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泽民阐明了人大监督的地位、性质,强调要抓好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要抓住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大监督和检察监督作为两种重要的权力监督方式,各具特色,共同为维护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法制统一起着重要作用。而在实践中,我们往往只运用其中一种方式,却忽视了另外一种方式去解决纠纷的作用,所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协调运用就显得尤为必要。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的正确关系应该是建立在以坚持"三个之上"原则为指导,以检察监督为基础,以人大监督为补充,并适时完善检察监督和人大监督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在我国的国家监督体制中,人大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监督,人大的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人大行使监督权主要是依法对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的权力进行规范和制约,以保证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保证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按照人民的意志进行活动。因此,全社会都要深刻认识我国人大监督的法律地位和重要作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行使监督权,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  相似文献   

4.
人大对党实施宪法法律监督,既是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民主宪政的要求,也是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要通过完善宪法法律制度,明确人大对党监督的内容、方式、途径和程序,使人大对党的监督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  相似文献   

5.
韩裕庆 《学术论坛》2006,3(10):51-56
客体是与主体相对应、相依存的范畴,在哲学、法学和教育学等学科领域有视角各异的主体、客体范畴,唯有人大监督论域只有主体范畴而缺失客体范畴,这显然是违背一般的理论逻辑的,为此必须建立人大监督客体范畴。人大监督客体并不等同于监督对象,而是人大监督主体和对象共同指向的目标即公共权力。将人大监督的客体确定为公共权力的依据在于人大监督的基本精神和核心是保证国家法律的实施,保证公共权力合法有效地行使,保障人民的权益,人大监督实质就是以一种公共权力去监督、制约另一种公共权力。确立人大监督客体范畴对构建人大监督理论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任何权力的行使都需要监督 ,否则就会产生腐败。司法机关依法行使独立的审判权和检察权 ,并不意味着可以超越于一切国家机关之上。它是国家权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就决定了它必须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但是 ,这种监督目前尚存不少问题 ,如监督机制不完善等。为了确保司法独立 ,同时又要对其加强监督 ,这就需要理顺体制 ,确保司法独立 ;强化人大监督 ,确保司法公正。在强化人大监督方面 ,要力求做到 :提高审议质量 ,全面推行“两制”、强化执行检查、重视司法评议、开展个案监督、以及搞好人事任免等  相似文献   

7.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包括出资人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监督和人大对监督人监督行为的监督,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监督形式.目前相关法律已经对前者的监督主体、监督内容和监督方式作了明确规定.但对后者的监督内容和监督方式规定得过于简单,致使人大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流于形式,缺乏监督刚性.因此,应在人大常委会下设立专门机构,加强人大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  相似文献   

8.
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意义重大,要充分认识地方人大在监督工作中存在的认识问题、机制问题、力度问题和被监督对象不情愿的问题;要从提高认识、坚持监督原则、突出重点内容、充分运用各种监督手段、完善多种监督机制、提高监督主体素质等方面努力,尽职尽责地履行好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  相似文献   

9.
监督权是人大的重要职权。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主要是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法律监督是监督其执法情况,使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工作监督主要包括审议其工作报告,提出质询、询问,提出建议、批评意见和任免干部等。  相似文献   

10.
法律监督作为一个国家的民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诸多问题值得探讨。但其中有一个本源性的课题,即把法律监督同其他监督方式分离出来并给出正确的定义,而完成这项工作的最直观有效的办法就是采用比较的方法。将法律监督同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社会监督进行比较,提出协调各种监督方式的方法,主要包括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强化人大监督、授予政协监督以强制力等,这几种方法相辅相成,有助于完善我国的整体监督体系,使各种监督方式行使好自己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人大监督法制化与行政化的反思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宪艮  孔繁军 《东岳论丛》2012,33(1):181-184
为提高人大的监督效能,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大监督制度建设,且在法制化建设方面投入甚大.然而,在现实中人大监督的行政化运作方式却日趋明显.其原因在于人大监督并不是在法律赋予的权力、义务与责任中运行.在制度运行缺乏内在动力或不具备制度运行环境的情况下,只能依赖行政力量的推动才能运转,因此才会出现人大监督行政化的表象.只有在人大监督制度建设中改变单纯依赖法制化建设的路径,注重改变影响代表监督能动性的制约因素,突出人大代表作为监督主体的能动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大监督的效能.  相似文献   

