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谬护伞     
曾几何时,一些地方兴起了“重点保护企业制度”,即由地方政府确定一批重点企业,对其重点保护,其初衷是避免企业受到不必要的干扰,为企业创造优良的经营环境。但这种做法本身就有违反法治精神之嫌。一些企业已将挂牌保护变成了从事违法活动、赚取非法利润的“保护伞”。  相似文献   

2.
从学术环境的视角来看,错批马寅初的主要原因既有政治因素和学术管理体制因素,也有学者队伍因素。由此得出的启发是:应当辨证地看待学术与政治的关系,而当前则应重点着力保护学术自由;应当通过加强立法进一步重点保护好学术出版物的自主性;还应当揭露和批判“假学者”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森林资源保护的立法特征表现为其宏观价值取向的固定性——维护专制王权,微观价值取向的变化趋势——从重视经济价值向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并重缓慢过渡;其价值取向表现为义务本位;诸子学说是我国古代森林资源立法的理论根源。古代森林资源保护立法对当前我国森林资源保护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制度秉承物种“重点保护”原则,在生态伦理观指引下,因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理念,是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制度创新。野生动物生存发展现状、环境法对环境内涵的立法界定及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理论,为该制度的生成与完善提供了正当性依据。但当前该制度也存在修订标准与程序缺失、管理层面不够完善及适用层面司法保障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其在新时代野生动物保护中制度功能实现受阻。为此,应从设立法定列入标准与程序、优化名录管理机制、强化名录制度司法保障等角度推进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制度的法律改革,推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村民宁翔浩在已取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采集证”,但没有取得“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砍伐了一棵已经枯死10年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樟树,被江西婺源县人民法院认定为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而被判处了刑罚。本文认为,枯死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已失去了重点保护价值,不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范畴;宁翔浩非法采伐枯死樟树的行为没有侵犯刑法所保护的利益;宁翔浩的行为属于滥伐林木,不构成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而应属于违反行政许可的行政违法行为,只需对之进行行政处罚即可。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公民的健康状况,倡导“推动保障公众健康理念融入环境保护政策”理念,是我国“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如何在立法上妥善保护公民的环境健康利益,需要展开深入研究。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对环境健康管理进行单独立法的国家,韩国的《环境健康法》在环境健康管理立法方面具有代表性,其在风险预防原则和接触者中心原则的指导下,规定了针对环境健康风险的评估制度、与环境相关的健康损害预防和管理,加强易感人群的环境健康权益保护等。我国在环境健康立法保护方面可以借鉴韩国的成功经验,制定相应专门法规,坚持风险预防原则指导下的易感人群保护,“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更有效地探索中国环境健康管理的立法保护之路。  相似文献   

7.
节能减排的目的在于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这种二维定位决定了节能减排立法应遵循的伦理基础是人本和谐主义。人本和谐主义以人性论和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为其哲学基础,以“人为自身立法”的人本伦理观、“自然向人生成”的人本生态观和“人与自然界之间对立统一”的人本和谐观为其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8.
我国环境立法中存在着对“环境”“生态”与“资源”的长期混乱使用,这是环境立法体系化和环境法典编纂的重要障碍。对现行环境立法中基本概念的规范性分析可以总结出其在法律体系中的生成逻辑,并为环境法典中基本概念的展开提供立法参考和解释学依据。既有环境立法体系中对概念所涉及的基本问题尚未得到体系性解释,环境法典中基础概念的展开应当厘清其规范性意义脉络,区分事实性概念和规范性概念、抽象概念与具体概念以及利益的类型化、利益衡量等问题。环境法典的展开应当以“环境”为抽象概念,法律调整的范围应当由抽象客体转向具体行为,同时对基础概念所承载的利益进行更加精确的识别和调节。  相似文献   

9.
从环境污染与破坏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最初的环境问题,只是通过私法的救济,相应的公法管理手段来处理的,并不将其作为一个有普通意义的社会问题。但随着环境污染与破坏发展到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程度,环境污染由“私害”变“公害”时,人们逐渐认识到法律救济手段不仅有私法和公法上的救济手段,还必须注意各项法律救济手段的综合运用,注意对环境问题的事前防止以及新的环境侵权救济方式的发展。对此,不少国家已有新的立法实例和实际作法,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立法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对环境侵权及其救济方式开展系统研究并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文论家,在评点《左传》、《史记》等史传文学中,提出“宾主”这一概念,并且对宾主的关系在作品中的体现做了许多探讨。金圣叹应用“宾主”理论评点《水浒传》,根据《水浒传》的创作实践,对一些问题做了精到的分析。应用“宾主”的理论分析小说,是很自然的事情。传统的小说,力图描绘生活的生动的画卷,揭示生活的本质。它们努力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集中地表现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为此,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必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把生活中那些带有偶然性的和无条理的事件加以整理,使其成为有条理的序列,有意义的整体”。  相似文献   

