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周思源《红楼梦》研究的主要用力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作方法研究,二是人物研究,代表性著作诸如《红楼梦魅力探秘》、《红楼梦创作方法论》以及《探秘集——周思源论(红楼梦)》等。周思源创作方法研究源自于对传统的现实主义理论难以充分解释《红楼梦》题旨和艺术特征的深度思考,他认为《红楼梦》成功地运用了象征主义,并创造了一种我们尚未认识的“主义”——象征现实主义,这一新说就为《红楼梦》艺术研究开拓了新境;周思源的人物论角度新、辨析缜密、新见迭出,与他的创作方法论相辅相成。总之,周思源的创作方法论和人物论均与长篇小说创作相联系,体现了他学术研究应为创作实践服务的学术旨趣。  相似文献   

2.
周思源《红楼梦》研究的主要用力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作方法研究,二是人物研究,代表性著作诸如《红楼梦魅力探秘》、《红楼梦创作方法论》以及《探秘集———周思源论〈红楼梦〉》等。周思源创作方法研究源自于对传统的现实主义理论难以充分解释《红楼梦》题旨和艺术特征的深度思考,他认为《红楼梦》成功地运用了象征主义,并创造了一种我们尚未认识的"主义"———象征现实主义,这一新说就为《红楼梦》艺术研究开拓了新境;周思源的人物论角度新、辨析缜密、新见迭出,与他的创作方法论相辅相成。总之,周思源的创作方法论和人物论均与长篇小说创作相联系,体现了他学术研究应为创作实践服务的学术旨趣。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探讨了康拉德的《吉姆爷》和《黑暗的心灵》两部经典丛林小说的人物特征,旨在阐述其现代主义人物观和人物描写艺术。文章不仅讨论了康拉德以道德发现为基本目标的创作理念,而且分析了他塑造“反英雄”人物时的叙事策略,并揭示了其小说人物在转型过程中所发挥的独特的喉舌作用。  相似文献   

4.
《儒林外史》题名中的“儒林”和“史”字都透露出它与史传文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儒林外史》的艺术构思在人物出场的线索设置、人物退场方式以及主旨确立等方面受到《汉书·儒林传》的诸多启发。《儒林外史》虽日“外史”,却是依托“正史”进行艺术构思,从而探索出了一条汲取历史营养进行小说创作的新路。  相似文献   

5.
作者期婚 文学新近演出的几出川北灯戏的特点试谈司马迁对人物的褒贬孤篇横绝 —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巴金、阳翰笙、沙汀、艾芜的创作道路、 成就和经验沙汀年谱(二)辛亥革命的序曲,农民起义的颂歌 —浅论《草莽英雄》的艺术成就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读巴金的《怀念集》巴金《家》的版本变迁透视.构图·设色 —谈艾芜“南行,小说的“绘画美”姚合杂考谢那匕人品琐议贾谊《吊屈原赋》臆说钱起诗歌艺术风格初探道家思想与汉代抒情小赋“芙蓉姐”形象系列谈 《张澜诗选》读后记(代序)古代咏梅诗词漫话唐绝句的成就及研究概况 《棠棣之花…  相似文献   

6.
一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沃尔夫认为;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显得令人惊讶地鲜明生动,就象雾霭突然消散之后,一个岛屿浮现在眼前。”(《论小说与小说家》)《儿子与情人》一直被认为是第一部具有“劳伦斯风格”的小说。沃尔夫的解释和比喻,涉及到“劳伦斯风格”的一个重要特征:浓厚的象征色彩。象征作为诗歌创作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法,被劳伦斯创造性地大量运用到小说创作中,使小说通过鲜明生动的意象或象征性形象表达出更为深远和飘渺的涵义,形成了劳伦斯小说独特风格的重要一面。在《儿子与情人》及以后的大量的小说创作中,自…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人物形象构造的角度,分析小说《紫颜色》中阿方索人物的构造与艾丽斯·沃克创作思想的关系。通过运用卡尔·荣格心理学理论,进一步阐释艾丽斯·沃克的“双性同体”创作意识对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从而挖掘出小说《紫颜色》叙事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肖像描写,古称“写真”或“传写”,是塑造人物的一种重要手段,小说创作运用尤夥。作者借助于描绘人物的外形、体态、衣钸以、容止,乃至声音笑貌等等,给读者提供直观的视觉形象。曹雪芹继承了古代绘画和小说的传统“写真”艺术,且以其卓尔不群的艺术禀赋和深湛博大的艺术修养,灵明洒脱,别创境界。因之,《红楼梦》中人物的仪容“摹一人,一人必到纸上活现”,显得神情宛肖、形神俱化,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相似文献   

