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右文说”是关于形声字的一个著名理论。形声字是汉字构造的最高形式,它综合了“六书”的全部。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形声字已占百分之八十二,在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则占到百分之九十左右。因此,弄清楚形声字的结构原理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论形声字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汉字发展到现阶段的结果来看,一般认为形声字约占汉字总数的80%以上。因此,研究形声字的产生及形成过程,是汉文字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从汉字演变的结果入手对汉字进行静态的观察和描写,与从历时的角度出发对汉字进行动态的观察和分析不同,从中看到的文字现象及文字的发展变化情况并不相同。从后者入手研究形声字的产生及形成过程发现,形声字的形成有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不自觉到自觉创造的过程,最初的借字加意符、母文加类符、表意字加注音符都不是有意识的造形声字,这样形成的汉字也不是“形声相益”的真正的形声字。文章虽然研究的是形声字的问题,但由于形声字牵涉到汉字学的方方面面,因而实际上也反映了对汉字学和汉字总体发展的一些新的认识,以及对汉字字族学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一形声字是汉字的主体。从甲骨文到《说文》、现代汉字,形声字所占的比例由20%多增加到80%多和90%多,这代表了汉字发展的基本趋势,由此决定了战国以后汉字的性质。因此,形声字的起源和发展,是汉文字学中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关于形声字的起源,唐兰先生认为,汉字在“图画文字”里面早已有了形声的倾向,而  相似文献   

4.
秦汉以后直到今天的汉字,是以形声字为主体的形音文字体系。这种后期汉字的特点是形声字的比例占绝对优势。一千八百年前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所收的汉字,形声字占80%以上。这个比例在历代的字典中不断增加。清代的《康熙字典》和最近出版的《汉语大字典》,形声字都占95%以上。 东巴文字通称纳西象形文字,大约产生于公元11、12世纪,比起汉字来,是很年轻的文字。但从文字发展阶段来看,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文字。东巴文字同汉字无同源关系。我们用纳西文字同汉字作比较研究,一个原因是纳西文字中也有一批形声字。  相似文献   

5.
形声起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声起源初探陈双新汉字起源于原始图画,从其结构类型来说,最早出现的应该是象形字,其次是指事字(这里指刃、本之类在图形上加标识符号的构字方式)和会意字。而形声字出现得较晚。但是,几千年来汉字发展演变的事实表明,形声字的生命力是最强的,它在汉字中所占的比...  相似文献   

6.
形声是汉字造字法之一,形声字占汉字总数的比例达百分之八十以上。在识字教学中,面对一些接触汉字不久的学生,应该怎样讲解形声字呢?我们辩证地分析了"识字识半边"的可靠性,并针对汉字教学的现状,对形声字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假,是古代汉语中文字使用方面特有的现象,越是往上古,这种现象就越多.通假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和汉字的书写形式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表现在汉字中,就是汉字的表音倾向和表意倾向的矛盾.早期的汉字,不少是象形字、指事字、合意字,它们的字体本身只表意而不表音,后来形声字大量出现了,它的形旁表意,声旁表音.两汉时期形声字己占汉字的绝大多数,表意倾向和表音倾向的矛盾在汉字这样的体系中己得到尽可  相似文献   

8.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形声字有八千五十七字(据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六书爻列》),约占《说文》总字数的百分之八十六。说明许慎时代,形声字已成为汉字的主流。东汉至今一千八百多年以来,据说汉字有六万个左右,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因此历代学者很重视研究形声字,包括它的一个部分——亦声字。  相似文献   

9.
形声字的表音功能测定值是说明汉字的一个基本数据.周有光先生曾对汉字的表音功能作过测定,但是,他所采用的方法大可商榷.其一,汉字的表音功能是通过字形结构体现出来的.汉字只有形声字有声符,因此,测查汉字的表音功能,只能以形声字为对象.把象形、指事、会意字都拉入测查范围,在理论上会造成混乱,在实践上没有意义.其二,周先生“把汉字部首以外的半边一概视作声旁”,混淆了部首和形符两个概念.部首是字词典中作为查字依据的部分,而形符则是形声字中的表义符号,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交叉的,不是重合的.周先生这样  相似文献   

