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以来各省地方纷繁复杂的货币种类及度量衡差异,使得中国近代财政史研究需要正视并解决财政统计中的货币换算问题。以清末财政清理中1908年22省财政统计为实例的分析可知,该年财政收支中有近三千万两库平银的规模,在岁入与岁出项目中用其他各类货币进行标计,只有将这些货币统一换算后才能进一步去估算整体的财政规模。故货币换算问题直接关系着近代财政统计的精确性与完整性,这与近代中国货币本位制的缺失紧密相关。现有相关研究却对该问题较为忽略,亟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3.
地方财政,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工业基础薄弱,经济运行质量不高,财政风险由来已久。如何加强地方财政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摆脱财政困境,建立稳固平衡的财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分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地方财政风险的特点入手,探讨了地方财政风险的防范与化解问题。  相似文献   

4.
杨依山  刘强 《文史哲》2021,(5):154-164+168
本质与形式是理解货币问题的关键,二者不可分割并统一于货币的演化逻辑。货币演化以货币起源矛盾为始,经实物货币、信用货币和后信用货币三个发展阶段。以演化博弈的思想来看,货币形式的演变是博弈的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的发展,货币的本质也蕴含其中。但货币本质问题又超越了形式演化博弈,上升至一个三维世界的综合分析框架。从而,货币的本质最终是一种人类社会的契约秩序,这种秩序是主观偏好选择与客观资源约束的结合与抽象,是主客观的统一。同时,货币秩序不断扩展其适用的界域,成为整个人类社会宏大复杂秩序的重要一环,并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构成一种正向循环关系。  相似文献   

5.
财政风险由多种因素引起,不同因素对风险的贡献不同.本文借助矩阵分析法构建了我国财政风险的评估模型,并对我国地方财政风险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地方财政风险较大并有逐步累积加强的趋势.通过分析其形成机理,进一步提出防范与化解地方财政风险的制度性策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受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深入研究其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对于提高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改善资本市场运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所有制与控制权两个方面切入,通过建立带有交叉乘积项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综合讨论了所有制性质、控制权及其配合效应对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的影响,并给出其检验方法。最后,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仅所有制与控制权能够单独显著影响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同时其配合效应明显,而且这一配合效应部分抵消了国有企业公司价值创造能力的不足,其抵消强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中,以宏观赢利性为主要目标的国有资本财政投资虽然仍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主体缺位等一系列运行机制方面的缺陷。国有资本财政授权投资主体的发展方向应当是战略导向型的纯粹型国有投资控股公司。为此,应当在遵循政资分开、两权分离、优化配置、公平竞争和国家授权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针对现行国有资本财政授权投资主体的机制缺陷,采取有效对策加以矫正,从而实现对国有资本财政投资的主体重构。  相似文献   

8.
数字货币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重要性日益凸显。尽管数字货币相关称谓与概念众多,但其本质特征在于具有数字化形式、采用分布式账本和密码学技术。根据发行与信用背书主体差异,将数字货币划分为主权与非主权数字货币具有概念稳定性。数字货币在实践中表现出与传统货币相似的经济功能潜质,有赖于信息科技和商业模式的发展甚至产生了深化资源配置、实现私人融资等特殊功能。主权数字货币处于起步阶段,但具有法定货币的法律属性已成共识,部分司法管辖区开展了探索研发并通过“监管沙盒”积累经验。非主权数字货币发展更成熟,呈现多样化功能定位与业态设计,存在财产说、证券说、商品说、数据说等争议。非主权数字货币法律属性识别应从形式主义转向功能主义,立足最大共识——财产属性,综合使用场景、功能目的、法律关系与效果等因素甄别特定个体。作为财产,非主权数字货币在实践中衍生出支付与融资功能。反洗钱/反恐怖主义融资监管、证券监管、税收征管成为监管治理的关键。中国采取非主权数字货币禁止政策是在监管技术与经验相对缺乏的情形下所作的过渡性安排,适时推动法律规制由禁易转向管制,实行有效监管是未来趋势。针对数字货币治理,对内应采取包容审慎态度,...  相似文献   

9.
曾庆鹏 《学术研究》2013,(7):87-93,160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作为信用货币的国家。从铸币税的意义上看,中国的信用货币可以最早追溯到汉武帝时期的"白鹿皮币",而铸币税的垄断权是明朝之前各朝代中国信用货币兴与衰的一条主线。铸币税垄断与统治者好大喜功的政治抱负,或边患连绵或穷兵黩武的军事需要相联系,形成中国独特的信用货币文化。  相似文献   

