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李林洪  杨兰 《理论界》2012,(4):153-155
"情感结构"是一种文学、社会以及历史理论的形式化表述,表明在文化与社会关系中主体视角的存在,情感结构表明文化内部存在一种创新的机制与原则。雷蒙德.威廉斯把情感结构作为分析文化与社会、个人与社会、文学与社会的工具,试图阐明文学和文化具有的物质性、社会性。  相似文献   

2.
徐来 《南方论刊》2011,(10):83-84,76
深圳读书月是一响彻全国的区域性、城市性全民阅读品牌。文章分析认为深圳读书月模式的成功原因在于确立文化立市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和秉持"产业集群"原则。认为深圳读书月模式在全民阅读活动整体链条中具有较高推广价值,提出了建立实施城市(地区)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事前评估机制与事后评估机制、打造"全国一盘棋"的全民阅读推广网状架构等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指出: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是一种有声有色的阅读方式,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必需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也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分为三个维度,语文阅读习惯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维度的学习结果之一,是学生经过反复练习而获得的规律性的阅读行为。本文从介绍美国培养与评价阅读习惯的经验入手,探讨了我国培养与评价语文阅读习惯的主要途径,同时也介绍了国内外一部分阅读习惯评价工具。培养语文阅读习惯的主要途径是每天阅读和独立阅读。评价语文阅读习惯的主要工具是阅读日志和阅读问卷。  相似文献   

5.
"逍遥游"的实质是庄子对主体修养境界高度地提升与合理性论证,体现了"无无"境界的思想性质和从"有待"到"无待"的境界思维成果。王夫之研究"逍遥游"的理论成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批判庄子反对"有待"和以"无待"论证"逍遥游"境界的虚无思想性质和理论思维取向,揭示"无无"境界思想本质;(二)改造和吸收庄子提升境界高度并论证其合理性的理论思维成果。王夫之研究"逍遥游"的思想价值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他与庄子思想的同异及其思想根源;(二)他遵循的从"无无"到"有"境界线索并论证"有"境界的思想本质。  相似文献   

6.
90年代初 ,一些出版社率先推出策划编辑制 ,将编辑推向市场。而在此前 ,尽管出版人也有选题立项论证 ,但终究未将图书作为商品推向市场。然而 ,出版社实施精品战略 ,就不能仅仅将策划主要局限于图书选题的策划 ,以及与此相关的策划层面上。出版社除了依靠选题策划外 ,还要有市场策划、宣传策划、经营策划和营销策划等 ,统称为“出版策划”。而在这多项策划活动中 ,选题策划和营销策划是最重要的 ,是重中之重。新的选题策划过程涉及到方方面面 ,首要的是创新。不断创新是选题策划的生命力所在 ,是精神生产的基本要求。选题策划前 ,要调查社会…  相似文献   

7.
解读"冯友兰哲学"和"冯友兰现象",绕不过冯友兰"人生境界说"。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寄负着他的哲学观和"安身立命之地"。"人生境界说"不仅是打开其哲学体系玄深之门的密钥,而且还是攀访其人生终极之思的舷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价值意蕴和层递关系,既直观描绘了人生境界存续迁转的总体图景,又深刻揭示了其可操作的实践维度,对于当前的思想道德抑或精神文明建设仍不乏理论借鉴和实际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儒家“以乐修身”思想探微——解读《礼记·乐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记·乐记》是先秦儒家乐论思想的集大成之作,礼乐的教化思想是其核心思想。本文试图从心性论基础、乐教的核心、以及"以乐修身"的特点、目的和境界来探析"以乐修身"的思想对个人的道德修养所产生的深远而积极的影响。乐可以治心,使人心灵愉悦,陶冶人的情操,节制人的情欲。借助"以乐传德",乐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性格和意志,提高人的品行,实现追求"内圣外王"的人格的目的,从而达到"和"的最完美的境界。进一步说,"以乐修身"有助于移风易俗,使社会和谐安宁。  相似文献   

