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国市民社会的建立及其伦理变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市民社会的建立是一个艰苦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为之提供了基础,但还要辅之以文化,尤其是伦理道德的支撑;同样,市民社会的建立过程也会引起伦理生活的大变革,特别是社会伦理精神的重塑.公共伦理、市俗伦理、契约伦理将成为市民社会的主要伦理范式,这些伦理范式也就构成了作为文化形态的市民社会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艰辛岁月,受当时特殊政治生活环境的制约,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没有获得应有的学术地位。改革开放后,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在发展中繁荣,在中国伦理思想通史和断代史研究、中国伦理思想史专题研究和道德生活史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新中国70年的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呈现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研究范式的自觉转换以及伦理思想观念史研究与道德生活史研究并重等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3.
宋代新儒家躬身践履圣王留下的文化观念系统,其伦理道德和生命之美相互内化,唤起了文艺活动中的道德意识、忧患意识和历史文化意识,追寻成圣之道,形成了儒家道德诗学观念.为推进儒家道德诗学研究的深入,以历史变迁和中心人物为经纬,以民族融合和文化转型为背景,以文化诗学、价值哲学和伦理美学为主要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观照中国传统的践履精神,以宋学思想的变化特征为观察点,以宋代儒家在文学、政治、道德等方面的实践活动为主要论述对象,以人物的理论和实践之结合程度为评判准则,采用互文法,以中心人物联结起人物群体,从而呈现其内在肌理和整体风貌,并思考其生成的逻辑、理论内核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微公益”是指从微不足道的小事入手开展公益活动,注重由少积多的公益行为。与传统的公益活动相比,微公益呈现出参与人数多、事情小、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运用现代传媒方式等特点。结合微公益呈现的特点,对微时代下的人人公益行为以及微公益过程本身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如社会信任、道德自觉性、法律关系、公平性、权利与义务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重庆市公民进行了关于微公益认识与伦理问题的调查研究,从伦理学、社会学的视角着手,介绍微公益伦理问题的表现,分析微公益伦理存在的原因,提出从法律法规的制定、监管力度的完善、诚信品质的落实及网络道德的建设等方面应对微公益凸显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伦理道德观是人们关于社会问题的伦理道德观念。从古至今,人们关于个性道德修养、社会道德风尚、社会道德建设等问题议论得最为广泛而深刻。可是人们对社会伦理道德观的二重性问题却大大地忽视了。本文试图以广阔的视野扫描社会,以大量的事实作理论依据,站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上,对社会伦理道德观的二重性进行全面深入地探讨,以期提高人们对社会伦理道德观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深刻认识。一通过社会考察:不同地域的人或人对不同地域中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会持不同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在全世界适用于一切地域(包括场所和特殊情况)的…  相似文献   

6.
旅游行业的道德建设是当下不可回避的主题.通过旅游与伦理的相互结合,以旅游为目的,伦理道德为导向,不仅促进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采用动态视角,从旅游企业、旅游者、社会等多维度,对旅游伦理道德的建设作了系统的探讨和研究.文章提出构建旅游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与途径,力求找到最为可行的路径来构建新常态下旅游伦理道德的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7.
"文化多样性"是全球化时代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议题之一,但相关论述多是主张的宣示和立场的表达,更多的理论与历史内容并未充分展开。基于中国文化立场并结合全球文化实践来看,有三个问题最为重要。一是文化多样性的意义结构,包括事实与价值、存在与变迁、文化间与文化内、伦理与政治等方面。二是多样性的历史展开,包括各种文化的自我肯定、对不同文化的欣赏以及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互鉴。三是如何提炼中国特色的"文化多样论",这里至少就包括文化包容、文化自谦、文化冲突和政治对话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儒家道德精神之过去、现在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关于“全球化”问题的讨论影响到文化思考的方方面面 ,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当然也不能例外。“普遍伦理”、“全球伦理”之成为当前哲学界所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就是一个显著的例证。一种独立的“普遍伦理”,或者说一种对不同族群具有普适性意义的伦理系统是否存在 ,这关涉到对本土化传统道德乃至对伦理道德本性的理解问题。就中国传统道德来说 ,它便关涉到作为中国传统道德主流的儒家道德精神是否具有现代价值的问题。与此相联系 ,我们注意到在不同的场合和形式的儒学讨论中 ,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即儒家道德以家族血缘关系为…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伦理道德现象具有共同的现代性特征,探索现代道德难题是解析当代中国伦理问题的重要视角。在现代道德难题视角下,当代中国伦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道德正义问题。跳出现代道德哲学的二元论视域,以伦理总体性破解现代道德的"德福悖论"难题,寻求重建道德正义的可能路径。其二,伦理认同问题。破解现代伦理实体的认同难题,反思"家庭"和"职业"作为伦理实体的自然形态和公共形态面临的认同危机。其三,政治伦理问题。调节中国传统政治"家国一体"与现代西方政治"公私界分"之间的矛盾,建构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的合理形态。  相似文献   

