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浅析民族声乐歌唱语言与咬字的艺术处理吴小舟(安徽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合肥230039)关键词民族声乐歌唱语言音调咬字歌唱是通过语言艺术地咬字发音,塑造出深刻丰富的音乐形象,使歌唱语言展现出千姿百态的变化,从而产生沁人肺腑的艺术效果。声乐与器乐不同,它是音...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歌唱姿势与歌唱训练及歌唱表演的关系的分析,提示从事声乐教学的人们必须重视正确的歌唱姿势的培养,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并最终使学生达到声、形俱美的完美歌唱要求。  相似文献   

3.
声乐艺术与歌唱艺术是否是一码事,长期以来被专业和非专业人士所忽视。作者认为有将二者严格地区分开来的必要,否则将有认知方面的误传、误导之嫌。文章较详尽地从中外声乐艺术的概念及分类,歌唱艺术的概念及分类等角度分析,总结出声乐艺术不能等同于歌唱艺术、且歌唱艺术是声乐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在嗓音训练中,对于歌唱时的口形该如何变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与见解。本文从歌唱机理的角度,阐述了歌唱时自然的"微笑"状态对提高声乐技巧的重要性,从歌唱心理层面论述了"微笑"歌唱的积极作用,并从声乐教学实践的角度总结了几条常用的练声曲,希冀对声乐教学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高师声乐教学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基本教学方法以及具有良好的歌唱审美情趣;能分析、理解和表现声乐作品,懂得青少年歌唱训练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具有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歌唱能力和课外声乐辅导的工作能力。其教学不仅要训练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教育能力与综合音乐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民族声乐是科学的声乐艺术,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歌唱的咬字吐字对从事民族声乐演唱的演员是极为重要的,歌唱时,要特别注意民族声乐对咬字吐字的基本要求,防止咬字、吐字不清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16世纪的欧洲声乐艺术从内质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合唱艺术 ,特别是无伴奏合唱围绕着复调音乐这个轴心 ,已达到相当的高度。宗教声乐通过改革与世俗声乐共同发展 ,交相辉映 ;学校声乐教育体系也初步形成。歌唱技法得到进一步重视并趋于科学化。声乐技法的发展 ,促进了作曲家、歌唱家的创作欲望与热情。在 16世纪末产生的新型歌唱样式———歌剧 ,便成为作曲家、歌唱家文化内涵及歌唱技巧展示的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从语言的准确规范性、语言的形象生动性和语言的通俗易懂性等三方面对声乐教学语言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就准确规范语言、形象生动语言、通俗语言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从歌唱的姿势、歌唱的发声、普通话的运用、歌唱的呼吸以及歌唱的共鸣等几方面,结合本人的学习实践与教学实践体会,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并试图在声乐教学中准确把握语言的特征,从而解决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谈声乐教学中情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是一种通过演唱者的情感表现力来引发听众情感的歌唱艺术。声乐教学也是一个复杂的情感心理过程,情感表现力的培养是声乐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应当同声乐技术的学习同步进行。从发声练习、想象力的培养、曲目的选择和作品分析这几个方面来谈情感的培养,并提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使歌唱的技巧与情感同步增长,达到歌唱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声乐教师都懂得呼吸在教学和歌唱中的重要性。因为这是从声乐艺术形成以来,经过无数的歌唱者和声乐教师几百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出来的经验。中央音乐学院著名声乐教授王福增在他的《声乐教学笔记》中说:“呼吸是歌唱的生命”。中央音乐学院著名声乐教育家歌唱家黎信昌在《对歌唱发声方法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中也谈到:呼吸是歌唱的基  相似文献   

11.
混声唱法是声乐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及其重要的科学发声方法,它是表现整个歌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声乐学习者只有掌握混声唱法,认真的分析混声唱法的特点和优越性,领会真假声的发声要领,才能轻松自如的演绎每首不同的歌曲.混声唱法对声乐学习者演唱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声乐是人类特有的用声音和旋律结合起来揭示情感、表达思想的艺术形式。本文以“声情并茂”为审美原则,通过对声乐表演艺术中“声”与“情”的作用论述,综合阐述了“声情并茂”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咽音"作为意大利传统美声唱法的一种妙方,是歌唱教学中应该吸收和借鉴的优秀经验成果。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咽音",科学地处理好气息、声带和发音管的平衡与配套关系,就能使他们的歌声变得明亮结实、通透优美,在演唱中完美地把高、中、低音贯通,从而起到大大增强声音穿透力、持久力和表现力的作用。"咽音"不仅对美声唱法有特效,同时也可为民族唱法所用,把"咽音"练唱法融入歌唱教学,将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中国声乐学派的建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颤音即颤动的声音。它作为一种普通的常规的声乐技巧渗透于歌唱发声的全过程中。歌唱发音过程中的正常的发音颤动,是一种"半意识性"的动作,是使所唱的音象波浪似的摇动,使音高随着唱的音的强弱时刻改变。应采取有效措施纠正教学中出现摇晃、发抖、痉挛病等不正常的颤动。  相似文献   

15.
"轻声唱法"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易学等特点,能把复杂难学的声乐技能化繁为简,可以纠正声乐学习中的种种问题,使真假混声自然,字正腔圆,声区统一,歌唱技巧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声乐艺术的情感表达,是声乐艺术创造的核心.声乐的艺术魅力与美感效应,取决于声乐的情感表现."诗情--曲情--声情"是声乐情感创造的承递关系.对于演唱者来说既要体验诗情,又要把握曲情;既要具有语感又要富有乐感.在以声传情的歌唱表现中,只有深入情感体验,即准确地把握基调;又细致地丰富基调,才能使形象丰满完整,主题深刻感人.  相似文献   

17.
论电视新闻中同期声的有效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期声在地方电视新闻节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运用得不恰当,因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为更好地发挥出同期声的作用,必须处理好同期声与观众接受信息,与主播声,与同期声,与新闻时,与画面、音乐、图文符号诸元素五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影视动画是视听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声音在艺术表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古以来,人们通过声音相互警示、组织活动、交流信息、娱乐、示爱等。通过声音,能够追述到宗教、音乐、语言、武器、医药、建筑和心理学的发展。文章主要从声音设计的三个要素,即语言要素、音乐要素和音效音响要素方面来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9.
民族唱法及其声音的特点是以真声为主,以清晰、甜美、明亮见长。在民族声乐中,男高音歌唱训练是一个综合过程,其中头腔歌唱支点、头腔共鸣、歌唱声音的方向和气息的流动是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歌唱与"打哈欠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人体可振动空间状态转化论"原理,从解剖生理学、歌唱医学、物理音响学等角度,对人们日常的"打哈欠状态"即中外音乐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反复强调的"气息低位置、声音高位置"的歌唱状态进行了较充分的剖析.在中外声乐教学理论和方法上第一次提出"一个哈欠、三个阶段、六个特征"的学术观点,确认了"打哈欠状态"歌唱方法的理论基础.这对建设与发展中外声乐学科理论,丰富多样性的声乐教学手段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