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中国的轻罪制裁范围日趋泛化,制裁手段过于严苛,制裁程序以繁为主,严重阻碍了以自由、教化、效益为主要内容的当代法治价值之实现,故而急需予以系统反思与优化。源于“轻重分离”的治理需求、“轻者轻处”的政策导向、“恶小必罚”的观念革新,轻罪制裁体系应以形塑“严而不厉”为目标,通过恪守谦抑以适度严密轻罪法网,通过宽缓处置以实现轻罪轻罚,通过程序分流以提高诉讼效益,最终实现轻罪治理能力与体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张红昌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1):56-70+235-236
自1997年新刑法问世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陆续出台了11个刑法修正案,主要以增设新罪尤其是轻罪为内容。这种频繁修改刑法增设新罪且主要系轻罪的立法模式无疑根源于积极刑法观。我国当前处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不断增长的法益保护需求等决定了以积极刑法观为指引的轻罪立法具有正当性。虽然积极刑法观下的轻罪立法致使刑法扩张,并不必然违背刑法谦抑性,但是部分轻罪立法确实存在合理性疑问,而且轻罪立法的附随后果也具有诸多弊端。有鉴于此,我国积极刑法观下的轻罪立法应当重视条文内容的合理性优化,在固守刑法谦抑性的同时,也应注重提升立法科学性,并且应尽快针对轻罪设立前科消灭制度。 相似文献
3.
社会治理工具是实现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途径,决定着社会治理的行动模式。社会治理工具的分类与型构是社会治理工具研究的切入点和关键点。社会治理工具可分为规制型工具、激励型工具、参与型工具和文化信息型工具四大类,每一大类工具又包含若干子工具。社会治理工具分类的型构是指在社会治理工具分类的基础上,以社会治理的"公益、维权"和"公害、维稳"为治理靶向,以四大类治理工具为驱动因素,构建政府、社会与市场三大主体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律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日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概述了国外垃圾分类法律治理经验,简要分析了我国垃圾分类法律体系不足,并在重点剖析广州市垃圾分类法律治理经验的基础上,从法治角度就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平竞争的伦理学界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公平竞争是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对公平竞争概念本身却论说寥寥,缺少系统、深入的研究。很难想象,一种真正严密无可辩驳的理论能够不以严密的概念分析为基础。通过考察公平竞争的适用对象发现,公平竞争是合作社会体系中人们之间的利益争胜行为,既有形式要件又有实质要件,即当且仅当有规则且规则为竞争各方认同并遵守,同时又符合善之精神的竞争才是公平的。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要求生态宜居,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是生态宜居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嵌入乡村社会的外部行为规范,与乡土性、流动性和个体化的乡村社会相结合,产生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嵌入性治理困境,主要表现为农民分类意识淡薄的主体性困境、垃圾分类规则模糊的制度性困境和村庄动员能力减弱的公共性困境。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通过组织机制、制度机制、宣传机制、奖惩机制构成嵌入性治理机制,以重塑村庄公共性、明确治理规则、培育垃圾分类意识和规训垃圾分类行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嵌入性治理的有效性,体现在嵌入性治理的治理能力提升、治理规则规范和治理权威型塑,有利于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8.
中国犯罪治理模式的文化研究——运动式治罪的式微与日常性治理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的犯罪治理活动主要是在运动式治罪和日常性治理这两种犯罪治理模式的组织、设计与引导下运作和开展的。从文化视角出发、以文化的规范性为分析工具,着重对运动式治罪模式和日常性治理模式进行文化研究,并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制度、文本或话语四个层面上对前述两种犯罪治理模式进行文化规范性反思与解读,从而开放出运动式治罪的式微与日常性治理的兴起这一关涉犯罪治理发展规律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邢妍妮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18-21
制度化社会治理方式指的是通过制度化的规范约束权力行使的范围和程序,并对社会利益进行明确的、可预知的和被接受的分配和调整。在我国构建制度化的社会治理方式既符合经过论证的实质价值,也在实践中获得了经验事实上的一致同意。在建构这种社会治理方式的过程中出现了法律与政策博弈和冲突的问题、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争论的问题,法律始终应当是制度化社会治理方式的核心内容,但其他的制度化规范和准则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补充作用,法律应当与政策通过良性互动进行衔接。在此前提下,实质法治所追求的价值判断又对制度化方式形成了冲击,应当在坚持形式法治的基础上适度接受规范以外的其他标准对制度化方式的评价和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我国社会治理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法一直使用的统一犯罪概念应当分立,按照社会危害性性质、程度实行犯罪行为分类,可划分为重罪、轻罪、刑事过错.犯罪概念分立的价值在于,使社会对犯罪的评价标准更为清晰、明确,使犯罪概念的总标准与犯罪构成具体标准相衔接,为刑罚处罚个别化、多层次化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关于什么是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学界有不同的界定。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必须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创新性、科学性、价值性和规范性。由此,可将社会科学“科研成果”界定为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等15类。 相似文献
12.
