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1978年的“改革开放”给乡村带来了巨大变化,《篱笆女人和狗》、《轱辘女人和井》和《乡村爱情》等当代电视“乡村剧”,通过影像故事参与了“现代化叙事”,反映出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乡村剧“现代化”叙事的变化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2.
封面     
正"白毛女"归来《新民周刊》"白毛女"是现代中国最经典的文艺形象之一,她在中国的影响力几乎可以与"朱丽叶"在西方相提并论。但"白毛女"不是"朱丽叶",即使在凸显爱情线索的争议改编版里,喜儿与大春的爱情也不是《白毛女》这个剧的核心价值。2015年,是《白毛女》歌剧在延安首演70周年纪念。虽然随着时代变迁,它的每一次上演版本  相似文献   

3.
蒋雯丽拍《中国式离婚》时正好看到一则寓言:一位待嫁的姑娘问妈妈如何把握婚后的爱情,妈妈从地上捧起一捧沙让她看,捧着是圆圆满满的,握紧后沙子反而撒落了,再打开,沙子就没了。她引用了这则寓言,把它作为林小枫的最后一段独白,使整部剧有了深省和咏叹调的意味。  相似文献   

4.
声音     
《青岛画报》2011,(7):5
■前美女间谍安娜·查普曼近日成为俄金融报纸《风险投资新闻》的总编辑。——俄罗斯新闻网■红色剧可以娱乐可以有爱,但不能太离谱。——广电总局批革命剧娱乐化拍《建党伟业》就是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5.
吴梅(1884—1939)字翟安,号霜,著名的曲学大师。他倾毕生之力从事戏曲创作和研究,在曲学领域有全面的贡献。本文想就其戏曲批评作一评介。 我国的戏曲批评有悠久的历史,元代周德清作《中原音韵》已有戏曲批评的内容。其后,较著名的戏曲批评论著有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徐谓的《南词叙录》,王世贞的《艺苑卮言》,徐复作的《三家村老委谈》,祁彪佳的《远山堂曲品》、《剧品》,吕天成的《曲品》,李调元的《而村曲话》、《剧话》,焦循的《剧说》,梁廷楠的《曲话》等。其他论著,如玉骥德《曲律》,李渔《闲情偶寄》,亦有戏曲批评的内容。但是,诚如…  相似文献   

6.
热议·声音     
正热议新旅游IP是乡村振兴新支点2019年,四川峨眉山脚下的小山村高河村"火"了。自2019年9月起,由王潮歌导演制作的文旅演艺剧目《只有峨眉山》公演,高河村由此成为一座大型实景剧场,每晚都有演出。因为这部剧,整个高河村原貌保留,附近的村民有了另一种留在"家"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正相对于其他没有"名人爹"的年轻导演来说,能够从一开始就被更多人关注,已经是一个很高的起点。但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先要用作品说话的。作家的孩子若要让别人记住他的名字,前提是他能够把这部电影导出一流的水准来。一位观剧达人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公元2016年1月,美国最热的剧是《毒枭》《冰血暴》,英国最热的剧是《无人生还》《神探夏洛克》,日本最热的剧是《下町火箭》,韩国最热的剧是《请回答1988》,而中国曾最热的剧是《太子妃升职记》。  相似文献   

8.
《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有争论,它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难题之一。 古代研究者们的评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以为《长恨歌》的主题是讽谕,“讥明皇迷于色而不悟也”;另一种看法认为《长恨歌》只是写李、杨爱情,“不过述明皇追怆贵妃始末,无他激扬”。 建国后对《长恨歌》主题的讨论,主要有三种意见:一是讽谕说;二是爱情说;三是双重主题说。 讽谕说认为不但《长恨歌》全诗自始至终贯穿着对李、杨的讽刺,而且诗人的创作意图也在于讽刺。又有论者提出帝妃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爱情的观点,因而《长恨歌》只能是讽刺而不可能是歌颂。 爱情说…  相似文献   

