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与准噶尔将近百年的军事斗争当中,河西地区逐渐成为清廷经营西疆的战略基地和进军新疆的战略通道,地位越来越重要,河西走廊之肃州、甘州、兰州先后成为陕甘总督及甘肃巡抚、甘肃提督治所。从甘肃行省系统的两个体系来看,其建置重心均位于包括兰州在内的河西地区。自顺治二年至康熙二年,甘肃军政建制的两大支柱——甘肃巡抚和甘肃提督建置完成,其治所均位于河西诸城,反映了清代河西走廊在甘肃行省的重要性。就甘肃行省的军事政治地位而论,无论从控驭番回的角度,还是从经营西疆的要求来看,河西各府州之重要性明显超过河东各府州。  相似文献   

2.
公元911年,沙州(敦煌)百姓上甘州(张掖)回鹘天可汗书,这在唐末五代的河西历史中,是一划时代的事件。它标志着在河西吐蕃、沙州、回鹘三种势力的角逐中,沙州张氏汉族政权的衰落和甘州回鹘处于主宰地位的开端。此后,甘州回鹘迅速将其势力从东部一  相似文献   

3.
随着明清河西卫所建置的确立完善,汉族民俗文化在河西一带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尤其河西一带神庙戏场的建设发展具有独特的时空特征。明代至清中叶前,河西神庙戏场建设时间大多在卫所建置以后,空间上集中于卫所中心地域。晚清随着河西由边疆变为内陆腹地,卫所基层乡村的神庙戏场蓬勃发展起来,这对民间祭祀空间的建构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明初西北七卫的建署与哈密的地位元朝灭亡后,西域分裂,吐鲁番、库车迤西迤南为察合台汗国后裔所据;天山迤北迤东为蒙古瓦剌部领地;罗布淖尔(罗布泊)地区为撒里畏吾儿人所据;哈密则处于元威武王纳忽里统治之下。洪武五年,明朝平定河西,在肃州(酒泉)设镇驻守,明朝声威远播西域。在这种形势下,西域地区各民族便渐渐向明朝靠拢,与明朝的关系日益密切起来。洪武七年,撒里畏吾儿安定王卜烟帖木儿来贡,明廷将其部属依地域分为阿端、阿真、苦先、帖里四部,各颁铜印,准其分别入贡。次年设安定、阿端二卫统其四部。安定卫大约  相似文献   

5.
陕西榆林是明代北部边境上防御蒙古部的重镇之一。从边境小寨发展到边关重镇,榆林经历了建城、设卫、移镇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尽管有关榆林城研究的论文在逐渐增多,但其建置沿革的具体年代却众说纷纭。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榆林建城年代应在正统六年(1441年),主持者为都督佥事王祯;设卫年代为成化六年(1470年)末,主持者为巡抚王锐;延绥镇移治榆林的年代为成化九年(1473年),主持者为巡抚余子俊。只有弄清楚这些基本的历史事实,才能为相关研究确定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明代东北南部的行政建置辽东都司及其下辖卫所,前人多有研究和著述,似乎已成定论。笔者认为对此尚有进一步探索之必要,特别是诸卫下设的所级建置更是如此,对此考述如下。1.定辽中卫:洪武十七年设置于辽阳城内。下设左、中、前、后四千户所,四所“俱卫治内,即均治于今辽阳城内。千户所外,设有盐场及铁场百户所。盐场百户所设在海州卫梁房口,铁场百户所设于都达里和三角山。《辽东志》盖州卫山川地图注日:“(盖州)西北到梁房口九十里”,《金辽志》山川条亦载:梁房口位于:“海州城西南七十里。”按此方位求之,梁房口关当在今盖县西北、海城市西南,应置于今营口县高坎附近。关于三角山,《辽东  相似文献   

