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蠲免政策作为封建社会的一项重要农业政策,在皇权政治空前强化的康雍乾时期,达到了中国古代蠲免发展的鼎盛阶段。清代皇权政治的巩固和发展是蠲免政策实行的首要条件,蠲免政策是当时皇权政治深刻而真实的反映,也是维护皇权政治的工具和手段,可以说,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其有力地维护着清王朝的统治。  相似文献   

2.
北魏分裂为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政权后,二者在对待民族文化和民族融合方面的态度不同,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不同,收到的政治效果也不同。东魏北齐大力推行鲜卑化政策,导致鲜卑族和汉族矛盾越来越尖锐,最终在政治上败于西魏北周。西魏北周推行"外鲜内汉"的"关中本位政策",成功地促成了鲜卑文化和汉文化的结合,促成了鲜卑族和汉民族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对外政策开始逐步"左转",外交政策中的意识形态因素日益突出.但是,这一时期中国的缅甸政策表现出了不同的轨迹.1962年,缅甸奈温军人政权建立后,对外继续奉行中立外交政策,对内推行"缅甸式社会主义"路线.对于这两方面政策,中国也采取了两种不同的答案.在意识形态领域,否认其社会主义路线的合法性和正当性,但在国家关系层面,积极支持奈温政权.中国这种务实的对外政策,是综合权衡意识形态与现实国家利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南宋时期,"劝分"是朝廷动员民间参与赈济的主要手段。以朱熹、黄幹、黄震等为代表的理学官员先后在江西地区倡修荒政,积极推行劝分,其方式经历了从"示信"、"禁遏"向"发廪"的转变。在取得赈济实效的同时,也助长了朝廷利用政权暴力强制富民出粟的政策倾向,使劝分的流弊滋蔓,削弱了地方社会对官府劝分的政策认同。  相似文献   

5.
朱元璋和李自成两大农民领袖的不同政治命运与其实行的农业政策密切相关。朱元璋渡江之后推行了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的农业政策,不仅赢得了人民支持,而且为灭元建明奠定了物质基础。李自成在建立襄阳政权以后,未能实行任何有利于发展生产的农业政策,仍以攻城略地作为取得军队物资供应的惟一手段。虽然取得灭亡明朝的伟大胜利,但很快走上失败的道路,其教训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6.
雍正朝蠲逋欠政策是清代蠲免政策中极具特色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其特点就在于雍正把蠲免逋欠与整顿吏治巧妙地结合起来,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清代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拟就雍正朝蠲逋欠政策出台的背景、吏治整顿中的蠲逋欠政策及蠲免逋欠与吏治整顿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旨在阐述蠲逋欠政策对财政整顿和吏治建设两方面产生的影响,并为康乾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时间,是我国历史上最纷乱复杂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入据中原,西域各民族政权交替执政,造成了复杂的民族关系。各族统治者开始推行各自的民族政策,后赵政权的建立者石勒亦通过制定一系列积极而有效的民族政策来达到维护其政治统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清王朝的奠基者、开创者,努尔哈赤、皇太极在统一女真诸部、建立巩固后金和清政权的过程中,推行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政策.其中大力实施的"虚边实内"政策,为满族的兴起和强盛奠定了物质基础,为灭亡明朝、统一全国作了必要的准备.但"虚边实内"也造成东北边疆人口、防务等的空虚,为俄国后来的入侵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9.
姜海军 《南都学坛》2012,32(6):32-36
元代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它以漠北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最终建立了一个大一统帝国。为了巩固大一统帝国,蒙元统治者尤其是忽必烈主动认同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推行汉化政策,由此赢得了中原地区民众对其政权的文化认同。蒙元政权对儒学非常重视,在金、辽、西夏汉化的基础上,主要推行南宋地区所流行的程朱理学,而摒弃辽、西夏、金所推崇的章句注疏之学。蒙元政权经过长期的努力,尤其借助金朝儒士大夫向以元大都为核心的北方地区传播,最终确立了理学在学术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成为元朝的官方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后,内蒙古东部地区与东北一起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之后,日本关东军开始推行其"内蒙工作",向内蒙古西部地区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同时,以帮助蒙古民族"独立"为诱饵,在新占领区先后建立了察南、晋北、蒙古三个伪自治政权,后合并成为蒙古联合自治政府,即所谓蒙疆政权."内蒙工作"是日本帝国主义"满蒙政策"的继续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11.
减税是世界各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手段。总结与借鉴国外几十年来减税实践的经验与教训,理性分析我国当前经济运行走势及减税可行性,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在启动有效需求、改善有效供给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减免税主要从经济激励层面进行理解,如果从法律的视角理解减免税,则会推论出减免税是宪法控制下国家权力与纳税人权利的辩证统一。减免税既不是纯粹的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奖励,也不是单纯的税收政策或者财政补贴。  相似文献   

13.
浅析当前我国税制改革的四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税制改革已取得了很大成效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人们在税制改革中产生的一些认识误区进行分析 ,并通过历史经验和数据对比来澄清错误观念 ,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 ,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以来,面对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结构性减税已然成为中国税收政策的一大亮点,更成为刺激经济增长、扩大社会需求的有效财政工具。然而,尽管结构性减税政策适应了当前社会经济客观形势的需要,但也加大了财政收支压力,更对下一阶段如何运用结构性减税政策与完善税收制度相融合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通过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分析方法对本次结构性减税前后的各主要税种数据进行关联度的定量分析,从数据分析的角度探讨了减税政策对主要税种以及总的税收收入的影响,并通过分析主要税种与税收收入的相关度变化,对下一步在优化税制结构上的结构性减税方案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我国现行税制体系的实际出发,论述了强化中央税地位和职能的必要性,并提出构造中央税制体系的设想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税收制度可以有效引导社会经济活动,从而调整社会经济结构。为了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加强节能减排的宏观调控力度,我国的税收制度应作出如下一些变革:拓宽企业所得税的抵扣范围,适当提高抵扣的额度;以车船税、物业税为突破口推进财产税改革;以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为依托推进行为税改革;谨慎、有序开征资源税。  相似文献   

17.
论税收筹划的形成机制与实现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契约理论及税费的差异性决定了企业具有强烈的减税动机.而减税动机是否能最终体现为企业的税收筹划行为,则主要取决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企业可通过筹资、投资及经营等方面的财务决策实现税收筹划.引导企业开展税收筹划,有助于更充分地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开征碳税既有利于树立国际形象,也有利于缓解环境压力,改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北欧国家在碳税的推行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对这些国家碳税政策特征进行比较,从征税范围、税率、税收收入使用和优惠政策四方面借鉴其成功经验。最后得出我国应循序渐进地推行适合我国国情的碳税政策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税权是事关毁灭的权力,税权的合法运用将会造福于民,反之则是一种恶。目前有关税权界定的观点众说纷纭,使得纳税人雾里看花,模糊了监督税权运用的双眼。宪政视野下税权的正确解读,理应包括征税权、税收收入权和用税权,此种解读有利于纳税人在看好自己"钱袋子"的同时,实现对税权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税收效率论     
税收效率一是指征税能有助于宕现经济效率的提高,二是指税收征纳成本的最小化。税收会产生一种超额税负,使政府税收收入小于纳税人的福利牺牲,中性税收能避免这种超额税负.在今年我国的税制改革中,鲜明地体现了税收中性原则。但改革后的增值税仍有不规范之处.为了配合税制改革,我国税收征管改革的试点工作已开始起步,旨在降低我国税收的征纳成本。税制改革后,还要努力防止避税主义在我国的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