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年来论述“异化”与“人道主义”的文章多把抽象的人当作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主张“异化理论是全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和线索”,要用异化来“帮助我们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用它来说明现实的历史、社会问题”,有的同志甚至提出所谓“人——非人——人”(即人异化为非人,再克服异化复归于人)这样的历史公式。这就涉及到究竟什么是人类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问题。是生产力的发展,还是人性和人的异化? 什么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问题,是一个被形形色色的封建神学家、资产阶级学者搅得混沌不清的问题。只有到了马克思主义诞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才揭示出,人类历史  相似文献   

2.
论人的需要     
需要范畴应该是历史唯物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马克思看来,"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而"他们的需要就是他们的本性",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社会实践赖以进行的内在动因则是人的需要的产生和外化.因此,对于揭示社会历史发展普遍规律的历史唯物论,是不能无视需要范畴在这一科学理论体系中的基础地位的.什么是人的需要?它有什么特征?需要的运动规律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的科学回答,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认识. 一、需要的内涵和特征通常,需要是心理学所关注的问题,哲学长期把人的需  相似文献   

3.
在人的全面发展的讨论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三个问题:一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究竟是什么?二是分工因何对人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三是分工因何造成社会、族类的发展以牺牲个人的全面发展为代价?这三个问题涉及到如何理解和评价马克思主义的分工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之间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弄清楚。  相似文献   

4.
读了彭立荣同志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物史观的关系试析》一文(载《哲学研究》1984年第6期)之后,觉得这篇文章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唯物史观的关系问题作了可贵的探索,启发我们进一步思考这一问题。但又觉得其中一个重要的论点值得商榷。 文章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于1844年下半年合作完成的《神圣家族》一书,表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已明确抛弃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并已从现实的、实践的人出发来观察和研究社会历史和社会生活,已明确地看到了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决定着社会生活及其发展;看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通过实践来创造历史的。这就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一年来,我国史学界热烈地讨论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的问题。什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呢?这个问题,据我们看,马克思主义早已解决。今天所以有必要提出这个问题,在于过去一个时期内,思想上和政治上片面地强调阶级斗争,把阶级斗争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因而一个紧接着一个无休止地搞政治运动。其结果,不但社会主义建设不能正常  相似文献   

6.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或说终极原因。离开了这一原理,就无法解释各种社会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但是我们又要承认,各种社会现象都有其具体的发展动力和内在规律,因此,我们又必须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研究。例如,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怎样发展的?其发展的动力是什么?这种动力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关系?就是一个值得具体探讨的重要理论课题。下面是个人的一些考察和思索,特提出来求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争论了几千年找不到答案。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广泛传播之后,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国自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初期起,也一直在讨论。关于这个问题争论的主要观点,一种是说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另一种是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与上述两种观点接近的观点,尽管表述不同,但总是或者接近前者,或者靠近后者。同这个问题相联系,史学界又重新展开了“谁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讨论。我们究竞应当怎样认识人类社会变革的原因呢?  相似文献   

