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5语言文字以来,大约还未有人讲过这样的两句话。其所以还未有人讲过它们,是因为还未有人这样思想过。正因为还未有人这样思想过,所以我们才翻译这篇‘谈话’;否则又何必多此一举?诚然,我们可以将这两句话讲得合乎中文的习惯些,譬如讲:‘如若有~’和‘如若没有~’……‘如若~存在’,‘如若~不存在’……然而它们所表示的不是原文中的意义。”⑧这里,陈康的思虑深深触及了西方形而上学的根本与要害。在西方自古希腊开始的形而上学那里,它的首要问题、原初问题就埋藏在语言的最初表达中,埋藏在主谓词的联结方式即“是”上,…  相似文献   

2.
<正> 目前国内外藏学界对本教的名称“本”一词有诸多解释,主要有以下四种:1)念诵说,2)与佛教的Derna,即佛法同义说,3)作巫术之意说,4)作祈求或恳求说。其中持念诵说观点者居多,他们的依据是,“在一些历史书籍中认为‘本’一词是藏语古词,与香雄语中的‘Gyer’即念诵相同。‘本’为藏语古词这不仅毫无疑问,而且‘Gyer’一词源于香雄语,等同于‘本’之意,也是无需任何怀疑的,‘Gyer’一词还在藏语和香雄语中并用,它在本教古文献中作‘念诵本教仪式中的颂词’之意使用”。以笔者管见,这种解释从字面上理解似乎很完整,但经不起仔细推敲。“本”与“Gyer”一词同义,这没有错,进  相似文献   

3.
一、论题的缘起1998年1期的《语言文字应用》杂志在“把语言文字研究全面推向21世纪”的栏目中组织了一批专稿。其中,有两篇文章值得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一是《中西语言学的结合应以字的研究为基础》,强调语言的民族性,认为:“汉语的结构核心是语义……印欧语的结构核心是语法”,“与语言结构的性质相联系的问题就是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印欧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词,而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字”,“‘词’在欧洲语言里是现成的……汉语恰好相反,现成的是‘字’……汉语里的‘词’之所以不容易归纳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就是本来没有…  相似文献   

4.
<正> 郭锡良等编的《古代汉语》,是一部被广泛采用的教材,从内容到编排,都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但在词语诠释方面,却存在不少问题。现仅就其中的五个问题作一些讨论。“焉”可作“之”用《古代汉语》常识部分“代词”一章关于“焉”字有这样的论述:“焉字一般只用在不及物动词之后,这点和‘之’正相反,‘之’的主要作用就是放在及物动词之后作宾语。古代汉语里只有‘知之’‘杀之’,没有‘知焉’‘杀焉’。同一个动词,加‘之’和加‘焉’,意义也不同。”作为常识,这一论述,有悖于语言实际。是的,  相似文献   

5.
王力先生在他的《汉语史稿》562页讲到“消息”一词时说:“‘消’是‘灭’,‘息’是‘生’(文选七发李善注),‘消息’本是等立仂语,等于说‘消长’”。“到了第五、六世纪以后,‘消息’才有‘音信’的意义。”并以南朝梁元帝诗和唐代骆宾王、李白、杜甫的诗句为例。我们认为,“消息”作为“音信”的意义,在公元三世纪初就已经出现了。如东汉末年蔡琰的《悲愤诗》:“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西晋陈寿著的《三国志》中“消息”已经普遍用来表示“音信”的意义,例子很多,我们仅举几例: 《三国志·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魏尚书仆射陈群与丞相诸葛亮书,问巴消息。”  相似文献   

6.
语言的抽象语义给语言表达奠定了丰富深厚的语义基础 ,是使语义表达丰富多彩的强大的物质前提。抽象语义即语言意义 ,指的是词语没有进入具体言语实践时的意义。在没有进入交际环境时 ,语言的意义是抽象的、高度概括的 ,有待实现的。在讨论抽象意义时 ,学者们还注意到词语的多义性。如俞东明先生举例说 :“英语‘handout’根据辞典有三个基本的字面意义 ,即分别是‘施舍物、广告单和讲座提纲’。脱离语言使用的语境或话语场合(domainofdiscourse) ,以上三个抽象意义不具有任何交际价值。”①我们认为 ,词语的抽象语…  相似文献   

