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邦新论     
本文以《史记》的有关记载和论述为基础,结合《汉书》的记载和论述,对当代学者给予刘邦的错误评价如指斥他是流氓无赖、为人狡诈无能、大杀功臣等细作辨正:对当代学者对司马迁评价刘邦的误解细作辨正。并做出新的评价:刘邦是一个英明睿智、光明正大、富于仁义的帝王典范,并为中国立下不朽的以仁治和法治相结合的统一格局、为中国成为世界古代史上唯一能保持长期统一和繁荣富强的大国打下切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刘邦新论     
本文以<史记>的有关记载和论述为基础,结合<汉书>的记载和论述,对当代学者给予刘邦的错误评价如指斥他是流氓无赖、为人狡诈无能、大杀功臣等细作辨正;对当代学者对司马迁评价刘邦的误解细作辨正,并做出新的评价:刘邦是一个英明睿智、光明正大、富于仁义的帝王典范.并为中国立下不朽的以仁治和法治相结合的统一格局、为中国成为世界古代史上唯一能保持长期统一和繁荣富强的大国打下切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刘邦用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邦用才论谢元鲤汉高祖刘邦由一介亭长做了西汉帝国的开国皇帝后,在与大臣们讨论其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得失时,王陵等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因而从项羽手中取得了天下。对此,刘邦认为这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他说“夫运筹策帷帐...  相似文献   

4.
项羽和刘邦     
项羽和刘邦同是在反秦斗争形势下崛起的义军领导人,但史学界的传统认识,对项羽毁多于誉,而拔高刘邦。考察项刘的全部历史,考察他们的才智、品格及其反秦斗争的历史作用,我们认为对项刘应予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5.
不少史学家认为刘邦治国的指导思想是“黄老之术”,但我们评述历史人物,“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我们认为,刘邦的整个一生都是向往法家,推行法治的。一、刘邦羡慕法家秦始皇刘邦入咸阳前是羡慕法家秦始皇的。刘邦出身于富裕中农家庭,“尝告归之田”,虽有条件读点书,但他“不脩文学”。所谓“脩”,《说文解字段注》为“脯也”,“则薄析曰脯”,即“以求尽善”。所谓“文学”,是指文献经典。意思是说,刘邦没有很好的读过文献经典,当然也不是没有读过书。《汉书·艺文志》中列有他写的“歌诗”二篇,即《大风》与《鸿鹄》就是例证。正因为如此,他对儒家等学派的思想懂不了多少。他父亲骂他是“亡赖”,虽是指他“不事家人生产作业”,“无利入于家也”,但也有读书不多之意。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封建社会众多的农民起义首领中,最终取得胜利并建立了统一王朝的,只有刘邦和朱元璋。他们在建国前后所推行的政策,措施,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一种巧合,还是有意识的仿效?如果朱元璋确系有意效法刘邦,那么他为什么要效法?这种效法有何利弊?本文拟作一探索。一和历史上一切农民起义领袖一样,朱元璋参加起义的动机是为了求生存,他是被迫投奔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的,并不像一些封建文人在朱称帝后吹捧的那样,似乎他自幼  相似文献   

7.
尤佳 《天府新论》2010,(3):125-129
《史记》、《汉书》和《资治通鉴》均有关于刘邦入秦行军路线的记载,但各本所叙多有抵牾,后世学者也各有尊奉。通过对文献中的若干关键问题重新进行梳理和考证,得出的主要结论有:刘邦军先攻成阳、杠里,次战成武;攻昌邑仅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07年;是年四月,刘邦南攻之城为颍阳,而非颍川。同时,也对刘邦不走函谷关道,而选择武关道入定咸阳的原因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 一刘邦是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一个有着不朽建树的封建帝王。但是,他却不能跻入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殿堂。在数以百计的有关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著作中,刘邦从来就不是学者们注意的对象。这是因为刘邦的思想没有用著作表述出体系,所以谁也没有兴趣去采掘这一可能没有任何收获的贫矿。但是,作为一个在历史上留下辉煌功业的伟大人物,刘邦却有着他自己的虽然不成体系然而又极富个性特征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奏亡之际.楚强汉弱。刘邦鉴于彭城之败,施“造势”战略.终诛灭项羽,创立汉朝,其战略思想,浑慎完密.本文试予剖析。楚汉战争中刘邦战略思想,以公元前二五年汉军彭城之败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公元前二七年.在刘邦屈就汉中,怨恨项羽之时.萧何根据。今众不如,百战百败”的实际情况;提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之策①.不久韩信又指出.项羽“其强可弱\建议刘邦“举而东”定“三秦”.“东向争权天下”.萧、韩的这些策划,为刘邦所采用,成为了楚汉战争前期刘邦的战略思想(以下简称“前期战略”)。其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10.
刘邦与朱元璋治国方策误区比较江心力朱元璋和刘邦同属于布衣天子这一类型①。两人的成功为许多前辈学者称述,然而对于二者治国方略与具体政策的误区及其比较却少人问津。轻田租重商税与重本抑末——经济方策误区经济方策关系到国计民生,是治国方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朱...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为了将业已开展多年的职工读书活动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并取得更大的效果,有必要对职工的读书动机及其提高的相应措施作些分析研究,本文试就此作一初步探索。 根据我厂宣传部门在职工中的调查,目前职工参加读书活动的动机大致以下六种:①跟随大流;②应付评比;③丰富生活;④增加知识;⑤解决难  相似文献   

