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企业是以资金为核心进行运营的,资金作为经济循环的“血液”,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的。国家信贷政策的制定和操作力度把握的“松”与“紧”,确定资金投放量的“多”与“少”,不仅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对整个国家经济的成长、通货膨胀压力的大小都有直接的关系。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各经济部门和企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客观地、正确地分析和判断当前的资金状况,是国家信贷政策乃至真个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关键问题。
资产营运是资产配置结果的运用,资产配置结构合理,资产营运效率就高,反之,则低;同时,由于资产规模反映的是一种潜在的生产能力,要把潜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对各类资产的有效利用程度。因此,资产营运效率既与资产配置结构密切相关,又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当前我国工业资产配置不合理,总体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企业获利能力低,都极大的制约了资产营运效率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3.
本文根据《农业总生产率指标的初步研究》和《关于农业总生产率权数的计算》两篇文章中提出的基本理论,对我国的农业总生产率进行具体的计算和分析。一、农业总生产率的计算首先,编制出全国1949—1985年的农业产出数列、土地投入数列、劳动投入数列和资金投入数列于表1。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是高新技术的代表 ,是渗透力强、倍增效益高的最活跃的生产力。信息技术具有削减费用、倍增公司绩效、提高公司竞争能力的巨大潜力。但是 ,许多学者对信息技术生产率实证分析却不能显著支持这个结论 ,或不能拒绝“信息技术对总产出无贡献”的假设。 6 0年代美国劳动力生产率为 3% ,90年代劳动力生产率下降到 1 % ;相比较 ,同期美国IT投资却大幅度增加。根据美国其他经济指标的类似发展趋势 ,RobertSolow在《纽约时报》书评专栏发表了非常简单但引起激烈争论的著名论断 :Weseethecomputerageeve… 相似文献
5.
6.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工业技术进步水平低下,工业经济增长走的是一条外延扩大再生产道路。加快技术进步速度,把经济发展迅速转到依靠技术进步的内涵扩大再生产轨道,大力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首要问题。从技术进步系统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考察,除了科学技术本身,经济波动、经济结构、科技投入、工业内部技术进步协同效果,宏观调控、企业技术进步是制约和影响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本文旨在对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我国的工业生产经历了几次波折与跳跃,既有高速发展的阶段,又有平稳渐进的时期,也有生产滑坡的经历,这一切都会在生产的投入与产出之间反映出来。显然,由于政策因素的影响以及技术进步的非均匀性,某一时期工业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会有别于另一时期的情况,又由于生产发展的连贯性,一定时期内的投入产出关系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又具有相对稳定性。工业生产函数反映了工业总产值与劳动力、资本等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随着工业发展自身在人才、技术、经验等方面的逐步积累,工业劳动力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试图从工业劳动力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教育水平、技术水平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工业劳动力的素质做一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实经济中严重扭曲的行业价格体系妨碍了经济结构的顺利调整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也给财政造成了沉重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如能在国家统计局新的工业行业分类基础上,依靠现有的统计资料,利用适当的统计公式,测算出比较精确的行业价格扭曲数据,则可为现有价格的改革提供一些思路。但是,当行业扭曲,甚至严重扭曲时,由于无法确切得知正常合理的行业比价,也就无法确切测算现实中行业比价的扭曲程度。因此,设法推导出一套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行业价格扭曲率统计分析公式便成了问题的关键。本文对此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的经济,包括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商品和劳务的产出、与商品和劳务生产的需求相对应的消费活动、投资活动,以及与物质生产有密切关系的金融活动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因而要反映一个国家的整个经济的运行状况,就要求构造多种指标来表现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工业指数... 相似文献
11.
一、权数在农业总生产率指标中的地位农业总生产率是农业总产出和农业总投入的比率。这里的总产出和总投入都是综合指标。经济指数原理告诉我们,要实现对不同度量的对象的综合,必须进行同度量处理,这就需要有正确的同度量因素,即权数。缺乏权数,农业总产出和农业总投入就无法计算。就是在具备权数的条件下,由于权数的取值不同,农业总生产率水平也会出现差异。因为,农业总生产率指标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前者反映一个具体年份农业总生产率的水平;后者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国内农业经济学界对农业经济效益的评价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指标,如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金生产率、农产品成本、农业商品率、农民收入水平及增长率、盈利率等。这些指标都有着各自的作用,但是,仅用这些指标要对农业经济效益作出全面评价是不够的。因为这些单项经济指标仅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农业经济效益的好坏。而且单项指标之间往往还会出现相互掩盖的情形,比如,土地生产率的高水平,就有可能掩盖肥料等流动投入生产率的低水平;劳动生产率的高水平,也有可能掩盖机械等固定投入生产率的低水平。这说明,单项评价指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14.
全要素生产率的指数估计与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在统计实践和经济管理中所采用的生产率指标都是单要素生产率指标,如劳动生产率、资金产值率等。当然,这些单要素生产率指标在一定的情况下也能反映单要素的生产效率,如在资本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反映着劳动使用效率的提高。但在经济现实中,我们并不能保持一个要素不变,因此,采用单要素生产率指标反映经济效益的前提很不可靠。采用全要素生产率(或叫综合要素生产率)来反映要素投入的综合效率则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15.
指数方法是估计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之一。关于厂商水平上全要素生产率的指数估计问题已经作过介绍。本文的目的是推出部门水平上和国民经济水平上全要素生产率的指数估计方法。为了便于阅读和叙述上的方便,本文先对厂商水平上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方法作一概括。然后再讨论部门和国民经济水平上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指数估计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中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突出的经济增长实绩越来越为世人瞩目。但是同时也有人指出,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于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非生产率的提高因而不可能持久。本文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数据,考察了中国1981-1992年11年间经济增长与各产业部门要素生产率提高之间的变化关系,并同称之为经济奇迹的日本经济高度增长时期(1960-1970年)及1960-1992年期间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1992年各产业部门要素生产率与日本同时期及日本经济高度成长始点的1960年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所谓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季度、一年等)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产出的增长。经济增长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经济问题,如何实现持续、稳定、协调的增长,寻求最快的经济增长途径,以达到最显著的经济发展,是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经济发展不仅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增加,还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 相似文献
19.
1965年三年调整时期和“六五”时期,其他各时期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都比较慢,经济增长贡献份额也不高。三年调整时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走的是效益型的增长方式。“六五”时期劳动生产率的较快增长主要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特殊增长。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银行存款的数额不断扩大。探究银行存款增长和波动的规律,寻求调节和控制银行存款变动的途径,以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