米铁男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8)
特拉伊宁的犯罪构成学说对中国影响十分深远,而苏俄的犯罪概念,乃至此前沙皇俄国时期的犯罪概念都是特拉伊宁犯罪构成学说形成的重要前提。尤其是苏俄时期的犯罪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特拉伊宁的理论。苏俄时期立法机关、刑法学界均对犯罪概念进行了长期讨论,最终形成了以犯罪本质即社会危害性为特征的实质概念,其中刑事违法性特征居于次要地位。在缺少罪刑法定原则制约的背景下,特拉伊宁在实质犯罪概念的框架之下建立起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犯罪构成理论,从而使苏俄践行法制原则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14.
新自由主义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国家治理模式.作为一种现代性国家治理理论,新自由主义表面上主张要为了维护个人自由而从国家内部限制治理权力的实施,但实质上却是在为重建资本积累创造条件.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新自由主义国家治理模式在世界范围内的移植与扩张已经给其他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这些危害正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人们批判和质疑新自由主义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犯罪与刑事责任作为刑事实体法上的两个基本概念,具有必然因果联系。但在现行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中,二者表现出十分明显的逻辑关系错位。其原因主要是程序法制定者对于犯罪与刑事责任的逻辑关系以及犯罪的形式概念与实质概念之界分缺乏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伦理治理与标准治理: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的双重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族企业是以家族关系为基础构建的关于企业产权的契约结合体,基于非正式制度的伦理治理和基于正式制度的标准治理是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的双重机制。本文在家族企业的内部治理体系的分析框架下构建了一个双重机制模型,从激励、约束和决策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伦理治理和标准治理的治理效应,指出家族企业要提高其内部治理效率,应该相机选择内部治理机制的组合模式,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刑法》第37条前段规定的定罪免刑制度有助于缓解罪杂刑单问题,也有助于提升刑事司法效益和促进犯罪治理的精细化。从效力上看,第37条前段是有关定罪免刑制度的一般性规定,本质在于将分散在刑法中的具体定罪免刑制度原则化,具有独立性和普遍适用性;司法者可在量刑原则、原理的范围内,直接根据该条对行为人予以定罪免刑。理论上反对将第37条前段理解为独立免刑规则的观点均不合理,将其理解为独立的免刑规则能有效弥补第61条的弊端,实现第63条第2款限制司法权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对于国家治理的科学内涵与实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把握.首先,三中全会精神是解读国家治理内涵及其本质的突破口.国家治理借助全面深化改革的契机与突破口全面展开,我们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国家治理的内涵及实质.其次,社会制度是把握国家治理科学内涵及其本质的根基.社会制度从根本上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因而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治国理政的方针.最后,基本国情是理解国家治理内涵及其本质的依据.只有紧紧抓住我国正处于并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们才能在对依据的深刻把握中加深对国家治理科学内涵及实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郑丽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7):66-74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虽然为限制羁押性强制措施的适用作了相关一系列的重大修改,但是这种修改远不能解决中国当前对包括轻罪在内的各类犯罪广泛、过度地适用羁押性强制措施的问题。中国刑事诉讼法在强制措施的改革和完善上仍然任重而道远。而这当中有关对轻罪限制适用羁押性强制措施的问题,应成为未来刑事诉讼法进一步修改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应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立法作出修改。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防范与治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我国网络事业的发展,大学生网络犯罪的案件呈现上升趋势。如何防范与治理大学生网络犯罪,不仅关系到高新技术的法律保护,更重要的是关系到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本文综述了大学生网络犯罪的主要表现,分析了网络犯罪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与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