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黑龙江省第七次《红楼梦》学术研讨会综述徐锦玲黑龙江省第七次《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6月4日-6日在黑龙江省委党校分校举行。到会代表41人,提交论文13篇。现将本次学术会议的主要论点综述如下:一、《红楼梦》主题意蕴方面的研究著名红学家、哈尔滨师...  相似文献   

2.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新版《红楼梦》,已经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本文从新版《红楼梦》的底本选择,正文校订,注释的数量、范围、内容等三个方面谈了该书的优点,这对广大读者和研究者欣赏、研究这部不朽名著是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霍国玲在《山西师大学报》以“反照风月宝鉴”为题,论述了《红楼梦》的主线问题.文章提出,近年来,红学刊物不断发表研究《红楼梦》主线的文章.所谓一部分作品的主线,一般是指表现这部作品主题思想的主要情节线索.不少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红楼梦》的主线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为了探讨作品的主线,首先必须抓住作品的主题思想.研究者都承认此书中隐进了作者难言的苦衷,但作者饱蘸着人生血泪“哭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对当代小说《秦腔》有着极大的影响。它们的精神意蕴是相通的:以家庭的兴衰变迁折射时代变化。在叙事手法上是相似的:运用了灵活多样的叙事手法。《红楼梦》文备众体的特点在《秦腔》中也有体现。从《红楼梦》对《秦腔》直接深远的影响中可以看出,《红楼梦》与当代小说之间并没有古今时代的隔阂,同时当代作家应将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古代文学遗产转化为文学创作的能量,在吸收和借鉴《红楼梦》的基础上超越红楼艺术高峰。  相似文献   

5.
首先,让我热烈地庆贺我省红学讨论会和江苏省红楼梦学会成立大会的开幕!我来讲话,是“逼上梁山”。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我不是从事《红楼梦》研究的人。我读过《红楼梦》,也喜欢《红楼梦》。但把我看作研究者,不敢当。第二,在座的有很多老同志,也有很多中青年同志,都是在《红楼梦》研究上有成绩的。我在这里讲话,更是班门弄斧。所以要首先声明一下。既然叫我讲,我就把一些不成熟的意见谈出来,求教于大家,求教于前辈和后进们。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第一主人公贾宝玉的最终结局,直接关系到《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和终极旨归,但由于曹雪芹八十回后手稿的散佚,贾宝玉的结局客观上成为红学史上的一个"悬疑"。脂砚斋在其批语中一再透露的贾宝玉后文之"悬崖撒手",却为学界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可,认为贾宝玉最终结局就是了悟红尘后出家,即"悬崖撒手"。不易为人知的贾宝玉"悬崖撒手"另外两层深刻内涵:其一为《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之精神境界与艺术归宿;其二为《红楼梦》创作者曹雪芹之真实人生结局,同时也是《红楼梦》中甄、贾宝玉的各自归宿。说明"悬崖撒手"对于《红楼梦》作品之贾宝玉与创作者之曹雪芹的内在精神统一,正是曹雪芹生命故事在其意识层面的艺术演绎与潜意识层面的人生实践。  相似文献   

7.
自3月13日《书刊导报》以一版头条地位加“编者按”套红发表段献民《为世人前所未闻、为学者前所未想;震惊人类的发现——《红楼梦》应有两部:王国华替曹雪芹完成〈太极红楼梦〉》一文以后,迅即产生轰动效应,大陆及香港的数十家报刊纷纷摘载此文,从而引起海内外人士的广泛注目。5月14日,武汉《红楼梦》学会在湖北大学召开“第三次当代红学研讨会”,就《太极红楼梦》问题、《红楼梦》的结构艺术及红学研究中实事求是的学风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当下不断涌现的"红学"佳作,很多是借助西方各类文化样式和理论方法来阐释《红楼梦》,呈现出与传统"红学"迥异的风格和景象。李庆信《红楼梦叙事论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2月。以下简称"李著")就是这些佳作中的重要代表。李著以《红楼梦》叙  相似文献   