12.
人大监督不力的制度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大监督权运作正常与否被看成是衡量人大制度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现阶段,我国各级人大较为普遍地存在着监督权不到位、监督不力的现象,这极大地消解了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弱化了其地位。造成这一状况的制度原因主要有:党的领导和人大权力关系未能理顺;人大代表的筛选与监控机制失灵;人大代表履职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等。为此,解决人大监督不力、提高人大监督实效,要从制度建设入手,通过制度变革来形成合力,改变人大监督的政治生态环境,健全人大制度、强化人大监督,推动人大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人大对政府监督乏力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改变人大监督乏力现状,必须采取如下措施:强化监督意识,增强监督动力;改革监督体制;加强人大自身队伍建设;逐步实现人大监督法制化、规范化;变革监督方式和手段;突出监督工作重点;理顺关系、形成监督合力。  相似文献   

14.
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尤其是监督作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应有之义。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认识强化人大监督职能的极端重要性,弄清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发挥人大职能作用之间的关系,找准人大监督在我们党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中的定位,创新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尤其是依法履行监督职能的途径与方式,探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巩固、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佳结合点,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人大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以强化人大监督职能来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要做好以下工作认清人大监督的实质,明确人大监督的重点,完善人大监督的机制,规范人大监督程序,提高人大监督本领。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制约着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职能的发挥;我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监督力度不够;我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法律制度尚待进一步完善。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监督职能的定位;理顺党与人大的关系;增强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监督法;加强公众参与,实现人大监督与社会监督互动。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非常重视人大监督,作出了一系列关于人大监督的重要论述,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人大监督思想.主要体现在:强调人大监督是宪法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人大监督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需要,是推行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是对权力制约的需要;提出人大监督应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集体行使监督职权的原则、依法监督的原则和人民利益原则;提出人大监督应处理好人大监督与党的领导的关系、"一府两院"的关系、立法与监督之间的关系.这些思想对于我国人大监督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前,理论界关于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问题基本上有三说:一说“法律监督”,认为主要是对“一府两院”执行宪法和法律、法规进行的监督。二说“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为除“法律监督”之外,还有一个“工作监督”的任务,即对“一府两院”较为重大工作决策、工作部署及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随之而来的,又有“以法律监督为主”和“法律监督与工作监督并重”的说法。三说权力监督,即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国家的名义,以宪法、法律为依据,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实施具有法律效力的全面监督。从人大监督的性质和职能上看,我们倾向于第三种说法。  相似文献   

18.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主席团和常务主席,作为国家机关在乡镇政权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监督乡镇人民政府工作,是其一项重要职权。当前,研究提高乡镇人大主席团监督实效,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深入调查研究,提高监督的准确性;主动提前介入,增强监督的指导性;增加透明度,扩大监督的民主性;马上办、热心办,增强监督的实效性。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监督水平五个方面提高乡镇人大主席团的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19.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当代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承载和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原则,顺应和契合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与需要,它是适宜中国国情的政制设计。强化人大的监督权力是完善人大制度和发展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目前,对强化人大监督途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在观念上,端正对人大监督的认识问题;在体制上,理顺党的领导与人大权力的关系问题;在技术上,完善人大监督的制度建设及程序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级人大在实践中纷纷创造出许多新的监督方式,如执法检查、"两评"工作、个案监督和专题询问等。但总体来看,学术界的理论研究和人大监督制度的实践创新均存在若干不足,亟待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地方人大常委会对同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和执法实施监督,是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赋予的一项重要职责。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权力,实行法律监督往往要涉及到具体案件。依法过问具体案件,有助于保证制定法律同法律执行情况的监督处于同等重要地位,防止滥用国家权力和因而产生的腐败现象,保证宪法和法律的正确适用,保障国家权力作用充分发挥,促使地方人大司法监督工作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