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人口红利不是永恒的经济增长源泉,要正确认识人口发展新常态,加快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人口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选择、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支撑。在新发展阶段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人口负增长的经济困境、人才队伍的结构性短缺、人口结构的少子老龄化趋势、人口分布的城乡阻碍与区域失衡等现实问题,因而,需要进一步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激发经济活力,提升人口综合素质增加高质量劳动力供给,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原有的生态治理思维、方法、制度已不适应当前生态治理的需要,治理的深层次矛盾凸显。因此,必须改变原有的治理模式,从思维、方法、制度出发构建生态系统治理的四梁八柱。在治理思维上,以整体思维、协同思维及底线思维为依托树立系统思维;在治理方法上,以统筹全局、对立统一及发展眼光为抓手学会系统方法;在治理制度上,以生态边界划定制度、经济生态转化制度及长效监管制度为着力点创建系统制度,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迈入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应当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阶段理论的一般性规律出发,在普遍性与特殊性、螺旋性和上升性、必然性与可能性的辩证关系中加以把握。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定历史阶段,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历史阶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历史阶段。同时要深化对新发展阶段的认识,必须着力在“立足中国”和“借鉴国外”“两个大局”的交互叠加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变”与“不变”等几个方面来加以展开。  相似文献   

5.
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大稳定的支撑保障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亟待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关键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基础设施发展引领新的方向."十三五"规划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提档升级,但不适应、不充分、不完善、不均衡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新发展阶段基于高质量发展主线,建议锚定集约化建设路径,加快形塑三大体系化发展态势,以期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基础设施的新要求、高需求.  相似文献   

6.
7.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引领法治中国建设,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我国"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规划的重大命题.新发展阶段引领法治中国建设,着眼于法治建设地位更突出、目标更具体和举措更系统的宏观层面;新发展理念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则从经济社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引领法治中国建设,以及法治中国建设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两个维度进行具体展开;在这二者基础上,新发展格局引领法治中国建设,聚焦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对法治中国建设的引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并在此引领下加强法治中国建设,都必须依靠党的全面领导.因此,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在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相似文献   

8.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党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利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当前,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比较优势日趋明显,在经济发展、原始创新、市场培育、改革开放等方面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为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应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因素,着力夯实现代产业体系这个重要基础,紧紧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从而加快畅通国内大循环。还应高水平建设对外开放平台,促进国内国外双向联动,全面优化对内对外开放环境,从而使得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9.
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超传统性的分化状态、显著的扩散效应以及结构优化和创新实力成为发展新引擎等新特征,面临区域经济平衡约束、动力制约及结构性制约三个方面的制约条件。新发展阶段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从发展路径及政策转型两方面推进,在发展路径方面,应培育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构建新增长极、创新发展战略、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在政策转型方面,应从数量型区域经济政策调控转向质量效益型区域经济政策调控,从区域经济增长极政策调控转向区域协调发展调控,从区域转移调控转向区域内生创新调控,从区域需求管理调控转向区域绿色供求动态平衡调控,从非均衡区域经济政策转向区域均衡经济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驻村第一书记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驻村干部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的一项制度,这一制度在脱贫攻坚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新发展阶段,这一制度仍将继续存在,但由于工作任务的变化,这一制度也必须进行必要的完善和发展。通过对驻村第一书记的选拔机制、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进行全面的分析,指出这一制度在新发展阶段应对新任务上的主要不足,并提出了完善这一制度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2020年中国绝对贫困的彻底消除标志着“第一个百年”目标顺利实现,开启了“第二个百年”目标新征程,迈入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新发展阶段。该文从阶段性目标和衡量指标体系等方面对促进共同富裕的总体规划进行了探究,剖析了促进共同富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本利得与劳动收入失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加大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等相关问题,研究了促进共同富裕“浙江方案”战略任务、制度体系建构以及典型示范和引导作用,提出了新发展阶段促进共同富裕战略擘画需要构建“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制度体系及相关配套制度,以解决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等问题,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李普涛 《南都学坛》2005,25(4):121-122
选题策划作为出版工作的首要环节大致经历了个人编纂、独立策划、自觉策划、计划分配和职业化发展五个阶段。在人类进入21世纪后,由于系统论、信息论和未来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为选题策划提供了成熟的理论基础,使其在理论方向、编辑方式、体制创新、资源配置、职业化程度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产业的复杂性要求在健康理性发展中必须遵循双重规律,其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供给及其对人民美好生活的精神满足,必然以对一般生产规律的遵循要求融入国民经济大循环,充分发挥有效市场的作用,在市场灵验机制的发挥中促进文化产业体系不断健全,以彰显其先进社会生产力的表征;同时,文化产业的内容为王与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要求在文化创造中弘扬人的自由本性与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这一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非生产劳动"特性,必然要求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尊重文化及其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性、大众文化消费的多层次性,在开创多元文化发展格局和激发创意活力中引导文化产业体系不断健全,进而在新发展阶段担当文化使命。健全文化产业体系不仅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经济价值的增长,更是着力于一个民族艺术想象力、文化创造力、审美品位等文化价值的提升。这既是构建文化产业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也是文化产业迈入新发展阶段要着力回应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14.
新工业产业是在新工业革命中继采猎业、农业、工业之后而出现的崭新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物质产业。正像农业、工业是由众多产业分支和部门组成的产业体系一样,新工业产业具有更加复杂更加丰富的产业体系。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应对工业危机和积极参与新工业革命,必须积极开拓和建设新工业化产业体系,积极实施2050中国新工业化产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发展阶段,新工科必须把目标定位为培养胸怀"两个大局"的时代新人;以新发展理念为新工科建设的行动标尺,坚持育人为根本、问题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疏通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难点堵点;以服务新发展格局为实践路径,强化学科交叉、改进教学方法、融入国际理念,着力培养大批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新工科人才.立足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来建设新工科,才能提升新工科站位高度、理论深度、实践广度,真正让新工科"新起来""强起来".  相似文献   

16.
新发展阶段,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将继续发挥其独特价值,包括:是实现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整体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是高校学生全面个性成长的有效平台。当前,应准确认识学生资助面临的新挑战,如,经费有限性与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推动工作精准度与覆盖面的双重要求,深化工作规范化及育人性的双重要求。为助力高校学生资助高质量发展,建议继续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树立育人核心理念、推动多元主体参与。  相似文献   

17.
18.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大国竞争背景下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战略判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加速产业转型的新发展阶段,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动能,关系我国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是以引领国际经济体系变革、重塑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从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演化升级应该包含国际竞争、国家优势和企业发展三个层面整个生产范式的转变。文章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支撑,提出“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构建包括三个维度:一是微观载体——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二是中观治理——提升国际竞争优势;三是宏观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章将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融入中国当前的发展战略中,从转变企业发展范式、重塑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建设新的全球治理体系三个方面提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改革路径,三条路径相辅相成、协同发力,共同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注入活力,使得生产力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要想走深走好,必须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重大战略进行推动,如以新发展格局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之所以能够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基于其具有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本质特征优势、促进经济循环畅通无阻的关键优势和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优势,这些优势也正是新发展阶段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同时,以新发展格局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是遵循适应新发展阶段新任务、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实践逻辑。但是其在实践中也会遇到以新发展格局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力有待培育等难点。基于此,拟提出如下破解路径: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发展新格局;二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联动协同发展新格局;四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对统一战线带来了深刻影响。做好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统战工作,要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对统一战线带来的深刻影响,准确把握统一战线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