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何斌 《学术论坛》2001,(5):61-63
我国政府收入中非税收入比重过高、税收"缺位"与收费"越位"的情况非常严重,克服的办法就是规范政府收入、实现税费归位,即按"财政要以税收为主,以收费为辅"的基本原则依法治费,逐渐压缩收费规模,清理整顿部分收费项目,将部分收费项目改为征税,搞好配套改革,对收费实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2002—2009年江西重点调查产业的面板数据,考察环境政策规制关于产业的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环保能力绩效。结果表明:就双赢绩效而言,污染税(费)政策最好,污染治理投资次之,而近年来才实行的污染排放许可证政策、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政策、行政处罚政策、群众来信来访政策则由于执行力度和覆盖面等原因没有发挥应有的双赢绩效。通过本文不同环境政策双赢绩效的存在性分析,为江西进一步评价和完善环境规制政策、提升环境政策规制绩效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 ,经济生活中一个热点问题就是税外收费越来越多 ,以费挤税问题日益严重。费改税作为改革的重点之一提上国家的议事日程。在正确划分费税界限的前提下 ,有些收费可以进行费改税 ;有些则仍须以费的形式存在 ;有些收费则应坚决予以取谛。与此同时还要搞好几项配套改革 ,以挖掉乱收费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4.
北宋实行"不抑兼并"、"田制不立"政策主要基于两点:其一是土地兼并不会影响到封建国家土地税的征收,只是由"舍地税人"转变为"舍人税地";其二是北宋政权建立在军事政变上,社会没有经历剧烈的动荡,没有出现大量无主荒地,官无闲田,难立田制.实行这种政策虽然导致兼并成风,但兼并的形式不是政治型的大片土地的掠夺,而是经济型的小块土地的买进,农民与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在松弛,而与私人地主的租佃契约关系在发展,这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的进步,在评价"不抑兼并"、"田制不立"政策时应当重视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1994年以来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已取得显著成绩,但是改革仍不彻底,必须继续推进和深化。本文从公共财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提出了合理界定政府财权和事权,增强地方财政持续发展能力;控“费”强“税”,建立以税收为主,收费为辅的地方财政收入机制,彻底解决非预算问题;建立富有弹性的财政调控职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开征社保税;深化税制改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费大于税,百姓负担不堪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费大于税。很多政府机关在国家规定以外征收各种费用,使老百姓负担不堪,民怨沸腾。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收费名目繁多,个体户和私营企业负担不堪。据《经济日报》1998年6月10日报导,...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古以来,税与费一直相生相伴;费大于税、费重于税,也是常见的现象,虽然历经唐朝中期的"两税法",明朝中期的"一条鞭法",清朝前期的"摊丁入亩",苛捐杂税犹如蓠蓠野草,累枯累荣.厘金可以说是近代史上最重要的苛捐杂税,对于中国近代历史的作用可谓重大,影响可谓深远,直至民国初年,通过"裁厘改统"方得以消失.  相似文献   

8.
当前,以清理整顿预算外、制度外资金和各种收费为前提,使政府税收、收费、使用费和非政府预算的商业性收费分流归位的综合性税费改革已经提到议事日程。而依法治费,完善税制是综合性税费改革的治本之策。一行政性收费收入和税收收入都是政府凭借其政治权力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都是企业和居民因消费了政府提供的公共商品或服务而承担的一种经济负担。在我国现行政府财政收入形式中,不规范的行政性收费与规范化的税收同时并存,而且各级政府的行政性收费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费大于税,费多于税。据有关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论费税关系及行政收费法治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收费法治化是中国行政收费生存和发展的制度性需求,其前提是对行政收费概念及其生存空间的界定。在市场化进程中,政府的一部分职能改由社会中介组织承担,其收费项目也势必减少,划清各种“费”之间以及“费”与“税”之间的关系,进而规范行政收费行为是治理乱收费的关键所在。本文认为“费改税”并不能根治“乱收费”,行政收费法治化才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制度性需求。  相似文献   