10.
浅谈形声字声符的示源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声字声符的示源功能是汉字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系联同源关系的主要线索。弄清形声字声符的示源功能对汉字同源系统的整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形声字占汉字绝大多数,汉字字料库建设要高度重视对形声字产生机制、形旁与声旁功能、形声字系联等问题的研究。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观点的影响,一些字料库对形声字的分析过于简单或存在问题。柳建钰《字书字料库的理论、实践与应用》是第一部研究汉字字料库的专著,对建设汉字字料库的主要原则、基本流程、软件设计、字料标注、字际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有明确目标、解决具体问题的字料库,应是将来字料库建设深化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大家都普遍认为汉字属表意体系的方块文字,汉字不是音素文字,但汉字表音的方式仍是十分明显的。它用特殊的形式来表现读音,这就是汉字里占80%以上的形声字。汉字这种形声化的取向从甲骨文开始就表现得极为清晰,经金文、篆文、隶书到今天的简化汉字,汉字表音的取向已经发展成为汉字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形声字     
一、形声字概述(一)课文内容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构成,形旁表示字的意义,声旁表示字的读音。如“钢”,形旁是“钅(金)”,表示“钢”是一种金属;声旁是“冈”,表示“钢”读“冈 gāng”音。“铀、铜、锌、锯、刚、岗、纲、雾、梨”都是形声字。(二)教学参考1、汉字的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14.
大量形声字是在原字上加注意符而形成的,加注意符是为了分化原字的记词职能,提高汉字表义的区别度。分化字的意义可以与原字意义重合,也可以是引申义或假借义。强化本义、分化引申义和假借义而引起汉字字形的孳乳、分化是形声字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正确认识形这些对于理解形声字的形成和形义关系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我们已经研究了汉字形声字的形成过程①和古文字阶段形声字的能动作用②,结果证明:在古文字阶段,是形声字的产生和发展,引起了整个汉字系统的根本性变革。这不仅表现在数量上形声字急骤增长,而且表现在质量上汉字一改旧观。以往的意以形象的造字法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在有限部件的基础上灵活组装的形声造字法。这些部件虽然也是择自形  相似文献   

16.
随着“汉字走世界拼音化道路”论断的否定,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汉字,认识到汉字的优越性。汉字是表意文字,但由于多种原因,汉字的表意性不同程度地遭到了破坏,就形声字而言,不少字的形符、声符已难以辩认,本着袁晓园教授“识繁写简”的原则,本文拟对难辨形声符的形声字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粗浅析解。  相似文献   

17.
记号字、半记号字及其在现代汉字中基本情况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记号是一种可单独或与其他汉字字符复合构成表示新意义的新汉字的标志性符号,它本身并无意义,与汉字所代表的词在音义上也无联系。以记号为构件可构成记号半记号字。因为字符具有约定俗成性,汉字有简化的客观要求,而记号本身具有简约性的特点,再加上书写者片面追求汉字的形式美,记号半记号字才得以产生,并逐渐发展成为屈居形声字之下位居第二的一种特殊汉字群体,与表意字、形声字形成了三分现代汉字天下的局面。记号半记号字在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因其具有天然缺陷,故在使用时需加以注意,以防引起文字使用混乱。  相似文献   

18.
正字法意识是对书写系统组合规则的意识,在形声字中表现为声旁表音意识和形旁表意意识。采取纸笔测验,对某市两所聋校二、四、六年级82名学语前全聋儿童的声旁意识和形旁意识进行测试,探讨聋童形声字正字法意识及其发展特点后发现:学语前全聋儿童具有形声字正字法意识;声旁意识与形旁意识随年级升高而提高,声旁意识呈显著性年级差异,但形旁意识无显著性年级差异;声旁意识和形旁意识的发展关系密切;学语前全聋儿童形声字的正字法意识受语音的影响;现代汉字中85%以上都属于形声字。这一研究结论对探讨学语前全聋儿童汉字识别的认知过程与聋生汉字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字发展三大定律在求区别、求表达、求简易的综合作用下,促使汉字由早期以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为主的阶段飞跃到以形声字为主的阶段,是形声字产生的重要原因。在区别律、表达律、简易律的影响下,早期形声字主要的来源是通过分化和强化两个手段,到后期则直接由形符和声符双合而成。文字发展定律要求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形符的系统性主要体现为表义和类化,声符的系统性则表现在标音和示源。此外,三大定律对形声字系统性的影响还体现在牺牲个别字组的统一性从而实现汉字的整体系统性。  相似文献   

20.
汉魏六朝碑刻双形符字、双声符字既有历时传承字,又有共时新造字,是汉字意音文字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比较研究表明,双形符字是汉字形声字的一种重要类型,其双形符处于不同的历史层次,是形声字形义优先的反映;双声符字是汉字表音化的体现和文字讹变的结果。研究这两类文字现象对于丰富汉字结构理论,探讨汉字形体结构理据,考释古文字与隶变之后异体字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