9.
主体间性理论从新的视角揭示了文学的性质,即文学是主体间的存在方式。作为一种鲜活的审美体验的话语方式,张竹坡在《金瓶梅》评点中表现出了强烈而自觉的主体间性意识。围绕《金瓶梅》的创作过程,张竹坡揭示了作家在艺术虚构、生活体验、创作构思及艺术表达等阶段的主体间性,即作家必须与生活现象、文本做主体间的交流。张竹坡指出:《金瓶梅》作者“入世最深”,依“情理”、“借海扬波”、“依山点石”,以不同的“笔法”、“犯而不犯”、“白描”等艺术表达技法塑造人物形象,借小说以“泄愤”。张竹坡小说创作论的主体间性极具现代意义和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0.
篇作者期数朱景仙11 11,.1 1.占,.占胡学富苏恒葛启进汪泽树刘剑锋‘.上1几月.‘粉碎“四人帮”的前奏曲报晓新时期的启明星 —郭小川《团泊佳的秋夭》赏析兼与谢冕、钟来因 同志商榷中国民歌的优秀传统应该继承和发扬 —兼评《崛起的诗群》关于民歌的错误观点意境漫谈论马克思劳动实践观点在文艺学上的划时代意义鲁迅小说的心理描写论析试论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外貌描写人物结局的处理 —读鲁迅小说札记鲁迅的修辞王鲁彦与《文艺杂志》秦郎笔下饶姿态底事轻警“女郎诗” —评秦观诗《三国演义》与《堂吉诃德》 —兼评夏自清的“中国古代文学不…  相似文献   

11.
西方二十世纪小说一个普遍的主题是对自我精神世界的探索。康拉德的《黑暗的心》和乔伊斯的《阿拉比》在主题上都展示了人物寻找“自我”的心路历程 ,在艺术上都采用了明暗对比的象征手法 ,这些共同点正代表了 2 0世纪西方小说创作的一种倾向 ,体现了文学理念方面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2.
一《呐喊》、《彷徨》的创作,从生活素材到小说的人物、事件和背景的描写,从大的地域方面来看,都与鲁迅曾经生活过的故乡绍兴和北方京城两地有着直接的联系。换言之,鲁迅在创作《呐喊》、《彷徨》时,他对绍兴和京城的社会生活及风情的观察和体验,成为他创作的直接生活来源,并对两个地方作了富有特征性的描写,从而形成了两组具有地方特色的小说。本文中把它们称作“绍兴小说”和“京城小说”。  相似文献   

13.
《金锁记》结构艺术探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锁记》在宏观结构上分为“故事前史”和“故事后史”两部分 ,两部分各有其独特的安排。“分家”和“斥泽”两场是小说的重大关节点。在微观结构层面具有如下主要艺术特点 :善于抓住人物精微的心理动作 ,制造情节和心理的波澜 ,使小说结构摇曳多姿 ,层次丰富 ,文势跌宕起伏 ;以大量“意境特写”连缀主要叙事单元 ,形成“叙事—特写—叙事”、“动—静—动”这样一种结构形态和运动形态 ;讲究“避让”原则 ,善于利用一些不起眼的小细节为大的情节单元的到来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4.
再论陆文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文夫创作历程的“三级跳”《陆文夫论》主要是勾勒他的“三起两落”的曲折艰辛的生活和创作历程,画的是一条波浪形的起伏曲线。而《再论陆文夫》是试图探究他创作道路上的艺术经验。陆文夫在艺术领域的足迹,是一条不断向高处攀登的上坡路。回顾陆文夫的创作经历,倒很象一位三级跳远的健将。他先跨进两大步,再趁势向前腾跃;他在沙坑里的落点很远,成绩优异。陆文夫的第一步是《荣誉》小说集的出版,《小巷深处》和《平原的颂歌》的发表,使他成为引人注目的新人。但当1980年陆文夫自选《小巷深处》短篇集时,他大刀阔斧,将《荣誉》小说集中的八个短篇删去七篇,仅是《荣誉》幸运地入选了。他用自己的取舍宣告他这一时期中的小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较为一般的先进事迹报导,它们缺乏文艺的素  相似文献   