10.
周易之节与21世纪中国伦理经济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伦理经济是一种讲究伦理道德并通过伦理道德牵引和谐发展的经济。如何使合乎真、善、美的伦理道德规范有效地契合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之中,从而实现21世纪中国伦理经济的和谐发展,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因此体察、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可以激发伦理经济整体增进的深层文化因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学术探究工作。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多方面考察了周易之节对于中国伦理经济发展的特殊意义,旨在通过这些努力拓展促进中国伦理经济和谐发展的致思路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道德的文化意蕴及其扬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以儒家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的伦理道德思想体系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市场经济的功利目标造成了新的社会价值取向,对传统伦理道德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要创造中国先进文化,必须对传统道德文化进行扬弃,汲取其精华,从而构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市场经济道德伦理新秩序。  相似文献   

12.
土地是人类生存之本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 ,一个国家人均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是这个国家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因此 ,笔者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 ,引伸出土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 ,提出了土地伦理这一新的观点 ,并概括了我国土地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以及如何实践土地伦理道德 ,以切实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土地  相似文献   

13.
习俗与伦理     
刘曙辉  赵庆杰 《理论界》2010,(9):103-104,123
风俗习惯与伦理道德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一方面,从词源、内容和功能看,两者具有渊源关系;另一方面,习俗在起源上具有发生的偶然性,在内容上与价值无涉,在本质上存在精神性缺失,这又说明了习俗的伦理限度。搞清习俗与伦理的关系对于当今伦理道德的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出于对博弈论研究与应用的不满,从中国文化理念出发,对博弈论的基本前提假设--"理性人"假设进行了剖析和校正,提出了更具有现实性的人性假设.进而从中国文化理念的角度对博弈分析以及制度设计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最后,基于中国文化理念探讨了宗教、道德对于促成合作博弈、无限次博弈以及对于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社会工作是适应工业化、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在日常的点滴专业工作中,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构建显得刻不容缓.伦理道德作为社会生活秩序和自我表现人生规范的自觉理性约定,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成分.因此,整理和开掘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把它和社会工作伦理原则结合起来,对于中国的社会工作者更好的遵守专业伦理,完成工作,充实自我,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女作家对市场经济中农民所经历的价值观念、生存方式转变以及所经历的道德问题格外关注,反映在她们写作文本中的一方面是延续"寻根文学"对传统伦理道德信条的思考,一方面则揭示与呈现农民生存形态与伦理形态的种种变化。由于她们能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理解乡土社会的变迁,避免写作者惯常采用的精英知识分子的立场,这使她们更多从日常生活的维度看待农民违背乡土伦理的欲念和行为,从而深刻揭示社会新伦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发人们对乡土伦理变迁状况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营销伦理问题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伟俊 《学术研究》2001,2(10):53-56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营销伦理问题主要反映在对消费者自身和消费者行为的影响、进占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和手法是否符合伦理、人们未曾意识到的或已意识到却未能测评其负面效果的伦理道德三个方面.同时,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营销也面临对合同的不同解释以及合作者信誉的可靠性、产品被仿冒和非合理渠道流通和伦理道德观与商业秘密的保护、行业不正之风与行业道德的弱化等的伦理挑战.文章最后提出了文化背景下建构中国市场营销伦理体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政治道德文化为我国深入进行反腐倡廉教育提供了不竭源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传统政治道德文化中关于反腐倡廉教育的文化资源进行扬弃、整合与创新并加以积极利用,对进一步推动当前我国反腐倡廉教育深入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行的伦理学研究范式是一种带有抽象性、应然性(理想性)和追求普遍性的研究范式。这种伦理学的研究范式有其合理性,同时也有脱离现实和非实用性的短处。因此,伦理学的研究应该从现行的理论研究走向对伦理生活的研究。伦理生活研究以人类生活的日常伦理现象为研究对象,试图对伦理生活现象给予解释,并寻找伦理生活的当然之则。与道德生活相比较,伦理生活具有群体性和多样性;与生活伦理研究相比较,伦理生活将研究的领域推广到规范伦理学之外。在研究方法上,伦理生活研究借鉴了描述伦理学经验客观性的研究方法以及日常生活批判理论重理解和解释的方法,将历史诠释法和同情理解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多"与"变"的时代,伦理道德何处是家园?必须寻找"多"中之"一"、"变"中之"不变"。其关键词有二:"精神"与"形态";理念是"回归‘精神’","皈依‘形态’";理论假设是建构"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现代伦理学理论,不外三种形态,伦—理形态,道—德形态,伦理—道德形态,其理想类型是"伦理道德一体,伦理优先"的精神哲学形态。20世纪的文明觉悟的本质,不是"伦理觉悟",道德觉悟,而是在伦理回归中的"伦理—道德觉悟"。个体生命世界、社会生活世界、伦理学理论内在"精神哲学"的"形态"同一性。现代理论体系中"伦理学"与"道德哲学"不只是两种话语表达,而且代表着两种不同传统和"伦理"与"道德"的两种不同"形态"取向,应当在"精神哲学"的理念和理论中加以统摄和整合。人类文明的终极问题,包括"我们如何在一起"的伦理问题,与"人应当如何生活"的道德问题,其中"我们如何在一起"的伦理问题历史与逻辑地具有优先地位。"精神"及其"形态",具体地说,伦理形态,道德形态,伦理—道德形态,就是精神世界、生活世界和现代伦理学理论中的"多"中之"一","变"中之"不变",是伦理道德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