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本淳先生《元好问〈论诗绝句〉非青年之作》(《江海学刊》1989年第4期)认为元好问《论诗绝句》“绝非青年之作”。主要理由有四:(1)“丁丑岁三乡作”之说源于清人施国祁的《元遗山诗集笺注》及所附《年谱》,“今日选这组诗的人,都以施说为依据”;(2)第一首之以“疏凿手”自任,“很难说是青年诗人的‘自信’”,  相似文献   

2.
元好问是雄跨金、元两朝的文化代表、学术泰斗,诗、词、文、论、史,无不名列前茅。然而,文革前与文革中,学术界对他研究甚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5年9月间,在元好问家乡—山西省忻州市召开了首届全国元好问学术讨论会,会后组建了元好问研究会,创办了会刊《元好问研究信息》,联络海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开创了元好问研究的新局面,造成了从文学、史学到哲学、篇有、教育思想乃至社会文化活动的全面研究的新潮。短短五年间,据知,在国内发表的研究文章百美学余,出版了山四省古典文学学会、元好问研究会所编的《元好问研究文集》(山西人民山版社出版)降大任所著的《元好问新论》(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贺新辉辑注的《元好问诗词集》(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三本著作.朱东润先生的《元好问传》中部分章节于《中华文史论丛》1989年第2期发表。此外,尚有姚奠中主持点校的《元遗山全集》,郝树候、杨国勇合作的《元好问评传》,贺新辉的《元好问诗词研究》,赵兴勤、孔繁华的《中州乐府笺注》等专著正在排印,将于近期问世。现就近五年来的元好问研究成果概述于下。  相似文献   

3.
元好问的文章,收集在《元遗山先生全集》中的,共26卷244篇,其中碑记文章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篇数来看,碑记文章144篇,占全部文章的近百分之六十;从卷数来看,在26卷中有20卷,占全集的四分之三。更为可贵的是,在这些文章中,元好问  相似文献   

4.
元好问外家在阳曲补证刘泽,狄宝心元好问诗文中多次提到其外家。外家在何处,清施国祁《元遗山诗集笺注》曾云遗山之母张夫人或即唐时祁县张道源后裔,系推测之辞,不足为据。元好问《外家南寺》诗题下自注:“在至孝社,予儿时读书处也。”郝树侯《元好问诗选》引《阳曲...  相似文献   

5.
元好问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名冠金元两代的诗星。他的诗,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柔靡雕琢,崇尚清淳天然,运用雄健的笔力,描绘了金元之际的社会矛盾,写出了亡国乱世的衰思。胸襟恢宏,想像高奇,意味醇厚,语言通俗,千百年来,深得人们的喜爱。元好问的诗,过去只有过几种版本,存诗最多的是清代施国祁编辑的《元遗山诗集笺注》,共存诗一千三百六十一首。建国三十八年来,广大读者都热切期望能编辑、出版一部较完全的诗集。中国展望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元好问诗词集》,正是为满足和适应广大读者的期求而编注的。  相似文献   

6.
钱仲联先生的《黄公度先生年谱》(修订稿,载《人境庐诗草笺注》,一九五七年九月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年谱》)出版后,很受学术界的重视。《年谱》材料丰富,引证翔实,为黄遵宪研究和近代文学史研究者提供了不少资料。不过,可能由于谱主的某些资料当时编者尚未见  相似文献   

7.
《外家别业上梁文》是元遗山(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一篇极重要的文章。所谓上梁文,是从六朝时出现并沿用下来的骈体应用文,本是在兴建宫室、择吉上梁时由工匠诵读的颂祝性文字。但元遗山此文却并非单为安居祈福,其主要内容系追述他在汴梁围城中与金朝叛将崔立建功德碑一事的关涉,为自己辩白雪谤。元遗山因与崔立碑事  相似文献   

8.
金武祥,字溎生,江苏武进人,清末民初小说家、诗人,著有《粟香随笔》等书,编有《粟香室丛书》.关于金武祥的生卒年,杨殿珣编《中国历代年谱总录》,据金武祥自编《粟香行年录》载,金武祥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又说“此谱编至1921年止”,“卒年不详”.  相似文献   

9.
元好问《诗文自警》发微詹杭伦《诗文自警》是元好问的一部重要文论著作。大抵散佚于明朝。近年,孔凡礼先生从明人唐之淳编辑的《文断》和翟佑的《归田诗话》中,辑出《诗文自警》佚文15则(见姚奠中先生主编《元好问全集》附录,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这寥寥...  相似文献   

10.
《唐诗鼓吹》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唐代七言律诗选本,关于其选者,至今却无定论。一般认为是金末元初大诗人元好问所选,但明杨慎、清沈德潜、罗汝怀等认为选诗不佳,故否定选者为元好问;清施国祁则认为是元好问之师郝天挺所选;《四库全书总目》采取比较审慎的态度,认为“不著编辑者姓名,据赵孟序称为金元好问所编,其门人中书左丞郝天挺所注”。笔者对这些说法加以辨析,基本论定《唐诗鼓吹》为元好问晚年所选。  相似文献   

11.
姚小鸥  孟祥笑 《云梦学刊》2012,33(5):157-158
车晴的《张上将自忠年谱简编》(以下简称《年谱》,《年谱》编辑委员会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无论是从谱主身份、编撰水平,还是从编辑特色来说,都是一本很值得推荐的好书。众所周知,中国史传之体,自古即有纪传与谱谍之分。纪传、谱谍,各有所长。纪传以描写生动见长,而往往以作者之见解对史料有所取裁。谱谍则要求全面准确,不以作谱者自己的意志与好恶为史料取裁的标准。从客观性来说,人物年谱是更为重要的一种历史记载。  相似文献   

