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寺院经济是佛教发展的经济基础,中国寺院经济形成于南北朝时期。政权对汉唐之际的寺院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以政权为代表的上层社会对寺院认可是寺院经济产生的前提,政权、信众的赠赐施舍是寺院经济财富积累的基础,寺院所从事宗教文化活动承担着社会教化和慈善事务。寺院经济的发展壮大与世俗地主经济矛盾加剧,产生了种种限制寺院经济的措施,其极端就是"三武一宗"灭佛。至唐代中叶后,寺院、僧尼的免税特权逐渐消失,寺院经济的经营模式也向禅林制度发展。  相似文献   

2.
北魏时期 ,洛阳是全国寺院最集中的地区 ,其原因在于这一地区的寺院具有与其它地区不同的形成途径。众多的寺院赖以存在的经济条件是拥有庞大的寺院经济 ;由于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洛阳寺院的社会生活又形成了独特的内涵和特征。  相似文献   

3.
以时间和空间为视角,明清时期兰州城市寺院可分为明代城内寺院、清代城内寺院和城外寺院三类,这三类寺院分布于今天兰州城市内外的各个区域,而它们的选址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人口、地理、历史和风水四方面因素的影响。作为佛教信仰空间的城市寺院,其分布与选址具有明显的特征,从中也可窥见明清时期兰州城市信仰空间和职能的泛化与城市人口信仰的世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4.
1724年,清廷平定罗卜藏丹津之乱后,加强了对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的整顿和管束,其中关于喇嘛衣单口粮的规定,就具有控制藏传佛教寺院经济、限制寺院规模的作用。虽然青海的藏传佛教寺院并没有完全受衣单口粮规定的限制,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藏传佛教寺院的兴衰。  相似文献   

5.
敦煌遗书所反映的寺院僧尼财产世俗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敦煌遗书中所反映的寺院、僧尼所占财产的状况,真实地勾画出了唐后期寺院,僧尼占有丰富资产的一些特点。唐后期,由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形成了寺院土地买卖盛行,政府不得不令寺院据地出税,寺院常住财产逐渐向个人财产转化等特点。这些特点表明,唐后期的寺院经济在其前期的基础上,有了膨胀性的发展。寺院的实际经济生活已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佛教的清规戒律,寺院经济与世俗封建经济趋于同步,世俗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6.
西夏寺院经济研究是西夏社会经济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独特经济形态,对西夏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西夏寺院经济并非是西夏寺院与社会经济的简单融合。西夏寺院经济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当前研究进行梳理,不免存在些许不足,究其现状及原因,以便更好地把握西夏寺院经济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国藏传佛教的发展经历了恢复、发展与繁荣三个阶段。本文从活佛体系、僧侣队伍、信教群体、寺院组织形式、寺院经济、寺院教育等方面入手 ,对新时期藏传佛教的状况与特点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8.
明代西宁卫所属藏传佛教寺院甚多.蒲文成先生主编的《甘青藏传佛教寺院》一书对此已有详细的记载,其中尤以对清代创建寺院的记载最多,也有相当数量的明代或明代以前创建寺院的记载.但是,该书主要依据的是清代以来的《安多政教史》、《西宁卫新志》、《青海记》以及寺院保存的部分寺志和当地的口述历史,而不是明代史籍,这对于确定上述寺院是否为明代所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主要依据《明实录》等史籍中有关西宁卫所属藏传佛教寺院的记载,对明代西宁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略加考补.  相似文献   

