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恒天 《社会科学》2002,3(12):39-41
真理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效用性决定了人类必须获取真理。人类获取真理的途径主要有 :真理的“实事求是”之路 ,真理的“智囊团”之路 ,真理的交易之路 ,真理的非法之路以及真理的受教育之路等。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可能是创造性地、灵活性地、综合性地运用各类方法获取真理。从理论上研究获取真理之路 ,对于增强人类获取真理的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各种相关的讨论来看,在真理的看法上影响最广的是符合论,该理论认为命题的真假取决于它们是否与客观实在相符合。但一个不可克服的困难是我们无法确保命题与外在于我们的实在之间能否符合,而技术化的处理进一步加大了这种困难。从对真理的日常用法分析可以看出,拯救符合论的一个可行途径是把真理建立在人类的理解之上。  相似文献   

3.
"道"与"真理"     
中国哲学从先秦时期开始即以探求“道”为要务,而从古希腊开始的西方哲学则以认识“真理”为目标。“道”与“真理”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但二者并不是完全对等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求“道”的取向与求“真理”的取向分别影响了中西文化的发展,使两者之间产生了各有千秋的特色与区别。有趣的是,在东西方哲学的交汇过程中,一方面中国现当代哲学在西方哲学的影响下逐步接受并确立了“真理”观;另一方面,在西方哲学特别是后现代西方哲学中却出现了颠覆传统意义上的“真理”观并实际上向中国的“道”观靠拢的现象。也许,在中西方哲学的视域融合中,我们可以建构起一种全新的“真理”观或“道”观。  相似文献   

4.
一、真理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 真理有不同的层次。从某一时代人类认识所达到的最高水平去衡量,可以把现有的真理划分为“理性真理”和“直观真理”两个层次。“理性真理”指在某一认识阶段上,代表这个阶段的最高认识水平的、经过认识的“两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触动地指导实践并被证实正确)获得的规律性认识,它是这个时代的主要科学发现。“直观真理”指在这个历史阶段上,主体无须经过复杂的理性抽象就能直接把握的正确认识,例如为这一时代的大多数人所熟知的某些公理、公式等等。这里,“直观真理”与当前哲学界所讨论的“感性真理”概念不同。“直观”是包含着理性思维的。黑格尔说:“人总是在思维着的,即使当他只在直观的时候,他也是在思维。”“在人的一切直观中都有思维”。(《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出现了将真理划分为事实真理与价值真理两个部分的观点和理论。这种理论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讨论。本文试图通过对真理性认识和价值认识的分析比较,来说明“价值真理论”的非科学性,并就教于哲学界的同志们。 一 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人们认识的基础和源泉。实践活动总是具有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需求支配下进行的。目的的实现,需求的满足,对实践着的人来说无不具有一定的价值。人们就是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深入地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类“首先产生了对个别实际效益的条件的意识,而后来  相似文献   

6.
"自然内在价值"无法证成法学方法论的生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卓 《东南学术》2005,(5):168-168
自然是否存在内在价值?出于人的良知以及对生命的敬畏,我们愿意把自然作为与人同样平等的独立物来看待,并善待自然、善待生命。但这是否就意味着法律上自然也具有内在价值,可以作为与人平等的主体而独立存在?作为人类的法律又该如何取舍,如何规范? 一、对“价值”与“内在价值”的分析我认为我们在“自然的内在价值”这一问题上的混乱主要在于没有从本质上区分“价值”和“内在价值”, 使得我们迷失在自然是否具有“内在价值”,进而能否上升为法律主体这一问题上。  相似文献   

7.
广义符合真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符合论真理观、融贯论真理观和实用论等真理观的反思 ,认为真理有三类 ,即事实真理、逻辑真理和价值真理。判断一种认识结果是否为真理的标准是广义符合论。任何真理都具有符合的特征 ,即 :事实性真理是认识结果与客观事实相符合的真理 ;理论性真理是认识结果与逻辑体系相符合的真理 ;价值性真理是认识结果与主体的实际价值取向相符合的真理  相似文献   

8.
读了发表在《哲学研究》1985年第9期上的袁贵仁同志的论文《论价值真理概念的利学性》,有一些不同看法,提出来与作者商榷。一、“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的划分缺乏科学根据袁贵仁同志在他的文章中说:“事实,如果从其本义说,它是指‘实际存在着的事物的属性、关系以及它们的变化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事实不包括价值,而同价值相并列;价值也不是事实,而是事实同人的关系。因此,严格地说,真理作为与认识对象  相似文献   

9.
对于科学的价值问题,贝尔纳不同于一般科学价值中立者只看到科学的应用环节,他关注到了科学建构过程中的组织形式--科学建制,他认为,从科学的形成过程和它追求的目标来看,它是主观的.显然贝尔纳已经具备了迈向科学价值非中立的可能性.然而,当贝尔纳面对科学在战争中的非理性应用而依然坚持科学可以造福于人类时,就要求科学具备一个前提条件,即科学本身并没有问题,它是价值中立的.于是,科学价值中立抑或非中立在贝尔纳这里形成了一个相互交错的矛盾:他说科学可以为人类服务,科学价值中立,是由于科学是一种方法、一种生产力;他说科学是一种建制,科学价值非中立,是为了要说明科学的社会性和科学形成过程的主观性.在贝尔纳的科学学里存在两条线,他始终没有将这两条线贯通起来.  相似文献   

