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我国二元经济的特点 二元经济理论是西方发展经济学家关于发展中国家发展过程的描述。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由两个不同的部门即弱小的现代工业部门和强大的传统农业部门组成的。这种经济结构的二元性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经济发展就是要扩大现代工业部门,缩小传统农业部门。因这种方法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特殊性,故对于分析和解决这些国家的经济问题有一定作用。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除了具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具有的一般特征外,由于我国又是发展中国家,因而还具有  相似文献   

2.
一、工业化进程中的海南农业工业化是工业在国民收入和劳动人口中的份额不断上升的过程,也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由传统农业占主导转化为工业占主导的过程。刘易斯二元结构模型指出经济发展是由于工业部门的扩张使农业部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被吸收到工业部门中就业,直到农业剩余劳动力消失为止。因此工业化广义上讲与“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是等同的。由于二元结构模型忽视了农业和农村的地位,以致50-6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时将发展简单化为加速工业的发展,并在各方面对工业实行一系列倾斜政策,结果是工业扩张与农业衰退、城市繁荣与农村调敝齐头并进。总结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台湾)工业化走过的路,得出的结论是:工业化的主题是高生产率的工业部门的发展与低生产率的农业部门的现代化改造并举。  相似文献   

3.
二元经济结构,是指一个社会内部同时并存传统经济部门和现代经济部门、经济不发达部分和经济发达部分,二者共同构成一个经济整体。这种二元经济结构,是所有国家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而这种转化过程,实质就是工业化过程。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最初提出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阿瑟·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即国民经济中存在两种性质不同的结构和部门: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由于后者的劳动生产率远远超过前者,因而后者享有  相似文献   

4.
孙涌 《天府新论》1997,(1):21-23,34
一、二元经济中的收入特征在众多的经济发展模型中.基本假定与中国实际最贴切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教授的二元经济模型。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最基本的假定,以致劳动边际产出为零,但农业劳动者的工资并不由劳动边际产出决定,而是处在维持生计的水平。后来,费景汉和拉尼斯教授发展了这一理论,他们把农业劳动成本称为固定制度工资(ConstantInstitintionalWage),而工业部门的工资则是由供求决定。其中,工业劳动的供给价格弹性无穷大(因为农业部门劳动是无限供给的)。在农业剩余劳动力完全被工业部门吸收以前,农业部门和…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就是要全面解决“三农”问题,走出“二元经济”困境。而“两个趋向”理论不仅解释了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原因,即在工业现代化初期,普遍存在工业剥夺农业的趋向,造成农业发展严重失血,从而致使农业与农村严重落后于工业及城市的格局;同时也指出了摆脱二元经济困境的出路,即在工业现代化基本完成后,普遍存在工业反哺农业的趋向,给农业大力输血,使农业逐步实现现代化、农村实现城镇化、农民生活实现小康。“两个趋向”理论的提出,是对国内外工业化进程规律的深刻认识、精确把握与高度概括,它已吹响了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号角,为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方向。因此,如何正确认识“两个趋向”理论,把握工业反哺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脉搏,这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滞后对经济增长的制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贫困,其根源就在于农村部门中存在着大量剩余农业劳动力,如果把这部分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出去,其总产量不会因此减少,即使是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前提下也是如此。由于这部分剩余农业劳动力和其他劳动力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从而降低了整个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及其收入水平。针对这种情况,摆在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将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工业中去,将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这种转化的中心是工业化,而工业化的表现形式和落脚点则是城市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二元经济转化问题,实质上是农村剩余劳…  相似文献   

7.
1955年6月9日,国务院通过《国务院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这标志着新中国开始建立严格的户籍制度。城市办工业、农村搞农业,市民住在城里,农民住在乡村,实行非农业户口和农业户口分开管理,严格限制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这就是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治上“崇农”与经济上“保农”并举,城乡差别不但没有消灭,反而越来越大,成为农村经济以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这种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8.
谭璐 《天府新论》2007,(Z1):42-43
引进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给予外资大量优惠政策,也就是所谓“超国民待遇”。随着经济的发展,针对本土企业的情况,我国对外资优惠政策进行了调整,做到内外统一。因而,现在我们强调的是真正的外资国民待遇。这种调整对外资在中国的发展不会产生大的影响,有利于合理引导外资投向,提高外资利用质量。  相似文献   

9.
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城市以工业为主的现代部门与农村的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这种状态  相似文献   

10.
在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部门劳动力向现代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其二元经济结构改造的核心问题.如果这一问题解决不好,发展中国家就很难摆脱二元结构矛盾的困扰,顺利进入经济起飞阶段,发挥后来居上的优势.因此,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少发展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若干模型.自  相似文献   

11.
<正>巨额农村剩余人口的城市化是未来几十年经济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城市化的趋势如何,应当采取怎样的对策,本文拟就此谈点看法.一、中国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趋势二元结构转换的人口空间变动特征是分散的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是二元结构转换的一个过程.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的转移.(一)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的溢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先是工业部门的扩张,后是第三产业的扩张,农业部门劳动力人口要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规律.农业部门劳动力人口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新增农业劳动力人口需要向非农业产业转移,二是原有的农业劳动力人口也需要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农业部门对劳动力人口需要的相对减少和绝对下降决定于:1.工业化、城市化占用大量的土地,交通体系及民宅的建设占用大量的土地,  相似文献   

