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行政伦理的比较,找到了其差异的文化根源即人性论的假设,进而推演出差异的具体内容即行政组织伦理建设、行政伦理服务的现实对象、行政伦理的法制化建设不同,最后得出我国现阶段在行政伦理建设方面应该做出的努力:即反思传统观念、重视组织改革、加强制度约束、建立专业的行政伦理管理机构等。  相似文献   

2.
公共行政的发展绕不开"人"的话题。关于人的认识与假设一直都在影响和伴随着该学科与实务领域的演进。在公共行政发展史上曾出现过将人视为机器辅助物的"物化人"、重视人际关系的"社会人"。同时还存在着基于利益要求的不同人性假设:一种天然的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公共性"品格,一种追求自我私利最大化的"自利性"品质,及一种基于公共利益与自我利益满足为行为动机的"复杂性"本质。对人的不同看法与对人性的不同假设导致出现了不同的行政学理论及实务中的不同行政方式。  相似文献   

3.
人性假设是对人的行为的一种解释,它决定着人的预期活动,影响着人的行为。公务员人性假设是公共管理者行政伦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熟悉人性假设能对公务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当前理论界对公务员的人性假设看法不一,主要有经济人、道德人、政治人、复杂人等观点。本文在对当前公务员人性假设进行归纳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公务员是"有理性的合法的经济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历来是执政者治国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人们普遍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行政伦理失范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异化现象,目前我国行政伦理失范现象普遍存在。我国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但行政伦理失范的存在对这一目标的实现构成了威胁。本文探讨了在和谐社会背景下的行政伦理失范原因,并试探性的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可引导人"假设是笔者针对和谐管理理论在管理实践运用中暴露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人性假设,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人的目标和行为的引导以达到个人自己、个人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协调整合,最终达到和谐共赢的目的.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并对所得具体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从实证研究的角度论证"可引导人"假设的相关内容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建构和方法的设计,都是以对人性的一定看法为基础的。对人性的假设是否全面合理,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因此,人性假设就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基础。本文对"理性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和"复杂人"的人性理论进行了简要回顾,并根据心理学家欧内斯特.贝克尔的人的自发二重性提出了对人性认识的新视角,充实丰富了人性观。  相似文献   

7.
吴冰冰 《经营管理者》2013,(25):203-203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文化时时刻刻对企业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社会和谐文化的建设对企业文化提出了注重"以人为本"、公平正义、诚信等方面的更高要求,基于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要求以及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建设的需要,企业应构建一种新的和谐文化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8.
一、领导管人理念嬗变的时代性及必要性 1.新时代下属需求:新的人性假设。在新时代,信息成为新的生产力要素。人们的劳动方式由以传统体力劳动从事产品制造为主,转变成以脑力劳动处理信息为主。人是掌握、分析、运用信息的主体。网络的发达与信息的畅通为人们自我选择、自我规划、自我实现提供更为便捷的路径。人们维持生活的需求降低,更多的是追求高品质生活;在精神上,更多渴望融入团体、融入社会。因而,“经济人”假设不适合研究新时代的下属心理,“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假设产生。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具有经济和伦理的"双重属性"。企业不仅是作为经济实体的"经济人",也是作为伦理实体的"道德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遵守伦理规范并不排斥企业追求正当的经济效益,一个真正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既要追求利润,又须遵守法律,重视伦理,广施慈善。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人际关系是有差异的,中国的人际关系是人伦关系,以伦理为基础。在中国这个伦理社会的情景中,我们应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人际关系道路。在伦理社会,中国人接受"合理的不平等",现实中绝对的平等不一定就合理,而合理的平等也可以是种公平,在此观念基础上开展符合中国社会的良性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管理学中,人性假设主要包括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在企业管理中,基于不同人性假设的管理方式会创造不同的经济效益,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在不同的人性假设视角下照样能导致不同的主张和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探讨大学英语教学理论和方法的过程中应借鉴管理学上的人性假设理论和方式。  相似文献   