12.
如实知     
一再地对自己讲出这三个字,只因接近它的困难. 如实知. 要把自己放弃到什么程度才能做到这三个字?要勇敢到什么程度才能这样裸露自己直面最核心的本质? 在对别人夸耀我们在路边看见的一朵鲜花时,我们真的曾经看见了这朵花的美吗?  相似文献   

13.
尤佳  周斌  吴照魅 《晋阳学刊》2011,(1):143-145
《史记》有关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后九月至汉元年(前206)十月刘邦自砀始西行人关击秦的记载。但《史记》对其间某些战争进程的叙述,或自相矛盾,或与《汉书》、《资治通鉴》等文献的记载有所抵牾。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史记》关于刘邦击秦史实记载中的若干关键问题重新进行考辨和订正,以期能对这段重要的史实得出比较符合历史原貌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谈读书     
(这是一封写给一位学习英语的西班牙人的信。为了节省篇幅,写信格式和首尾客套,一概从略。—译者)你向我提出关于读书的问题,这是一个难以满足的要求。朋友们问我该读什么书,我从来就感到惶惑。我怎么能知道什么书会使别人感到兴趣呢?况且在来信中你并没有说明你是想读小说?读戏剧?读散文?还是想读游记?而你明确地说出你很喜欢读书,这使我深感欣慰。你知道那个与莎士比亚差不多同时  相似文献   

15.
陆游论读书     
陆游爱书,读书,著书。在他漫长的八十六年的创作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有关读书的宝贵经验和教训。他的生命和书分不开,他的事业同样和书分不开。据我不完全的统计,在一部八十五卷的《剑南诗稿》中,仅以“读书”名题者即有五十七题(有的同题下有好几首诗)。“独喜遗缟不我欺”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任何一个民族的文明史,都与书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一  相似文献   

16.
闲话读书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人们对读书的功用早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甚至演变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极端说法,将读书推上了至高无上的境地。时代发展到今天,虽然已有一代文学大师提出“万般皆上品”的说法,但是从来也没有人敢于低估或者排斥读书的作用;即或在左倾猖獗、文化遭殃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人们仍是求知若渴,冲破钦定的拘囿,偷偷地找书读。读书的乐趣,读书的功用,只有真正的读书、爱书人才能深得其中三昧。应该说,倘若剔除封建性糟粕,我国古人关于读书功用方面的议论,还是有许多值得品味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7.
读书走路     
《优雅》2003,(8)
  相似文献   

18.
忆读书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读四岁时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19.
读书偶感     
说起来也很寒伧,对清末思想界发生过重大影响的达尔文著作,我还不曾细读过。近来翻读《物种起源》,虽然我于生物学毫无素养,却也产生了开卷有益之感。别的受益姑置不论,就说开卷。达尔文在  相似文献   

20.
谈读书     
“我只有事先声明,请渴求真理的读者们注意。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的小路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马克思这一伟大的教言是一切渴求真理的读者们探求真理的唯一途径。马克思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是一百四十一周年了,社会主又已经在全世界很多地区取得了绝对的胜利,今天来重温马克思这一伟大的教言,觉得更加亲切和意义重大,这条道路是马克思个人一生所走过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