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志荣 《社会科学》2022,(2):186-192
现代美学中的美与中国古代的意象之间具有对应性。美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依赖于主体而存在,既具有普遍性,又是个体感悟、判断与创造的成果。美从感性形态的角度,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意象"。意象是主体在物我交融中能动创构的,包含着感悟、判断和创造的统一。在意象中本体与现象是统一的,意象始终不脱离感性形态,体现了物我的契合。审美活动创构了意象,就是生成了美。当称它是"意象"时,偏于指称它的感性形态,其中体现着审美价值;当称它为"美"时,侧重于指称它的审美价值,审美价值寓于意象之中。美是意象的共相,是抽象的,意象是美的具体呈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美是意象"。  相似文献   

2.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阐述的有关意象的美学思想,上承《周易》的“象”论;将“意象”凝定为一个稳定的审美范畴,并深入地、多角度地论述了意象的物化过程。刘勰所谓的“意象”,包括“声文”、“形文”两个维度的内涵,这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刘勰还将“比”、“兴”与意象联系起来,作为意象的不同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意象的创构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瞬间达成的,是主体以虚静之心在瞬间即景会心,是一种当下的直觉活动,审美经验在其中起着支配作用。主体从意象创构中既体悟了物象,又照见了自性,体现了感官、心灵与物象的统一。审美活动和意象创构具有兴会神到、神与物游的特点,在瞬间即兴感发,伴随着迁想妙得,通过灵感体现主体的不假思索和率性而为,体现着主体特定的境遇和情怀,在物我契合中畅神,实现自由。意象创构中的瞬间性还体现了目击道存、神合体道的特点,通过一刹那间的顿悟,天机骏利,豁然贯通,进入到瞬刻永恒的无差别境界。  相似文献   

4.
简圣宇 《东岳论丛》2019,40(1):111-120
朱志荣所提的"意象创构论"有其自身内在的优势和魅力,但同时也存在某些缺失。中国的审美意象学说实质上表现的是一种独特的中华时空观,叙述的是以空间凝聚时间,以有限把握无限等关于"意-象"互嵌互构的中国方案。但停留在古典范畴就难以清楚阐述诸多必须置于现代学科语境中才能厘清的问题。"意象创构论"在"意象"问题上若欲有更大发展乃至突破,必须立足于现代学科,对"意象"及其相关谱系内的概念、范畴进行重新审视、阐释和界定,建立起一整套"问题导向型"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语言研究中的先导性问题.刘勰继承了"言不尽意"的哲学思想,从文艺美学的角度最早提出意象这一概念.在言和意之间插入一个意象,巧妙地解决了文艺创作中言意之间的矛盾.本文以刘勰<神思>篇、<比兴>篇和<隐秀>篇为核心,全面探讨了刘勰言意之辩思想及其对古代修辞理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审美意象的结构分析吴风在中国古典美学里,意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范畴。从思维方式上看,它衍生于先秦《易传》的“易象”和庄子的“象罔”。南朝的刘勰在美学领域首创“意象”一词。自唐始,许多论者开始关注意象,屡以意象论述诗歌分析书法。到了明代,意象说真正成...  相似文献   

7.
意象系统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创作是一个心物交互作用的过程,其最后的表现形态在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中往往被称为“意象”、“意境”、“兴象”、“境外之象”以及“兴趣”、“神韵”、“境界”等等。这些概念名目各异,内涵混沌,但精神相通,且贯串中国文论的始终,形成了一个富有民族特色的理论系统,且名之曰“意象系统”。 一、意象系统的历史生成 在这一文论系统中,最早出现的是“意象”一词,见于刘勰《文心雕龙》的《神思》:“窥意象而运斤”,刘勰在这里使用“意象”一词,显然是为了突出这是“意”中之“象”,而这“意象”的形成本身就是“神与物游”、心物契合的结果,是一种有“意”之“象”。在本篇最后他又小结道:“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意思是,创作构思时,凭一连串的意象所贯通,而这又赖情感的变化所酿成;在心物交互作用而产生意象的过程中,其象貌取自外物,而又与内心的情意相融合。刘勰首次  相似文献   

8.
莫先武 《社会科学家》2012,(2):137-140,144
意象不仅是传统美学的重要命题,也是现代美学的核心范畴。从王国维的境界说开始,经过朱光潜的情趣说与宗白华艺术境界的阐释,以及蒋孔阳先生的"美在创造中""多层累的突创"等实践创造论美学,汪裕雄的审美意象学,夏之放的艺术意象元范畴说,顾祖钊、童庆炳的文学形象三至境之一论的发展,至朱志荣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意象创构论美学。意象创构论美学由表层的本体论、构成论、创构论、特征论、风格论五大板块与深层的生命论构成,并通过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与超感性的思维方式,将表层的意象创造与内在的生命价值进行了有效沟通,既使得意象的艺术创构有了生命的灵动而有了价值的根基,又使得生命意识因艺术意象的介入而获得了感性的形式,使得意象的感形式与生命意识获得了统一与融合。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古典艺术对庞德的诗学思想和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影响.庞德从中国古诗中找到了他意象派诗歌创作中重要的表现手法一兴喻,也从对中国古诗的翻译和再创作中印证和丰富了他意象主义的诗学思想,同时他还从中国古诗中为他的诗歌引入了大量经典意象;从中国汉字的象形性特征中,他找到了他理想中理性和感性瞬间结合的表达手法,创造出了许多极具审美价值的经典诗歌意象,而且还找到了对意象漩涡理论的最简洁也最富有表现力的范例和理论支撑;中国古代绘画的技法和对意境的处理促进了他意象和意象漩涡概念的形成,催生了他关于诗歌意象要主客观结合的诗学思想,推动了他诗歌意象中的色与形、情与景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意象是外在物象、事象及其背景与主体的情趣、意味通过想象力的作用创构而成的。在意象的创构中,主体对物象由感而发,抒发情怀。中国传统的感物动情说,以天人合一为基础,以主体的虚静心态为前提,奠定在生理与心理相通的基础之上。主体感物所动之情,包含着理,表现为情理交融,是在共同性基础上的独特体验和创造,具有象征的意义。感物动情所创构的意象,是外物的自然状态与主体心灵自由状态的有机统一,物象与情感水乳交融,浑然为一,体现了瞬间性的特征。艺术创作中的感物动情,以和谐的旋律表达情感,通过物质媒介得以物化。从鉴赏角度讲,艺术乃代我立言,抒发我之胸怀,在与创作者共鸣的基础上别有会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