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实践美学的元范畴是“实践”.“实践”是与人的“劳动”紧密相关、甚至二位一体的概念,而“劳动”曾被界说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实践”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并反映“社会关系”的,所以,人的特性、本质又被界定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两种观点是万无一失的吗?如何准确理解二者的关系?本文就此展开重新检讨,希望对实践美学反思自身赖以立足的元范畴是否逻辑自洽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自有阶级社会以来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离不开生产关系的变革与进步。最早看清这一规律的思想家是马克思。他说过 :“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 ,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 ,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 ,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 ,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生产力的增长、社会关系的破坏、思想的产生都是不断变动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卷 ,第 1 44页 )在这…  相似文献   

3.
“数字人权”论争至今,正题与反题的交锋依次聚焦第四代人权、人权的道德基础、人权性质三个争议点。从逻辑顺序来说,判断一项权利是否属于人权,首先要看基于人的本原属性能否推导得出,否则无所谓第几代人权或人权新特征的问题。在人权本原看来,“数字人性”不是人之本性,倘若把“数字人性”视为人权的人性根基,则会导致主体虚化、形态变异、义务扩张的伦理危机。就人权结构而言,“数字人权”的价值证立欠缺最低限度的基础性,政治决断与学术论证的脱离会导致科学性存疑,对“三元结构”的突破不利于规范体系的稳定性。“数字人权”话语表达的逻辑、理论和知识生产存在着不自洽、不自信、不自主的缺陷,即因果倒置、路径依赖和重复生产。因此,对于数字科技与人权的复杂性关系,仍需从人权本原、人权结构、人权话语等多元视角继续追问。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新哲学体系的起点,不是“物质”,而是“现实的人”。这是马克思新哲学面临的根本任务和研究的主要对象所规定的,也是马克思新哲学的研究方法所要求的。马克思所理解的现实的人,是自然和社会的历史发展的共同产物,必须从“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去把握其本质。作为马克思新哲学体系起点的“现实的人”,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的范畴按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结构而组成的范畴群。  相似文献   

5.
利用抽象的“人权”否定无产阶级专政,是西方和平演变社会主义的一手.为了抵御反动派和平演变战略,需要认识无产阶级专政与人权的关系。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在谈到人权问题时,邓小平指出:“什么是人权?是多少人的人权?是多数人的人权,  相似文献   

6.
文学描写和反映生活必然着重地描写和表现人,因为人是生活的主体,生活即是人的生活。我们所要讨论的当代文学的生命意识的命题建立在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的探讨之上。无疑,马克思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问题在于理解。这种社会关系究竟是怎样一种状态,范畴的关系,一种什么样的人的复杂存在方式?这种关系只是人的外部的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人与人的社会联系呢,抑或在这之外,还包括了某些支配人类与自然运行的宇宙普遍法则,包括了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某些最基本的本能、欲望以及人类自身的内在的灵与肉的矛盾冲突?包括某种人的生存本性的生理潜能、生命精神?因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哲学界在讨论哲学教科书的编写问题时,讨论了如何建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体系问题,特别是建立这一体系的方法和逻辑起点的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意见是多种多样的。关于逻辑起点问题,基本上有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这个起点是“人”,另一种意见则不同意以“人”作为起点。不同意以人作为起点的同志们中间,  相似文献   

8.
公孙龙作为“名家”,谈论的中心一向被认为是逻辑问题,因而公孙龙具有逻辑思想似乎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只是对他的逻辑思想怎样解释罢了。但一个逻辑思想的出现,必需具有产生这一逻辑思想的理论前提,这是问题的关键。本文拟从这一问题谈起,并分析几个问题,供同志们参看。一、无“类”是否能建立古代逻辑“类”是古代逻辑的一个最基本范畴,古代逻辑都是建立在类的基础上。比如亚里士多德三  相似文献   

9.
人权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国际政治斗争、外交斗争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焦点之一——人权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阐释,回答和驳斥了西方国家对我国人权状况的种种无理指责。其所包涵的丰富内容,是我们正确把握人权实质,进行人权实践的重要准则。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是邓小平人权思想的理论基础  人权,就是人的权利,也就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中生活的一切人或绝大多数人有资格享有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其作为一个社会历史范畴,不同阶级对它有不同的理解,邓小平同志指出:“什么…  相似文献   