7.
明代建昌地区建置变化很大,有其特殊性。洪武二十五年前主要是行政建置,以当地民族为府州县卫所土官。洪武二十五年后,月鲁帖木儿等土官反明被平定,明王朝废除了行政建置,代以军事建置,增设四川行都司和卫所,驻军达五万多人。四川行都司辖六卫三十二千户所和五个长官司。行都司官员以流官为主,卫所官员有流有土,长官司为土官。明后期万历三年省建昌前卫后,才出现五卫八所。明前期,行都司及卫所、长官司有效地统治着建昌地区。明中期后,由于军民与夷人交往中的不良行为引起边衅,建昌卫土指挥使和邛部长官司土官衰落,原受土官抑制的彝族奴隶制扩张,掠夺劫杀卫所城镇军民,导致卫所萧条,控制范围大大缩小,军士减至五千多,靠从外地调入大批军队才能平定动乱。继之增置营戍,增派数千军士,分五大信地防守,但仍不能有效控制交通沿线,这种情况直到明朝灭亡。  相似文献   

8.
甘州回鹘渊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九世纪末至十一世纪初的一个半世纪里,回鹘人在千里河西走廊建立了“汗国”。这个汗国建牙帐于甘州,史称甘州回鹘;又因为她占据了瓜、沙、肃、甘、凉等州,即今安西、敦煌、酒泉、张掖、武威一带,控制了河西走廊,又称河西回鹘。研究甘州同鹘,对研究裕固族族源及其历史,对研究唐末至宋代的丝绸之路,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内迁民和降服民明洪武四年(元宣光二年,137工年),明朝为了隔绝漠南蒙古与漠北蒙古之间的往来,将大批塞外居民迁入内地。是年三月,徙山后民3万5千户于内地,徙沙漠民3万2千户于北平(今北京)。是时,故元溃散军民于宜州、兴州、锦州、川州(今辽宁北票市境)等地屯住。洪武六年为明军征服,安置内地。《明实录》洪武六年条载。“三月丁巳,燕山卫指挥朱杲奏:近领兵以山后宜、兴、锦、川等处搜获故元溃散军民九百余户,请以少壮者隶各卫为军,俾之屯守,老弱隶北平为民。从之。”  相似文献   

10.
社会建置,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今宜昌市行政区是古代社会行政建置不断发展的结果。本文从地方建置开发的角度,摭取有关史料进行具体的分析。在勾勒秦汉至隋宜昌地区社会建置的历史轨迹的同时,着重阐述了说晋南北明时宜昌建置与户口的变化及夷陵行政建置由县级上升为郡级的背景,论证了古夷陵的历史地位和今宜昌市开发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1.
东胜卫是明政府设置于鄂尔多斯地区的卫所,其存在时间较短,经历洪武四年(1371年)初置和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复置.在此期间,卫所制度尚不完备.经研究表明,东胜卫先后两次设卫,虽在管辖范围上没有明显变化,但在军事建制及辖区军民的生产、生活上都存有较为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洛阳城市发展过程中,明洪武年间安远将军陆龄督众将原金元土城墙修筑成砖墙,奠定了明清洛阳城的基础,其大致范围基本为今天洛阳老城所继承。据新发现的陆龄墓志和相关史料显示,陆龄(公元1330—1388年),字仲远,扬州府人,曾为朱远璋亲随,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任职河南卫守戍洛阳,洪武六年主持修缮洛阳城,次年应命边境平乱,后又回到河南府,直到洪武十七年调升浙江都指挥使。  相似文献   

13.
明代成化年间,河南地区新增设了淅川、宝丰、商城、桐柏、伊阳(今汝阳)、南召六县。这六县建置的具体年代,史志诸书记载纷歧,今略作考述。 淅川县淅川是楚析城地,汉初置析县。北魏时,因境内有淅水,改西淅阳县为淅川县。北周,  相似文献   