10.
11.
在一个新的框架下研究我国货币供应与产出和就业增长的关系,并考虑劳动力供应和行业发展特征的影响。理论模型分析表明:货币供应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带来产出增加和就业扩大,但也带来价格水平上升,其中存在剩余劳动力和产品满足需求是产出增长的先决条件。在此基础上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的货币供应对产出和就业增长确有促进作用,但也存在行业差别,其中产出和就业增长最快的有房地产业和建筑业,批零餐饮业和综合服务业的产出和就业也有较好增长,而采掘业、制造业产出增长尚可,但就业增长不高,交通邮信业、电煤水业、农林牧渔业则产出和就业增长均不高。  相似文献   

12.
陈燕红  于建忠  李真 《东岳论丛》2020,(12):121-128
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的驱动力。央行数字货币是数字经济、数字金融体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央行数字货币的可控匿名性、可传递性、可编程性等特性为数字经济、数字金融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有助于各国央行应对私人数字货币的挑战,维护货币主权;有助于央行更加科学地调控货币供应量、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赋能金融监管,同时也为未来可能实施的负利率政策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具体到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应坚持M0定位和人民银行中心化的管理思路,探索符合国情的数字货币运行模式,强化系统建设和安全保障,寻求技术创新、风险与金融安全三者之间的平衡点,同时,加强立法工作,完善央行数字货币的治理和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改革开放前中国财政分权实践历史,提出了一个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时滞效应的假说,并利用1953-2009年全国层面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短期内过于剧烈的财政分权化会给经济增长带来负面作用,但分权化改革对未来的经济增长却具有显著的正面作用,分权的增长效应的释放存在时滞,不过,这种增长效应存在一个由弱到强再转弱的过程,从长期来看,其增长效应又会趋于消失。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5,(8):41-47
基于我国当前财政分权的背景,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财政透明度省份政府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在全国范围内政府投资挤入了民间投资,且财政分权程度与民间投资的增长呈负相关关系。从财政透明度出发,财政透明度高的省份政府投资的挤入效应高于财政透明度低的省份。从区域角度出发,中部地区政府投资的挤入效应最明显,西部次之,东部最低。同时,财政分权在东部对民间投资有显著的负作用,在中西部不显著。财政分权在财政透明度低的省份对民间投资有显著的负作用,在财政透明度高的省份不显著。因此,中西部地区应更加注重资本存量对民间投资的引导作用,在东部地区提高财政透明度,以此引致民间投资。  相似文献   

15.
货币投入经济的方式以及货币对经济的作用,既是货币理论中经常引发争论的问题,也是吸引人们不断探索的课题。罗运贵教授的《新宏观经济学》,对货币的功能做了开创性的划分,对货币如何投入经济与作用经济进行了极具创新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首先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验证财政支农支出增长和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并进一步运用计量回归测定当前财政支农结构的合理性,分析得出:财政支农投入仍然不足;为提高财政支农资源的配置效率,必须优先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财政对农村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18.
陈燕红  于建忠  李真 《浙江社会科学》2020,(10):4-12+24+156
我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采用双层运营模式,基于D-RMB系统的架构主要包括设计、印制、发行、流通、兑换、回笼、银行间结算等环节。我国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有助于提升人民银行地位,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提高宏观审慎管理能力,推进人民币跨境支付等。但同时也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和潜在挑战,主要包括系统安全风险、数字钱包被盗用、用户数据被非法获取、泄露,及消费者使用习惯的培养问题等。建议通过立法形式明确央行数字货币的法律地位,厘定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强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加强网络技术建设,强化对账户持有人审查,优化反洗钱监管流程,以及加强跨境交易监管与协调机制建设等举措,探索出适合我国资源禀赋和监管需求的央行数字货币治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宋科  孙翼 《学术研究》2024,(2):91-100+177-178
在数字化时代的货币新格局下,本文重点探讨央行数字货币的兴起与现金的未来,并基于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对现金的不同替代程度系统分析其形成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第一,央行数字货币的产生是由数字化时代内在需求推动的,是技术进步和中央银行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将与现金长期共存,并对现金需求和经济金融体系产生深远影响;第二,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对现金需求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基于支付工具选择理论,从交易便利性和持有收益性来看,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将对现金产生替代,但考虑到匿名性与普惠性需求,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难以完全替代现金;第三,通过不完全替代现金和银行存款,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将对银行体系、金融稳定、货币政策等方面产生影响,而在完全替代条件下,负利率政策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需要重新评估。基于此,各国应该充分认识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可能带来的利与弊,更为准确地把握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及其与现金的关系,并在试点中基于本国实际不断进行检验和修正,以逐步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货币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我国货币增发内生于经济体的结构中,这种内生性决定了货币主义政策的局限性,货币增发导致物价上涨是一个复杂的动态传导过程。必须正确认识到我国的物价上涨和西方经济学所说的通货膨胀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是与我国的发展模式高度相关的。在政策的取向上,也必须坚持《资本论》的原则与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