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柏拉图奠基到黑格尔集大成的西方传统哲学在 2 0世纪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被指责为应被拒斥的“传统形而上学”。 2 0世纪西方哲学的反形而上学运动主要是从科学主义的角度来进行的。科学主义的反形而上学运动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 ,它将形而上学把握为任何超出经验科学的理论思辨。本文重点对逻辑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的原因、方式和结果做了较详细的分析 ,以阐明其理论得失。  相似文献   

2.
逻辑实证主义把实证主义"反形而上学"的信条推向了极端,他们从语言的意义理论入手,把传统哲学研究的问题统统归入不可用经验证实的、无意义的形而上学加以拒斥,把哲学的任务归结为对科学语言的逻辑分析与语义分析.从总体上和根本上来看,逻辑实证主义"反形而上学"是不成功的.但是也应看到,他们也留下了值得我们珍视的、具有启示意义的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3.
“形而上学”作为西方传统哲学主体的“哲学”的基本精神,它包括两个相辅相成的层面:不断超越的努斯精神和具有严格规范性的逻各斯精神。  相似文献   

4.
实证主义一向以反"形而上学"为信条,把关于世界本原、本质等哲学重大问题当作"形而上学"加以拒斥,并认为哲学基本问题是不可证实的伪问题,力图将哲学基本问题逐出哲学研究的范围.但是,一方面他们倒向了唯心主义;另一方面他们的学说本身也在许多方面陷入了无法解决的矛盾之中.这说明,哲学基本问题是不可超越的.  相似文献   

5.
实证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遭受了诸多的曲解和误读。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辨析实证主义,人们会发现:反驳实证主义是狭隘的经验主义、实证主义是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实证主义对形而上学的拒斥是错误的、实证主义的自然主义倾向是对人文价值的贬低。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学研究中的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学的发展史上,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一直是两种彼此争鸣且贯穿始终的传统,从社会学“史”的角度出发,可以详细考证上述两种思潮产生的历史时代背景,从而发现两者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存在着的差异。社会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必将超越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之间的“二元对立”,走出一条将两者完美结合的新路。  相似文献   

7.
形而上学曾经是西方哲学的核心与基础,在哲学中占据统治地位达2000多年之久,虽然在黑格尔那里得到了完成,但也因此而迅速衰落。20世纪,形而上学受到了挑战,但是它的深刻影响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维特根斯坦不仅从实质定义的角度揭示了私人语言观的荒谬性,批判且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否定了私人语言的存在。通过阅读《哲学研究》和其他资料,维特根斯坦对私人语言的形而上学探讨概括为三方面:并不存在私人感觉;内在感觉经验不是"某种东西",而是一种不同于物理状态的精神状态和过程;感觉语言是对人内在感觉经验的一种表达,一种后天习得的文明表达。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与逻辑的本性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后现代主义者反实在论、反基础主义"给予"的根据是什么?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些问题?本文试图围绕这些问题,通过对形而上学和逻辑的本性及其相互关系的简要历史回顾,特别是通过对一种对后现代主义有着深远影响的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形而上学观的探讨、评价,来加深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哲学史上,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包含了四种不同性质的批判,即以科学性为标准的对于形而上学之科学性的批判、以价值性为标准的对于形而上学之理性化的批判、以原始性为标准的对于形而上学之派生性的批判,以及以逻各斯中心主义为对象的对于所有意义上的形而上学之共同性的批判。第一种批判是形而上学的内在的自我批判,后三种批判皆为站在形而上学外面对于形而上学的外在的批判。认真总结对于形而上学的诸种批判,我们不仅能得到关于“形而上学”这一学科的一些重要的新的启示,还能得到关于“哲学”这一学科的一些重要的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康德以先验论(人为自然立法的现象学)论证知识的客观性和现象世界的实在性。海德格尔则认识到认识论意义的认识不具自存性,它还有更为深层的根基,即生存存在论,存在论层次的认识先于并高于认识论意义的认识。康德区分现象与本体主要为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作为现象根基的本体理念乃不在之"在",此说耐人寻味。海德格尔则批评康德的本体论只关乎在者而非"在"。海德格尔终生追问"在",指出思对"在"的归属与谐响,从康德之"问"回归于"答",同时也强调"在"与表象之同一,克服康德超验形而上学。康德的问题是"先天综合如何可能",海德格尔的问题是"在是怎么一回事"。前者讲思对"在"的综合,后者讲思对"在"的应合,二者都是伟大心灵传达"在"之词语的杰作,其不同意味着时代之不同,其不同也标出不同之时代。  相似文献   