9.
<正> 现在,几乎所有的评论者都把《红楼梦》看作现实主义的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自然是当之无愧的。文学上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就是以直观的感性形象真实地反映现实。但是,在文学的发展中,现实主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对现实的认识和用文学的手段再现现实的能力的提高,现实主义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甚至同时代的作家,在真实地反映现实的现实主义的创作上,也往往有着各自的特点,不会是完全一致的。那么,《红楼梦》的现实主义具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红楼梦》研究者是应当作出明确的回答的。因为,搞清了这个问题,便有助于从创作方面说明《红楼梦》何以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11月21日至23日,天津市红楼梦研究会成立、《红楼梦与津沽文化研究》创刊暨曹雪芹逝世250周年纪念大会在天津师范大学举行。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南开大学原常务副校长陈洪,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梅新林、孙玉明,宁宗一、冯尔康、侯忠义、鲁德才、吕启祥、周岭、梁归智、欧阳健、曲沐、林骅、张蕊青、竺青、徐永斌等百余位专家出席会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艺术报》、《文学遗产》、《明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太虚幻境的描写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实际上它包含了多重象征意义,本文尽可能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太虚幻境的描写既是中国文学中经常出现的梦境与仙境的结合,又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女性世界,充满了极幻极真的艺术气息,使《红楼梦》这部经典之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张问陶与《红楼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哭其妹张筠墓诗及赠同年高鹗诗的自注内容由于研究者理解各异 ,意见分歧 ,在红学研究中已成悬案。根据张问陶与高鹗交往情况及《遂宁张氏族谱》、张问陶兄弟所撰《先大夫朝议公行述》等资料 ,可以确认 ,高鹗并非张问陶妹夫 ,张筠的丈夫是高扬曾。另外 ,张问陶所谓《红楼梦》后 40回俱高鹗所补 ,其意并非指后 40回由高鹗续作 ,而是指由高鹗修补。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红楼梦学刊》和绵阳市社科联发起并主办的《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于5月16至19日在四川绵阳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红学家共50余人,围绕《红楼梦》与曹学研究和孙桐生与红学史这两个主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兹将此次研讨的主要观点概述于次。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一九八五年年会于十一月一日至四日在扬州市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红学研究工作者参加了这届年会。会上,由姚北桦同志致开幕词,黄永德同志代表首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王进健同志致闭幕词。省委宣传部陈超副部长专程来扬参加会议并作了发言。会议收到论文二十五篇,有十余人在会上作了学术发言。其中何永康同志关于改进《红楼梦》研究方法问题的发言,引  相似文献   

15.
郁永奎 《江淮论坛》2005,(2):160-170
《红楼梦》的创作,经历了《风月宝鉴》→《石头记》→《红楼梦传奇》→《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复杂的演变过程。《红楼梦》是今本《红楼梦》的第四稿。“吴玉峰则题曰《红楼梦》”。①《省亲》回是《红楼梦》创作灵感创作的开端故事,随后,它速成一块十七回《红楼梦》。它原来在“贾探春理家”之前《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位置上,而后被作者向前移至“葫芦案”和薛宝钗“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②故事之间位置上。然后,曹雪芹沿着这里往下创作,直到“末回《警幻情榜》”③为止,从而创作出“百回”④《红楼梦》。而后,曹雪芹将《上三十回》⑤压缩成三回《红楼梦》,放在第四回之前,作为小说的开端,之后,他又从开端修改下去,成为“百十回”⑥《红楼梦》,但始终未改变《红楼梦》创作思路。《红楼梦》创作思路既不同于《风月宝鉴》创作思路,也不同于《石头记》创作思路。这为统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红楼梦》结构、主题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从1980年6月16日到20日在美国梦斗塔湖畔的威斯康星大学举行。这次国际《红楼梦》研讨会是由威斯康星大学的文学教授周策纵发起的。 学者们来自世界各地的五个国家,共八十多人。其中有我国著名的红学家周汝昌、冯其庸、陈  相似文献   

17.
关于《红楼梦》作者研究的新发展杨向奎关于《红楼梦》的作者,在今传《红楼梦》第一回中已经交待清楚,其中有: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是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己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当此日...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年全国《红楼梦》学术讨论会之后,我又有幸参加几次全国和地方的红学讨论会,亲眼看到我国广大红学研究者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研究曹雪芹与《红楼梦》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和良好成绩。对近年来红学研究中出现的这种新气象、新形势,我想,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句古诗来形容,或许是较为恰当的。故借此为题,作一些简要的回顾,供同志们研究。一、红学的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  相似文献   

19.
清代关于《红楼梦》的随笔类论著,种类很多,这类论著对于了解《红楼梦》研究历史情况颇有用处,这里仅举三种,略予评介。一、“黍谷居士”《阅红楼梦随笔》乾隆年间,除抄本《石头记》上“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评注以外,把对《红楼梦》的评论写成专册流传下来的,据今所知,《阅红楼梦随笔》恐怕要算是最早的一种了。书中《红楼梦记》文末署“甲寅”,应是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此书原系抄本,一九五八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已据拜经楼抄本影印。《阅红楼梦随笔》是总题,署“海昌黍谷居士周春著”。全书计有《红楼梦记》(有似全书的序)、《红楼梦评例》、《红楼梦约评》等。此书主体是《红楼梦约评》,分条评述,各条内容,先后互不连属,文字也多寡参差,短则三言两语,长或二三百字。  相似文献   

20.
曾冬梅 《理论界》2008,(5):145-147
翻译前积累材料、掌握必要信息是译者圆满完成翻译任务的保证。对红学研究是霍克思译前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本文从霍克思序言中提到的几位红学专家入手,浅析他们的研究理论对霍克思翻译《红楼梦》的影响。霍克思翻译与研究相结合,把红学研究与小说内容融会贯通,敢于灵活地处理译文,用地道的英文译出《红楼梦》。霍克思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红楼研究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