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正作物学学科为我校传统优势学科,学科隶属农学院,具有1个以及学科博士点和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作物栽培和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生理生态学、作物生物技术、作物安全生产、作物信息学和区域农业发展)1个作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3个特聘(讲)  相似文献   

2.
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即便两种作物有着相似的政策环境、组织过程,在产业的社会经济效果上也会大相径庭。学界偏重于从政府的产业治理、市场逻辑乃至农民的生计选择对此加以解释,却未能充分阐明作物特性之于产业发展的前置性因果。农业社会学的作物特性机制强调从农业的两重性出发,突出作物的自然性与社会性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从而揭示作物、产业、社会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对贡县白莲、大棚蔬菜两种作物及其关联产业的比较研究发现,作物根据其特性可分为制度性作物与弥散性作物两种类型,并在作物与市场、农民社会生活的融合过程中呈现出制度性产业与弥散性产业两种类型。制度性作物与弥散性作物连通了产业的生产组织、市场过程,进一步牵动了产业的实际经济效益,诱导出农民社会生活样态,从而使一些作物能够顺利扎根乡土,另一些则不被农民接纳。制度性作物与弥散性作物各有其合理性,应结合地方作物结构、农民生计体系、劳动力条件等民情基础,寻找具有内在亲和力的产业担纲者,以助力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一些国家采取不断扩大转基因作物品种和种植面积的方式来解决粮食危机。目前,全球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进口转基因作物,依照种植面积大小,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等转基因作物位居全球种植前列。中国批准进口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玉米、油菜等5种作物,且均作为加工使用,不用做粮食。发展中国家种植面积现已超过发达国家,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呈现增加趋势,而且转基因作物更加多样化是全球转基因作物发展趋势。在转基因作物产业化过程中主要存在技术、转让和市场等7种风险,美国、巴西、印度等国家对转基因作物产业化风险管理各有特色。构建规范的转基因领域法律体系,促进部门沟通协作,建立全过程追溯管理体系,实行风险分类管理和鼓励公众参与风险管理,是中国应对转基因作物产业化风险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植物体内的钾,钾的生理作用,钾对粮食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水果蔬菜以及其它作物品质的影响,并提出了钾与作物品质这一研究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作物与非转基因作物的共存现状引发的健康风险、生态风险以及贸易风险等问题对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国内外学者对转基因作物与非转基因作物的共存的法律制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采用文献法、比较法对国内外转基因作物与非转基因作物共存制度的现有研究从法律制度环境和法律制度约束两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了现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以及我国应有选择地借鉴国外共存立法实践及其制度运行经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转基因作物与非转基因作物的共存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界定了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认为我国作物生产必须走集约持续发展的路子;对作物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辨析,指出全面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作物生产是关键,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二者是相辅相承、辩证统一的关系。并提出以禁绝陡坡地种植,改进耕作技术、持续增产、改善品质、发展产品加工、增加投入为主的促进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伦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带来的未知风险是人们非常担忧和关注的问题。从伦理学角度,研究了转基因作物是否应该产业化的问题,认为从伦理学的道义论和后果论来考察其实质伦理,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伦理辩护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合理性。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伦理学研究重在程序伦理,即应该如何产业化。要建立一种合理的程序伦理,包括确立转基因作物产业化评价的伦理原则,建立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伦理审查机制,建立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综合效用评估机制,提高政府、科学家、工程师和公众的伦理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加强科学家与伦理学家的沟通和对话,对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进行科学有效的决策,规范管理,使其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  相似文献   

8.
调整优化作物结构加速山东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山东省主要粮棉油作物结构调整的目标、任务与措施,提出了主要粮棉油作物结构调整所需的优良品种与关键技术,讨论了作物结构调整的运行机制,探讨了"户为基础、小群体、大规模"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9.
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应用概况与安全性争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述了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历程、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及中国转基因物研究与应用概况。概括了转基因作物安全性争论的焦点 :主要涉及环境影响及生态效益、食品安全性以及转基因作物的政治和安全性三个方面。比较了美国与欧盟管理制度 ,介绍了中国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情况。  相似文献   

