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中国传统史学以孔子为界,可分前后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孔子以前,史学发展主流以记录为主,可称为“记录史学”,史官是唯一的历史记录者,记录分记言、记事两种主要形式。在孔子以后,史学发展主流以编撰史书为主,可称之为“编撰史学”。“彰善瘅恶”、“取鉴资治”成为编撰史书的指导思想;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相继形成;史官之中出现了记注史官与编撰史官的分工。中国传统编撰史学有成熟早、著述多、历时久等优点;又有发展缓慢、长期停滞、难以自发地进入更高发展阶级等缺陷。  相似文献   

2.
史学生活即人类与"史学"相关的精神生活。先秦是中华文化的发端和初步发展期,包括史学生活在内的国人精神生活,在这一时期打上了深刻而特有的印记。中国古代史学生活的一些突出特征此时皆已凸显,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研究中国史学生活首先从这一阶段着手,既是对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的有益补充,也是"精神生活"研究的深入拓展。除历史鉴戒意识、法先王思想等论题之外,先秦史学生活研究还应包括"故实"观念、历史预参与意识、历史著作的阅读与接受等较为薄弱的方面。由于"生活化"特性,史学生活也应把视角更多地引向普通民众。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研究先秦史学生活,有助于重建中华民族精神殿堂、弘扬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  相似文献   

3.
深沉的历史意识、发达的史学理论和生动形象的史学表述形式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文章认为戴名世是一位至今仍未被史学界充分认识的卓越史学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明史编撰,表现出了古代良史所具有的深沉的历史意识和史学意识,并继承和发展了前代史学批评理论,表现出了卓越的史识史才。戴名世的史传文章是对司马迁、欧阳修在史学表述形式上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赵有田 《东方论坛》2009,(2):23-26,35
中华民族具有高度自觉的历史意识,主要表现在追念祖先、崇尚“古训”、重视“藏往”、维护历史记载的真实性和坚持历史评判的崇高性五个方面。这种高度自觉的历史意识以及由此形成的延绵不断的史学传统,是维系中国文化连续不断、百世流传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历史知识大众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向表现在五个方面:从传媒变化看,出现了由单一印刷媒体向影视、网络等多媒体发展的趋向,从而改变了历史知识传播和文本构建的模式,并影响到民众对历史的认知;在书写者方面,出现了职业史家书写向公众书写发展的趋向,公众逐步成为历史知识大众化的主体;在目的性方面,出现从教育人向娱乐人转化的趋向,娱乐休闲逐步消解和取代了爱国主义等高尚意义的诉求;在学科建设上,从学科附庸向学科独立发展,中国本土的通俗史学与西方的公众史学相遇,加快了学科建设的探索;在作品评价上,从学界内部向全民参与发展,历史知识大众化的成果不断变成“公共话题”,出现全民热议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中国公众史学学科体系的形成,有着自己的史学资源与实践活动,有自身的探索过程.当然,受到了美国公共史学学科建设思维的影响.这个探索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中国通俗史学、应用史学与美国公共史学的并立,以“大众史学”替代“通俗史学”,按“公共史学”模式建设中国的“大众史学”或“公众史学”,建设名实相符的中国公众史学.中国公众史学学科的形成,是典型的立足中土、借鉴西洋.中国公众史学是中国物种,不是外来的,我们要建设的是有中国特色的公众史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文化的发展中 ,中国古代史学占有独特、崇高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中国史学具有双重的文化涵义和双重文化功能 ,在内容上必然要涵盖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 ,而且在深度和广度上也更加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国古代史学还具有其它学科难以替代的教育功能 ,对传统文化尤其民族精神的重塑与延续起着巨大作用 ,并影响到通俗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代史学还具有会通古今、鉴古知今、秉笔直书和重视史家修养等优良传统 ,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抗战时期,时任大学用书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的黎东方,由于生活拮据,公开作历史故事演讲,因而被后人称作“卖票讲史第一人”。20世纪60年代,黎东方结合当年在重庆讲史的经验和风格,创作了《细说清朝》《细说三国》《细说明朝》等系列作品,黎东方称其为“细说体”。“细说体”实质上并非是全新的历史体裁,而是历朝断代史的一种通俗写法。“细说”系列作品以其辩证翔实的内容,深入浅出的表述,为后世通俗史学读物的写作提供了借鉴,推动了史学通俗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瞿林东先生的《中国史学史纲》不是简单的史学发展史著作,而是关于中国史学理论和历史理论进行缜密思考与系统总结的会通之作.通过多条线索齐头并进的方式,在阐释不同阶段各类史学著作丰富内涵的同时,彰显同一时期诸种史学思想与历史理论的发展演变脉络,使读者在接受各类史学史知识时学会反思与总结.  相似文献   

