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翠秀 《老年世界》2006,(16):32-32
人们都说顾大爷真有福气,中风以后抢救脱险,虽然偏瘫在床上,可女儿、媳妇每天为他洗脚、擦身,儿子、女婿每天探望,还时常带来一些滋补品。可时间一长,顾大爷的脾气就变得急躁、古怪了,晚辈也不像以前那样孝顺他了。于是,左邻右舍又说:“真是久病无孝子,古人的话一点也没说错。”而晚辈们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为什么久病无孝子呢?  相似文献   

2.
人老话多,总想对人倾吐,做儿女的一定要理解。小李对老爸老妈挺孝顺,经常回家跑前跑后,想的干的都很周到细致,左邻右舍看了也很羡慕,称赞他是个大孝子。然而,外人并不知道,大孝子也有不"孝"的地方,就是小李不爱听两位老人的唠叨。  相似文献   

3.
正我希望你健康、快乐、勇于尝试、独立思考……这是父母最想跟孩子说的话。孩子,首先我希望你是健康的。"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中的第一句话。这也是我最想和你说的第一句话。无论是事业有成还是个人幸福,健康的身体都是基础。我相信绝大多数的父母像我一样,在孩子刚出生时,唯愿孩子健康。然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会发现父母的嘴里多了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吃饭没人多,个头没人高,成绩  相似文献   

4.
"搬砖"走心,练破十指成"砌神" 1998年,梁智滨出生在广东吴川一个农民家庭,母亲种地,父亲贩鱼.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梁智滨从小懂事孝顺,家庭经济不宽裕,父母的艰辛他都看在眼里. 高高的个头,厚厚的嘴唇,微笑时露出可爱的兔牙……梁智滨一直认为自己很平凡,没有高颜值,也没有好成绩.因为学习成绩一般,初中毕业后,他考进了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他也常跟同学自嘲,说读施工这个专业,"以后都是搬砖的".  相似文献   

5.
林颐 《当代老年》2008,(4):35-35
他是一名演员,也是个孝子,他说:“父母是我幸福生活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最大动力!”他希望能尽孝父母膝前,然而,他的职业决定了他不可能有大量时间陪伴存父母身边。该怎样来处理这个矛盾呢?他采取了这样一种方式——每天打一个电话。  相似文献   

6.
翠儿 《当代老年》2008,(8):54-54
“孝子”在今天的语义中是指孝顺的孩子,除此之外再无别的意思。但是这个词最古老的语义却不是这个意思,是孔子把“孝”的内涵扩大了。 《礼记》这样定义“孝”:“祭称孝子、孝孙,丧称哀子、哀孙。”父亲或母亲刚去世的时候,非常哀痛,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称作“哀子”;过了一段时间,哀痛慢慢减轻了,停止了哭泣,这时再祭奠去世的父亲或母亲,称作“孝子”。  相似文献   

7.
游宇明 《老年人》2008,(4):16-16
笔者的一位朋友是公认的孝子。他原先每月都要回一次老家看望父母,而这次却三个月没有回去了。为什么?朋友告诉我:他的弟弟下岗10年,只在外面打了一年工之后就不再出去了,一家三口靠“啃”父母每月不到2000元的养老金过日子。父母过不下去了,就一次次暗示他这个老大多给钱。他说:子女赡养父母天经地义,但他不能接受的是,  相似文献   

8.
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为人父母者的心愿。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在孩子的心里,他们也像父母比孩子一样,在悄悄地比父母。吃饭的时候,儿子问了一些我们单位的事儿,他突然对我说:"妈妈,我觉得你聪明能干,又爱学习,应该有更好的发展才对。你去竞争副局长吧!"我吃了一惊,不知道在他的心  相似文献   

9.
一身为父母,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作业困难户—"每次看他写作业能把我急死,磨磨蹭蹭不说,还写得歪歪扭扭、错误百出,说多少遍都不管用!"小哭包—"我家孩子特别爱哭,只要别人说他一句,能哭半个小时,我还不能哄,一哄哭得更厉害!"跟父母不亲—"我们家孩子只跟姥姥亲,跟我不亲,每次看到我跑得贼快,我才是他亲妈啊!"  相似文献   

