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成长为一名领导干部需要很长时间,但倒下去可能就在一夜之间。所以,领导干部从政要有底线思维,要心存敬畏,戒奢戒贪,优先解决好思想意识问题,要牢记"四慎",守住廉政的底线。一、从政之始要"慎初",牢记"轿夫穿新鞋"的警示作用很多大贪官、老贪官其实在从政之初并非都是贪官,都经历了一个从小贪到大贪、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因为贪污受贿  相似文献   

2.
瞧这人贪的     
<正>历史上的贪官不计其数,各有各的贪法,各有各的特色。如果哪位有兴趣整理一部《贪官贪相贪术大全》之类的书,说不定很能为人们饭后茶余提供丰富的谈资。有一个叫慕容评的贪官,估计没多少人知道,其名气比起和珅、严嵩之流,那是差得远。可是,慕容评的贪法,却别  相似文献   

3.
"小官大贪"的原因是多样的:有认识方面的原因,有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心理方面的原因,大致可以梳理出如下几点。1.人的贪腐性。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古代还是现代,对于腐败问题的研究都很难回避人性问题。但是,  相似文献   

4.
正反腐成果是初步的,还处于从治标走向治本过程中,将反腐不断引向深入,是今后方向。编织制度笼子,使干部从不敢贪走向不能贪、不想贪,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权力内部而言,大致可以分为自上而下监督、横向监督以及自下而上监督。揪出那么多贪官,方法还是依靠自上而下,另外两种监督方式很难说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制度框架。以横向监督为  相似文献   

5.
罗满元  罗梅 《领导文萃》2013,(10):67-70
第一张底牌:"表演牌"但凡贪官都会演戏,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有些贪官不仅是演员,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影帝。他们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台上满嘴清正廉洁,台下却比谁都敢贪敢捞。他们台上是人台下是鬼,人前是佛人后是魔,其花样之多,演技之高,常常令人折服。"摆脱自我,进入角色"对许多演员来说都是难题,但对贪官来说却是驾轻就熟。善于表演的贪官  相似文献   

6.
近来,不断有领导干部因"桃色丑闻"落马.和以往一样,某些领导干部再次"创新"了绯闻形式,极大地迎合了部分公众的猎奇心理.这就不能不让人产生一个判断:"美色"似乎总是青睐领导干部! 一、为什么生活作风问题总是"缠"上领导干部 婚外情说到底是私德,但任何私人属性的事务一旦和"官员"二字发生联系,就已决非官员个人的私事、小事.从众多的落马官员那里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贪官都有生活作风问题,这其中不仅仅是男女关系问题,还有其个人的贪欲(贪财、贪权)等.这些人在一种特殊环境下,心理也往往会背离常人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贪官幸福吗?     
肖荻 《领导文萃》2014,(3):62-63
正前年流行一个街头叩问:"你幸福吗?"那么,是否也可就此问一下贪官呢?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一个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贪官有什么幸福可谈!这一答案合情合理。但,既然如此,那何以有些人削尖脑袋往里钻,贪官队伍不但挺庞大,且向年轻化发展呢?一个六岁小孩回答"你长大了愿做什么"时说:我愿做贪  相似文献   

8.
<正>1月25日,原河南洛阳市委书记孙善武因收受贿赂九百余万元被起诉。但对该条新闻的跟帖之中,却有不少人称其为"好官",甚至有偏激之语"管他贪不贪,反正是好官"。"贪官"遭恨本为民情,但"贪官"得享如此官声,却值得一番辨析。  相似文献   

9.
贺海峰 《决策》2008,(11):26-28
“95%的贪官都有情人。我把贪官情人分成7种类型:包养型、情感型、俘虏型、相互利用型、第四者型、欢乐型、复合型。”2008年9月22日,在给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干部讲课时,河南省郑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王璋语出惊人,“这些类型的贪官和情人,往往都有5种表现:以色谋权、色助官贪、贪钱买色、色逼官贪和色相贿赂。”据称,这是他分析省内外50多个贪官案例后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朱元璋由于出生贫寒,痛恨贪官污吏,在执政后采取了中国历史上最严厉的措施来惩贪,连多用一张信纸在他眼里都算贪污。而且,朱元璋杀贪官的手段极其严酷,特别针对贪官制定了凌迟、枭首、阉割、诛族等酷刑,此外,还有骇人听闻的"剥皮实草",就是把贪官的皮剥下,里面填上草。并放在贪官继任者的衙门座位旁边,不得挪开,目的就是为了警示继任者。然而贪腐现象仍旧屡禁不止,朱元璋也哀叹:"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尸未移而人为继踵,治愈重而犯愈多。"在这种情形下,朱元璋推行了百姓"造反"的群众反腐运动。  相似文献   