10.
一人权问题最初是以其鲜明的阶级性、作为政治斗争的一个标志展现出来的。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要求突破封建桎梏,它推动新兴资产阶级高举人权大旗,用以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市场经济的这种要求是无可抗拒的,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也是很自然的要求,因而,人权被当作“天赋人权”,人权被视为人的“自然属性”。尽管人权被视为“天赋”和“自然”的东西,但在资产阶级夺得政权之后,人权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得以实现。于是在资产阶级内部,在争夺统治权的政党之间,都把人权问题作为政争的筹码。政争双方无不以自己是人权的正当代表者自居,并借以攻击对方。从此人权问题演变为政治问题,并逐渐向国际扩散,它的阶级性反而模糊了。不过,应当肯定,在长时期的政争过程中,在人权问题上逐步取得了一项历史性的成就,即在人们的意识中形成了这样的一个信念:人权必需受到尊重!在这信念支配之下,现代违反人权的言论和行为,虽然还远远没有绝迹,却也不敢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地进行了,因此法西斯主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宪法中的人权条款是指2004年修宪时新增加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从逻辑结构上看,人权条款的逻辑主体是“国家”,人权条款的逻辑客体是国家的“尊重和保障”行为,人权条款的逻辑内容是“人权”。厘清人权条款的逻辑结构并对其进行规范解释是落实和实施人权条款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专门从事解决生与死、时与空、人生意义与人在世界上的作用等等“永恒”问题的哲学家,帮助每个人梳理自己的主观经验。今天,在经济混乱日益加剧、生态危机愈演愈烈的环境下,人门的内心世界反映出一切社会关系的变幻无常。其中大部分社会关系可能在那些社会不成熟的人那里中断,这是起因于他们的越轨行为:酗酒、吸毒、斗殴  相似文献   

13.
围绕着人权问题,国际社会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所谓“人权”.指责社会主义国家违反人权、违反人道主义、限制个人自由、压抑个性发展.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观点,认真看待与分析人权的实质内容,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的基础之上,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人权观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从而捍卫社会主义的人权制度.一“人权”一词的提出,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产物,它既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一面,也具有其阶级的局限性.人权,其字面意思是人的权利,我们可以把它解释为人所享有的权利.人权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只是由于那一时代的哲学家、思想家们所强调的“人”并不具有普遍性和独立性,比如说,柏拉图所指的“等级制”和亚里斯多德所说的“人是城邦的动物”的论断就很难与严格意义上的人权观念相调和,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人权理论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作为严格意义上的人权理论的提出.主要是十七、十八世纪的古典自然法学派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学者提出来的.其中,以十七世纪英国的哲学家洛克以及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卢梭所倡导的人权思想最为突出.洛克在他所撰写的《政府论》一书中,提出了关于自然状态、自然法、社会契约以及保护私有财产的理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主体性与“三识”的哲学思考纪革刃马克思指出,人是经济范畴化了的人格力量。以其相似原理、类比逻辑,可以将范畴人格化,视为“三识”意识、认识、知识为“三姊妹”,把范畴系统视为社会。这“三姊妹”是范畴社会中一个家族中的孪生“三姊妹”,那么,“三姊妹”出...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人权观念只是对西方人权观念的移植。然而人权观念在近代中国的发轫、发展却有自己特殊的逻辑。在西方属于价值理性范畴的人权观念,在近代中国则被视为追求现实目标的一种工具理性。当人权被视为一种工具理性时,其价值内涵就很容易融化于社会改造或革命实践中而被忽略甚至被舍弃。近代中国现实救亡与思想启蒙之间的内在紧张,淹没了人权的价值意义,也导致对人权观念的追求始终只存在于少数知识分子的口中和笔下。而对于大多数民众而言,并没有引起真正的人权觉醒和人权意识。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批判吸收黑格尔“抽象的精神的人”和费尔巴哈“抽象的自然的人”的基础上提出了“现实的人”这一范畴。“现实的人”作为历史范畴,至少包括实践性、社会性、自然性、精神性、历史性等特征。它既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及共产主义学说的前提和落脚点,同时也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基石,体现了人类社会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的有机统一。对马克思“现实的人”的探讨,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生育权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育权是“人之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一项基本人权,属于人格权范畴。国家可以对生育权进行了一定的限制。生育权受到侵害时,法律必须给予适当、有效的救济。  相似文献   

18.
一部研究人权问题的巨著──评《人权的理论与实践》戴路《人权的理论与实践》这部全面、系统地研究人权问题的巨著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八五”重点项目和国家教委“八五”重点图书,由我国著名法学家韩德培教授任总编,李龙教授为执行总主编。人...  相似文献   

19.
针对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人权外交”中经常出现双重标准的现象,文章认为人权所包含的自由和平等要求,实际上是适应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体系,此即“商赋人权论”;但是,由商品经济产生的人权体系都是一个具有“悖论”特征的组合体,不仅不同的个人或群体均可以用自己的尺度理解自由和平等,而且人权本身所包含的自由和平等本身就是彼此冲突的,等等。由此,可以按照逻辑推出,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人权外交”中不断出现双重标准现象,正是他们利用“人权悖论”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人权的概念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来的,是指人的基本权利或基本自由。也就是“要求维护或者有时要求阐明那些应在法律上受到承认和保护的权利。”资产阶级提出的人权概念,实际上是指人的自由、平等和其他权利,主要是指人们的政治权利。“这些权利属于政治自由的范畴,属于公民权利的范畴。”近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