9.
试论《墙头马上》中李千金形象的悲剧色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永萍 《社科纵横》2006,(10):121-122
《墙头马上》是元代戏曲中的“四大爱情剧”之一。作品以诙谐讽刺的笔法和大团圆的结局名列“中国十大古典喜剧”。然而,在女主人公李千金曲折多变的命运中,却蕴藏着浓郁的女性悲剧色彩。这种悲剧性,揭示出深刻的历史真实和生活真实,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人性和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0.
美国当代小说家约翰.厄普代克的《葛特露和克劳狄斯》,是名著续写的佳品,它重构了莎剧《哈姆莱特》的人物关系模式,以女性、次子和"关怀伦理"的视角,对《哈姆莱特》中以父权制为背景的男性、长子和"公正伦理"的叙事话语进行了颠覆,重建他者与主体、原欲与理性、肉体与灵魂、女性与男性之间"差异的"和"联系的"关系,关注具体情境中的关怀关系。他解构莎剧的深层意念,暗合了美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盛的女性主义关怀伦理思想。其爱情描写,有着对"恶"的形而上学的观照。其女性主义的"性政治"理论,为当代读者提供了评价女性"越规"行为的一个政治视角。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6,(8):127-130
在戏曲史上,迎銮剧是乾隆一朝所特有的戏曲形态,它的出现与乾隆时期较为太平的时局及皇帝本人的好尚密切相关。迎銮剧演出于皇帝南巡期间,叙写皇帝南巡之事,进而歌颂其丰功伟业。虽然在演出上,迎銮剧务求奇巧,在社会功能上却显得十分单一,即歌颂君王、鼓吹升平。迎銮剧的主要作品有厉鹗、吴城合编的《迎銮新曲》及戏班演出本《太平班杂剧》。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历来对元末明初戏剧家杨景贤及其“神仙道化”剧论及颇少,其因大概有三:一曰在群星璀璨的元曲作家中;杨景贤这颗星并不耀眼,只可算三流作家;二曰其创作剧存目虽有二十种之多,而传世之作只有《西游记》和《马丹阳度脱刘行首》(以下简称《刘行首》),况前者著作权尚有争端;三曰关于杨景贤生平资料不详。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将“神仙道化”剧列于杂剧“十二科”之首,标明其重要。但在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复杂的原因,该剧种受到全盘否定。近年,对“仙道”剧研究逐步深入,但对《刘行首》的研究仍很冷落,即使偶有提及,评价亦偏低…  相似文献   

13.
《洛神赋》主旨新议周澍田丁毅关于曹植《洛神赋》的主旨,历来有“感甄”、“寄心君王”两种说法的争议。最近通读赵幼文先生的《曹植集校注》,发现一些诗赋与《洛神赋》有关,且诗人在青年时期经过了一次爱情悲剧,《洛神赋》乃若干年后痛苦爱情的浪漫主义再现,洛神是...  相似文献   

14.
锐词     
《东西南北》2011,(9):6-7
烂剧受虐控 热播穿越剧《宫》在不断冲高收视的同时,继续成为全民热议话题。有评论人称它是烂剧一部——打着“戏说历史”的牌匾,肆意迎合观众日益浅薄的审美情趣。而观众也渐渐在此类烂剧的熏陶下催化出一种“烂剧受虐控”的群体。  相似文献   

15.
王学民 ,男 ,1 94 5年 2月出生于河南商水县 ,1 96 9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 ,先后在陕西临潼县、蓝田县工作2 0余年。现为西安联合大学党委书记、一级编剧、《唐都学刊》主编、《西安联合大学学报》主编。社会兼职有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西安文学研究会会长、西安市戏剧家协会顾问。王学民同志 1 983年开始从事戏剧、散文和电视剧创作。他创作的秦腔古代剧《种玉缘》和现代剧《白玉兰》均在当地连续演出数十场 ,反响强烈 ,两剧由陕西电视台录制成电视戏剧片 ,多次播出 ,深受秦腔戏迷喜爱。 1 992年调入西安广播电视局工作后 ,他先…  相似文献   

16.
孔丽君 《社科纵横》2006,21(1):91-92
叶宪祖是晚明著名的戏曲家,一生著述颇丰,所撰戏曲多达三十种,而且剧作题材较为广泛,爱情剧、历史剧和佛教剧各具特色。本文重点结合明清以来曲评家对其剧作的评论,对他的作品进行梳理分析,从而进一步认识叶宪祖的戏曲创作。  相似文献   

17.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一生主要的四部剧作:《紫钗记》、《牡丹亭》(即《还魂记》)、《南柯记》与《邯郸记》,由于每部剧作都有“梦”,合称“四梦”。在《与丁长儒》的信中,汤显祖曾说:“弟传奇多梦语。”……  相似文献   

18.
田斌 《社科纵横》2009,24(1):101-102
在中国的爱情文学中,赞美女性、贬抑男性的性别观是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这一特征在《诗经》的婚恋诗中就已显露出来,并贯穿于中国爱情文学发展的始终。可以说,《诗经》婚恋诗中的性别观对中国爱情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杨德春 《唐都学刊》2014,(1):103-106
《桃花扇》中侯方域与李香君初会于崇祯癸未,两人一见钟情,进而发展成为生死不渝的爱情,这些内容与史实完全相合。对于侯方域与李香相识的时间、"不复更与相见"的含义、"此去相见未可期"的含义也均有深入研究,从而证实《桃花扇》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与史实并未乖离。  相似文献   

20.
爱陷地中海     
如果你看过那部黛安·莱恩主演的电影《托斯卡纳艳阳下》。你会极度钟爱托斯卡纳慢节奏生活,当然偏爱欧洲乡村风光的游客也会心动。在它小城马里马不远处有个传奇的爱的酒店IL PELLICANO。这家酒店曾经和一场轰动欧洲的动人恋爱有关。1965年6月2日,为纪念英国飞行员麦克尔·格雷厄姆与美国富家名流千金派兹·戴泽尔两人甜蜜的爱情而建造的。为纪念两人的初次邂逅和浓密的爱情,他们决定找一块土地来建造一个隐秘的度假别墅。出身世家自然品味非凡,一番苦苦寻觅,他们接受了延蒂·伯吉斯王子的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