10.
甘信奎 《江汉论坛》2007,(12):82-85
现有的"乡政村治"模式面临行政化、权力二元化、城市化等十大挑战.从"乡政村治"向"县政乡社"模式转换是一种必然趋势.乡镇直选、村庄合并、费税改革及乡镇机构改革等实践使"县政乡社"模式从构想一步步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1.
从"生产力"到"第一生产力"再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新喜 《江汉论坛》2001,2(11):35-37
生产力越发展,生产力的内涵就越丰富,从"生产力"到"第一生产力"再到"先进生产力"就是对生产力内涵深刻变化过程的最经典的概括.  相似文献   

12.
人们所说的“普世价值”概念是多义的,可以分为客观形态的普世价值与观念形态的普世价值。对于所有人来说,其跟外界客体的普遍价值关系,由此而言的普世价值,是确实客观存在的。人类能够持续生存和发展,就依赖于这种具有极大普遍性的普世价值。但是,观念形态的普世价值却是不可能产生和存在的。不过,某些人在一定范围内、一定问题上的确可以达成某种价值共识,这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周作人研究所纠结的问题,其实也是现代文学研究所面临的普遍的方法论问题。出于"中国儒家重伦理"的历史认知,周作人呼吁在学术上应学习希腊"纯粹求知"的"科学精神"。如果说"回到鲁迅"已成为一种共识,那么作为一种基本的方法论,"回到周作人"也是必需的。道德不仅是认识的问题,更是实践的问题。周作人的悲剧不在于他的道德学说,而在于他未能真正履行自己的道德学说。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及其向社会的全面渗透,其异化现象也日渐凸显。科技异化的主要根源在于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最彻底的人文救赎莫过于消灭阶级。但是,在两种制度共存并且必将长期共存下去的大背景下,当下的人文救赎选择只能是矫正现代性的理性偏向,整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和谐”思想等。通过这些改造人类主观世界的措施来抑制或杜绝人类对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  相似文献   

15.
赵昀晖 《学术探索》2010,(3):115-118
“君子不器”是《论语》中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但孔子并没有做出更多的解释和阐发,后人多认为此条是对君子修养方面的要求。本文从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仁——礼”关系分析入手,集中论述“器”与“不器”实为孔子“以仁释礼”、“仪礼相重”的又一具体阐发。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论中“才”“法”矛盾的解决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群 《兰州学刊》2004,140(5):233-235
"才"和"法"这两个文艺创作论范畴有着天然的矛盾.中国古代文论家为此提出了许多解决方式.尚理法者,不大胜也不大败,尚才气者,非大胜则大败.这是中国古代文艺创作实践中解决才法矛盾的最常见思维方式.大部分理论家则认为最恰当的创作原则是"敛才就法".相对于"敛才就法"理论的保守,有识之士所提出的"敛才于法"的观点则体现了中国文艺创作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7.
谭恩美在《百种隐秘感官》中营造的诡秘气氛具有特殊含义:姐姐琨实际上是妹妹奥利维亚的“种族影像”,即第二自我;通过琨为奥利维亚寻找记忆从而帮助她回归完整的自我这一贯穿全书的主线,作者暗示了重拾种族记忆和向祖居国的心理回归才是解决美籍华裔身份焦虑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论《诗经》爱情诗中树兴象的文化涵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兴象是《诗经》中特有的文学现象。在爱情诗中,树兴象与婚姻的祝福、情感的代言以及爱情观的表达密切相关,这是受到我国创世神话中的婚配形式和我国神话中的实物信仰观念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三个代表”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是中国共产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从这“两个必然”的视角认识和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就此角度进行了初步的阐述和论证  相似文献   

20.
释“关”     
郑慧生 《殷都学刊》2004,(2):6-6,28
甲骨文中的" "等字,根据金文中此字的隶释,应为关字,与其相关的朕字,意为缝隙、征兆,关字的古音据相关字音,应读为té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