10.
改革作物学实践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学是一门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应用科学。在对作物学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作物学实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作物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提出了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一系列具体措施:建立新的教学理念;将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等不同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小课程合并开设为作物学综合实习大课程;规范与整合不同层次的实践教育内容;建立通用教学资源平台以及引入新的教学内容与手段等等。改革后的教学体系可更为有效的利用教学时间与资源,实现整合提升作物学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及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伦理辩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6年个别转基因作物在美国规模化商业种植以来,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连续14年保持迅速和稳定增长。同时,围绕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是否应该产业化、是否应该标识的争论也从未停止过。从伦理学的道义论和后果论来看,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可以得到部分的伦理辩护,即转基因作物可以产业化。因此,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伦理学研究应该由实质伦理转向程序伦理,建立一种合理的程序伦理,对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进行科学与有效决策,并规范管理,使其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实质伦理主要是研究转基因作物产业化是否应该做,而程序伦理重在研究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应该如何做。在当前的境遇下,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伦理学研究应该由实质伦理转向程序伦理,这种转向有其理论合理性和现实合理性。建立以伦理治理为核心的程序伦理,包括明确转基因作物产业化伦理治理的主体,研究转基因作物产业化伦理治理的依据,确立转基因作物产业化伦理治理的主要内容,建立转基因作物产业化伦理治理的商谈伦理机制,对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进行科学和有效决策,规范管理,使其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  相似文献   

13.
一不宜高。不宜间作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影响果树通风透光;宜种红薯、豆类等矮秆作物。二不宜长。不宜间作生育期长,特别是多年生作物,影响果树施肥及耕作;宜间作与果树共生期较短的作物,如大蒜等。三不宜深。不宜间作根系发达、扎根深的作物,与果树争肥、争水;宜间作根系浅、主根不发达  相似文献   

14.
作物营养强化是改善隐性饥饿经济有效的方式,有利于以较低的成本投入改善人口营养健康状况,推动践行“健康中国”战略。但作为新型农产品,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经济效益研究相对欠缺。为了对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经济效益做出系统性评价,从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经济效益的内涵、研究方法与实证研究3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进一步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发现技术功效、膳食结构、农户采用率、消费者接受度、开展和推广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成本是影响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深入聚焦和剖析现阶段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经济效益研究存在的问题,例如缺乏真实消费情景的分析、缺乏客观经济效益的分析。提出未来对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经济效益研究中,应加强经济效益的次一级分析、增加经济效益事后分析、增加农户采用率研究,加强消费者接受度等角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理论研究进展及其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对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相关问题的研究,已历经10年有余。从纵向的发展方向,通过归纳和内容分析法对各种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反思学术研究中的现实问题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理论依据。而通过解构的视角可以得出其理论展开呈现出"生物安全性""产业化取向""具体政策选择"3个阶段性的特征,这3个特征分别成为了不同时期的研究主题;理论研究呈现出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四大学科视域;中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理论建构研究,还有待在转基因作物定义的界定、中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发展战略的定位、中国转基因粮食作物发展的战略审视、中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公共政策学的思考、转基因作物产业化"不可行性论证"5个方面的研究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及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及检测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目前采用的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和检测方法已在国际上达成广泛的共识,能够为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提供有力的科学保障。就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以及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包括标记基因的安全)和检测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期为人们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认识和转基因作物的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相关的评价方法和检测技术尚需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以适应未来更多转基因作物大规模商业化种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广西作物抗病虫研究,在水稻、玉米、花生等作物上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包括品种资源的抗性鉴定、病原菌生理小种或菌系分化和害虫生物型变异等。作物育种要求高产、优质、多抗,因此,作物抗病虫性研究应进一步开展抗、感基因分析,探索遗传机理以及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为主的现代生物技术开展抗性基因分离、转导等研究,将成为作物抗病虫性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化肥对农业生产具有增加作物产量和造成面源污染的双重影响,由作物种类、单位产量等差异形成的化肥施用环境风险也有所不同.为此,对已有化肥环境风险评价模型进行改进和优化,将作物分为粮食、油料、棉花、糖料和蔬菜五大类型,根据五大类作物实际产量模拟回归计算其理论产值,依据各大类作物的不同需氮系数和种植面积权重,研究我国1980—2018年化肥施用动态环境安全阈值;进而测算动态化肥环境风险指数.结论表明我国化肥施用的环境安全阈值和环境风险指数在时间上动态变化,五大类作物间差异较显著.为我国化肥环境风险评价提供一种动态、科学的实践方法,也为更好地控制化肥施用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作物间作法     
一、株型要“一高一矮”。即高秆作物与低秆或无秆作物问作套种,如高粱与黄豆、黑豆,玉米与小豆、绿豆问作套种等。这几种作物问作,还有补助氮肥的作用。二、枝型要“一胖一瘦”。即枝叶繁茂的作物与无枝或少枝的作物问作  相似文献   

20.
灌溉水的产出弹性对每一作物来说极无伸缩性,表明减少灌溉水的供应可能对作物产量只有相对较小的影响。本文报告了对美国17个西部州13种灌溉作物的柯布—道格拉斯和二次方程生产函数的预测。预测了每一作物的规模利益,灌溉水的产出弹性,水和土地之间的边际替代率。用统计测验的J—测验判断两种函数形式是否是正确的描述。结果表明:4种作物(大麦、高粱、甘薯和水稻)接受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描述,3种作物(棉花、蚕豆和甘薯)接受二次方程函数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