7.
要完成跨世纪发展的任务,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和机遇,各级领导干部在不断提高自己的过程中,养成高尚的人格,对于完成肩负的历史重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试就人格的涵义,领导干部人格的特点以及如何养成高尚的人格,提出浅见,以就教于专家学者。(一)人格及其在不同制度下的特质。什么是人格?根据张岱年先生考证,“‘人格’这个词是近代才有的,它是日本学者从西方翻译过来的。古代中国没有‘人格’这个词,但有‘人品’、‘为人’、‘品格’这些词。”①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人格思想,但也很少见到他们对这些词作出明确的规定,所见到的是他们对人格…  相似文献   

8.
一、“‘都带’,而非‘只有’”警句的遭遇以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去审察人。把握人和表现人,这是鲁迅所坚持的一条十分明确的原则。然而,我们若要全面、准确地了解、认识鲁迅对什么是文学中的“人”的意见和看法,除了应牢牢盯住他所认定的“人”具有阶级属性的许多话语之外,万万不能忽视,他还有这样的见解和主张:“在我自己,是以为若据性格感情等,都受‘支配于经济’……之说,则这些就一定都带阶级性。但是‘都带’,而非‘只有”’。①(着重点为引者所加)‘都带’而非‘只有”’,说得多么好啊!这寥寥六个字,不仅充分体…  相似文献   

9.
浅谈语义的分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的意义是在关系中建立的 ,一个词只有与其他词形成一定的关系时才有“意义”。同一语义场内中的各个成员在相互关系中确立各自的“意义”,这些成员彼此之间相互关联。语义场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 ,当它的成员发生变化时 ,会引起语义场内的语义分割。本文从动态角度考察了语义场的成员改变所带来的语义分割现象 ,并试图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0.
《江汉学报》本年第7期刊载了《“遗矢”一典再释》一文,该文认为毛主席《送瘟神》中“遗矢”一典出于贾谊《过秦论》:“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说“‘亡矢遗镞’既然是一个迭词,矢与镞又无法分开,倒过来说‘遗矢亡镞’也还是一个意思,把迭词改作单词,说成‘亡矢’或‘遗失’,仍然是一个意思。”因此“千村薛苈人遗矢”“就应该是许多村子都长满了野草,很少有人踪迹。”我觉得这样的解释是牵强附会的。既然“亡”“遗”意义相同,为什么不迳言现成的事实“亡矢”,  相似文献   

11.
价值论     
一、价值不是“核算的工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似乎大家都知道的,但一谈到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作用时,人们的意见分歧马上就表现出来了。正如孙冶方在“论价值”一文的一个脚注中所说:“经济学家为了辨别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中所起作用的差别,创造了不知多少‘级别’的作用,如‘调节者作用’、‘调节作用’、‘影响作用’、‘重大作用’、‘一定作用’以及上面所说的‘工具作用’等等”(孙冶方:《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第113页)。其实,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家的上述议论,都是从斯大林的经典著作中搬来的。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说:“价值规律的作用,并不限于商品流通范围内,同时也扩展到生产方面。诚然,价值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生产中,并没有调节的意义,可是它总还影响生产,……因此,在我们的企业中,这样一些问题,如经济核算和赢利问题、成本问题、价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在话本艺术的表现形式上,开头叙述正文之前,往往先讲一个“引子”,以引起在文,俗称之为“入话”。这类“入话”,在留存的话本里样式繁多,或以一诗一词,或以“闲话”,或以与正文相同和相反的故事“引起”。如果追溯这“入话”的由来。当是始于说话人的实际效用的需要。郑振铎先生曾做过这样的推想:“……‘话本’既是说书先生的‘底本’,我们就说书先生的实际情形一观看便知他不能不预备好那末一套或短或长的‘入话’,以为‘开场之用’。一来是,借此以迁延正文开讲的时间,免得后至的听众,从中途听起,摸不着头脑;再者,‘入话’多用诗词,也许实际上便是用来‘弹唱’以静肃场面,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原道》中有“文之为德也,大矣!”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引《易·小畜·大象》译为“君子以懿文德”,只是考证出“文德”一词的出处,没有道出“文德”的含义,颇使人费解。陆侃如、牟世金译注《原道》中把“德”用“意义”来概括,这样“文之为德也大矣”就译成“‘文’的意义是很重大的”,未免有点不妥贴。郭晋稀在《文心雕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社会上一些人们的口头语,特别是书面语中,乱用甚至滥用“您”和“您们”的词语现象,还时有所闻。对此,有从语音理论上和语法规范上给予考诠的必要。 从汉语的发展观点看,“您”属“你”的敬称,是由复数演化来的。“您”原是一个表示第二人称复数的单音词。“‘您’就是‘你们’的合音。”“后来,‘您’和‘你们’有了分工,‘您’用于单数,‘你们’用于复数。”至于在北京话里,“您”没有复数,北京人历来不用“您们”说话、写作。现代汉语普通话,规范的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普通”一词,即普遍、共同的意思,毫不意味着平平常常、普普通  相似文献   