8.
究竟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不存在私有制?换句话说,在社会主义社会私有制有没有存在的条件?为了解决这个疑问,有必要重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有关社会主义条件下私有制问题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新社会产生之后很长时间内是不可能也不应该消灭一切私有制,而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利用私有制这一形式来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服务于人民生活,为最终达到消灭私有制之目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对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又处在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矛盾?有些什么矛盾?如何正确解决这些矛盾?这是从马克思主义教科书中找不到现成答案的。毛泽东同志高瞩远嘱,以敏锐的眼光,看到了这个新的变动,抓住了新提出来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从哲学上作了回答。这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起着长远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建国五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三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对建国 5 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作历史性的总结和前瞻 ,有三个关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这就是 :5 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深刻的变化是什么 ?最重大的成果、最重要的进展是什么 ?今后最迫切的任务是什么 ?本文认为 ,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实现了以革命为主题到以发展为主题的转换 ,这是 5 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深刻的变化。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形成 ,是 5 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最重大成果。以邓小平哲学思想为标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在中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是 5 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重要进展。为此 ,建构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完备的理论形态 ,是今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最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发展思想再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坤 《江汉论坛》2006,1(12):47-5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发展观,思想深刻且内容丰富,而它又往往最容易被人们从不同的立场进行误读,要么走向无政府主义,要么走向专制主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揭示了人的自由的本质,把个人的自由发展看作是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最终尺度,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最终目的,因而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他们拒斥那种埋没个人自由的“完全虚幻的集体”;同时认为人在国家中所取得的自由程度取决于把“国家的自由”限制到什么程度,即取决于把公共的权力限制到什么程度;并把自由时间看作人的自由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歌舞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歌舞出现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距今已有数万年的历史,在那漫长的岁月里,它曾经是我们祖先社会生活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犹如我国灿烂的石器和陶器文化一样,辉煌于一时,遗憾的是歌舞艺术的特性,又使它的原貌不能保存在实物中遗留到后世,以至逐渐被人们淡忘了。它是怎样发生和演变的?有什么特征?对民族歌舞的传统有什么影响?这在美学、风俗学和艺术史上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对于考察先秦历史的某些问题也会有所裨益。关于歌舞的起源,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曾经众说纷纭,自从证实劳动创造人这一伟大的真理以后,歌舞发源于劳动的观点已逐渐被人们所确认。最原始的歌舞就是直接  相似文献   

13.
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一条与资本主义教育根本对立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这个教育方针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而提出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和中国教育实践统一的结晶。在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条件下,要求人的全面发展。什么是全面发展呢?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中,为什么还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这种对立的阶级矛盾是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它又有什么特点,是否始终贯串于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对这些问题,如何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给予正确的回答,在理论上把它搞清楚,这对实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工作中心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里发表一点个人意见,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15.
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总要有一种思想作为指导,用以规定政党和国家的性质,指明政党的奋斗目标和国家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是各国共产主义政党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我们党提出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那么,什么叫做马克思主义呢?马克思主义究竟包括几个组成部分呢?科学社会主义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之中占居什么地位呢?它与马克思主义其它组成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理论界至今看法并不一致,看来很有必要弄清楚。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是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我国实践相结合,在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挥和发展。在这里,首先碰刭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发展”涵义是什么,检验“发展”的标准是什么?据我个人理解,给马克思主义增添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新论点,算是一种发展;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应用于本国实践,提出一些切合实际的理论观点,解决了本国革命和建设中实际问题,这也算是一种发展,而且是更重要的发展,因为它拓宽  相似文献   

17.
经济体制改革在哲学上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而这又集中在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了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特别是对生产关系的理论有一系列重要的突破和创新。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改革固然不是生产关系的根本质变,但改革的全面系统性仍不能不首先体现在对生产关系中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的改进和完善上,随之,也必然要求人们关于生产关系的观念来一次更新。所以,对于什么是生产关系?它包括哪些方面和内容?它的内在结构是怎样的?各要素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这些重要问题,经济体制改革的  相似文献   

18.
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 ,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 ,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需要 ,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 ,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 ,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论断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究竟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对此学者们已经提出了多种多样的观点。笔者认为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理想目标和最佳状态 ,也是一个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  相似文献   

19.
实践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这个思想最初含蓄在黑格尔《逻辑学》的充满神学思辨色彩的篇章中.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对它进行了唯物主义的发掘与改造,从而导发了人类认识史上那场空前的大革命.那么,这一深刻思想所由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它的科学内涵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认真探索.一人类从事实践活动的历史,距今少说也一百多万年了,但对实践内涵的科学理解,却仅始于一百多年前.在那样漫长的岁月中,人类为何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生活的本质呢?要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对计划经济、私有经济政策、单一分配方式的突破 ,已使现实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社会主义相去甚远。这势必会给人们带来种种迷惘和困惑 :为什么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能实现 ?这究竟是他们的设想错了还是我们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发展轨道 ?正确回答这些问题 ,对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具有重大的意义。一众所周知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设想主要有 :(1)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2 )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 ;(3)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4 )直接的社会生产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