12.
国民经济呈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具有较为典型的二元性,即一方面是占国民经济比重较大的农业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很低,存在大量过剩人口;另一方面是占国民经济比重较小但劳动生产率较高的非农部门,其中主要是现代化工业部门。因此,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就是,打破二元格局,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工业化。 在布局理论中,通常把现代工业聚集的经济地理空间叫作区位。在发展中国家,区位与非区位构成了二元经济结构的两部门分野,共社会、经济反差极为明显。区位代表着现代经济增长和现代文明,集中了国内最稀缺的资源,包括最优秀的人才和资本,非区位代表着传统的农业经济和传统的行为方式,缺少资本,只有非熟练劳动力是最丰富的资源。区位与非区位在这样的社会里往往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与乡镇企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模型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经济学家对经济学和发展中国家作出的伟大贡献。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在《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勾勒了发展中国家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内容。刘易斯将国民经济分为以农业为主的传统部门和以工业为主的现代部门,现代部门在生产中使用可再生性资本,劳动的边际生产率较高,能够产生经济剩余;传统农业部门没有资本投入,土地有限,而人D增长迅速,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低,甚至是零或负数,从中转移出部分劳动力,不仅不会减少总产量反而会提高人均产出水平。经济发展过程就…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乡利益关系格局及其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我国的城乡关系格局就一直表现为一种典型的二元结构。一方面,随着工业、商业、贸易在沿海地区(后来伸延到内地)的发展,形成了一批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另一方面,广大的乡村依然大体上停留于传统的、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的巨大反差,铸造了一种对立鲜明的二元经济结构,并导致了城乡之间经济利益关系上的不平等性和冲突性。 1949年的历史性转折,为消除城乡之间具有冲突性的经济利益关系格局提供了政治上的可能性。然而,建国初期发展大工业的迫切要求,历史传统的巨大惯性以及城乡之间极不平衡的经济发展状况,致使这种消除城乡利益冲突的政治上的可能性一时无法转化为经济上、政策上的现实性。众所周知,建国后我们即面临着实现工业化这一历史性任务,但这一任务的完成却受到资金短缺的严重制约。于是,农业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工业积累的唯一可靠的源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叶以来,受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深刻影响,优先推进工业发展成为欠发达国家一种普遍的政策取向。但是,这种政策取向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了农业劳动力的过度转移与农业部门的生产停滞,甚至农村衰落的现象。严重的工农差距与城乡两极分化,使得人们不得不将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所形成的社会财富,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支付形式反哺农村,以消除城乡差异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由此产生了巨大的二元转化成本,最终会导致社会整体福利的损失。因此,一个社会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不能简单地以GDP总量和增长幅度予以衡量,还要考虑因为"反哺农业"而导致的财富支出和社会福利总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吸收和利用外资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到1996年底,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外资利用国,外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然而,农业利用外资占我国吸收外资的比重,长期在较低水平徘徊。我们一直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年年都在强调农业应大力发展,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仍很薄弱。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在我国财政能力有限,无法大规模增加农业投入的情况下,引导和利用外资缓解我国农业的投入不足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我国农业利用外资为什么徘徊不前?怎样利用外资?正…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中,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一直被作为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象的理论工具.但在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为什么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却在快速拉大?因为我国的工业化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已非刘易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二元经济结构论时的经济环境.随着我国新经济部门的形成和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已从二元经济结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转向三元经济结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三元经济结构的形成扩张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发展不仅面临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之间二元分割的问题.而且还必须面对国有部门与民营部门分割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30年,是制度结构和经济结构双重变迁的30年.本文以修正的刘易斯模型证明,民营企业是30年来经济和制度"双重结构变迁"的支点,它担负着改变中国经济二元性的重任.要改造中国的二元经济,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仅仅按经典发展理论主张解决资本积累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进行制度结构变迁,完善各种政策支持体系,解决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行业进入壁垒、融资约束等问题,创造各种条件促进民营部门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践证明,引进、利用国际资本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随着外资的大量涌入,外资进人我国的经济领域越来越广泛,资本流动速率越来越频繁,已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宏观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冲击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执行。如何加强对国际资本流人的宏观管理,优化外资的投资结构,防范金融风险,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是当前我国外资政策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外资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作初步分析。一、国外资本的大量流入,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干扰…  相似文献   

20.
《琼州学院学报》2017,(3):72-81
改革开放后,我国对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如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起点和起因、影响我国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的因素及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的路径选择等。这些有益的探索,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依据。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对二元经济结构的基本问题和二元经济结构的起点、起因和根源认识不清;把二元经济结构与"三农"问题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混淆;在解决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的思路上过度强调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分析二元经济结构跟其他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时存在想当然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