15.
从数量上来说 ,《水浒传》的“些”族词多于现代汉语。从使用频率上来说 ,《水浒传》的“些”这个词的使用频率比现代汉语要高 ,使用范围要广。《水浒传》中“形容词 +动词 +些 +名词”中 ,“些”的语义指向形容词 ,而在现代汉语中 ,“些”一般移至形容词后 ,或用“点”。《水浒传》中“些 +名词”能单独作主语 ,而在现代汉语中 ,“‘些 +名词’不作主语 ,常用‘有些 +名词’代替”。《水浒传》中的“些”族词显得不对称。  相似文献   

16.
一、两个前提能成立吗?朱立元同志说:“维特根斯坦的后期日常语言哲学有一个重要论点:‘一个词的意义就是它在语言中的用法(或译‘使用’)。’就是说,词、概念、术语等的准确意义只有在它们的具体使用中即特定语境中,才能确定。……另外,语言的使用总是遵循某些约定俗成的不成文的法则的。这是两个基本前提。”①先说维特根斯坦的那个论点。从日常语义学角度看,是对的,或者说基本上是对的。但我在论述认识、反映这两个概念时,并未出现过把朱文指出的“认识”的日常意义“认得、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是商战论的始祖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志红女士认定 ,曾国藩曾“首创‘商战’一词” ,曾最先“酝酿出商战的词旨”,且其“对‘商战’一词的使用 ,在近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但以上各点 ,笔者认为不仅不能成立 ,相反 ,曾国藩对“以商、战二字立国”持的却是断然否定的态度 ,吟唱的是“断难”与西方列强“争锥刀之末”的对外主动缴械的洋务论曲调。就郑观应的商战论来源的某个侧面看 ,它其实是在批判曾国藩作为首倡人之一的洋务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邱女士先奉曾国藩为商战论始祖 ,后又认为始终拒纳曾国藩的《辞海》“商战”条诠释“基本上准确” ,前后明显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18.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因此如何理解哲学的对象、性质和内容等具有原则性意义的理论问题。故而必须通过讨论,以明辨之。 (一)哲学意义上的“世界”概念是否存在,很显然,这是必须要首先弄清的一个问题。有人说,哲学不需要“世界”这个概念。原苏联哲学家科普宁所持的就是这样一种观点。他说,关于“世界”一词,有地理学上的指称,有天文学上的理解,有物理学意义上的运用,等等,可见,“‘世界’这一术语在现代科学中是在各种不同的意义上使用的。”由此,科普宁认为,‘世界”“不是科学的概念”,是“无内容的概念”。“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也没有这个范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九年第二期《学术研究》发表的《论道的物质性和老子哲学体系的唯物主义性质》的文章(下边简称《论老》),说老子哲学中的“道”是“物质”,其重要根据,是认为“无”、“无名”,“无物”都是“无名之物”的意思。我认为把这三个词都解释成“无名之物”是讲不通的. 首先分析“无”字.《论老》引了《老子》书中这样一段话:“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论老》分祈:“在老子这段话中,‘有’是‘有名’的略词,是指‘有名之物’。‘无’是‘无名’的略词,是指‘无名之物’。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是:天下之物生于‘有名之物’,‘有名之物’生于‘无名之物’。”我认为这样理解是讲不通的。题问在于这句“天下之物”中的“物”字,是有名的物呢?还是没有名的物呢?如果是有名的物,那么这句便是:天下有名之物生于有名之物,有名之物生于无名之物。前面说“有名之物”是从“有名之物”中产生的,后面又说“有名之物”是从“无名之物”中产生的,这个“有名之物”究竟从何而  相似文献   

20.
《北京晚报》82年4月3日刊载的汤玉奇的《赵元任的〈语条儿〉》一文中说:“据目前已知资料,我国在1926年即已出现了‘精神文明’一词,这个词的使用者是赵元任”。马恩列斯著作研究会编辑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参考资料》上也说:“至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词,究竟源出何处?”……迄今为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