12.
狄宝心 《晋阳学刊》2013,(2):15-18,86
元好问文大多作年明确,也有部分作年不详。对此,施国祁、李光廷、缪钺诸先生曾有考定,但也存在对元文的误编、未编。文章对施、李、缪未编、误编的元好问之28篇文章进行了系统考察,确定了其明确作年。  相似文献   

13.
1924年10月9日,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林纾(字琴南,号畏庐)逝世于北京。他的门生朱羲胄即着手搜集史料,准备为林纾编撰年谱。从1926年1月动笔,到1929年4月最后定稿,这就是《贞文先生年谱》。按:“贞文”,是林纾弟子为林纾私加的谥号。1949年,《贞文先生年谱》与朱羲胄编撰的《春觉斋著述记》、《贞文先生学行记》、《林氏弟子表》,合称为《林畏庐先生学行谱记四种》由世界书局出版。《贞文先生年谱》是第一册,出版时封面由郑孝胥题署为《林畏庐先生年谱》。 如果除去朱羲胄的封建思想不谈外,仅就材料蒐集、史实考证看,《贞文先生年谱》仍不失为研究林纾的一种很重要的资料。1961年台湾世界书局又重印此书,总题目改为《林琴南学行谱记四种》。因为朱羲胄并未去台湾,因此台湾重印此书时未作任何修改增补。解放后内地虽未重印,但较有历史的图书馆一般均藏有此书,今人撰写研究林纾的论著时也多从其中取材。但笔者感到:《贞文先生年谱》也有一些地方存在错讹或不实之处,而林纾生平中的一些重要事迹,也有遗漏,因此特作考补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元好问全集》卷二有《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四首》,施国祁《无遗山诗集笺注》和缪钺《无遗山年谱汇纂》均未系年。而通过考证不仅能明确它的写作时间,还能解决一些比较重要的相关问题。题中的党承旨指党怀英(1134-1211),是金代中期著名诗人,生平见《金史》卷一二五和《中州集》卷三,他的四首《雪》诗亦见《中州集》卷三。元好问这四首诗与党诗同韵,当是其和作。愚轩是元好问的朋友赵元的号,《中州集》卷五有其小传和诗歌,他的《书怀继元弟裕之韵》四首题目与元好问的诗题有矛盾,而且其中仅有后两首与党诗、元诗同韵,前…  相似文献   

15.
近年一些出版物关于金代诗人元好问的介绍中,存在不少错讹,有属因袭前人之误,有属编著者的粗心。这里仅就所见,作一些订正。一、元好问登第年代。《金史·文艺志》与郝经《遗山先生墓铭》都称:登“兴定五年”(1221)进士第。这在元好问  相似文献   

16.
元好问是金代词坛的圣手哲匠。清·佚名《静居绪言》谓:“金元之际,要惟元遗山骚坛一旅,驰骋其间,摩盾横槊,英姿飒爽,可入东坡之垒,张放翁之军。”(《清诗话续编》<三>)所言极是。元好问“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力图熔“豪放”与“婉约”为一炉,将陶诗的冲淡、李诗的俊逸、杜诗的沉郁、苏词的旷朗、辛词的雄放巧妙地融合,铸入伟词,形成其清雄顿挫的特有词风。  相似文献   

17.
一、《雁丘词》展开的话题 "走马黄河"一路,不断看到金元两代交替时期一代宗师元好问的诗词。在山西代州南楼,看到元好问《辛丑代州南楼》;在山西浑源县龙山,看到元好问的《游龙山》;在山西平陆虞板道上,看到元好问的《虞板行》;在黄河三门峡,又看到他的《水调歌头·赋三门津》:"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相似文献   

18.
元好问写过一首《外家南寺》诗和一篇《外家别业上梁文》。这个“外家”在什么地方呢?《外家南寺》自注说:“在至孝社,予儿时读书处也。”郝树侯先生在《元好问诗选》《外家南寺》诗的题注中说:“清道  相似文献   

19.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和杜甫代表了中国诗歌的最高成就,一向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总的说来,对李白研究远不及杜甫研究兴盛。无论是诗歌的笺注、年谱的编撰还是诗句的评点、诗艺的探讨,都表现出研李者少,习杜者众的态势。唐以后,杜诗研究不断发展,金人元好问正式提出“杜诗学”这—概念,标志着杜诗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杜诗学有了长足的进展,廖仲安、张忠纲、许总等先生都曾在这块园地中辛勤耕耘,产生了丰硕的成果。胡可先先生新近问世的《杜甫诗学引论》(下简称《引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版)一书,在前人…  相似文献   

20.
年谱之学 ,自成一家。年谱不仅可以补充史传有关记载、纠正碑状的失误 ,更有着国史、家传所不可替代的价值。诚如孙诒让所言 :“盖名贤魁士 ,一生从事于学问 ,论撰之间 ,其道德文章既与年俱进 ,而生平遭际之隆污夷险 ,又各随所遇而不同 ,非有谱以精考其年 ,无有得其详实。……为论世知人之渊薮。不信然与 ?”(孙诒让 :《籀述林》卷五《冒巢民先生年谱序》 ,1916年家刻本 )通过年谱可以看出谱主遭际之坎坷与其学问、功业成就之艰难曲折 ,足为善鉴。不止于此 ,“年谱者 ,心史也 ,非为一人谱叙行事之家传也 ,而实为一代学术文化系年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