10.
李振宏、刘克辉合著的《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一书,是一部表征着新时期中国理论历史学发展历程和水平的重要著作.这部理论历史学著作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第一,它见证并且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理论”学科建设的基本历程;第二,它是中国理论历史学研究从“历史理论”向“史学理论”过渡历程基本完成的一个标志,也是“史学概论”或“史学理论”体系趋向成熟的一个标志;第三,它在历史认识检验标准问题上提出了历史哲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的“历史之真”标准说,堪称是“一家之言”;第四,在目前同类著作中,它第一次认真地探讨了历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一重要的史学存在学问题,并且首次把历史学的学科规范纳入到“史学理论”学科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博彩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从娱乐性游戏发展为娱乐性博彩活动,再发展为商业性博彩,是一个历史过程。从经济学的观点看,这个历史过程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历史发展阶段,即竞技、斗智娱乐性游戏,自娱-互娱性博彩,个别的、简单的商业性博彩,扩大的、复杂的商业性博彩和网络博彩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博彩均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而且赌场、赛马、彩票等不同的博彩业态也会分别呈现出其特有的形式。这样,就构成了中国博彩发展历史阶段性的若干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史学五十年的理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前期 ,“新史学”理论的提出、进化史观的输入 ,尤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为新中国史学的理论建设提供了前提 ;新中国史学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唯物史观在中国大地上的广泛传播 ,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 ,是新中国史学的理论建设之最重要的方面。历史理论领域的重大成就和史学理论研究的兴起 ,反映了新中国史学理论建设在这两个重要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克罗齐在对西方客观主义和实证主义史学的批判中提出和构建了他的史学理论,克罗齐理论所包含的“历史即哲学”、“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等史学思想不仅对现代西方史学理论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而且它对中国当代史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克罗齐史学理论时中国当代史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隋朝史学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朝国运短促 ,但史学成就并非乏善可陈。隋朝统治集团的历史意识较以前诸朝进一步增强。隋朝史家既重视修前朝史 ,也重视修国史。隋朝史学对后世史学的影响颇为深远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史学研究中,“问题史学”作为一种方法论受到各个学科的广泛认同,问题意识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当代史学研究的趋势表明“问题史学”作为一种方法论得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追溯了“问题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其次阐述了问题史学的内涵;第三,结合当代历史研究的趋势,说明“问题史学”作为一种方法论所具有的时代意义,以其为当代史学研究带来一些启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史学的官方性格与民间性格之间的矛盾是中国史学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反映史学民间性格的布衣修史现象就是一个重要表征,以官方与民间双重视野来省视这一矛盾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史学发展路径的理解。在唐宋以降平民化趋势加剧的历史背景下,晚明布衣阶层话语权势增强。这有力地冲击了僵化的社会结构、没落的等级秩序和腐朽的身份体制,并深刻地波及史学领域。晚明时代,布衣寒士不仅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历史创造,还饱满激情地致力于历史书写。“史在布衣”现象成为晚明史学平民化的标志,推动了中国古代史学由“官史”向“民史”的演进,在数千年来中国史学的辩证实践中具有显著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宋元是中国古代小说发生的重要阶段。伴随着创作,小说理论在唐宋元时期面临如何真正走上艺术审美批评之路的问题。从唐之“史氏流别”观到南宋之“史说分离”观,再到元之“说大于史”观,史学意识在唐宋元小说批评中的隐现及其渗透体现了这一时期小说批评走向艺术审美批评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8.
揭示史学与社会的关系是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一书值得注意的特色之一。作者通过对中国史学发展历程的考察,以事实说明了史学与社会有没有关系和史学对社会究竟具有怎样的作用等问题;强调史学家应该具有关注社会的治史宗旨;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史学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围绕英国著名史家麦考莱的历史写作,科学史学与通俗史学的支持者进行了多方面的争论。科学史家强调历史学的科学性,认为历史著作是为同行专家所写,应该为公众提供历史知识和经验教训。通俗史家则追求历史学的艺术性,认为历史著作应为读者而作,史学应兼有教益与娱乐的功能。麦考莱的成功经验表明,在保证历史科学性的基础上应该注重历史叙述和文字表达,让学术成果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小说具有崇实黜虚的民族特征,表现在对史学“实录”意识的接受。从文学接受角度看,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在接受史学“实录”意识的历程中呈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这种现象的发生,有其深刻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