12.
选取创业与伦理融合的视角,对当前研究成果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评析。研究发现:创业与伦理融合的基础条件在于二者的内涵包含有对方的属性,融合方式表现为创业的"自我机会-他人机会"与伦理的"经济价值-非经济价值"的不同组合;基于"手段-目的"假设建立的分析模型,有助于理清当前新兴的相关研究主题的边界和异同;构建的系统研究框架,可以提炼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并明晰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韩勇 《领导科学》2012,(14):23-25
研究统计表明,组织成败有45%—65%的变异量由领导者的领导能力所决定。在西方国家,一些曾经名噪一时的组织如安然、安达信、世通等公司因领导者的道德问题而倒闭或严重衰落,这引起了管理学界对领导者伦理问题的高度关注,应运而生的伦理型领导也因此被称为卓越领导的"黄金法则"。"追求卓越实质上就是追求伦理"已成为西方领导科学界的共识。我们国家在领导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上始终坚持着"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同样说明了领导伦理的重要性。本文旨在回顾伦理型领导的概念、特征、形成因素及影响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伦理型领导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发展日趋完善,但在实践过程中却会常常碰到制度伦理缺失、“问责”执行官员的道德伦理缺陷、问责主体行政伦理监督机制及咨询机构缺乏等瓶颈问题。因此,我国需通过加强制度伦理建设、树立“问责”执行官员的现代行政伦理意识、完善行政伦理监督机制和建立行政伦理咨询机构、追求问责氛围的伦理化等相关对策以致力于更好的发挥行政问责制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人假设条件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导致各利益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如何协调好企业相关权利主体的利益冲突,使个体利益、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和谐统一,进而实现企业的呵持续发展,成为现代企业治理中嚼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莫申江  王夏阳  陈宏辉  张麟 《管理世界》2015,(2):137-152,188
本研究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敬畏"思想框架,针对山东老家饮食连锁公司开展案例研究,阐述劳动密集型企业构建组织伦理系统的关键要素及其对降低员工离职率的影响机制。案例分析结果表明:(1)组织伦理系统主要包含伦理型领导和伦理问责两方面要素;(2)不同层面的伦理型领导和伦理问责具有差异特征且呈现自上而下的涓滴影响效应;(3)同一层面伦理型领导与伦理问责的交互效应影响员工离职意愿和行为。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管理启示: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构建"敬"、"畏"并重的组织伦理系统,满足不同层次员工在情感归属、职业发展、工作尊重等方面的需求,进而显著降低员工的离职率。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人"的假设是经济学中最本质、最重要的哲学基础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三个主要的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关于"人"的假设并提出了作者对于经济学中人的假设及其行为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在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中,"公共行政伦理"是一个司空见惯的重要概念。但是对于它的理解往往大相径庭。所谓"公共行政伦理",指的是在公共行政活动过程中,以公共行政价值的实现为目标而用来调节公共行政主体与公共行政客体之间特定公共行政关系的伦理规范。公共行政伦理与行政伦理、普通行政伦理、公共管理伦理、政治伦理和公共行政道德这些相近范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我们在使用这一概念时应该认真辨析,以免误用混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城乡二元社会背景下,研究消费者伦理信念与其出生地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比较分析出生地分别为农村和城镇的消费者在消费伦理信念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前者在伦理信念方面表现出来的伦理性水平高于后者;且前者伦理信念受理想主义伦理意识影响最突出,后者受权术主义影响最突出;界定模糊的伦理信念维度("主动获益"、"没有伤害")比界定清晰的伦理信念维度("非法获益"、"被动获益")更能区分这两类消费者。最后对研究结论的实践意义和本项研究的不足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微博公众人物的伦理责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阳 《领导科学》2012,(14):8-10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微博成为公众实现"言论自由"基本权利的新平台,并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交流与传播方式。在微博虚拟空间里,微博公众人物成为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周立波微博骂战"、"韩寒方舟子代笔骂战"等微博公众人物陷入口水战或负面新闻的案例层出,公众在展开大讨论的同时,也开始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微博行为伦理问题。微博公众人物作为微博用户的代表和引领者,对营造和谐微博生态环境以及提高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微博公众人物进行概念界定和特性分析,探析目前微博公众人物出现的伦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一套微博公众人物的伦理责任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