10.
"痴情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送信的人为老头儿不平,就把这点事写下来,让痴情的父母醒醒,别把闺女惯成"贼"。俗话说,"十个闺女九个贼",说的是闺女出嫁后,会把娘家的东西一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2008,(4)
笔者的一位朋友是公认的孝子。他原先每月都要回一次老家看望父母,而这次却三个月没有回去了。为什么?朋友告诉我:他的弟弟下岗10年,只在外面打了一年工之后就不再出去了,一家三口靠"啃"父母每月不到2000元的养老金过日子。  相似文献   

12.
正老公对我和孩子很好,孩子3岁了,我没有给孩子擦过屁股换过尿布,都是他来做。但我无法接受他的虚荣心。房子贷款还没有还完就要换车,而且要换宝马,要知道房子的首付还是我父母出的。说好了换40多万的宝马,结果他偷偷买了50多万的,首付款不够,最终还是我从父母那儿借的。我实在受不了他,有时真想跟他离婚。估计你说"离婚"是气话,为了渲染你的情绪和强调严重性。不过当着老公的面不要随便提离婚,说多了会伤感情,假的没准会变成真的。另外,总说也没有效果啊,你要用也要用在刀刃上。  相似文献   

13.
正如果外国人来中国,一定对一个叫"别人"的人感兴趣,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提到过他。尤其是中国的父母们,他们最爱对孩子说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听话,你怎么就这么闹?""你怎么不跟别人家的孩子学学,成绩这么差!"……我就是在"别人家的孩子"阴影下长大的小孩。不幸的是,如今我已为人父母,却仍有很多小孩还在经历和我一样的痛苦。诚然,关注他人、从他人生活中获取经验,是非常正常和积极的人类生存方法。可是,不少父母运用此法却只完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家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他(她)人生的一个榜样。但是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因为“说一套做一套”而不知不觉成为孩子的“坏榜样”……  相似文献   

15.
正每朵花都有结果的心,每个妈妈都是深爱孩子的。可是我们不能居高临下地,用爱绑架孩子的心灵。一天,儿子告诉我,他同学准备初中毕业后去当职业游戏玩家。一句话说得我愣住无语,世界上职业有千百种,从没听说过还有把打游戏当职业的。我问,他父母能同意吗?儿子说不知道,他没说他父母啥意见。然后,儿子话锋一转说:"妈妈,我也想像他那样,也不上高中去职业打游戏,你同意不?"我怎么能同意,这不是开玩笑吗?天天玩游戏,也是一个职业?儿子说:"你不懂,这真是一个  相似文献   

16.
孝顺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而善良伟大的中国父母总是体谅孩子,很少给子女添加过重负担。但时下也有一些“啃小”族,他们抱着“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的观念,不断向子女提各种高要求,有的则在孩子之间“杀富济贫”……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上海和兰州两地的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善事父母仍受高度重视,为孩子无限操心的认可度没有孝顺父母的认可度高。虽然经济和社会福利进步对传统代际伦理有所冲击,但青年人的代际支持观念总体上呈现"重老轻小",而非大众舆论中的"孝道衰落"态势。对子女的无限责任伦理消解与现实中子女对父母的工具性依赖增大形成张力,冲击了传统反馈模式实现代内均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嘉历  亚有 《现代交际》2008,(10):54-54
他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一个贫穷的外来移民家庭。从小他是个腼腆内向的孩子,和他一样大的孩子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因为他什么也不会。每次考试,他都是倒数前几名。老师不想让他回答问题,因为他总是羞涩地说不知道。大家认为他是笨蛋,是个白痴。伙伴们嘲笑他,说他永远和失败在一起,是失败的难兄难弟。邻居们说,这个孩子将来注定一事无成。父母听到这样的话,暗暗为他担心。  相似文献   

19.
冬平 《伴侣(A版)》2021,(4):54-56
01 在一期《少年说》中,高二男生张晨曦上台向自己的父母道歉. 因为自己两年前曾离家出走,害得父母担心,到处找他.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他为自己曾经的叛逆,真诚而郑重地向父母说了一声"对不起". 本以为父母会因为儿子的懂事而感到欣慰,毕竟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能反思自己的成长,感恩父母的不易,并鼓足勇气当众道歉,实属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20.
家有孝子,是很让别人羡慕的事。不过,我家的"孝子",却并不是指我的儿子,小不点儿才刚上小学,还不大懂得怎么去孝敬爸妈。这"孝子"就是我的丈夫——公婆的儿子,让人羡慕的就不会是我,而是我那特有福气的公公婆婆。丈夫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不用像父辈们那样以耕作为生,来到距家不远不近的小城,过上了令那些少时伙伴们羡慕的城市生活。这其中除了他自己不懈的努力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