10.
财富生产的过程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财富生产的自然过程,第二类是财富生产的人类过程,第三类是财富生产的社会过程。财富的生产过程是这三类过程的统一。非劳动要素在财富生产的自然过程中的作用是“按要素分配”的自然基础,非劳动要素的所有权是“按要素分配”的社会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总价值“按要素分配”的量的界限,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深入的重大经济学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1.
1.亚里士多德说:"有一门科学专门研究‘有'本身以及‘有'借自己的本性(不假借他物)而具有的那些属性."这就是贯彻西方哲学达两千年之久的形而上学.巴门尼德认为,存在是唯一的.真理之路通向"存在",而意见之路却通往"非存在".真理之路是指:存在者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意见之路"反是.高尔吉亚认为,无物存在;即使有物存在,也不可能被认识;即使被认识,也不可以被说出.然而,高尔吉亚并不严肃地对待自己的这个命题.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指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都应得到保护”,这是我国分配制度的一次重大突破。要让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受到保护,关键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从法律上界定收入的合法与非法;二是明确非劳动收入合法有效的途径;三是从制度上予以保证。  相似文献   

13.
韩东屏 《人文杂志》2002,2(3):15-19
人类认识可以区分为解释性的和改造性的 ,只有前者包含真理问题 ,后者则与真理问题无关。改造世界包括“对象能何改”和“对象当何改”这样两个基本提问。“对象能何改”的问题虽有真假之辨 ,却无真理可言。“对象当何改”的问题也不是靠实践标准 ,而是靠价值目标解决的。价值目标与实践目的是不同的概念。实践目的只是判断认知性实践成败的标准 ,而不是判断改造性实践好坏优劣的标准。由于生产力是一种价值目标而不是真理标准 ,又由于价值目标是多元的 ,因而我们也不能把最符合生产力发展的改造性认识称之为真理  相似文献   

14.
董以山 《文史哲》2001,1(1):94-98
实践标准是真理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价值标准。从人类活动的两大尺度、“三个有利于”的内容和两个标准的特点看 ,“三个有利于”标准只能是价值标准而不是真理标准。不能把两个标准的统一看成是互相等同 ,把价值标准中的最高标准当作真理标准会把我们的事业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15.
价值真理能不能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一席之地?看来这个问题现在面临着似乎是“悖论”式的处境:如果它完全满足真理的一切本质规定,那么称它为真理就行了,何必要说“价值真理”?如果它不能满足真理的一切本质规定,那么它还能是“价值真理”吗?为了从这样的处境中找到出路,需要探讨一下真理的本质规定,看看价值真理这一概念是否能满足这些规定。  相似文献   

16.
刘恩允 《齐鲁学刊》2003,1(2):77-80
道德价值取向的本质涵义是通过其界定和分类来表现的。道德价值取向是指“道德意识对道德行为是否应当认定” ,它使人的思想和行为都一致地朝向某一目标或有一定的倾向性 ,引导和制约着道德价值观的确定和道德行为的选择 ;从基本的道德关系来看 ,道德价值取向可划分为个人和社会两大取向 ,并且从道德关系的五个方面来看 ,个人———社会道德价值取向具有不同的实质性规定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与伦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任何把古希腊的科学自由精神理解为“价值中立”的看法 ,都是完全站不住脚的。真理与价值、科学与伦理是否有内在联系 ,关键在于人生在世的“在世结构” :按照“主客关系”的在世结构 ,主与客彼此外在 ,则真理与价值、科学与伦理是分离的 ,科学的自由思考不必在伦理道德上是向善的 ;反之 ,按照“人与世界融合为一”的在世结构 ,则真理与价值、科学与伦理就有了内在联系的前提 ,科学的自由思考就能在伦理道德上是向善的。当前 ,在整个科学研究领域 ,应在新的基础上回复古希腊的科学自由精神———“为知识而求知”的精神 ,真理与道德价值相结合的精神 ,知识向善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个认识论命题。“实践标准”是一个认识论范畴。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是为了改造自然与改造社会。当实践标准表现为社会历史领域人们的实践活动的前提和结果时,它就具体化为生产力标准。因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社会的最基本的实践,是人类一切其它社会历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而人类生产活动的前提和结果都表现为生产力的状况。所谓生产力标准有两种含义,其一是说,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评价一种生产关系,一种社会形态是否有生命力,是否合理,最终看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这时,生产力标准…  相似文献   

19.
试论"道德生活"的特点与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道德被理解为道德规范与德性的统一体,生活被理解为人类有目的性活动的基础上,道德生活就被规定为一切符合道德的人类有目的性活动,而其中的“符合”又具有本体论意义。道德生活具有共同体性与历史性、分维性、社会本体性以及相对转化性。对道德生活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出不同的结果,这些划分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道德生活具有路径作用,它们将成为道德生活理论的重要展开点。  相似文献   

20.
张康之 《人文杂志》2022,(2):110-120
在实证科学的视野中,“真理”与“意义”也经常被还原为“事实”与“价值”的问题而进行讨论。不过,当我们使用真理与意义的概念时,是在认识过程中而不是在结果中去思考的;在使用事实与价值的概念时,所考虑的则是实践上的安排问题。近代以来在哲学上的几乎所有争论,最终都可以被归结为关于真理与意义的意见交锋,而事实与价值方面的考量更具有从属的性质。其实,认识真理与把捉意义的过程是应当放在不同的框架中的,认识真理是在认识论的框架中进行的,而把捉意义则应在行动的框架中展开,更多的是通过“领会”“体验”把握意义。在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认识真理会遭遇可能性的问题,而把捉意义则是现实的,而且在无法获得真理而又必须行动的情况下,也只有依据意义去开展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