12.
玄学作为魏晋南北朝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思潮,影响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诸多方面,使文学创作呈现出一种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态势。通过玄学对魏晋南北朝文学家的审美取向、创作思想和创作倾向等方面影响的研究,揭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思潮与文学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形而上学问题可被定义为对存在者整体的发问,问题的关键是这一整体统观如何可能达到。在西方哲学内部,我们可以区分出两种解决问题的方式。那么这种存于人的生存活动中的形而上学就可被称为内在形而上学。通过这一番梳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哲学从来不是一种已经过去了的理论形态。相反,中国哲学总是通过其对本原的涵养而契入人的真实生命中,通过内外形而上学的循环运作而润泽着人的生命全体。  相似文献   

14.
论玄学与谢灵运山水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宋是玄学的鼎盛时期,随着宋文帝对“四馆”的设立,玄学一跃而成为了当时的“官学”。玄学助长了当时社会的归隐之风,使诸多文化精英将目光投向了山水田园。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问世的谢灵运的山水诗,乃具有明显的“玄言特色”。而采用“三段式结构”进行创作,在诗中“言必称玄”,则是谢灵运山水诗受玄学影响所呈现出来的最为明显的特点。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之“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的说法,并不符合山水诗发展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5.
“雅量”是魏晋人物品鉴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品目,其本质是沟通儒道,“游外以弘内”,是魏晋玄学理想人格的体现。魏晋玄学人格理论自刘邵《人物志》发轫,经何晏、王弼、阮籍、嵇康,至郭象《庄子注》而集大成。士人对于雅量的品赏亦在两晋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16.
海德格尔认为,形而上学的追问方式使它真正追问的也还仍旧是物理学追问的根据问题。正是由于形而上学追问的是存在的根据,它一开始就错过了存在本身而把存在者当作存在。形而上学史是“遗忘存在的历史”。然而,作为存在问题的一种迷误,形而上学并不能像抛弃一种观点那样被抛弃。形而上学可以克服,但不可以拒斥。  相似文献   

17.
在对《形而上学导论》进行文本解读的基础上,分析了海德格尔具有独特视角的精英主义哲学立场,揭示了其中蕴含的哲学转向以及悖论,得出了如下思考:应当超越精英哲学和大众哲学的对立,哲学离不开精英,也离不开日常生活和大众,从而哲学也无法超脱于政治,哲学与政治之间必须保持一定间距,并寻找到平衡点。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哲学中,形而上学和存在论本来是一脉相承的,但勒维纳斯通过对“超越”的论述,把二者区分开来,认为存在论实际上是从自我出发的一种权力理论,而形而上学由于是从他人开始的“存在论之外”的思想,因此不仅逃避了权力,而且确立了伦理学的可能性。本文认为,鉴于西方思想长期以来陷入了存在论和知识论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勒维纳斯的这个思想对当代西方哲学就具有了重要意义,并对后现代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弼《周易注》在玄学上的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把人的"情"、"性"问题与以"无"为本的本体论思想密切相联系,使"崇本息末"而后"举末"这一空洞、抽象的玄学原则因为在人的"情"、"性"关节上找到了支点,从而变得更加切实、更为可信。二是把"崇本息末"然后"举末"这一原则所潜在的生动气韵揭示了出来,使以"无"为本的玄学理论所包含的刚健有为的一面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正是基于《周易注》对"性其情"及刚柔并济、"唯变所适"的特别强调,才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贵无论"玄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