11.
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保护带制度是《石油天然气管道法》的核心部分,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该管道安全保护带的主要性质、划定依据、权利结构等的认识并不统一。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保护带是以“不得危害和危及管道安全”为原则,以管道本体为中心,按照对管道安全构成危险的危险源性质和距离管道中心线宽度不等的危险等级划分的连续禁限作业地带,包括管道安全核心保护带、管道安全重点保护带、管道安全高危风险控制带。在石油天然气管道的禁限作业等级地带,因危险源的性质、等级不同而成立不同的法律关系,共同构成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核心保护带、管道安全重点保护带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授予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的权力。明确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的基本属性直接关系到建设什么样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律体系这一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的价值取向及立法目的决定了“开放”是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的基本属性,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必须始终紧扣其“开放”的基本属性:即在宏观层面上,海南自贸港法规坚持法律移植与本土化改造相结合的立法思路;在中观层面上坚持立法原则的开放,即坚持立法原则的普遍性借鉴与本土化变通并举;在微观层面上坚持规范创制的开放,即在进行规范创制时坚持借鉴国际化经验并对其作出契合海南自贸港现实的适应性调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法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注意到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有些已经上升为地方或国家的法令。这些有益的经验及立法实践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侔”是中国古代墨家在论辩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论说方式,含有丰富的语义学思想。从墨家对“侔”的定义(“是而然”)可以看出其对语言意义的阐述。由于自然语言是意义丰富的语言,墨家又从“是而不然”、“不是而然“、“一周而一不周”、“一是而一非”等多种角度研究“辞”与“辞”的语义关系。“侔”的语义学思想产生与中国古代汉语的特征有密切关系.古汉语重语义轻形式的特征使墨家在研究“侔”时不得不把精力放在语言意义的分析上.  相似文献   

15.
试论家族法的成因及其历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制度对封建法制的影响被概括为法的“家族主义”。它是指在封建法制中,不仅法典具体条款充分体现了以家庭伦理关系和宗法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而且以家族伦理关系为基础,将其作为立法与司法的重要标准和依据。家庭制度与古代国家政治法律制度有着密切关系,这一点中国与古代西方社会是有  相似文献   

16.
在“诸法并存,民刑有分”中国古代法律中,亲属法突出反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特征。中国亲属法文化滥觞于古代的习惯和礼,进而在长期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备了法的形式;中国古代亲属法文化的特点最能反映中国古代法律的文化根基,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对我国当前的亲属立法具有深刻的传承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誓、盟与成文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中国古代的“誓”、“盟”在成文法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指出,誓是古代最早期的立法形式,但诉诸言辞而不诉诸文字;继乏而起的盟具有准法律的意义,并且采用了书面的形式。成文法正是在此基础上合乎规律的发展,而贯穿三者的则是“盟誓以相信”的示信于民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论《科技资源共享法》的双重立法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资源共享法》的立法目的,因科技资源本身和科技资源主体而具有双重性,其中应以保护科技资源共享主体的合法权利为第一目的。要注意通过对科技资源主体“产权的界定”和“行为的规制”来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在政治层面,通过立法要能促进科技进步;在技术层面,通过立法要厘清科技资源发现者、持有者和使用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立法时单一、双重和多重立法目的因规制对象的不同而各异。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道家关于“天人一体”、“天地与吾齐生,万物与吾为一”的思想;儒家关于“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同体”,把保护自然提到道德行为高度的观点等等,都是对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朴素表述。深入挖掘中国古代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气候资源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极为紧密,人们因开发利用和保护气候资源而产生各种法律关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我国气候资源保护立法相当薄弱,未成体系,不足以担当保护气候资源的重任。因而,对气候资源概念的界定以及属性的探讨是制定气候资源保护立法的理论基础;而基于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客观情况和立法的不足,加强气候资源保护立法是现实所需;气候资源所有权又是完善气候资源保护立法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