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我国高等地理教育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现行的课程分类体系存有缺陷。根据课程论研究成果,钱学森先生关于科学、科学层次划分及其关于地理科学思想,地理科学特征、本科地理教育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发展对高等地理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构建本科地理课程“功用分类”体系十分必要。课程功用分类体系是根据地理科学特征,地理课程所具有的功能与用途,以系统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为最终目标,能够对学生地理能力实施层级递进培养而构建的课程分类体系,包括培养地理素养课程、培养地理技术能力课程和培养地理工程能力课程。  相似文献   

2.
地理课是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核心科目之一。地理教育改革对可持续发展教育来说是一个契机。在地理教育中应进一步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地理教学改革,协调人地关系,关注人类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对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地理教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地理教材中蕴含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及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建议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品质,改进地理教学方法,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4.
中学地理课程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强调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渗透环境教育的主学科.因此,应明确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的目标,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5.
高校地理专业自然地理课程改革使《地球科学基础》课程成为专业基础课平台,为了使该课程不断完善与发展,本文对该课程10年来的改革进行了总结,就《地球科学基础》平台课的作用、课程体系的优化、课程内容的衔接、野外教学实践的深化等方面的明显成效进行了分析,针对《地球科学基础》平台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自然地理要素为基本出发点,以系统科学为课程的技术支撑,以相关学科为基本的知识支持,综合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知识,使之不断融合、相互交叉与渗透,形成有机整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素质化的地理教学是多角度,多层面,变动性的有机整体,在这一有机整体中,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维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地理德育等因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密不可分,从而构成地理课堂教学中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水准,德育的重要性在教育改革中已日 突显,给中学地理德育定位也应折射素质教育的光辉,呼应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7.
历史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一个分支,也是历史科学与地理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地理科学包括三支:古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现代地理学(一般称为地理学)。古地理学研究地质时期的地理,历史地理学研究人类历史时期的地理,现代地理学研究当前时期的地理。虽皆为地理,但时间不同,研究对象因而有所差异。古地理仅为地质时期单纯的自然环境;历史地理与之不同在于自然环境处于人类社会活动之下,包括人类改造自然及其对自然的影响;至于现代地理更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大、频繁、与造成后果的众多、迅速,而存在于当前地表上的自然因素所包更大,不论自然与人文地理两方面都远比历史地理复杂,由于研究时间不同与对象差异,因而在研究内容与材料、方法上也不一样。三者各有自己的特殊矛盾,需要通过不同的材料、方法、途径解决。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社会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生生源需求和对学生能力的期望,设计了地理息信科学专业本科学生需求与能力期望调查表,并在测绘与地理信息行业单位开展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社会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生需求量仍比较大,更多希望学生从事GIS工程开发与维护工作,更注重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GIS软件操作与二次开发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构建了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生能力结构体系,可以作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基础,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提供很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当今的科学教育是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教育,而"STS"(科学、技术、社会)的目标就是培养人文内涵和科学素养兼备的人才,在科学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文中提出在<遥感图像信息处理>的教学中渗透"STS"理念,对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改革.该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团结互助、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实践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分门别类地研究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通则。作为纯理论思维的逻辑分类来说,由于缺乏具体务实的操作,还不足以指导各门科学研究。要使分类的知识更好地指导研究工作的实践,确有必要进行文理渗透,将逻辑分类运用于地理科学、生物科学、数学等自然科学和有关技术科学,使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分门别类的研究工作更富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近年采社会对地理科学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学生就业情况,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地理科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发展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同时提出有关教学改革的措施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的科学研究中,应用一门或几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另一门科学的对象,使得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同某种对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科学理论和方法的这种运用就是通常所说的科学方法的移植和渗透。然而,这里的“移植”和“渗透”并非同义词。科学方法的移植和科学方法的渗透指称两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理论、方法的转移方式。在科学发展过程中,这两者既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又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科学的发展,协力加速科学的综合化和整体化。下面具体分析科学方法的移植与渗透的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地理科学内涵和本质关系分析的基础上 ,认为 2 1世纪地理科学应将区域可持续发展作为主题 ,并提出了地理科学面对要解决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应作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
塑造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新时期高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教育资源、培养优秀人才的重大课题.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统一性为高校教育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渗透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高校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高校教育提出了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的基本要求.构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渗透的合理机制,通过通识课程的设置、管理体制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的建设、教师素质的提升,是实现高校教育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渗透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5.
渗透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是科学发展本身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和历史趋势。人类认识历史,经历了自然哲学到实证科学再到唯物辩证法,出现知识整体化和一体化,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并非互相取代,而是克服旧成分,吸取新鲜营养,创造新概念,唯科学主义片面相信学科的独立发展,是违反科学本身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是教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地理课堂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地理学科知识综合性强的特点,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情感信息的交流;语调、表情、姿势助说话以及直观教具的多通道联系作用。从不同角度探索了非言语交流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和作用,并针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进行了小结。言语——是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信息交流的主要载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功不可没。但  相似文献   

17.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科学人地观沈旅康地理科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很显然,地──人──人地关系,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人地关系则是这一系统整体使集中表现。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地理科学的系统整体结构出发,始...  相似文献   

18.
高考文科取消地理科目后,中学地理教育及高师地理教育均受到冲击,但地理科学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是不可能被取代的.地理科学的发展应在应用方面找出路,并不断深化地理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家教委《高等师范专科教育二年制教学方案》的精神,必须对现行《世界地理》的研究核心、知识体系、内容结构进行改革。本文从目前《世界地理》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加强学科理论研究,注重自然与人文的渗透;加强区域研究,突出代表性国家;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研究,设立主辅教材,培养学生能力。并依此拟定了《世界地理》改革的具体框架。  相似文献   

20.
六月六日下午地理系全体师生举行集会,邀请正在我市参加《中国自然地理》(历史地理部分)审稿会议的中国地理学会付秘书长瞿宁淑同志和武汉水利学院的周魁一同志到会作学术报告。瞿宁淑同志在题为“地理科学近今趋向”的专题报告中,扼要地概述了地理科学的发展简史,着重阐明了当今地理科学研究和发展的主要趋向。周魁一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