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丁玲是一位政治化了的女性作家,她始终致力于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并表现出对男性中心世界的挑战.在女性文本中表现出对外部世界的直接介入,其女性书写也逐渐向政治文本倾斜.女性意识由"莎菲期"的个人化向"莎菲后"的社会化转型.她随时势变化而调整文学创作的趋向,革命越深入,个人意识越是向人的类意识趋近.从而将女性解放的主题与其他各种斗争形式融合在一起.她是中国特殊政治环境下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2.
超性别意识与90年代女性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女性写作既承继了既往的对女性意识的表现 ,又有对女性意识的超越 ,即超性别意识。这在文本叙事及主题阐释上都有集中的表现 ,从而显示出女性写作在 90年代的新突破。可见女性意识及超性别意识并不矛盾 ,它们共存于 90年代的女性写作文本中 ,对它的理解有赖于作家主体和读者的双重努力———既坚守女性立场 ,又挣脱女性身份的束缚 ,从而对女性写作作出全面均衡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3.
女性文学所蕴涵的政治文本与性别文本,分别倾向于政治意识与人本意识,这是文学的基本属性,因为文学的美学价值虽然重要,但文学的意识形态影响也显而易见.因此推导女性文学的双重书写是必然的现象,女性文学的发展有赖于创作主体和批评主体对双重书写的认识,只有在这一理性认识之上,才能促进女性文学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萧红是一位极为优秀的女性作家.她和她的文本对人的存在进行着不屈的叩问.萧红的文本中表现了对人的动物般生存的置疑,对一切成规、历史传统的置疑,对女性痛楚命运的绝望.这使萧红走上了孤独漂泊的旅程.生命后期,萧红在文本中表现了对反抗的置疑,浸润着浓重的虚无感.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叙事伦理学的角度观照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文本在现代自由伦理叙事中凸显了鲜明的女性生命意识。具体体现在:第一,女性个体生死意识体验及对生命存在意义的反思;第二,灵肉相契的生命感觉追求和爱欲诉说。小说文本对女性生命意识的自由自觉表达在现代女性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自由伦理叙事的范本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的女性意识非常强烈,其女性主体意识自然流露于文本之中。她始终忠于自己的女性特质,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身边琐事取材,写家庭、爱情、日常生活,还原女性的历史真相,揭示出女性的空洞与荒凉。本文试从张爱玲的叙事策略入手,分析她如何在小说文本中表现女性主体性,从而实现其反父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女性作家中,陈染以先锋的姿态开创了私语创作,"个人经验"和"躯体写作"成为她执拗地述说方式。十余年来,她一直在中国文学主流之外的边缘小道上吃力地行走:固执地坚守自己的性别身份。以一个女性的绝对身份宣称:我们首先是人,我们又是女人。该文力图通过对陈染文本中"恋父与弑父"、"异性恋与同性恋"、"自恋与自强"之间的矛盾关系,进一步揭示陈染女性文本实验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丁玲的创作,就是通过对女性心路的言说来书写自己的情感之路.不管是早期的"激情言说",还是后期的"默默倾诉",都是她的女性意识在社会挤压之下的情感流露.本文就是从丁玲女性情感的曲折发展对她文本中的女性化写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安忆在1980年代中期以性爱叙事为主题的小说是中国新时期小说具有开创性的重要文本之一.首先她通过文本中情爱与理性的缺席以及对性本身的发展和对性快乐的追求而让性爱叙事从政治叙述转为人欲自身;二是张扬女性主义,将男性晦暗化.这表现为将男人叙述成弱者,被女人主宰掌控,并且在苦难中不被拯救;从而表现出女性的力量存在以及对于世界的重要性呈现.  相似文献   

10.
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丁玲虚拟文本中女性角色的精神世界经历了从一个极端向另一个极端行进的巨大变迁,通过对其原因的深层解读,能够看到更为真实的丁玲的“灵魂”和“行为”,从而为她有着巨大反差的真实人生寻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在特殊的政治历史环境下,丁玲同时代知识分子们的人生选择和思想调整。  相似文献   

