第二篇第二章中以及中国哲学史课堂上,把“君子”解作当时不劳而食的“大人先生”。他说:“你看那《伐檀》的诗人对于那时的‘君子’,何等冷嘲热骂!郭沫若也认为,《伐檀》是剥削者“阶级意识觉醒的反映”。四十年代,蒋伯潜也说:“伐檀之工人生活劳苦,富贵之家不劳而获,享受反丰,故作是诗以刺之。”五十年代,余冠英沿此说认为“这是一首嘲骂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以后,国内凡涉及此诗的有关著述,均采此说。笔者不揣谫陋,拟在本  相似文献   

15.
论胡适的“文学革命八事”以南社为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胡适的“文学革命八事”以南社为背景沈永宝胡适曾反复强调,他所提出的“文学革命八事”全从中国方面着想,是“就当时文艺状况而言的”。读《胡适留学日记》和《文学改良刍议》,查核《南社丛刻》,不难发现胡适的自白乃由衷之言,而所谓“当时文艺状况”主要指南社的...  相似文献   

16.
《社会科学战线》编辑同志: 贵刊1980年第一期补白《中国新文艺之最》第一条云:“最早的白话诗歌集;《尝试集》。胡适作;一九二○年出版。集中最早的诗是一九一七年六月间的作品。”这在时间上与事实不符。胡适在《我为什么要做白话诗》(《尝试集》自  相似文献   

17.
翦伯赞的《红楼梦》研究是以1954年对胡适思想的第二次批判和这一时期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为学术背景的,他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由考察18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经济的性质入手,着重强调小说中反映的资本主义萌芽下新的市民阶层的要求.他与他所批判的胡适的红学研究都是借助于历史学的观念和方法,但是不同于胡适的“考证”红学对小说主题做出的只是一部家史的概括,他认为《红楼梦》是18世纪上丰期中国历史的缩影;虽与李希凡、邓拓等为红学界同归入持“市民说”学者之列,然而不同于后者以《红楼梦》中的阶级批判性以及市民思想的体现为中心的有的放矢似的论述,翦伯赞把“阶级斗争”纳入到对社会形态的整体考察之中,相比较而言他在《红楼梦》研究中对于唯物史观的运用更为成熟.  相似文献   

18.
<正>一 白话代文言的主张 到底起自何时 多年以来,人们都把以白话代文言的倡导功劳,记在胡适、陈独秀等人名下,说此种主张自“五四”前办的《新青年》始。其理由是: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中,就提出要以白话文学为正宗;同年2月,他又在《新青年》上发表过八首白话诗;与此同时,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革命论》一文中,明确表示:“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文学正宗之说。” 目前一些已出版的中国现代史论著,几乎均  相似文献   

19.
1952年1月5日,流亡美国的胡适在日记中写道:“胡家健从香港寄来剪报《大公报》,有十二月二日《大公报》在上海开的‘胡适思想批判座谈会’的记载与资料……沈尹默的一篇则是全篇扯谎!这人是一个小人,但这样下流的扯谎倒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20.
胡适、周作人都是对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影响很大的一代宗师。新文化运动时期,他们共执牛耳,名震一时,成为一代青年追崇的偶像。毛泽东1936年在延安时曾对斯诺说过,自己年轻时,“非常钦服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楷模”。①郑振铎曾将鲁迅和周作人一道并列为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坛上“两个颠扑不破的巨石重镇”。②此后长达二十年,胡、周二人为宣扬民主、自由、科学、个人主义的新思想并肩战斗,彼此之间一直保持着非同一般的信赖与推崇。直至抗战爆发,胡适在受命担任驻美大使的途中,还作了一首诗《给周作人》:“藏晖先生(胡适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