9.
钩沉历史文献及石刻文字发现,契丹辽地寺院有程度不同的“官化”现象。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映在寺院建设上的“官化”因素,诸如存在由契丹皇帝皇后所建、有某种“官化”成分之寺院;或是存在由契丹皇帝赐额并敕修的“官化”特色明显之寺院。二是寺院功能中融入某种特殊的“官化”成分,譬如,因行香饭僧,寺院成为国喜国忌佛教法事活动之场所;因镌石刻经,寺院成为官藏佛教石经制作瘗埋之场所;因僧官挂锡,寺院成为地方佛教管理机构之所在;以及因“奉安”御容、勒石纪功、皇帝驻跸、官客食宿、外使观游、赈灾施钱、囚禁罪臣,等等,佛教寺院成为诸种涉“官事”活动之场所。契丹辽地寺院“官化”现象的出现,是契丹皇帝信佛、崇佛甚至佞佛的一种结果。但契丹辽地寺院的“官化”只涉及部分寺院,所以,寺院的“官化”现象并没有对整体的寺院宗教功能造成太大影响,多数寺院的宗教自主性和发展的独立性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繁荣期,也是中国佛教寺院建设的兴盛期。唐都长安城佛教寺院规模宏大、数量众多,主要分布在长安城西市和东市周围以及城东南隅和城东北隅,呈现出西密东疏、北密南疏的特点。唐都长安佛教寺院主院不建佛塔始于唐高宗初年,到了唐高宗后期,建塔于别院的新式布局即成为佛教寺院流行的规制。唐都长安城这种以佛殿为中心的佛教寺院,有单院式佛寺和多院式佛寺两种基本类型。无论多院式佛寺,抑或单院式佛寺,唐都长安佛教寺院都以佛殿(堂)为中心,佛塔建在寺侧、寺后或别院,甚或不建塔,这是唐都长安城佛教寺院建筑在平面布局上的突出特点。唐都长安佛教寺院建筑革故鼎新,平面布局以佛殿为中心,是中国佛教寺院建筑的重大转折点,影响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佛学中国化的过程,佛寺也发生了中国化的演变。本文从官署化、世俗化、园林化三方面分析了佛寺中国化的途径并阐释了相应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粤东K城的一个城中村———钟村为调查社区,围绕着发生于钟村境内的房屋拆迁,以钟姓宗族为主的当地客家人如何面对城市化所带来的传统文化资源被侵占,并自发保护数座三百多年历史的祖祠和围龙屋古建筑这一长达数年的护祠事件为研究对象。作者提出"文化抗争"这一新的理论视野和研究思路,认为宗族、围龙屋等传统文化经历了一个构建和创造、再造的过程,并促使地方社会文化变化发展,传统文化在"无意识地传承"的同时又被"有意识地创造"。面对现代化、城市化的冲击和扩张,传统文化没有消失、中断,而是继续作用,甚至在许多层面强大和复兴。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五大宗教中,道教是惟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被许多人称为“本土宗教”,鲁迅曾经说过“中国之根坻全在道教”,道教不仅与官方的信仰有着密切关系,而且在民间也有着其它宗教无法比拟的巨大影响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北京地区道教宫观众多,大小不一,建置各异。较为著名的有“五顶两山”,即东顶、西顶、南顶、北顶、中顶,丫髻山和妙峰山。其中丫髻山自元明成为官方祭祀中心以来,逐渐成为北京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在民间仍有广泛影响。通过对元明以来丫髻山地区道观文化的历史考察,探讨其与官方、民间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揭示这一地方文化传统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4.
浙江的寺院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它拥有南宋时。五山十刹”的大部分;有佛教中三论宗、天台宗、曹洞宗、临济宗的祖庭;千百年来名僧如云、高僧辈出。遍布全省的寺庙古刹、佛塔、经幢,有大量的建筑工艺、雕塑艺术、冶金铸造等方面的精品;还有美不胜收的人文景现和自然景现,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梵净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辟支佛在梵净山活动时期就有“古佛道场”之谓;净土宗传入梵净山后,弥勒道场建立;明万历年间,钦命僧妙玄重开梵净山,把临济宗带到弥勒净土道场,使梵净山禅净双修盛极一时。“弥勒道场”不止一个,是因为各地与弥勒因缘甚深,古有“天下不平,弥勒出世”之说,中国古代多动荡,所以弥勒现世的地方就很多。梵净山被称为“天下众名岳之宗”,可见梵净山弥勒道场的地位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6.
越南"少林寺"寺名反映越南人对汉字文化的认同;从"少林寺"建筑、造像和神像反映越南佛教与中国佛教大同小异的特征.中越两国文化关系,同是根本,异是枝节.  相似文献   

17.
地理文化的不同造就了中日佛教建筑艺术的差异,表现为它们具有不同的形式与意蕴。中国佛寺讲究严整,追求清修寂静的精神世界,日本佛寺注重禅趣与内心的自省。文章通过佛教寺院选址、形式格局与空间氛围的剖析,揭示中日佛教建筑的若干差异。  相似文献   

18.
宗教建筑既是宗教文化的产物,又是宗教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不同教派的寺院极为生动明显地折射出相应宗教文化的发展踪迹。根据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将苯教发展历史与苯教寺院的发展相联系,对藏地苯教寺庙的发展演变、地区分布以及建筑特点进行初步的研究,并以卫藏地区的热拉雍仲林寺和卫藏周边地区雍仲拉顶寺的两个代表性寺院为例,详细描写寺院的情形,期望能够对藏地宗教建筑的了解起到一定的查遗补漏的作用,同时,对苯教寺庙建筑的深入研究也有助于对丰富多彩的藏文化作出更为整体和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藏传佛教寺院僧侣是藏族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茶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寺院僧侣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茶,历史上还曾出现过规模庞大、气势恢弘的寺院茶会。因此,研究藏传佛教寺院僧侣的茶俗,可以充分挖掘蕴涵其中的深层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白性喜游览,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李白性格豪放,游历中结识了杜甫等一批文人墨客.他所游历之处,文化内涵各不相同;他所结交的诗人朋友,思想各异.这一切都对李白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他历访名山、道观,与道士们往来."十岁观百家",接受了多方面的知识与思想.故而成为具有"似道非道、讥儒实儒、兼具纵横家、佛家等思想"的作家,多元文化在他身上得以集中地体现.这种集多元文化于一身的"另类"思想,是唐代社会各种思潮兼容并蓄的形象化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