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重议生产方式——政治经济学对象拓宽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方式是马克思经济学的首要对象。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方式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生产力不等同于生产方式,前者回答的是人使用什么物质要素进行生产的问题,后者则是回答这两种要素怎样结合的问题。当代生产方式的自然性质发生了划时代的改变,其社会性质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我们应该根据由此产生的新现象、新问题,坚持《资本论》基本范畴,探讨原来范畴的新内涵,探索崭新的范畴概念,并把它们纳入理论范畴的逻辑体系,才有希望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作为基本经济规律,已广为人们接受的是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中有一个基本经济规律。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等。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斯大林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概念和内容,表述为“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从这里我们看到,基本经济规律从内容讲是社会生产目的与生产手段的统一。斯大林在表述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时,也是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的。但是,只要我们追问一下基本经济规律的“基本性”究竟是什么?那么,对于这一与特定社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是一个实践探索过程,也是一个理论创新过程。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理论具有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基本问题、基本范畴、理论基石、理论精髓、主体框架等,形成了一个由一系列基本观点和原理组成的理论体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两个维护”;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建设党;坚持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策策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理论构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主体”、“客体”等基本范畴的剖析并结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发展的考察,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物史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做一个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正> 生产要素结合方式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个重要理论范畴,大家经常使用,但在具体使用中,生产要素结合方式的特定内涵并不明确,有各种不同的理解。有的把结合方式理解为狭义的生产关系,认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还有它的社会方式,它实质上是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也有的主要从所有制关系上来理解结合方式,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互结合的社会形式”,“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在社会或集体范围内的直接结合”。还有的认为“政治经济学所说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的形式’就是生产方式或劳动方式”。生产要素结合方式应该如何理解?它究竟包含什么特定内容?为什么说它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社会思想政治方面研究开辟的一个新领域。该研究域 的内容也是相当广泛的。其中有两个基本问题是需要正视并通过研究着力解决的,这就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容的主题即“人的政治社会化”问题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体系统论问题。暂撇开两问题的具体内容不论,仅就两问题研究要展开必须首先解决的“研究划界”辨识、“问题特性”透视、“基本范畴”引入等作一提示性的简述,也足以表明对这两个问题的科学解决,对于拓展和深入该领域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存在”是一个古老的哲学范畴,在哲学史上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存在”也是最基本的范畴之一,马克主义哲学用它表达一些最基本的原理。但是,什么是哲学家们所谈的“存在”?“存在”范畴的基本的哲学意义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哲学界还存在着极不相同的看法。有一种意见认为,哲学存在范畴的意义就是有,它包罗万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都被包括在“存在”这一范畴之中。有的同志认为:“物质和意识上面应有一个更高的概念,这就是存在”。有的同志认为,存在是“一个包括范围最广泛、抽象程度最高的哲学范畴。……它能‘包罗万象’,世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理论表达,是整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范畴,其根本问题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问题,其价值取向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些基本原理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中。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中,应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范畴的讨论中,许多同志注意到了物质范畴对哲学史的继承。但是,人们只看到物质范畴同哲学史上“物质(质料)”范畴的关系,这很容易重复历史上片面的物质观。认真地研究哲学史,人们会发现,欧洲哲学史上回答世界本原问题的范畴是实体。物质(质料)只是实体的一个方面,物质(质料)范畴的认识成果是包含在实体范畴的内容中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哲学思想直接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毫无疑问的。不论就其基本内容和体系,还是就其基本原理和基本范畴来说,都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脉相承的。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以矛盾规律为核心的辩证法,以社会基本矛盾,两类矛盾和群众路线为主要内容的历史唯物论,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续和发展。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产生又不可能完全脱离中国特定的思想文化传统,因此,批判地继承中国哲学遗产是毛泽东哲学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必要理论前提。一般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一个国家的传播和发展总是不能脱离一个国家哲学传统的。一个国家的哲…  相似文献   

11.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本文力图根据马克思“劳动”概念,拓宽“劳动”范畴的内涵。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是复杂劳动的重要形式,能够创造巨额的价值,应该重视对高级复杂劳动的研究,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正> 内容和形式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王鹏令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第6期上,发表了《内容和形式范畴新议》一文,对这一范畴提出了自己的新的见解。我认为,王鹏令同志的观点是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本文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与王鹏令同志商榷。(一) 按照通常的解释,作为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之一的“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而“形式”则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和表现内容的方式(内部形式)。我是赞成这种解释的。我认为,所谓“内容”和“形式”,是人们在观察和分析事物时,在思维中把事物分解成所内含的东西以及这些内含的东西的存在形式、表现形式这么两个侧面,并进而探究这两个侧面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一对范畴。对于内容和形式范畴的含义,应当、也只能作出如上的规定。可是,王鹏令同志却不同意这种规定。他认为,按照这种规定,在分析有机化学中  相似文献   

13.
现在社会上对于“普世价值”的争论颇多。价值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普世价值”的提法在理论上和现实中都是站不住脚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历程、内容体系与精神实质都证明马克思主义本身不仅不是“普世价值”,而且是从根本上反对“普世价值”的。  相似文献   

14.
“事实”范畴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作为认识基础和出发点的只能在意识领域内 ,这就是事实。事实是客观事物的直接呈现 ;事实在内容上与客观事物直接同一。哲学史上的经验论与唯理论关于认识到底是从经验出发还是从理念出发之争 ,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史上就表现为 ,认识到底是从事实出发还是从教条或“本本”出发的争论。如果说“尊重事实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对事实的态度 ,那么“从事实中求是”就是认识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事实包括客体事实和价值事实 ,从事实中求是的认识活动就包括认知活动和评价活动。从事实中求是本身具有解放思想的作用。从事实中求是内含着创新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整体性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理论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认识和理解的.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内容,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却遭受了多次被“分割”、被“肢解”和被误解的不公正待遇,然而正是这种曲折的成长历程也不断地提醒和警示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去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性,是我们新时期演进马克思主义、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分支说”与“同一说”是当前学术界在人学与哲学关系问题上的两种对立的基本观点。“分支说”仅用部分与整体的范畴不足以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世界观并不就是本体论,世界观同时也是历史观,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也就是人学。世界观、人学与共产主义的统一是作为实践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谈目的范畴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目的是一个重要的范畴.认真探讨这一范畴的特点和内容.对于唯物辩证法范畴理论的研究,对于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和宏伟目标.实现党的最终目的——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都具有重大的意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的理论,是指导我们研究历史的理论基础。离开这个理论基础,就没有历史科学。“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弄清“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是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不可逾越的前提。如同一  相似文献   

19.
在《资本论》研究中,《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问题一直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因为这不仅是从整体上理解《资本论》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而且是在借鉴《资本论》的理论和方法来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新体系的努力中,所必然遇到的一个理论与原则问题。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争议颇多。但其焦点,则集中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所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一语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范畴上。准确地把握这里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范畴的含义,成为科学地说明《资本论》研究对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在詹姆逊看来,作为“缺场”的历史与“在场”的当下之间具有“同一性”还是“差异性”,是造成历史主义矛盾的基本原因。他认为“文物研究”、“存在历史主义”、“结构类型学”和“尼采式反历史主义”都不能解决历史主义的矛盾;将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作为阐释历史的绝对视域,才能解决历史主义矛盾中“客体逻辑”与“主体地位”两个方面的难题。然而,认为“生产模式”包括文化生产的观点,表明了他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误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