11.
伽达默尔解释学言义的文本不是作者的唯一主观表达,只有解释者(读者)与之对话的境遇中才真正存在,才有意义。本文以此为理解基点,阐释教学活动的载体——教学文本的丰富蕴涵。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语篇教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英语课文教学的现状,分析了课文与语篇的关系,指出衔接和连贯是语篇教学的两个重点内容,最后文章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3.
商务英语语篇特点分析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语篇分析,探讨了商务英语的三个主要语篇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4.
春节短信祝颂语在语言上的特点可以从含义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探讨.话语含义类型主要有拜年类、祝福类、描摹类、抒情类、劝勉类、搞笑类等六种.话语形式主要有对联诗歌体、小散文体、故事体、英语表达式四种.话语含义和形式结合生成不同风格的话语,人们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选择合适的春节短信祝颂语.春节短信祝颂语具有礼仪性、民族性、模式性、实用性、娱乐性、包容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罗兰·巴特的文本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特的文学理论尤其是他的“文本”理论独树一帜。他的“文本”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他把“作品”与“文本”加以区分,把“文本”看成动态的生成过程,并对“文本”作了详尽的分类。巴特的文本理论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重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从文本类型学的角度探索多模态语篇的可译性,为该类语篇的翻译提供理论框架和实践范例。对该类型语篇进行分类,结合语篇功能和类型的相互关系,提出多模态语篇翻译的两条原则:最高原则为实现语言功能和文本功能的“功能对等”;最低原则为实现占主导地位的文本“功能对等”。结合实例,提出几种具体的翻译策略:保留原文多模态手段,实现双重“功能对等”;保留原文多模态手段,利用辅助手段实现双重“功能对等”;保留原文多模态手段,传递语篇主导功能;变换模态,传递语篇主导功能;发挥译语优势,挑战“不可译”,传递语篇主导功能。根据文本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翻译原则和策略,可以在译文中成功传递原文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17.
听力中的语篇理解不仅基于对词句的字面理解,而且还要依靠语境。当字面理解受阻时,语境线索可起到排阻作用;当语篇理解受困时,激活认知语境中的图式,经过推理,能达到理解语篇的目的。所以,听力教学必须研究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1)听力过程中如何利用语境线索激活心理图式,通过推理,准确把握词句的情景意义或排除歧义,以求理解语篇;(2)听力过程中如何创设认知语境,以理解语篇;(3)把语境作为一种听力策略纳入听力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18.
篇章分析的功能语言观认为,篇章文体的变化是受其情境中的三个因素制约的:话语范围决定着篇章中概念和命题意义的选择;话语基调影响着篇章中主体互联的程度;话语方式限定着篇章形式的构成。它们形成篇章中文体变异的理据并分别与篇章中的表义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这三大宏观功能相照应,其功能和应用范围决定了它们在篇章分析中的重要性。可见,只有把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分析结合起来,才能得到对一个篇章意义的完整理解。  相似文献   

19.
当代文论是在跨学科之中发育的,是在跨文化之中旅行的。尤里.洛特曼的文学文本理论之跨国界跨文化的传播与解读,——(德)卡尔·艾梅马歇尔、(荷兰)杜威·佛克马、(法)让-伊夫·塔迪埃、(意大利)翁伯特·埃科这些欧陆学者对洛特曼文学文本理论的诠释、苏珊·范·齐尔、安·舒克曼、特里·伊格尔顿、拉曼·塞尔登这些英美学者对洛特曼文学文本理论的诠释,可谓当代苏联文论之跨文化旅行的一道亮丽风景。洛特曼之文学作品建构于"文本结构与文本外结构之互动共生"的"内外互生"理论,与埃科之"开放的艺术作品"理论,与伊瑟尔之"具有召唤结构的文学文本""具有艺术极与审美极的文学作品"理论,与巴尔特之"由作品走向文本""可读的文本和可写的文本"理论,与克里斯特瓦的"现象文本"与"基因文本""具有生产性的文本"理论一样,共同参与了当代国外文学文本/文学作品理论的革新,参与了当代"文学"概念的更新与当代文学研究视界的刷新。  相似文献   

20.
连贯是语篇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可分为由衔接手段支持的显性连贯和由非语言因素支持的隐性连贯。隐性连贯与不连贯的区别在于前者在语篇内存在统一的语域而后者没有。隐性连贯的存在有其社会和认知的基础,它有三个特点:它是隐性的,外指的和认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