9.
《老子》思想意蕴是对人生终极价值追求的境界问题。"道"是最高境界即天地人一体之境,它是自我不断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过程。人突破世俗中有限的"我",复归于人性本然之德,进而入于整体之道即完成自身心灵的复归与超越。首先界定"道"与"德"的内涵并分析两者何以能成为"境界"?而后具体阐述"三重境界"的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10.
薛文思 《学术探索》2013,(11):81-83
情感意义是关于讲话人或作者的感情和态度的意义,是语义学中极为微妙复杂的一种意义,在诗歌描写中表现尤为明显。本文从情感意义移译的角度,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两译本中第116首进行比较和评析,探讨两译文中情感意义传递的程度,试图寻找诗歌翻译中情感意义传递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读者反应理论"在课堂教学上的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的理论依据是"输出体验(efferent transac-tion)"和"美的体验(aesthetic transaction)"。"读者反应理论"视觉下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写读书日志的方式把自己和读本结合起来。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能更清晰地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在日志里自如地表达他们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这种文学教学模式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也为我们广大教师提供新的教学理念和视觉。  相似文献   

12.
英汉"快乐"情感隐喻认知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乐"作为最基本的情感之一,是人类最重要最普遍的人生体验.在日常语言中,除了直接说出I am happy 外,我们更多地运用隐喻概念来表达"快乐"情感.英汉语"快乐"的基本隐喻概念是相同或相似的,这是因为对情感的认知和语言表达都是以生理现象和心理体验为基础的,而人类共有的身体构造和体验机制,决定了语言间具有共性.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因为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民族历史背景,英汉"快乐"情感隐喻存在着一些差异,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带有民族风格的情感概念.  相似文献   

13.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其根本宗旨是唤起人自由自在的人格境界,激荡起心灵深处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在人格与人才培养的今天,缺失一种主流方向,尽管不断有人文学者呼吁文化的重构,但是当代大学生人才培养与人格塑造的理论依旧不够成熟,儒家倡导的"君子儒"形象实则是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的根本准则,对"君子儒"的探赜,可以对大学生人格和实践的培养中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江结宝 《江淮论坛》2011,(4):188-192,187
骂辞是骂詈的言语、言辞。说话是一种行为,传递一种信息。骂辞中包含着10种信息范畴,其中,"辱称"和"指短"是最基本的。骂辞的信息结构模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大约十余种。骂辞的行为信息有种种特点,认识这些特点,有助于判断骂詈的合理性,有助于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5.
张曙光 《船山学刊》2012,(1):145-148
明清时期的评点家在对小说、戏剧等叙事作品的评点中不同程度地描述了阅读共鸣现象。在当代文论话语观照下,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评点家所揭示的阅读共鸣现象及其特征:作为读者审美经验中的高峰体验,阅读共鸣要经历一个"耐"、"止"、"思"的情绪酝酿与动力蓄势过程;阅读共鸣的发生体现了文本内在的意义要求,读者往往会在阅读共鸣中领悟到某种人生哲理和生命意义。深入分析评点家对阅读共鸣及其发生机制的评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评点所蕴含的丰富的阅读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家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神州大地掀起新一轮读书热潮。全民阅读成为一道美丽的文化风景。现将下期《重庆社会科学》"智库建设研究"栏目之"每期一题"选题预告如下。第11期选题:全民阅读。包括全民阅读的文化特征、全民阅读的引领功用、全民阅读的长效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从古至今,爱情是永恒话题,情感为人乐道。本文将婚恋情感分为五层境界:背叛、冷漠、平淡、默契、相濡以沫,并对每个层次境界进行了论析,以期人们升华情感、提升境界。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散文漫长的发展进程中,秦汉论说散文在情感与文辞方面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从而呈现出"情欲信、辞欲巧"的时代特色。文章着重分析了秦汉论说散文"情信"、"辞巧"的特色,并从先秦的优良传统、辞赋的直接渗透、文论的侧面推动、社会的现实影响四个方面进一步探讨秦汉散文这一时代特色形成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9.
朱熹以一己之见错解《大学》的"格物致知"为穷尽天下事物之理,误导读书人纷纷向外追逐名利,不知道从心地上革除私欲。而革除私欲是修身的根本,不能修身就不能治家齐国平天下。朱熹不能契入四书超凡入圣的境界,他所注解的四书误导了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孟经典的阅读理解,使人们不能借圣贤的经典开启自己的良知。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之"情"可谓意蕴深远。贾宝玉的情感以"情不情"为特征,是一个包含了"色欲"与"纯情"的情感世界,寄寓了作者"情"的理想。黛玉之"情情"与宝钗之"情时"分别代表了宝玉的两种情感诉求而不可兼得。"兼美"钗黛的秦可卿作为贾宝玉的知"情"之人,是作者将两种情感糅合在一起的一个尝试。饱含着作者审美理想的秦可卿早早地退出舞台,为小说的结局奠定了悲剧的基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