11.
牛余庆 《领导之友》2014,(12):38-39
正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我们要坚定决心,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就意味着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官员,只要涉嫌贪腐,不论躲到哪里,不论在职还是退休,都难逃法律制裁。深刻理解"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内涵反腐有没有震慑力、能不能得民心,关键就看是否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  相似文献   

12.
《戏说乾隆》放映后,史学家担忧,怕观众分不清“戏说”与历史的界限。所以,我先向读者打招呼。本文讲乾隆惩贪,根据史实立论,不可看成“戏说”。 乾隆最恨贪官,惩办贪官,从不手软。他认为,“此等劣员,多留一日,则民多受一日之残,国多受一日之蠹”  相似文献   

13.
谁逼官贪?     
一个做官的朋友来电,说他要完了——他的贪污案已东窗事发。问他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为何要走贪污之道呢?他叹曰,谁愿当贪官呢?有人逼呀,不贪不行呀。从古至今,人皆知有官逼民反,不知有人逼官贪。看来确有必要探寻一番谁逼官贪。近几百年,似乎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中国不断加大反腐力度,一些大大小小的贪官纷纷落马。于是有不少人感叹,中国咋这么多贪官。究竟是贪官多还是清官多?究竟是正气旺还是邪气盛?事实是不容置疑的。中国这些年来贪官纷纷落马,并不是这几年贪官在疯狂增多,只能说明中国的反腐力度在不断加大,以前隐藏起来的贪官这几年再也隐藏不住了。另外,由于清官大都不求闻达,默默奉献,因而平时并不显眼,而贪官一旦落马,则马上“坏事传千里”,时间一长,就给人一种错觉,仿佛贪官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贪官仿佛永远比清官多。而事实与这种错觉刚好相反。通过多年的观察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朱元璋由于出生贫寒,痛恨贪官污吏,在执政后采取了中国历史上最严厉的措施来惩贪,连多用一张信纸在他眼里都算贪污。而且。朱元璋杀贪官的手段极其严酷。特别针对贪官制定了凌迟、枭首、阉割、诛族等酷刑。此外,还有骇人听闻的“剥皮实草”.就是把贪官的皮剥下。里面填上草。并放在贪官继任者的衙门座位旁边,不得挪开.目的就是为了警示继任者。然而贪腐现象仍旧屡禁不止,朱元璋也哀叹:“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尸未移而人为继踵,治愈重而犯愈多。”在这种情形下,朱元璋推行了百姓“造反”的群众反腐运动。  相似文献   

16.
"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传统教学重知识的传播和结论的给予.而"给"永远只能给死的知识,"导"却能激活活的源泉,为师之道,贵在于导,导要得法: 首先是引导,即引路导向或叫诱导.无论是新课的引入,还是新知识、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的引出,都需要老师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各式有效方法进行灵活引导,使学生尽快"上路".  相似文献   

17.
正深入反腐产生了许多逗号、句号、感叹号,也有一些新的问号。笔者便有一问号:贪官是不是也分代呢?由于年龄不同,贪官也应有代际之分吧,而区别贪官"50后""60后"与"70后"的重要分野,除了"50后""60后"的位高权重犯事者总量居多外,是不是还有"50后""60后"的贪官多有绰号呢?而今,绰号成了老百姓给贪官"画像"的好"家什",官员的绰号遂成百姓认定其腐败的标号。于茶楼酒肆、饭后茶余,当然也  相似文献   

18.
江南 《领导广角》2002,(3):28-28
从古到今,一提起贪官人人都会切齿痛恨,就连那些官儿有时也要对贪官当众责骂一番,虽有点贼喊捉贼的味道,但这充分说明人世问憎恨贪官已到了人人口诛笔伐、个个切齿痛恨的地步了。  相似文献   

19.
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李畲新任监察御史,掌管宫廷百官考察.一次,官仓小吏送来俸禄米,家人量过后发现多了 15斗,小吏说:"历来送米只多不少,这是仓官的安排,下次注意便是."李畲吩咐:"下不为例."李母闻讯道:"畲儿,多收的米娘一粒也咽不下.这次下不为例,下次还会下不为例,人心不足蛇吞象,能贪米就能贪金."李畲顿悟,连忙向母亲谢罪,让小吏把多送的米带回.李畲身居高位,但李母这个终身"老师"依然不忘教儿戒贪,体现了古人对"贪"字的深刻认识.李畲也因此得以善终和赢得人们对他的称道.  相似文献   

20.
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推进信息公开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无论是"非典"、"禽流感",还是刚刚过去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新闻发言人在信息的公布上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