14.
沈勖是创撰贵州地方志书的人。他原籍扬州府高邮州(今江苏省高邮),明初洪武年间跟随父亲到普安屯戍,遂隶普安军籍并寓终于普安(今贵州省盘县)。史志只说他“通经史,喜诗文”,其生平别无可考。在明代建置行省之初,他最早草创成贵州省的第一部地方郡县志。明清以来通称为“普安州志”(治所在今盘县)。人们常常盛称他撰著地方文献的功绩,可是对于他所创作的诗文,却有不少的讹传。今据明代较早的普安地志书予以辨证。  相似文献   

15.
开发海南,须先了解海南;要了解海南的今天,须先了解海南的昨天和前天;要了解海南的昨天和前天,须着重了解海南的区划沿革,故了解海南的区划沿革对当今开发海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海南岛各市县建置沿革分述如下: 海口市海口市位于海南岛东北部、南渡江口。宋代称海口浦。元代开始在此置驿站,称白沙站,设驿令、提领等官管理。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在此设千户所(明代军队编制单位,每千户所约1120人。),称海口所。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开始筑城,称海口所城,  相似文献   

16.
西夏是中古时期游牧民族党项在西北地区建立的政权,畜牧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其中,官营牧场尤为重要。西夏时期的畜牧业经营主要集中在贺兰山、天都山、横山及燕支山周边的几大牧区中,其中,处于甘州地区的燕支山牧区以甘州马场为中心,对西夏河西地区的畜牧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借助《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研究西夏时期甘州马场的经营管理,对了解西夏社会,尤其是河西地区的社会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今浙江省上百个县级以上的政区地名,是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虽然它们出现的时间有迟有早,出现的情况各不相同,有政区始置时即命名的,有在政区变革中出现的,但都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即使在“十年动乱”这种滥改地名的浪潮中,全都不为所动,充分地显示了它们的生命力。然而对这些政区地名进行历史性的考察,就不难发现它们在历史上的更替、代谢也是非常剧烈和频繁的。对绝大多数县来说,都曾经历一次或数次的县名更改。始终未改者极少,在秦汉时建置的只有余姚县(今为市)及汉末的安吉县;三国时建置的只有桐庐、建德、永康三县;唐宋之际(包括吴越)建置的也只有象山、新昌、青田、缙云、庆元等数  相似文献   

18.
川陕古道金牛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名称、路线亦有不同,其方位也众说不一。自先秦至明清,金牛道的称谓经历了一个从无名称到石牛道,再到金牛道、石牛道并用而又有区别,最后金牛道、石牛道通用的过程。其方位早期指褒斜道,后来指自西县(今陕西勉县西)至成都的全段或其中之某一段。其路线大抵先秦至南北朝经白水关,唐宋时循嘉陵江,元明以后越五丁关。产生这种变化的基础是行政建置的设置、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开路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一六四五年(清顺治二年),清英亲王阿济格追李自成农民军下九江,南明将领徐勇随左梦庚迎降。阿济格令徐勇署九江总兵,后又调镇黄州,将黄冈、蕲水(今浠水)、蕲州(今蕲春)、广济、黄梅纳入清朝版图。次年,清朝在麻城、罗田、黄安(今红安)三县置官,至此,黄州府七县完全置于清政府统治之下。当清朝统治者在蕲黄一带立足未稳之际,各地抗清斗争烈火便开始蔓延,蕲黄四十八寨东连安徽英、霍,北接河南商、固,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抗清朝统治的民族战争在鄂、豫、皖边界地区蓬勃展开了。  相似文献   

20.
一、“西安说”与“西宁说”明洪武初,朱元璋遣徐达统大军北伐,攻克元大都后,又西进而席卷关陇。洪武二年丁丑(1369年5月19日),元地主武装李齐思投降于临洮(今甘肃省临洮县),过了两天,徐达东入安定州(今甘肃定西县),此后的任务,根据朱元璋的指示,是攻取庆阳、宁夏。其进军路线是:自安定,经会州(今甘肃会宁)、靖州(今甘肃静宁)越六盘山东进。明军兵多将广,旦系得胜之师,所向披靡,于是《明太祖实录》卷40出现了如下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