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首词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晚年困居在江西上饶时所作。是作者在他表现农村风貌和农家田园生活中的一篇优秀作品。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标明了本词所描  相似文献   

2.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这首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由此可见作者辛弃疾将自身亲身体验夜行黄沙道中的所见所听所闻的所感通过诗的语言表达出来。诗歌是人类强烈情感导致的一种特殊认知活动的表达方式,而语言正是人类认知的结果,诗歌是人们特殊概念化过程的结果和表达,诗歌是人类认知世界(精神)体验的一种表达方式。由此看来,诗歌也是基于认知体验的过程;同时提出:认知诗学这一全新解读方法也可对本土作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南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桥)忽见。”该词有三个疑点,词坛名家歧解不一。究竟何解为宜?兹呈拙见,略加辨正。  相似文献   

4.
宋朝词人苏轼与辛弃疾都被称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本文以苏轼的《临江仙》和辛弃疾的《西江月》这两首词为例,比较两位词人在创作风格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销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相似文献   

6.
何敬伦 《中华魂》2013,(19):63-63
敢教西方惊诧,中华之路成功。有人嫉妒恨重重,张牙舞爪何用? 八十年前旧句,千山万水洪钟:“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  相似文献   

8.
靖康之乱是宋代社会一次重大变动。女真贵族统治者南侵的铁蹄踏破了北宋统治者的歌午升平。人民颠沛流离,惨遭蹂躏。南宋小朝庭置山河破碎,人民苦痛于不顾,偏安江左,妥协求存。在这样的时代,爱国主义思想空前高涨,反映在文学上。是慷慨悲歌的爱  相似文献   

9.
李白生前,曾将诗稿托三人编辑。第一,临终前将手稿托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李后编成《草堂集》十卷传世。其序云:“临当挂冠,公又病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予为序。”宋乐史取《草堂集》与“别收歌诗”十卷,校勘排为二十卷,号日《李翰林集》,《草堂集》遂亡。第二,天宝  相似文献   

10.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 (1 2 0 5 )仲夏五月初。词中“四十三年”前当指宋高宗绍兴三十三年 ,该年六月以前仍是“烽火扬州路”。“一片神鸦社鼓”非指佛狸祠香火旺盛 ,而是指瓜步山下军民为北伐而击鼓操练。因此 ,此词是一首肯定开禧北伐的壮丽颂歌。  相似文献   

11.
辛弃疾的《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稼轩长短句》中脸炙人口的佳作。关于这首词的写作目的,历来的注家都认为表达了不满韩住胄为巩固权势而发动的开橹北伐,用刘宗元嘉往事警告他不要轻举妄动。这种观点与《来史·韩佳胄传》是一脉相承的,但与辛弃疾的平生抱负、写此词时的心情以及当时的史实、全词文意并不尽相符。在南宋朝廷中,由于投降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积极主战的辛弃疾屡遭排挤,曾三次被弹刻罢官。可他仍期待重整旧山河,朝天闭。即使在他被罢官以后,也一刻未曾忘怀收复中原的平生壮志。来宁宗嘉泰、开措年间,他又一度出…  相似文献   

12.
《秦风·蒹葭》究竟是一首什么样的诗,历来说法较多,笔者归纳一下,大致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当推《诗序》的“刺襄公”之说.“襄公新为诸侯,未习周之礼法,故国人未服焉.”这种说法在《笺》、《疏》中得到进一步发挥.《笺》曰:“若得周礼以教,则众民自然服矣.欲求周礼,当得知周礼之人.所谓伊是知周礼之人……在大水之一边.”仔细琢磨,此说和诗意无甚关涉,怎见得秦襄公未能用周礼,而国人不服?是不是所谓伊人就是“知周礼之贤人”“在水一边”?在古籍中找不到一点历史事实以作佐证.现在看来,《诗序》纯系凿空立说,与诗意毫无相关之处.  相似文献   

13.
《妹妹上花楼》是蒋韵的短篇小说,作者以生命悲情与追寻为主题,以死亡为表征去言说内心的独特体验。该篇小说独具一格的是题材的选取,以湖南江永地区的女书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为故事叙述背景,从而建构起了充满诗意和古典气息的诗化小说,展现了其独特的叙事策略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4.
[原词] 蝶恋花答李淑一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一日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注释] ①失——丧失,失去。②骄——矫健,坚强,并有引为自豪的意思。③君——您,这里是对李淑一同志的尊称。④轻飏——轻盈地飞升。飏,同“扬”,飘飞。⑤重霄九——即九重霄,因词律平仄和押韵要求而倒装。霄,xiāo,天。古代传说中天有九重,九重霄指天的最高处。⑥问讯——这里是请问或借问的意思。⑦吴刚——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相传他学仙有过,被罚到月宫里去砍桂树。树高五  相似文献   

15.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作于何时、为谁而作历来存在不同看法,从中秋的本来含义,从苏轼中秋诗词的惯例,从苏轼与苏辙兄弟的情谊角度分析,《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应该是写给苏辙的;从该词表露的情感,从苏轼在黄州、儋州所处的地理位置与苏辙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析,《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作于儋州的可能性相对大一些。  相似文献   

16.
高棅《唐诗品汇》卷44选温庭筠《桂州经佳人故居》云:桂水依旧绿,佳人今不还。只应随暮雨,飞入九嶷山。题下注云:"一作李群玉诗。"经检,《全唐诗·温庭药集》未录此诗,《全唐诗》卷57。《李群玉集》收有此诗。"佳人今不还"的"今"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受古今治诗名家对《蒹葭》审美体验的启发,联系古典诗歌中神女形象的特质,根据荣格的原型理论,与《洛神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该诗的底蕴中包含着一种强烈的神女情结,进而得出结论;《蒹葭》一诗的意境并不是一种物理存在的反映,而是一个青年失恋者的白日梦,他追求的那个“伊人”也不是一个实像,而是主人公在精神恍惚状态下眼前出现的一个幻像。  相似文献   

18.
明人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五<徐茶酒乘闹劫新人,郑蕊珠鸣冤完旧案>人话引词<贺新郎·瑞气笼清晓>(以下简称<贺新郎>)一阕,并说这首词是辛弃疾"为人家新婚吉席而作",考唐圭璋<全宋词>曾收录是词,但加按语指出此词不似辛弃疾所作,然作为一代之词学文献,还是保留于此.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系迄今研究稼轩词最好的版本,但不曾收录是词,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19.
《诗经·桧风·隰有苌楚》是一首情歌邓劲夫明有甚差,价地其枝。天之沃沃,乐子之无知。附有甚差,硝帷共华。天之沃沃,乐子之无家。限有技楚,传推其实。天之沃沃,乐子之无室。这是《诗经、桧风·照有甚楚》。对它的思想内容,《毛诗》解释说:“疾恣也,国人疾其君之...  相似文献   

20.
《酹江月·驿中言别》一词的作者和内容,鄙意以为长期以来是被误解了,现将自己学习此词的一点体会写出来,希望能得到同志们的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