15.
发表于一八七四年的《远离尘嚣》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的成名作,它不仅代表着哈代早期小说思想和艺术方面的主要特征,而且还同他后来创作的小说有着一定的联系,是我们探索啥代作品的主题、人物、艺术成就等问题不可忽视的一部作品。(1)《远离尘嚣》是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第二部,描绘了这样一个故事:趋向于赤贫的农民加布里埃尔·奥克成了韦瑟伯利农场女农场主巴丝谢芭·埃弗登小姐的佃户。他非常衷心地爱她。可是,巴丝谢芭却醉心于乡村中唐璜式的人物——骑兵中士特罗  相似文献   

16.
在《孩子们的书》中,拜厄特以批评家理性的方式讨论艺术“制造”性的本体意义,在自然语境中挖掘艺术与死亡的关联,以及艺术与生命的交织。小说围绕“制造”的两方面含义——机器制造与虚构捏造——的隐喻展开,除了延续早期创作中虚构侵蚀现实的主题以及由此造成的身份困境,拜厄特还描述了新艺术设计与陶艺创作的自然语境与生命主题。小说中的自然既是拜厄特故事书写的语境,也为读者提供解读人物命运、思考艺术与死亡伦理问题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艾丽丝·默多克的两个核心概念是"好的艺术"和"自由人",她认为优秀的小说如同一栋房子,能让小说中的人物自由地生活于其中,"好的艺术"在于能把艺术形式与千奇百怪、偶然不定的现实结合在一起。《网下》、《黑王子》、《书与友谊》分别代表着默多克早、中、晚三个时期的创作特点,其中的人物关系也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艾丽丝·默多克通过编织复杂的人物关系使得小说中人物的自由生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列夫·托尔斯泰在结束《战争与和平》的巨量劳动之后,从潜意识中冒出《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构思。但心理定势使他的写作兴趣仍在历史小说方面,想写关于被得大帝的小说,但进展很不顺利。在生活感召下,他回到社会小说的构思上来。一路灵感飞驰,写得很快。写作中,他不断融汇对时代生活的新鲜印象、强烈感受与切身体检,完全服从自己内心的冲动与人物的性格发展逻辑,使小说发生质的跃变,超出原先的构思与主观倾向,获得意外的巨大成功。因这部小说,他被人尊为“艺术之神”,这部小说的创作充分展现出了他的创作“神”性。  相似文献   

19.
王跃文的《爱历元年》表明其创作出现了有意识的转向,他的小说实现了从“政治”和“性爱”这两个基本维度进入文学、探索人性的创作构架;在此意义上,《爱历元年》既是“情爱之书”更是“人性之书”。《爱历元年》的写作动机缘于既是作者的也是小说中人物的“中年危机”,对“中年危机”的破解则是道德出轨和感情突围;故而,爱情更多是一种精神修行和安顿灵魂的方式,对爱情“迷失”之后“回归”的只能是婚姻。  相似文献   

20.
《苍狼》是日本现代小说家井上靖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小说。有评论家认为这部“规模宏大的历史小说”是“井上靖文学的转折点”。这部小说发表后,在日本文学批评领域引发了一场关于历史小说创作手法的“狼原理”论争。“狼原理”是井上靖根据蒙古民族古老传说作为创作的题材和素材,通过艺术想像在《苍狼》中虚构出的成吉思汗尚武、黩武、不断发动战争的精神机制和心理根源。对“狼原理”这一小说创作主题追本溯源、抽丝剥茧,从不同的视阈和角度阐释、论析,以见识井上靖书写《苍狼》这部蒙古草原英雄史诗的独异视角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